外接固態硬碟2025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在產品資訊頁或包裝上一定會有適用系統的標示說明,除了挑選自身正在使用的系統標示之外,若能對應其他多種 外接固態硬碟 OS 的話更能提高相容性,以備不時之需。 如懷疑是外接盒的轉接頭接觸不良,可透過最簡單的故障排除方法「TroubleShooting」,將硬碟拆下換一個外接盒再試試看,或直接接上 SATA Cable 試試。 硬碟接上電腦通電後,便開始高速轉動,輕微的震動都可能造成讀寫頭與磁片互相摩擦而磨損,因此硬碟使用中避免直接移動。

外接固態硬碟

因此您需要事先刪除已經進行了備份的個人數據,並且清理磁碟上的無用檔案、程式等,以此來減緩磁碟佔用空間。 確保數據和系統的安全性:如果您要更新或者乾淨安裝Windows 10,則需備份舊磁碟上的重要數據。 為了避免如系統崩潰等無法預料的後果出現,您最好也備份舊系統。

外接固態硬碟: 【TEKQ】CUBE WD SN550 500G Thunderbolt 3 M.2 外接式 SSD 行動硬碟(讀:2170M/寫:1772M)

簡短試驗後認為,其效能表現比預期來得好,很適合來做「土砲自作 USB 3.0 隨身」與「M.2 固態硬碟給你 1GB/s 大頻寬」,這幾篇採購導向文章的延伸議題。 Agnes已經在EaseUS工作超過4年,有著豐富的技術文章寫作經驗。 目前,寫過很多關於資料救援、硬碟分割管理或備份還原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助用戶解決困難。 就像硬碟一樣,大多數情況下,SSD被偵測到但沒有出現在本機中,這是因為磁碟驅動程式沒有正確安裝。 因此,您可以嘗試重新安裝SSD驅動程式以檢查SSD是否有助於解決問題。

外接固態硬碟

拍攝 4K 影片的快閃記憶卡 (SD 或 microSD) 需要有正確的記憶卡容量、寫入速度、資料傳輸速度以及影片速度。 如何使用您的 IronKey Vault Privacy 80 外接式 SSD 固態硬碟:設定密碼,連接到個人電腦等等。 不管是先將新硬碟安裝到電腦,還是將舊硬碟安裝在外接盒中,只要確保將您的資料從現有硬碟複製到新硬碟即可。 如果執行的是 Windows 10、8.1 或 7,請開啟「我的電腦」。 如果執行的是 MacOS,請使用 Finder 功能存取顯示為「Crucial X8」的 SSD。

外接固態硬碟: 廣穎SP A58 SATA III 256GB 固態硬碟

因此若非特別要求效能的話,則建議依照預算及耐用度為前提,挑選有口碑的品牌即可。 如果本身是電腦遊戲玩家,則建議選用512GB以上的固態硬碟,以便儲存 STEAM 等遊戲平台上大量的遊戲檔案。 不過,有鑑於近年出現越來越多大容量的遊戲,也同時建議依據常玩遊戲的類型衡量所需的儲存空間。 如果所需的容量超過512GB,或者習慣錄製、實況、剪輯遊戲過程的話,則建議參考更大容量的項目。 如果不清楚如何辨識其差異,則建議在購買前詢問專業人士,或是直接請店家幫忙組裝。 最重要考量層面在於電腦上安裝的硬碟屬於何種規格尺寸及介面。

且比起前代的 SU650,採用快閃記憶體的本款穩定性更高,產品壽命也延長許多。 雖然整體性能僅是中規中矩,但作為入門的 SSD 購入也算是恰到好處了。 於 mybest 任職近3年,參與多篇開箱實測及專家監修文章,為文章品質專業把關。 先前曾於唱片公司負責網路行銷及影像剪輯工作,喜歡關注音樂、電影、美食、日用品等各種領域。 平日裡也熱愛在網路世界探索新事物,期待藉由自身體驗,將有價值的好物分享給讀者。

外接固態硬碟: SSD 介面

PCIe 在儲存裝置上採用四通道連接,讓資料傳輸比 SATA 連接快上四倍。 多年來,標準的規格尺寸是 2.5 吋,如 MX500,可放置於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硬碟槽中。 由於許多使用者將硬碟換成固態硬碟,2.5 吋硬碟即成為所有 HDD 與 SSD 的標準規格。

  • SE900G 支援超高速的 USB 3.2 Gen2 x2 規格,高達 20Gb/s 的超高傳輸速度比 USB 3.2 Gen 2 x1 快了一倍,更比一般 USB 3.2 Gen 1 x1 快了 4 倍的傳輸速度。
  • 如果您的電腦支援 USB-C 和 NVMe,請務必使用 NVMe M.2 硬碟外接盒。
  • 如果外接硬碟讀不到可以先更換一條USB傳輸線和其他台電腦測試,或嘗試我們其他的解決方法,若一樣是無法讀取,就必須委託專業的硬碟救援公司協助搶救外接硬碟資料。
  • 因此,這裡也為各位說明外接硬碟的故障狀況,以幫助各位遇到硬碟突發故障時,能夠判斷狀況。
  • 除此之外,此產品的售價也比同類型商品更為實惠,購買時不需要額外擔心預算問題。

在此過程中,您可能需要使用Windows磁碟管理、Windows檔案總管、Windows DiskPart,甚至第三方硬碟分割軟體的幫忙。 在此文章中,我們將教您如何格式化Windows 11/10硬碟、硬碟抹除,並指導您完成整個過程。 協助您準備儲存資料、安裝Windows或其他用途的硬碟。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有偵測到SSD,但SSD沒有顯示在「本機」中。 因此,您可以嘗試重新安裝SSD驅動程式以確認這個方法是否有助於解決問題。 如果您購買的一顆新的SSD連接電腦後沒有出現在磁碟管理,很可能是SSD處於「未初始化」的狀態,必須先初始化硬碟,邏輯磁碟管理工具才可以存取。

外接固態硬碟: 行動購物APP

請使用 X8 SSD 行動硬碟的 USB-C 傳輸線,將 X8 連至 USB 連接埠。 如果您電腦上是 USB-A 連接埠,請先在傳輸線接上 USB-A 轉接頭後再使用。 Crucial X8的讀取速度高達 1050MB/s,比絕大多數 SSD 行動硬碟快上高達 1.8 倍,比起傳統硬碟最多快上 7.5 倍。 Crucial X8相容於Mac、PC、Xbox One、PS4、及 iPad Pro,同時提供 500GB 及 1TB 版本,讓休閒使用者和大量資料工作者皆能享有充足空間。 在選擇外接式 SSD 外接固態硬碟 時,首先要考慮到您將如何使用此硬碟。

外接固態硬碟

另外,針對老舊的SSD出現錯誤,如「不明磁碟未初始化」的修復方式一樣。 您可以先將SSD連接到另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電腦,檢查提示錯誤是否一致。 步驟 3.在新增、變更和移除處,點擊「變更」按鈕,然後從列表中選擇一個磁碟機代號。 答:不一定要,但建議要4K對齊,以避免無謂的存取損耗。 外接固態硬碟 簡單講,你用WIN10/11提供的光碟或隨身碟來分割硬碟就能自動4K對齊了。

外接固態硬碟: 如何將舊 SSD 固態硬碟變成外部儲存硬碟

A:依照 NAND 顆粒來區分的話,目前 SSD 可以分為 SLC、MLC、TLC、QLC 這四種,其中 SLC 顆粒的 SSD 是最貴但也最少見,QLC 顆粒的 SSD 是最便宜但還算是次主流。 目前的主流顆粒為 TLC 顆粒,在技術上與價格上都已取得一個平衡。 熱愛研究電腦組裝零件的 Leo Ho,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經營個人專頁,不但提供電腦新手完善的入門小訣竅,還是電腦同好們互動交流的好去處。 除了電腦的硬體之外,軟體介紹文以及實體開箱文也沒有少,甚至製作多支教學影片,只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電腦實用技巧。

M.2 外接固態硬碟 可以連接 PCIe 或 SATA 介面,有些主機板的插槽可供其一或兩者使用。 產品除了相當適合創作者用來存取大容量的影音文件之外,當然若是用來作為硬碟資料的搬移或備份用,也是非常理想的。 或者像是用來存取 Sony PlayStation 5 / Xbox One Series X 遊戲機內的遊戲檔案,或是資料備份移轉新主機時,也是很適合。

外接固態硬碟: RGB 格紋幻光 電競與時尚結合

此外,科技的進步使以往價格昂貴的商品已變得十分優惠,讓許多喜歡自行組裝電腦的使用者,都會選擇配一顆來安裝系統或是儲存資料。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資訊安全也成了不可不重視的一個問題。 據稱可達到比SATA固態硬碟高出三倍效能的「WD 藍標 SN550 」,具備了M.2 2280接口以及PCIe Gen3x4和NVMe標準的高規格,使得讀取速度提升至2400MB/s。 不管是電競玩家、圖像設計師、專業影音創作者及商務人士,都可以滿足需求,強大的儲存空間和高效能可以讓工作事半功倍,適合用來作為安裝系統的硬碟,使得開機和使用應用程序都更能加神速,想要升級的人可以考慮入手。 即使最新型外接式 SSD 具備超快的寫入速度,但若使用較舊式的連接介面(如 USB-A)就無法達到這種速度。 如果將 M.2 搭配 PCIe 或 SATA 使用,速度也會有所不同。

靈活運用 Kingston Workflow Station 讀卡機擴充座,讓內容創作者和影片專業人員可一口氣傳輸多重來源的影片、照片和音訊。 要開始使用,請按下下面的“接受”以顯示Cookie 管理面板。 接下來,點擊或按兩下「個性化」按鈕以打開聊天功能,然後按下「保存」。 在「丟失分割區的檔案」分類結果中找到需要還原的數據文件。 如果沒找到,可以仔細瀏覽其他分類下的結果看是否有您在找的檔案。 在Windows 11/10的搜尋框中輸入:cmd,右鍵單擊命令提示字元,然後選擇[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外接固態硬碟: 為 Raspberry Pi (樹莓派) 選擇儲存裝置

因為少了傳統硬碟的可動零件,SSD 基本是完全固定沒有會晃動零件的(也是「固態硬碟」一詞的由來),這也使得 SSD 先天具備適合移動設備的優勢,因此許多強調可移動工作的筆電,都會使用 SSD 做為硬碟的抗震對策。 前面說過,SSD 的概念比較像是一堆隨身碟拚在一起,因此內部沒有馬達、磁盤、讀取頭等構造,讓 外接固態硬碟 SSD 的體積可以做到更輕巧,甚至在超小體積內塞下超大容量也不是問題。 傳統硬碟的運作,有賴於非常精密的磁盤與讀取頭的移動,而這兩者在移動期間,一旦受到晃動干擾,非常容易造成零件損壞,或是硬碟壞軌,導致資料的遺失。 這樣的設計在筆電的使用情境上尤為不妙,考量到筆電的使用往往就是在各種地點之間移動,傳統硬碟因此受損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