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鈴肩推7大優勢2024!專家建議咁做…

有一個學說研究發現,已經停經後的女性有骨質疏鬆症者,透過深蹲訓練增加了脊椎與頸部的骨質密度,力量也大幅增加。 想像一下,如果你花了大半輩子都有在訓練深蹲,該有多健康。 槓鈴肩推是一種全身鍛煉,可以激活全身肌肉,尤其是上半身的力量,前三角肌、胸大肌、肱三頭肌和斜方肌都是主要訓練肌群。 基本款的壺鈴重量越大,把手直徑相對也跟著變大,因此在使用上要格外小心,最好是確保自己有掌握到重心,以免因為重心不穩造成運動傷害。

以下,我們將傳授你14組壺鈴訓練最佳動作,也會說明怎麼做好這些動作。 無論是壺鈴運動的菜鳥還是老手,都很適合從事練習這些動作。 初學者可以用較輕的重量、並放慢動作速度;而中階或進階者則可以挑戰更大的重量和更快的速度。 左手持壺鈴站立,右手伸開保持平衡,屈膝,從雙腿之間向上擺動壺鈴,站直身體,壺鈴底朝上停留在肩部位置,穩定住。 壺鈴擺盪被認為是最強大的壺鈴動作,因為這需要全身的力量來完成、且具有絕佳減脂成效和高度的心肺有氧效果,也算是壺鈴運動中最基礎的一項。

壺鈴肩推: 壺鈴俄式旋轉

,如果有疼痛發生,可能是已經有肩關節夾擠症候群,主要原因可能是之前訓練時操作錯誤的肩推或臥推,或是長時間姿勢不良圓肩等等。 其實新手踏入健身初期,運用自身重量或簡單的道具就可以達到很不錯的效果,以下是15個適合新手居家健身的動作。 由於槓鈴會限制手腕的角度,在做臥推或肩推的時候手腕和肩膀可能會感覺比較不自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兩個關節的壓力比較大。 如果只用槓鈴做訓練,容易出現兩邊肌力不對稱,較強的那側也可能會因為持續出更多力所以變得更強。 除此之外,也可能會忽視掉兩側活動度不對稱的問題。

  • 仰躺於地面,右手持壺鈴向上舉起,接著將右腳彎曲、左手撐地,運用核心力量帶起上半身,視線保持看向壺鈴,停留1秒後照原動作路徑回到地面,該動作除了訓練核心,亦能刺激肩膀及胸部肌群。
  • 怎麼做:雙腳與髖同寬,雙手持壺鈴的兩端,彎曲手肘,全身保持不動,緩慢的將壺鈴環繞頭部一圈,壺鈴高度維持與眼部持平。
  • 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單手伸直握著壺鈴,保持壺鈴與肩同高,將壺鈴繞過身體往身後盪,在背後時換手把壺鈴盪回到正面,就像壺鈴繞著身體一樣,先做順時針繞體8~12次後,換邊。
  • 今天搞肌君介紹幾個壺鈴底朝上的動作,能更好地鍛煉平衡及穩定能力,打造強悍的肩部力量。
  • 關於胸部肌群的鍛鍊,伏地挺身是眾所周知的經典動作,若你已經掌握伏地挺身的技巧,能在短時間做出20到30個的高質量動作,建議可以將壺鈴添加到健身計畫中。

使用壺鈴時不依賴上半身的蠻力,甚至在某些動作上禁止使用四肢的蠻力。 壺鈴運動一開始要學的,就是正確安全的「蹲」以及「坐」。 訓練者雙手握著一個壺鈴,身體先向前傾,臀部往後坐,雙腳微曲,壺鈴在兩腿之間,訓練者以髖關節帶動發力,將壺鈴向前盪,同時推動臀部向前;壺鈴回落向後盪時,雙腿再次微曲,臀部向後坐,保持重心穩定。 練這個動作要注意並不是由手臂發力,而是由臀部、下背和腰腹肌肉群去帶動。 這個動作連續做十分花氣力,而且對收緊臂部線條非常見效。

壺鈴肩推: 壺鈴風車

,如同前文說的,比起健走,的確是快速的達到訓練效果,又屬便宜不需購置大型器材、簡單訓練就有最好的運動效果。 每周做15分鐘壺鈴運動,體脂一個月就降低3%.. 一開始一樣先將壺鈴置於肩膀前方,慢慢地向上推至頭頂上方,再回置肩膀前方,做10下總共執行3組,再來到步驟3。 事實上,他真正擅長的卻是耍刀弄棍、凌空翻滾的武術運動,曾在電影、劇集擔任動作演員,後來自己創業、與友人開辦教室,從事極限武術、空翻、Tricking的教學。

壺鈴肩推 採坐姿,雙手持啞鈴,並將啞鈴置於身體兩側,身體微往前,保持身體體線在中立位置,穩定肩帶後保持目標肌肉張力。 壺鈴肩推 操作時雙臂不必刻意出力,注意力擺在髖部帶動壺鈴做擺盪,壺鈴高度約帶到胸前即可。 借助於啞鈴、槓鈴、等負重器械,自行調配重量進行的健身動作,一般都是用來訓練特定部位的肌肉。 和機械器材訓練比起來,自由重量訓練動作的彈性和幅度比較不受限,也不一定要上健身房才能做,特別適合已經訓練一段時間,想要加強局部小肌肉的人。

壺鈴肩推: 壺鈴是什麼?

壺鈴肩推 運動時間不多、複雜的動作記不起來,那「硬舉」很適合你,Ming-I教官說一個禮拜至少一次把硬舉練熟,再慢慢把重量堆疊上去,就能感受到身體的進步囉! 我們都知道人一但變胖之後,在大腿、臀部以及腹部等部位就會產生,如同橘子皮一樣凹凸不平的皮膚,這就是令許多女生恨得牙癢癢的「橘皮組織」! 然而,這個「橘皮組織」是無論你怎麼飲食控制將體重降低後,就能消除掉的討厭鬼。 一般來說,壺鈴可分為「基本款」以及「競技款」,最大的差異在於把手。 壺鈴肩推 基本款的壺鈴重量越大,把手直徑相對也跟著變大,因此在使用上要格外小心,最好是確保自己有掌握到重心以免因為重心不穩造成運動傷害。 競技款的手把尺寸則都是固定的,重量的大小是根據壺中灌入的重量不同而有差異,通常會用顏色識別分級。

提供了傳統器材如槓鈴以及啞鈴所無法比擬的訓練面向,看似簡單的變換身體動作,其實已經是肌力方面的挑戰。 如果你要尋求體能表現的極限,這是一套很棒的訓練系統。 不只可增進核心的力量,核心的強化可幫助避免受傷,增進身體姿勢正確,對日常生活功能性表現有很大助益;也可結合負荷重的方式,進行肌力、肌耐力、爆發力、協調性等的訓練;更可模擬多種競技運動姿勢、加強運動表現。 通常會發現做這動作時有些人身體會有奇怪的晃動甚至沒辦法穩定,這意味著你的身體已經洩露出你的弱點(驅幹極度的不穩定)。

壺鈴肩推: 目標肌群 肩膀、背部、腹部、臀部

整個人躺在地板上或是Bench上,兩手抓住適當重量的啞鈴或是壺鈴,在手保持自然彎曲不打死的狀況下,慢慢將手往後延伸,離心控制闊背肌的張力,再慢慢回至肩膀上方,做10下總共執行3組。 一邊的啞鈴舉向肩膀,同時旋轉手臂,讓掌心變成朝上。 軀幹打直,核心用力,往下蹲直到前方的大腿接近水平。 臀大肌用力,固定好啞鈴以防掉落,臀部向天花板抬的越高越好。

壺鈴肩推

往上到自己胸肌肌肉可以控制的最大範圍角度,不超過肩部以上高度,切記身體體線一樣中立肩帶一樣穩定,然後再依序慢慢大約2秒往下回放,全程肩部肌肉張力一直保持。 平躺在地面,屈膝,雙腳著地,雙手各握一個壺鈴,底朝上,屈肘90度,向上推舉壺鈴,直至手臂伸直,再返回起始位置。 1 雙腳寬於肩,單手抓握壺鈴靠近大腿內側,膝微彎、背打直,臀部夾緊,重心往後,做一個Swing的動作。

壺鈴肩推: 「壺鈴」這個訓練器材近年來在亞太地區流行起來,特別是在台灣。壺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全身訓練,對消脂、訓練肌肉,以及提升心肺功能都有很大的正面的影響,是一個對新手至老手都需要的訓練器材!

喜歡在家運動的朋友,一定要知道壺鈴這玩意兒,小小一顆、外型像沒有嘴的茶壺,是近幾年常見的健身器材之一,更被稱為「移動式健身房」;而會有這樣的封號,主要是壺鈴可以透過不同的動作及操作教學,既能重量訓練,更對心肺訓練Hen有效。 壺鈴肩推 藉由壺鈴的多元動作,可以讓日常的訓練多點變化。 做準備,雙手向上做推舉時順勢旋轉手腕,手臂完全伸直後手腕也會朝向前面,壺鈴會在頭部後方,壺鈴慢慢放下回到肩膀高度,重複動作10~20次,次數可以依照重量增減。 壺鈴開腿深蹲動作與一般徒手深蹲動作差不多,不過是用開腿的方式進行。

壺鈴肩推

而啞鈴基本上就是以單手握住槓心,再者就是在進行 三頭屈伸、啞鈴深蹲 等動作時會提住啞鈴的一端,因追求穩定性,所以握法單一。 也因為壺鈴的獨特的造型,將鑄鐵的把手焊在鐵球上,容易抓取,有各種推、提、舉、擺、拋等動作,所以農夫們也將之延伸成一種健身運動。 壺鈴的重量以4公斤開始,最常見的為4kg至24kg,一般推薦常用重量約為8-16公斤左右。 初學者指的是對於與重量相關的訓練較不熟悉者;如果較常進行重量類型的訓練的人,則可以嘗試進階者的壺鈴重量。 單手持著壺鈴,將其提至肩部,掌心向前或向側都可以,接著雙腳屈曲,身體下沉,上身保持挺直,再利用爆發力用腳跟向上蹬,雙腿伸直,帶動身體上升,同時肩部三角肌發力,將壺鈴推至最高點。

壺鈴肩推: 壺鈴弓步(Lunge Pass Through)

怎麼做:採站姿,雙腳與肩同寬,右手握壺鈴,右臂伸直過頭,上半身轉向右側,視線停留在壺鈴上,慢慢壓低上半身,以左手觸碰左腳趾,再返回原來位置。 一共要走15步,再換右手提壺鈴,再走15步。 運動效果不輸給其他運動器材,更重要的是,他的體積很小不佔空間,不需要大的地方就可以運動了,非常適合現在的家庭或是上班族使用。

蹲至最低位置,保持膝蓋與腳尖方向相同,大腿與地面平行。 2 身體向下形成深蹲姿,直到臀線低於膝蓋,大腿與地面平行,全程保持壺鈴穩定並握在胸前;然後再一口氣將臀部和膝蓋往上拉,回到起始位置。 重複5~10下,休息30秒~1分鐘再做,重複2~3組。

壺鈴肩推: 壺鈴單手臥推

在做某些動作時,啞鈴能夠比槓鈴達到更大的活動範圍。 舉例來說,槓鈴碰到胸口就會停下來,但啞鈴可以降到更低的位置。 壺鈴肩推 ,因此,啞鈴臥推時肌肉的收縮幅度就比槓鈴臥推大,能夠帶來不同的刺激。

以髖部發力,雙腳伸直、提升軀幹,臀部前推,把壺鈴舉至胸高,雙手維持伸直,收緊核心。 怎麼做:雙腳與髖同寬,雙手持壺鈴的兩端,彎曲手肘,全身保持不動,緩慢的將壺鈴環繞頭部一圈,壺鈴高度維持與眼部持平。 覺得無聊的話,不妨考慮近年流行的「壺鈴(Kettlebell)」來雕塑肌肉線條。 壺鈴比起傳統啞鈴可有更多動作變化,是不少好萊塢明星愛用的健身運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