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號翠華15大分析2025!(小編貼心推薦)

高峰時期「翠華」品牌在港有逾30家分店,如今僅剩11家分店營業中,另外機場店及港珠澳大橋店仍裝修中。 堅信號翠華 翠華在最新年報未有公布各品牌的分店數量,據本地網上飲食平台資料顯示,單計本港,「廿一堂」目前有4家分店,「揚食屋」、「川辣堂」、「From Seed to Wish」共有3家分店,「錫蘭」有3家分店,「堅信號上海生煎皇」有13家分店。 惟因集團的財務報表並未細分各品牌的收入貢獻,故多品牌策略成效仍成疑。 翠華正是沿著這條道路,根據消費者偏好及時調整品牌戰略,利用網紅、社交媒體等新管道弘揚「老字號」,充分發揮其品牌價值。

堅信號翠華

翠華昨日公布截至3月底止財年業績,期內股東虧損按年收窄4.72%至1.18億元,因持續控制食材及營運成本,及確認非現金項目如使用權資產的減值及折舊;不派息。 展望前景,翠華稱,將會積極開拓平台及開發新品牌,並探索其他新型業務模式,同時加快進軍海外市場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速度。 資料顯示,翠華集團中心原由李遠康,與其他四名創辦人透過私人公司成路共同持有,翠華在2018年曾計劃以上市公司名義斥2.55億元收購,惟交易及後遭股東反對而告吹。 自兄弟紛紛離開,李遠康難獨撐,於是提拔其早在2008年加入集團的兒子李堃綸。 堅信號翠華 畢業於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文學士的李堃綸主修國際商業,由市場推廣及設計主任做起,山頂的翠華店便是由他設計,惟已結業。 今年35歲的他後來轉任為集團業務發展總監;至去年3月,他被升任為行政總裁;其姊李倩盈則以月薪10萬元擔任供應鏈總經理,另同時加入董事會出任執董。

堅信號翠華: 營業逾十載終離場 翠華棄守荃灣眾安街地舖 目前僅餘12家分店

現金券持有人於活動期內(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包括首尾兩日)到參與此推廣活動之商戶消費每滿港幣$20,可使用一張港幣$20現金券(即消費滿港幣$40可使用兩張現金券,如此類推),每次使用數量不限。 適逢2023年是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成立75周年,為了與民同樂,房協舉辦「萬家有禮迎鑽禧」活動,與租戶和員工一同分享喜悅,並推廣消費以刺激經濟。 所有名列於房協出租住宅單位租約上的成員均獲派發一套合共港幣$100的現金券。 李遠康長情,物業多是長期持有,即使樓價已翻了幾倍,也長揸不沽;當中包括於1991年以低價42萬購入了竹園鵬程苑的一個單位,事到今日已升值不少,但他仍選擇繼續持有。

2016年4月25日,執行董事何庭枝改任非執行董事,此外該公司委任彭烱豪行政總裁,由2016年6月1日開始。 堅信號翠華 2015年5月,翠華以20萬元月租,租下筲箕灣樂融軒的地下舖位。 2014年1月翠華以「心園有限公司」(GOOD 堅信號翠華 CORE LIMITED)的公司名義與銅鑼灣駱克道485號恆景大廈地下至3樓業主戲院大王陳俊巖簽下10年的長租約,租下富臨飯店原址。 首5年月租122萬元,之後每月租金升20%至146.4萬元;租約期至2023年12月底,合共面積近8,000方呎,呎租近153元(後5年呎租約183元)。

堅信號翠華: 翠華餐廳銳減至12間  旗下「堅信號」追平

不少港人稱翠華為「貴價茶記」,更指自從公司上市後,食物質素和服務水準均每況愈下,愈來愈「唔抵食」,加上市場上出現更多競爭者,消費者的選擇增加,翠華的收入也因而受壓。 隨着其他四名創辦人退出集團,有關物業股權市傳由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接貨」,而按公告資料,李遠康目前仍持有四成權益。 不難發現,翠華通過在中國香港的多元化戰略安排,在豐富公司的產品矩陣的同時,直接擴大了公司的受眾群體。

  • 堅信號於9月底出現董事變化,創辦人蕭唯展辭去董事一職,蕭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辭任純是方便日常運作,更預告堅信號將衝出香港,有意明年在新加坡開設首間分店,積極探索東南亞的機遇。
  • 而且,翠華引進地道的中國內陸美食,獲得市場的廣泛好評,成功虜獲消費者的芳心。
  • 總體而言,翠華如今重點發展的中國內地和新加坡等市場將會成為業績增長的爆發點,在這些地方公司的品牌價值將持續釋放。
  • 要救亡,李遠康與同為執董的兒子李堃綸及女兒李倩盈身先士卒,在上月初宣布全體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成員,由該月起減薪30%,為期三個月,作為調節成本方案的第一步,又另設危機處理委員會。
  •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 到2020年初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7至19號,開業近22年的旗艦店亦停止營業。

事實上,2020年4月第一波疫情爆發時,上述翠華餐廳亦曾暫停營業。 隨著譚仔品牌不斷擴充,引起日資東利多垂青,於2018年向兩大品牌股東斥重金收購,合共作價19億元,令家族生意拆夥10年後,再重新聚首。 目前譚仔已有逾175家餐應,其中在中國、新加坡及日本均有插旗。 2017年,英國對沖基金Noster Capital LLP公開反對翠華收購大股東物業,翠華最後主動終止了交易;該對沖基金又批評翠華管理層只想「簡單地擁有更多餐廳」。

堅信號翠華: 預算案公布當晚錄成交 沙田廣場3房以1038萬元獲外區客承接

翠華近年業績表現一直未見起色,並且由早年目標香港分店達80間,轉為縮舖策略。 當中翠華品牌門店數目近年不斷「縮水」,包括集團位於中區威靈頓街、鄰近蘭桂坊的「旗艦店」去年已告不敵疫情結業。 集團最後一次披露在港翠華分店數目,是在2018年9月底止共有30間,至今銳減至12間,核心區門市只剩下銅鑼灣糖街分店。 《明報》報道,觀塘「前總部」翠華集團中心兩層分店,上周日(5日)已結束營業。 統計過去3年,「翠華」品牌餐廳銳減超過六成,目前全港僅餘12家門店。 該報曾就相關結業事宜,向翠華集團中心持有人李遠康查詢,惟未獲回覆。

香港, 2022年11月1日 – (亞太商訊) –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不僅涵蓋了人們的剛需,而且還適配經濟發展所伴隨的消費升級,無疑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永恆產業。 堅信號翠華 雖然餐飲行業受到疫情影響蟄伏許久,但是其長期向上的趨勢始終未變。 內地方面,期內於深圳、廣洲及南京開設3間「翠華」茶餐廳、並與美團(03690)及「餓了麼」作送餐服務合作。 新加坡方面期內新增3間分店,分別JEM購物中心及新加坡星耀樟宜機場。 員工為翠華最大成本,去年約3.34億元,按年增7.1%。 翠華去年度獲得租金優惠2570萬元,同時因在內地開設新餐廳,綜合效果所帶動,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升11.9%至約2450萬元。

堅信號翠華: 堅信號上海生煎皇menu

翠華的食品種類繁多,大部分香港茶餐廳的食物都有供應,招牌菜為香滑鍚蘭奶茶、外脆內軟奶油豬、自家製魚蛋片頭河及招牌咖哩等,為香港創造多個經典美食。 以「一生一世」為股號的翠華,當時也吸引不少丈夫賣來給太太們投資! 一開始不少的評論都認為翠華的定價太進取,不值得認購,但之後的一年,翠華卻逆流以上,令人大跌眼鏡。 事實上,翠華每年均會就上述物業續租,對上一次則為去年4月,以每月租金20萬元重續租約,該租賃期已於今年4月完結。

堅信號翠華

利益在前,渣哥與毛記葵涌(1716)在買股作價上不咬弦,令雙方關係決裂。 本港多年來不少公司因業務越做越大,引起創辦人之間理念不合反目,最終分道揚鑣,《星島頭條》盤點近年矚目拆夥事件,有一間在分手後卻以另類方式「破鏡重圓」。 先有股東被踢出董事局,再有核心股東請辭,目前「五虎」只剩李遠康及兒子打理,其餘4人只作為大股東身分,未有過問生意,部分人亦另起爐灶,建立其他餐飲品牌。

堅信號翠華: 生煎派對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250,年齡中位數為 45.7歲。 本材料由Sing Tao Newspapers San Francisco Ltd.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翠華(1314)上演香港勵志故事,5名茶餐廳伙記李遠康、何庭枝、張偉強、張汝彪及張汝桃,在1989年以20多萬元,從創辦人蔡創波接手生意。

堅信號翠華

據了解,翠華租用上述舖位初期月租為30萬元,直至上月結業前,租金約為48萬元,呎租約178元。 據知,舖位最新以每月約39.5萬元租出,呎租約146元,新租戶亦為餐飲業,新租金較翠華舊租下跌8.5萬元,跌幅約17.7%。 翠華2012年上市當日,創始股東身穿「I翠華」上衣出席敲鑼儀式。 翠華花園位於沙田沙角街7-11號(中原樓市片區:沙田)。 股價方面,翠華現價約0.34元,較2012年招股價2.27元大跌85%,較2013年5.6元高位更暴跌近94%,市值由最高峰時的81億港元縮水至4.8億元,蒸發逾76億元。 堅信號翠華 翠華市值曾於2013年達到高峰,接近81億元,五兄弟在翠華持股的帳面貨值合共高達56億元,不過其後生意下滑,部分成員有意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