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灣2024介紹!(震驚真相)

英華小學排名第七,申請者眾,競爭劇烈,對英華小學有興趣的家長們務必做好萬全準備,以爭取入讀資格。 基灣 基灣 協恩中學附屬小學於1936年創校,屬於基督教政府資助女校。 該校希望秉承基督精神,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發展,推行全人愛心教育。 雖然校名保留附屬小學等字眼,但該校在2018/19年取消了預留學額,這意味着協恩中學附屬小學畢業生不能直升協恩中學,而是要與其他小學畢業生一同競爭,但亦因為這項安排,學校排名上升不少。

基灣

從小學開始便注重品德教育,希望學生成為充滿自信及富責任的公民。 學校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拔萃女小學畢業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其接龍中學拔萃女書院。 拔萃女書院是Band1A中學,無論是學業成就還是文娛運動成就都十分出色。 英華小學於2003年創校,屬於基督教直資男校,全年學費約 $18,000。 基灣 學校主要以中文授課,同樣擁有大型校舍,目其佔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設備完善。

基灣: 幼稚園討論 – 南區

學校的上課時間是全日,教學語言是英文,每年有測驗2次及考試2次。 東區升中校網由本區及他區,如灣仔區、中西區、南區、觀塘區、沙田區、西貢區、油尖旺區和元朗區等部分中學所組成。 港島區以灣仔區及中西區傳統名校集中,而東區則有不少地區名校,相對灣仔區及中西區學校可說較「貼地」,所以依然吸引一眾家長遷入該區校網。

基灣

「他們出國也會希望別人這樣對待自己,在自己的地方固然要學習付出。品格教育中,要先懂得付出的重要性,不管是學業、品格,抑或是待人處事的層面上亦然。」黃靜雯校長說道。 基灣 亦都見你係小一選校topic中已發問了,Charlotte_mom已答了你。 港同小一的默書唔多,英文一個月才一次, 中文兩星期一次,所以絕不辛苦。 好發問的小朋友都適合考港同的,我見仔仔有些同學都較靜一點,不一定活潑才收的。 不過港同的學生入讀小一後都會慢慢培養出主動好發問的性格。

基灣: 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幼稚園

傳統名校跑馬地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校舍為二級歷史建築,為推行全日制,校舍展開改建及擴建工程,包括加建一座設24個課室的大樓。 在工程進行期間,師生需暫遷至柴灣跨區上課,校網則仍保留於灣仔區, 小學學額亦維持不變。 傳統名女校聖保祿學校(小學部)創校於1864年,屬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學校,亦有直屬中學聖保祿學校。 基灣 該校近年學費加幅頗高,2012年度全年學費為$25,000, 至近年增至$55,000,在7年間加幅超過100%。

基灣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於1864 年創立,校訓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辦學宗旨是以基督精神之價值觀為本,為學生提供美好的教與學氣氛,達致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其智能及品德的成長。 學校設有 30 個課室,1 個禮堂,2 個操場,這小學佔地面積大約 8,826 平方米,屬於「特大型」的校園。 教學人員總數 66 人;班級總數為 30 班,每級約有 5 班。 下月2日是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公布的大日子,在派位不理想的家長,隨即會展開連串的「叩門」行動。

基灣: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

學校願以基督愛心為動力,以人為本的信念,積極進取的態度;提供優質教育,啟發學生潛能,分享整全福音;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基灣小學愛蝶灣的資訊。 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需要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可按此聯絡我們。 死者吳澤榮(洋名Ethan),生前就讀區內名校西灣河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五年級精英班,成績中上,三年級時曾考獲全班第一名。 吳與父親、姓陳母親及胞姊同住小西灣富欣花園第六座五樓一單位。 昨晨六時許,印傭喚醒吳童起床上學,當時任職麵包師傅的父親已出門上班,只有母親及胞姊在家,吳疑因功課問題被母親薄責。

基灣

升中方面,可留意網內兩間官立小學都與英中名校聯繫,包括地區名校筲箕灣官立中學等,當中愛秩序灣官立小學更與傳統名校皇仁書院聯繫。 而培僑小學亦與著名的英中培僑書院(沙田)為聯繫,學生升讀聯繫中學的機會較大,預先為子女未來升中鋪路。 另外,與英文中學慈幼英文學校聯繫的慈幼學校為網內唯一男校,男寶有一定優勢。 16校網官津小學數量為港島區之冠,共有14間,其中官立小學僅佔2間,其餘都是資助類型。 該區多間小學都是地區名校,包括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筲箕灣崇真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基灣: 基灣堂

如申請人於7月9日仍未收到面試通知,則表示該校學額已滿。 交表日期為6月2日至5日,家長可到校索取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所需文件一併交回學校。 基灣 所有獲派位的學生,原訂於本周三、四辦理註冊手續,但因應近日社會狀況,教育局把註冊日期延長至本周五,並提醒家長若未能如期辦理手續,須事先與校方聯絡,否則會被視作放棄學位。 可是,《 粵大記》和後來的《新安縣志》沒有關於本區更詳細的記載.

若經濟許可, 可以考慮港同(每月1,800), 都好多誇區學生去讀的。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位於西貢區,屬於95校網,辦學宗旨,以「愛、敬、勤、誠」為校訓,向學生提供五育並重的全人教育,使日後能成為社會優秀的人才及良好公民。 馬鞍山靈糧小學位於馬鞍山公共屋邨利安邨,本是屋邨學校,經過十多年的品格經營,有些家長跨區也來報讀,可見靈糧小學推廣多元教育,品德學習有一定吸引程度。

基灣: 小學討論 – 元朗區

位於62校網荃灣區內甚有口碑的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於政府中央課程的框架下,自行編制課程。 主張「少功課、少考試」的多元教育,平衡學習、心靈、品德三方面發展。 沙田區兩間呂明才小學——浸信會呂明才小學及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下稱沙呂),均是區內大熱學校,其聯繫英中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同樣是區內數一數二的名校。 沙呂每年約有40名畢業生升讀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其餘則派往區內名校如聖公會曾肇添中學、沙田崇真中學、沙田官立中學等,也有跨區派至喇沙、女拔、協恩、德望、英華等,升中派位有保證。 陳守仁有兩成非華裔學生,故特別重視英語發展,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來自約20個國家的學生,與本地學生一同上課,自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境。

  • 2012年,由半山搬到薄扶林,校舍空間擴闊了許多,聖保羅書院為其直屬中學。
  • 根據教育局公佈的《2020年度小一入學各學校網學童派位結果概覽》顯示,該學年自行分配學位佔比就超越了統一派位人數,達到52.6%。
  • 世襲超收可反映學校的受歡迎程度,超收愈多亦表示該校在統一派位的學額減少,競爭相對提升,減低學童獲派的機會。
  •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公布,昨日接獲177宗學校呈報個案,涉及144間學校,包括143名學生及34名職員染疫。
  • 若然苦無對策,家長可以從網絡入手,上網搜羅更多小學資訊,篩選出最適合子女就讀的學校。
  • 註:統一派位學額如有兩個以上數字,第二個開始是分配給其他校網的。
  • 2021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十分激烈,平均 22 人爭一個學位。

於 學年,根據教育局公佈的暫定班數推斷,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的小一收生人數為120人, 當中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學額約有60位。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位於九龍塘,喺另一間上榜嘅資助女校,2020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一如既往地激烈,平均 5.5 人爭一個學位。 而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沒有精英班之分,而想一條龍直升其直屬中學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可為小學部保留最多 85% 的學位。 每年九月是幼稚園升小學選校開學季,事前當然要了解一下香港各區校網最 Top 小學排名。 千居根據小學在學術 、體育 、音樂、師資、校舍方面的評分,整理全港 Top 100 小學排名,其所屬校網和學費,涵蓋官立、津貼、直資、私立小學,供各位家長作參考之用。 本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辦學之優良傳統及使命,深信教育是個人行為改善的歷程。

基灣: 幼稚園討論 – 中西區

除了筲箕灣,柴灣亦有多個資助房屋項目,包括山翠苑、怡翠苑、曉翠苑、景翠苑,以及較新樓齡的綠置居屋苑蝶翠苑。 大型屋苑要數杏花邨,由港鐵發展,毗鄰港鐵杏花邨站,自設商場及會所,提供 48 座大廈約 6,500 伙,主打 2 – 3 房戶。 屋苑背靠群山,前臨南塘海峽,自成一隅,景觀開揚,當中 40 – 50 座物業視野較佳。 小西灣沒港鐵站,交通不算方便,若想進駐靠近港鐵站的臨海豪宅,可選擇逸濤灣,位於西灣河太安街,前臨筲箕灣避風塘,距離港鐵西灣河站約 3 分鐘,於 2001 年入伙。

  • 從小學開始便注重品德教育,希望學生成為充滿自信及富責任的公民。
  • 然而由於稍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地方志《粵大記》中出現,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 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狹較少,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华人聚居地之一。
  • 我係寫信後補,我記得舊基灣係冇form派的,要自已寫信。
  • 各區的官津小學收取叩門申請的日期、要求也不同,有的所有申請者也獲面試機會,有的只接受1-1-1(即在自行、統一派位甲、乙均放在首位)的申請者,家長在叩門前應先了解各校的叩門詳情。
  • 校方對事件感到極為難過和傷心,已啟動危機處理小組處理事件,並於放學前透過班主任通知全校學生有同學離世,該校教師、心理學家及教統局人員已即時為有需要學生提供情緒輔導,並會向學生灌輸「生命教育」。
  • 由於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是資助小學, 小一收生須按照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共分兩個階段收生,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

3E胡書珩參加「飛躍自我,盡顯才藝」全港朗誦藝術表演賽2022,獲小學中小組普通話新詩獨誦亞軍。

基灣: 全港其他直資及私立小學

校方接受其他參考資料,例如其他學習經歷、獎狀等,最多2張A4雙面版。 面試準則為申請人的禮貌、態度、語言表達及解難等能力,合適者將獲第二輪面試機會。 家長可於即日至6月8日於學校網頁下載申請表,或到校索取申請表,連同所需文件,於6月5日、7日至8日交回學校。

基灣小學(愛蝶灣)相信學業、品格和音樂三個範疇可以環環相扣,讓他們有能力和自信跟其他地方的學生溝通,曾經有一次學生跟四川的樂團交流,兩地學生透過音樂這種語言建立關係,及後再深入了解。 基灣 「我們先把樂譜交給那邊的小朋友,我們的小朋友同樣在這邊練習。本來互不相識,但因為演奏的是同一種樂器,於是大家合奏,又會互相欣賞對方的演奏,透過音樂這個媒界,很快便熟絡起來。」戴主任分享道。 雖然只有兩天,但課程主任戴家莉認為,相處的時間長短不會局限體驗對他們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提供平台讓小朋友經歷不同文化的交流,學生可以透過之後的聯繫繼續交往,很多學生也建立了長久的跨國友誼。 懷疑BA.2.12.1本地個案新增14宗,除了基灣小學4名學生外,另有大圍隆亨邨樂心樓住戶,疑與早前公布的南灣隧道群組有關;長沙灣海麗邨及碧海藍天5座的兩名患者,是早前確診個案的家居接觸者。

基灣: 幼稚園討論 – 荃灣區

由於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是資助小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 協恩中學附屬小學位於九龍城,學校提倡全人教育,學生除咗喺學業上有卓越嘅成績之外,喺德、智、體、羣、美都有全面發展,就好似視藝科一設「藝術家計劃」,讓學生掌握藝術技巧,同時將藝術教育普及化。 而協恩小學每級設三班,每班 30 至 32 人,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組。 2020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一如既往地激烈,平均 16 人爭一個學位。

基灣: 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

16校網的學校雖多過14校網,但世襲超收學校不多,以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了72人,動用了統一派位12個學額最多,其統一派位學額將由60個減至48個。 另外,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及培僑小學分別有5個及3個世襲超收。 由於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是資助小學, 小一收生須按照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共分兩個階段收生,分別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 「自行分配學位」在每年的九月底舉行,家長可為子女揀選一間不受住址地區和學網限制的小學,以「計分辦法」來決定學校會否收取申請人,詳情可參考小一選校中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10大要點>和<小一自行收生計分機>。

基灣: 沙田堂

九龍城區學校向來搶手,其中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既是41校網的大熱學校之一,亦是很多女生家長的首志願學校,而且有直屬中學,85%學生可以升讀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學校擁有逾90年歷史,其紅磚校舍不但是該區的地標建築物,更於2008年成為法定古跡。 女校嘉諾撒聖瑪利學校有一條龍中學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免卻升中選校之苦,令該校成為31校網的熱門小學。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是一所資助一條龍英文中學,5屆中學文憑試(DSE)共誕生4名女狀元,入到嘉諾撒聖瑪利學校的女生意味着可升讀這所著名的狀元女校,對升中非常有利。

基灣: 小學討論 – 南區

除了品德教育做得好,學業成績亦有目共睹,升中派位最多學生獲派聖芳濟書院、真光女書院,也有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華仁書院(九龍)等名校。 課程照顧學習差異,多元教育兼顧資優訓練,發展戲劇教育加強學習趣味,而且家校合作愉快,有利小朋友全面發展。 德望是本地具口碑及名氣的女校之一,亦是少數設有中小幼的女校,小學及幼稚園屬私立學校,中學則為直資。 小學部提供約225個小一學額,當中約75%學額取錄直屬幼稚園學生,其餘學額則招收外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