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六角柱12大著數2024!(震驚真相)

這S形的扭曲,估計是在 1.4 億年前,因岩柱在破火山口內仍未完全固結時,再受到地震或區域性下沉影響而扭曲。 細看S形的裂隙,更發現啡色的酸性火山岩中,看到深灰色的玄武岩。 以前唔少人冒險沿石邊而行,為求一睹海蝕洞,但現在有了這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若在這靜心細聽,更可聽到清脆而治癒的水滴聲。 這海蝕洞其實是由大浪侵蝕而成,但自 1978 年水庫建成後有防波堤阻擋,洞穴就不再遭受侵蝕,與昔日的形態相若。

如果嘗試解釋,我會歸功於 2009 年的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們被稱為 Masters of Light 。 因為他們,我們很容易用數碼相機拍攝大量的自然景物,因為他們,所有相片都能夠輕易地在網絡、在 Facebook 流傳,我相信這是促使香港地質遺產被受注目的一個關鍵。 漁護署已在東壩底部建了一條 50 米長的的木橋步道,可承載 200人,離洞口只有 10 米,遊人已不用攀山涉水都能近觀海蝕洞了。 萬宜東壩的交通有點麻煩,一般交通工具不可駛入,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的士,從西貢市到萬宜東壩肯定超過港幣 $120;或乘94號巴士到北潭涌再步行3小時或轉乘的士(約HK$70)。

地質公園六角柱: 西貢東壩前往方法

印洲塘風景秀麗,景色如詩如畫,有「小桂林」和「小西湖」之稱。 印洲塘一帶的岩石主要是較年輕的晚白堊紀紅色沉積岩及較古老的侏羅紀凝灰岩。 位於印洲塘西岸的荔枝窩,擁有保存完整的典型客家圍村,是了解客家文化和中國傳統建築的好地方。

香港地質公園的西貢火山岩園區,擁有世界罕見的流紋質凝灰岩六角形岩柱群,遠看如一幅大型壁畫,十分雄偉壯觀,吸引很多市民前往觀賞。 同時,積極宣傳保育和環保信息,包括不破壞、不塗鴉、不帶走任何岩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圖片來源:南華早報)香港地質公園由兩個園區──西貢火山岩園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組成,合共有八個主要景點。 火山岩常見是玄武岩地質,但在西貢園區所見的是流紋質凝灰岩六角形岩柱群,是1.4億年前火山噴發而形成的。 【花山破邊洲】玩盡六角巖柱,由西貢萬宜地質步道伸展至糧船灣和果洲群島一帶, 因為一點也不曬, 當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均佈滿六角柱石群,在不遠處的花山海岸,我們的size(面積)大好多好多倍。

地質公園六角柱: 世界百大地質遺產地 本港火山岩柱入選

■ 所有獎章已經換罄,多謝大家踴躍參與「地質公園達人」活動。 9月1日起,位於香港科學館地球科學廳的印章會被移除,而其餘位於地質公園的印章將繼續保留,並於損壞後分批移除。 地質公園六角柱 Erik提議,遊人到橋咀洲必須注意潮汐漲退的時間,尤其是獨自前往的人士。

  • 在步道末端的觀景台上,可以近距離欣賞因長期受海風及海浪侵蝕而形成的海蝕地貌。
  • 香港大部分行山路線大家可能都走過,想知 郊遊 還可以有哪些新玩法?
  • 資深本地生態導賞員葉恆榮(Erik)特別鍾情地質研究,擔任地質公園導賞員一職,對他而言就如度身訂做般匹配。
  • 由於海岸長期受到猛烈的風浪衝擊,在海岸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外觀,沿岸遍布懸崖峭壁及許多海蝕穴、海蝕拱。
  • 六角形岩柱是香港地質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跡,它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但從這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在幾千萬年、甚至 1 億年前,曾經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Derek說,橋咀洲就是古破火山口邊緣,證據就是火山爆發形成的梭角狀碎石,掉落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火山角礫岩。 岩漿從地底裂縫上升而形成的侵入岩石英二長岩,以及可見熔岩流動紋理的流紋岩,全都可以在此找到。

地質公園六角柱: 六角柱石群 Hexagonal Columns: 香港地質公園的氣勢磅礡巨巖堤 …

相比起英國北愛爾蘭著名的「巨人堤道」,其六角形岩柱的直徑只有 0.5 米左右,西貢六角形岩柱的平均直徑則達 1.2 米,最大的更達至 3 地質公園六角柱 米。 漁護署指,據地質學家研究,西貢火山岩柱群源自約一億四千萬年前該地區的火山活動,當時劇烈的地殼活動導致香港東南面形成一個大型火山。 就以地質公園來說,其中位於萬宜水庫的六角柱石陣規模宏大,比早已聞名的愛爾蘭堤道六角柱石更加壯觀,之所以今日才晉升為世界級,無非因為港府身在寶山不識寶,不懂得宣傳及推廣。 綜合明報、香港文匯報、香港01等港媒報導,六角形岩柱群保存完好,且分布範圍廣,是全球罕見且最具代表性的地質奇觀。

即使你對地理地質一竅不通或是沒半點興趣,只要去到地質公園,都會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力量。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展現了5億2,0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期間,通過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環境的一段地質歷史,極具典型性和稀有性。 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種侵蝕和沉積地貌,其中的化石對於瞭解古老的古生代環境、地理、氣候及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浪茄及西灣一帶,均佈滿六角柱石群,當中以東壩的 S 形六角形岩柱最為獨特,可說是觀賞六角柱石群的最佳位置。 這裡展示了岩柱在尚未完全冷卻凝固時,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彎曲,形成現今的獨特形態。

地質公園六角柱: 六角岩柱 地動山移的證據

適逢香港地質公園十周年,明報周刊登載了一篇香港地質公園的專輯。 遊人除可閱讀文字簡介外,亦可掃描牌上的二維碼,登入吉澳文化徑語音導賞網頁,聆聽村民和地質公園導賞員親述一段段小島的故事。 地質公園六角柱 乘搭新界專線小巴 9A 號,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 服務時間為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 3 地質公園六角柱 時至 6 時,每 20 至 25 分鐘一班,收費為 11.3 港元。

地質公園六角柱

近年玫府有意發展當地觀光及保育,不但將木橋步道開放,亦舉辦巴士團。 陳又提到,該地質面貌具有教育意義,期望發展可持續發展旅遊,讓國際認識其獨特之處。 她建議遊客欣賞岩柱群時,可撿起地上的石塊觸摸及觀察,藉以引發他們對科學知識興趣及培養保育意識,但切勿將石塊據為己有,應以愛護心態欣賞。 這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球科學和地質公園計劃、世界各地地質調查機構和研究機構等國際組織的合作成果。 主辦單位共收到181份來自56個國家的提名,所有提名均經不少於三名國際專家評估,共有33名國際專家參與評估工作。

地質公園六角柱: 世界級奇觀 西貢六角柱驚艷全球

據估計,香港地質公園的火山岩柱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露出地面的高度達100米,總厚度有400米,平均直徑1.2米。 地質公園六角柱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級的地貌景觀、豐富的生態與人文景觀,景點遍布香港新界東北及西貢地區,大部分與市區僅有咫尺之遙,是假日休閒和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地質公園遊客中心座落於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內,於2009年12月正式啟用,中心面積約160平方米,用於介紹香港的地質環境,並提高市民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及地球科學的興趣。 此外,位於西貢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內亦有展區介紹西貢地質園區的地理特徵。 果洲群島由南果洲、北果洲、東果洲,以及多個小島和石排組成。 果洲群島位處外海,長期受到風浪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海岸地貌,包括險峻的斷崖、海蝕拱,還有各種奇形怪石。

地質公園六角柱

謹記跟的士司機預約回程時間,因為沒有的士會主動前進東壩。 香港人工作繁忙, 最好在假日走到西貢地質公園, 一邊行一邊看著美麗的風景, 呼吸新鮮空氣, 經過萬宜水庫, 或遠處看著六角石等等自然美景, 已令人心曠神怡. 黃竹角咀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在約4億年前由聚積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積物所形成;這裡的岩層原本呈水平狀,後來因為受到擠壓而變成近乎直立的形態,加上海浪的侵蝕,最後塑造出著名的地標—「鬼手岩」。 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積是由紅色的沉積岩構成,岩石以礫岩、砂岩和粉砂岩為主,是形成於約1億年前的晚白堊紀;由於沉積物沉積時的氣候炎熱乾燥,沉積物裡的鐵質發生氧化,所以使岩石變成赤紅色。 橋咀洲位於西貢市中心東南約2公里,遊客可從西貢碼頭乘坐街渡前往,船程約十五分鐘。 橋咀洲擁有多種火成岩,包括火山角礫岩、流紋岩、凝灰岩和石英二長岩,是欣賞和學習火成岩的好地方。

地質公園六角柱: 好去處

棉花堡於1988年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自此就受到保育,遊客只能赤腳進入保護區觀賞。 棉花堡位於土耳其西南地區代尼茲利省,除了參加當地旅行團外,也可在伊斯坦布爾機場乘搭內陸機,或在加柏都斯亞、伊茲密爾等地搭乘巴士前往。 首百個國際地科聯地質遺產地名錄於西班牙蘇瑪伊阿鎮公布,名錄旨在認可全球具高度國際科學意義的地質遺產地,以推廣保育、教育和地質旅遊。 來到此處,大家不用再幻想了,眼前的就是侏羅紀年代的遺跡。

  • 長1.2公里的「荔枝窩自然步道」,一小時內可觀賞多棵著名百年古樹,包括全港最大之一、樹齡過百歲的五指樟和空心樹等,部分更被列入古樹名冊。
  • 因為他們,我們很容易用數碼相機拍攝大量的自然景物,因為他們,所有相片都能夠輕易地在網絡、在 Facebook 流傳,我相信這是促使香港地質遺產被受注目的一個關鍵。
  • 當年那位最年輕的全職生態導賞員,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已經是不少同行的前輩。
  • 相比起英國北愛爾蘭著名的「巨人堤道」,其六角形岩柱的直徑只有 0.5 米左右,西貢六角形岩柱的平均直徑則達 1.2 米,最大的更達至 3 米。
  • 六角形岩柱群另一特色是岩石均以較淺色流紋質火山岩形成,因岩柱含豐富硅質,相比於世界各地的六角形岩柱顏色較淺,經風化後就成為土黃色。
  • (下)露兜樹,果實由多個房聚合而成,多生長於海岸邊,外形像菠蘿,故又稱「假菠蘿」。
  • 這組岩柱群分布在西貢東郊野公園糧船灣一帶、滘西洲、吊鐘洲、甕缸群島及果洲群島等約100平方公里範圍,覆蓋陸地及海洋,岩柱的直徑平均為1.2米,而最大更可達3米,露出地面的高度達100米。

入行12年,他眼見不少行家相繼轉職,但對他而言,地質導賞這工作就像是度身訂做一樣合適,所以一旦擔起了,就從沒想過放棄。 「地質」是大自然裏的死物,岩石沒有生命,當我們不去找它們,它不會像昆蟲、雀鳥般自動找上門;然而,若你對地質有所認識,就會知道它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 Erik(右)向團友講解火成岩的形成,這裏是西貢橋咀洲,當年位於破火山口邊緣,現時布滿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成岩。

地質公園六角柱: 萬宜水庫|6. 六角形岩柱秘密

香港地質調查組負責地質測繪、出版地質圖和地質報告、地質資料歸檔、以及向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和公眾提供地質諮詢服務。 自成立以來,香港地質調查組一直致力不斷更新、應用和發布有關香港地質的資料。 截至2019年,香港地質調查組共出版了55張不同比例的地質圖和14本隨附的地質調查報告,亦出版了一系列介紹香港地質的科普圖書。

@西貢東壩以至破邊洲一帶,擁有奇異六角柱狀凝灰岩圍繞,外型排列整齊,就好似人工製作一樣,但其實是一億多年前火山大噴發後熔融物質自然形成的,在風和海水侵蝕下會慢慢散落。 藉着不斷的教育和宣傳保育及環保的重要性,喚醒市民對地質、自然和天然資源的珍惜之心。 由欣賞地質公園的自然面貌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到認識保護地質和文化遺產,還要不破壞、不塗鴉、不帶走任何岩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讓市民潛移默化地吸收保育和環保信息。 因為它是160萬年前火山爆發後形成的自然景象,熔岩冷卻後,形成規則排列的裂縫。

地質公園六角柱: 「香港擁有全世界最壯觀的六角柱石, 還見到一片滿是灰雲的天空,並在2011 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可說是觀賞六 電話: 2394 1538

疫情不能出國旅遊,注定留港發掘景點,就當是重新認識香港的美麗。 香港旅遊發展局「旅遊.就在香港」計劃,推出一系列本地遊行程,包括以維港景色、本地文化、戶外活動作主題的活動,共有120個充滿本地特色的地點及活動。 今次參加了本地深度遊,坐船遊覽前往香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

地質公園六角柱: 西貢六角岩柱群 入選世界百大地質遺產

長1.2公里的「荔枝窩自然步道」,一小時內可觀賞多棵著名百年古樹,包括全港最大之一、樹齡過百歲的五指樟和空心樹等,部分更被列入古樹名冊。 這裡的紅樹林範圍雖小,卻擁有全港最多的紅樹品種,如銀葉樹、秋茄、桐花樹等,品種比米埔還要多。 地質公園六角柱 ‧ 乘坐西貢市中心開出的94號巴士或鑽石山港鐵站的96R巴士(僅在周末及公眾假期行駛),經過北潭涌後下車。 沿大網仔路前行至岔路口,靠右沿西貢萬宜路繼續步行約9公里。 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六角柱在火山活動後期才形成,火山內部含有豐富矽質的熔岩,沿火山口主要噴發通道緩慢向上溢出到地面。 目前六角柱的形成並沒有一致的結論,部份學者認為六角柱石由火山灰形成,熾熱的火山灰填入巨大的破火山山口,凝結並逐漸冷卻而成。

地質公園六角柱: 地質公園達人

所謂斧頭的痕跡,其實是海浪長年累月侵蝕花山而形成的海蝕柱。 參賽者不得破壞自然環境,或騷擾遊人、村民和野生生物,拍攝期間須遵守《郊野公園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條例》與《海岸公園條例》等所有相關法例。 主辦機構有權解釋、修改及補充本比賽的規則和條款而無須另行通知,並保留對本比賽任何爭議的最終決定權。

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香港有許多活火山,熔岩及火山灰遇到海水被冷卻後,形成了今天的六角形石柱。 再經地殼的變動和大自然的侵蝕,鬼斧神工的六角形岩柱便赤裸裸暴露於人前。 2009年,香港地質公園正式成立,自此「地質」成為了本地生態遊的重要一環,及後更成為其中一個世界地質公園,躍登世界舞台。 2012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地質調查期間,於香港東南部果洲群島附近,發現了遠古時期的超級火山,那就是「糧船灣超級火山」。 所謂「超級火山」,官方定義是曾爆發逾1萬億立方米火山灰的火山,現時全世界發現了約50座超級火山,糧船灣超級火山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