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2024詳盡懶人包!內含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絕密資料

現時一些重建項目因規模較小,受制於高度及地積比限制,重建後只能興建單幢建築,即俗稱「牙籤樓」的樓宇。 若能透過轉移地積比,把零散的地盤進行重組,將集中地積比至一個較大的地盤,以興建樓面面積較大的項目;而其他零星的小地盤,在地積比轉移後,則可透過規劃,改作休憩空間和公共設施,不但避免了出現互不協調的單幢項目,更可整體改善社區的設施和環境。 香港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嚴重,社會有聲音要求適度放寬不同新界地區的地積比率,以增加發展密度。 但其實不少市區用地的地積比都未有被用盡或加以善用,例如一些位於黃金地段的老舊私樓及公務員合作社樓宇、一些逺較私人屋苑低矮及疏落的公共屋邨、一些空置率偏高或已被非法改變用途的舊式工業大廈等,若能加快進行重建、加建或改劃,將有助顯著增加市區的住宅供應。 【明報專訊】香港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嚴重,社會有聲音要求適度放寬不同新界地區的地積比率,以增加發展密度。

如果每層有8個單位,每單位就應該有800呎(6,400呎除8)的「地權面積」。 但如果量度每單位的實用面積,就一定沒有800呎,因為有部分「地權面積」得用來作樓梯、走廊等公用地方。 如果公用地方用去了800呎,8個單位每個便要分擔100呎,實用面積就只得700呎。 設計及發展項目 為舊有辦公空間注入生氣,或創造全新環境,協助員工茁壯成長。 投資地產 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遇及資金來源 以科技轉型 讓您的業務突破固有框架。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申請改劃450個單位

參考規劃署資料,現時九龍區地積比率上限只有7.5倍,假如重建這類物業,新建物業總樓面面積隨時減半。 去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曾提及市建局會在油麻地及旺角,以創新及地區為本的方式下,加快市區重建,在合適的重建項目擬採用轉移地積比率,以及街道整合等規劃方法,為舊區重建提升靈活性及誘因。 特首林鄭月娥明言,舊區重建上,政府扮演著促進者的角色,並透過放寬強拍門檻及轉移地積比率兩大策略,協助增加物業供應。 文件顯示,雲地利大廈現址為兩幢樓高9層的住宅大廈組成,合共提供67個住宅單位及24個車位,早於1963年5月落成入伙,至今樓齡約59年。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地盤面積約17959方呎,現時規劃為「住宅(乙類)6」用途,若以地積比率約5倍重建發展計,預計可建總樓面約89795方呎。 發展局二○一一年公布經修訂的《市區重建策略》為處理市區老化問題制訂清晰的政策藍圖。

  • 他又建議當局在屋邨物色空間,例如球場或商場,先興建一至兩幢樓宇用作原區安置,其後再為地區補回相關設施,料可減低對輪候家庭所帶來的影響。
  • 服務宋皇臺選區的九龍城區議會議員楊振宇亦指,留意到區內開始有咖啡店等進駐,但附近宋皇臺附近重建項目亦少,暫時亦未見十三街有重建計劃。
  • 根據《工業用地檢討報告2020》,「東頭工業區」的中心位置均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商貿)」,佔地6.94公頃,為現時新界西北最大的「商貿」區,包括現時的「虹方」、信和的「ONE NORTH」均屬於此界別。
  • 事實上,近年投地市場競爭激烈,大型發展商紛以高於市場估值上限出價搶地,令中型發展商難以增土儲,儘管以合組財團的方式入標,投地亦頻頻落空,直接推動中小型發展商轉戰舊樓併舊,但隨著市區可供收購的舊樓大減,收購活動亦有所下降。
  • 另外,如果打算購入舊樓「邊住邊等收購」,便需接受部分舊樓可能欠缺業主立案法團、居住環境及衞生較差等缺點,例如近期新冠疫情爆發,有舊樓便因清潔公司未能履行職責,導致大量垃圾堆積在後樓梯的慘況。
  • 「維修自住物業津貼」的申請人資格範圍,以往只是涵蓋年滿60歲及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長者;市建局在接手計劃及作優化後,擴展受眾範圍至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及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
  • 捷克首都布拉格有反政府示威,要求解決高通脹問題,並終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他強調,從舊區「熟地」入手,容易增加供應,況且,舊區內街市商場及學校等設施齊全,交通四通八達。 若撇除全盤唯一的兩房一套J室單位,純兩房分層共有104個單位,分布於六柱,包括A室、F室、G室、P室、Q室、R室。 F室單位的其中一間房間會望向居屋「宏富苑」,部份則望向「宏業西街」方向。 至於A室單位睡房擺位一前一後,主人房屬於後方,採光度會較弱,要透過轉角窗才能引入光線。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發展商舊樓收購價

如物業為聯名業主或以公司名義擁有,個別聯名業主或公司股東所適用的收購準則與個人業主無異,惟個別業主或股東可得的自置居所津貼及補助津貼則按業權或股份比例計算。 此外,為鼓勵業主出售其物業予市建局,市建局會給予業主相關費用津貼,以助其支付搬遷及重置物業等有關開支,數額在項目開展時公佈。 若業主的單位是一半自住、一半出租者,除可獲物業市值交吉價八十萬元外,亦可得物業自住部份百分之一百自置居所津貼,即六十萬元,以及物業出租部份的補助津貼,相當於自置居所津貼的百分之七十五,即四十五萬元,故該業主合共可得一百八十五萬元。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自置居所津貼的金額,是被收購物業的市值交吉價,與在類似地區重置一個面積相若,樓齡約七年的單位市值兩者之差。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又例如因天面防水層破損引起滲水,導致頂層單位天花出現石屎爆裂問題。 他說,發展商由買地到賣樓花需要一段時間,故做生意的策略好講前瞻性,炒家預計個市稍後有風險便即撤退,反應較用家快,發展商則因其行業特性,市場觸覺會較炒家更快,預計一年至兩年後市況回軟,便已殺車。 近期歐美經濟環境惡化,中央和港府又加大打擊樓價力度,都讓發展商們對後有看不通或看淡之感。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樓盤資料

事實上,轉移地積比並非新鮮事物,外地一些城市已實施轉移地積比制度多年,累積了不少成功經驗。 例如,紐約市政府於1960年代,為了保存當地歷史建築,研究轉移地積比制度,並於1961年修訂城市規劃條例(1961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Zoning Resolution),允許土地擁有人售賣或轉移土地剩餘地積比。 此外,紐約市的轉移地積比制度,亦可應用於其市區重建項目,發展商可透過轉移剩餘地積比,發展新項目,同時保存市內一些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建築。

(星島日報報道)市區靚地買少見少,令不少財團藉舊樓併購增加土儲,領航集團主席高兆霆表示,過去四年舊樓收購價急升約15%,因「麵粉價」水漲船高,令部分發展商卻步,買賣雙方陷於膠着,導致部分收購活動頻以「泡湯」收場,並形容現今市況為有價無市。 如果舊樓的地積比高,但使用率低,大廈伙數少,所牽涉的業主也較少,收購過程應該比較輕鬆,收購後用盡地積比,利潤空間更大,故也較為發展商的垂青。 地盤面積愈大,發展空間更大,方便重建成大型住宅或商廈等更賺錢的項目。 如果大廈本身地盤面積大,或相鄰皆為同類型舊樓,合併地盤面積可觀,對發展商而言皆較吸引。 除市建局外,私人財團發展商亦會物色舊樓,進行併購,拆樓重建新式物業,藉此獲利。 近期比較有知名度的例子,就是尖沙咀香檳大廈一址,被地產商成功收購,未來或搖身一變,成為高檔商廈或商場。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按揭計算機

過去小商戶看準低廉租金遷入土瓜灣,在社會演變中,小店或難敵發展洪流。 除了多個香港樓盤資訊外,House730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樓市資訊,包括地產新聞、成交數據等等,讓你成為精明買家或租戶。 House730雲集香港各類型樓盤資訊,包括香港新樓盤或是二手樓、港九或是新界、住宅或是工商業大廈,務求為用戶提供最全面的樓盤資訊。 項目在2020年2月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可興建1幢23層高商住物業,另設1層地庫,總樓面面積約171,141平方呎。 該申請最後在2020年獲城規會通過,涉及住宅樓面約16.67萬平方呎,平均每伙面積約498平方呎。

  • 市建局對舊樓收購沒有特定的準則,買家或較難預料心儀舊樓單位是否真實具備收購潛力。
  • 這樣既能盡用和善用珍貴的市區用地,促使在中短期內增加住宅供應,同時亦不會對有關地區的基建及社區設施造成太大影響。
  • 市建局指出,該項目受影響業權約830個,受影響住戶約2,100個,受影響地舖約120間,日後擬建項目預計可提供1,000個住宅單位,估計完工時間為2031年。
  • 去年我們在九龍西亦成功收購了8幢舊樓,整合為一個逾萬呎的地盤,將會重建成為一幢廿多層高的高級商廈。
  • 地盤面積約17959方呎,現時規劃為「住宅(乙類)6」用途,若以地積比率約5倍重建發展計,預計可建總樓面約89795方呎。
  • 若不遵從法定的強制驗樓通知、勘測或維修命令、清拆僭建物命令的人士,屋宇署會向該物業業主提出檢控;值得留意的是,樓齡較大的單位一般較常收到維修令。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是香港的搵樓平台/租屋網,齊集香港樓盤及樓市資訊,網羅業主及各大中小型地產代理的樓盤,助用戶找到心水香港樓盤,網上搵樓買樓更輕鬆。 若按照以往舊區重建方式,八文樓雖處一流地段,卻毫無收購重建誘因,全因其本身的地積比率已超額使用,重建反而會變蝕本貨。 今次市建局能釋放八文樓潛在價值,將其變身西九的重要招數,正是轉移地積比率。 據陳文輝指,於數年前視察項目所在地皮時,發現地皮周邊環境優美,鄰近山貝河,擁有接近大自然的感覺。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油旺地區研究 擬地積比轉移 重建八文樓

值得留意,今次首批推出單位全為低層5-8樓,屬身價最低的一類。 一房單位主要分兩類景,包括B、C、D室均望向山貝河方向,餘下M、N、L、K室望向宏業西街方向。 所以如果我們把面積及景觀因素結合考慮,一房單位首選為C及D室。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區內除了「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外,包圍在「東頭工業區」以外的用地,則劃為「住宅戊類」,用意是鼓勵洶汰舊有工業來發展住宅,以協助區內轉型。 「雨後」屬於其中一幅轉劃為「住宅戊類」的用地外,新地及展的「映御」亦屬此類。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星星地產在2019年6月再次向城規會呈交最新發展計劃,建議以5倍地積比率重建項目。 該計劃擬建1幢25層高商住大廈,提供335個住宅單位,較前一個月撤回的舊方案353伙減少18伙或5%。 他樂見項目採用新的做法,善用政府未能盡用的土地,並承諾新建一座十八層高的政府設施綜合大樓,包括一個新的體育館,社福設施等,滿足周邊居民需要,有望透過重建,改善整個地區的市民生活環境,有利創造宜居的深水埗。 若開發者能在其開發土地中為公眾提供便利而讓出部分利益,例如將底層架空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政府規劃部門就會提高該土地的地積比率上限,幅度根據法規、城市總體規劃和項目具體情況而定。 然而由於權責規劃不清,容積經常有應供公眾使用的部分被不肖建商當作社區排他使用作為話術而誤導買屋方,例如林口的竹城松賀就曾因此被檢舉。 一般而言,市建局收購自住物業時,會按市值交吉價給予受影響業主法定補償,外加一筆自置居所津貼。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樓盤特色

他表示,經過一年研究後,發現油麻地與旺角剩餘可供發展的地積比率只有約10%,該局正考慮整合地積比作發展,並希望放寬部分地區的高度限制,該局將於明年中完成研究後展開大型公眾諮詢,並建議3個方案予公眾選擇。 仲量聯行報告指出,去年土地審裁處接獲16宗強制拍賣舊樓申請,按年減少54%,亦較2018年至2020年3年間平均每年37宗顯著減少,疫情令法院服務暫停是原因之一,同時亦反映私人發展商收購舊樓愈來愈困難。 仲量聯行香港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說,近期強拍及私人委託拍賣宗數回升,預計全年回升至大約30宗。 他說,私人發展商一般傾向收購現有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重建,這類項目已經愈來愈少。 唐樓或舊樓,實用率往往達到9成,1000方呎建築面積的舊樓,便有900方呎的實用面積。

韋志成透露,當市建局與政府落實如何推動油旺重建計時,會修訂區內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屆時公眾便會得悉區內的重點發展地區,哪些舊樓會「被點名」成為「接收地盤」,哪些舊樓成為「送出地盤」。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但如果有另一塊地,面積只有7,500呎,同樣是地積比率8倍,按地權就可以建60,000呎(7,500呎乘8)有蓋面積。 如果亦是建25層,每層就有2,400呎(60,000呎除25)。 如果每層只分三個單位,每個單位就同樣佔用800呎的「地權面積」。 由於公用地方省不了多少,由三個單位去分攤一定比前一個例子的8個單位吃重。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地積轉移

近日市建區昂首濶步,趾高氣揚的樣子純粹好采,碰到樓價颷,先前收購的地盤入貨價低,賺了大錢,回顧他們之前的巨型項目,如朗豪坊,花的時間等別長,花的錢特別多,但竟然只是獲利億多,發展商真是多得他唔少。 前身是土地發展公司,與私人機構一樣,做到蝕錢便改名換姓,博人忘記他們的劣跡。 蝕錢是蝕納稅人益街坊,總算有老百姓著數,但欄尾就真害死人,拖慢了整個舊區重建應有的步伐,居民叫苦連天,居住環境惡化都是拜其所賜。 韋志成昨日表示,經過一年研究後發現,指整區212公頃地內共有3,300幢舊樓,樓齡中位數為52年,當中850幢地積比已用盡,整體未用地積比只剩10%且位置分散,很難以剩餘地積比去發展。 消息傳出後,即使面對新冠疫情持續困擾,舊樓成交仍然活躍,例如佐敦「八文樓」成交轉旺、堅尼地城更有連天台唐樓單位獲買家「追價」購入。 由於近年市建區及發展商出手闊綽,因此有投資者看準這個機會,計劃搏收購賺取回報。

市建局2016年提出於土瓜灣的重建項目試行「小區發展模式」。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以往插針式的小型重建項目對整體環境,如衞生、私家街、違泊等問題沒有改善,反而令地舖消失。 小區發展可透過整體規劃將街道打通,釋放地面作地舖和休憩用途,開拓地下空間作停車場、商舖等。 他指政府可在發展項目的地契上劃出部分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包括安老院舍、學校等。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政府可考慮容許發展商彈性分配或轉移地積比。

地積比率未用盡的舊樓: 舊樓收購注意: 舊樓收購注意 收購舊樓切勿違反守則

如果這座大廈每層公用面積是600呎,三個單位每個要分擔200呎,變成實用面積只有600呎。 即使要收,也該收購樓上的住宅為優先,因為銀碼細,資金成本平得多。 當個個舊樓業主都話市建局條件好,業主可以〔舊換新〕,租客又可上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