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人士津貼7大著數2024!(持續更新)

情境一:很多公司在招聘廣告中列明求職者要有工作經驗,但你只是剛畢業,不知道應否申請該職位? 情境二:面試完後,HR問你期望薪酬,但你不知怎樣開口,心想:不是寫在CV裡了嗎? 情境三:HR來電通知你已獲聘,可惜人工低過預期。 但他表示工作表現理想後可以加薪,而你腦海一片空白,不知如何爭取合理待遇?

在職人士津貼

在計劃下接受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如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8,500元;若無需切除瘜肉,會獲定額資助7,800元。 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當中約97%的診症地點不需收取額外費用。 為合資格長者提供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和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還有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杜牙根)服務亦可獲資助。 未來3個月內滿60歲的合資格人士及60至64歲香港居民,可即時申請樂悠咭。

在職人士津貼: 相關內容

於每一年度(即西曆6月29日至翌年6月28日),僱主可提交上限80份的《在職培訓津貼申請表格》。 就已遞交的《在職培訓津貼申請表格》,不論最終是否獲得批核,其已獲登記的配額均不得註銷或重新使用。 在登記配額達80個後,勞工處將會拒絕該僱主其他已遞交及隨後於相關年度遞交的《在職培訓初步申請表格》、《在職培訓津貼申請表格》及仍在進行的在職培訓個案。 勞工處亦會拒絕該僱主於下一年度重新遞交因額滿而被拒絕的申請。

在職人士津貼

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於成功修畢基金課程後,可不限次數申領合共最多25,000港元的資助,在職人士同樣可以修讀課程及領取資助。 沒有收入或每月收入為12,500元或以下的申請人,可申請豁免繳費。 學員須符合再培訓津貼發放的準則,包括課堂出席率須達八成或以上,方可申領。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入息及資產限額

一般民眾皆是以申請「部分補助」為主,按照訓練單位的收費標準,補助課程 80 %費用。 但如果具備以下身份者,則可以申請課程 100 %費用補助。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 3 年 7 萬」補助每個年度都會分上、下半年公告課程內容,主要與台灣就業通的「在職訓練網」配合。

在職人士津貼

目前總共有以下表 19 個類別,為了跟上變化快速的數位化、科技產業,部分課程內容甚至包含 AI 科技、電子商務、網站經營、通訊程式開發等課程。 申請政府資助外,可能有人會考慮借私人貸款周轉,解燃眉之急,謹記要先比較貸款開支,及還款能力,同時要小心不良中介。 當居指而不獲批申請人,可進一步補交資料,說明有什麼理由使當局認為他們符合申請條件。 同時政府暫時沒有發現蓄意詐騙情況,強調即使已批出申請,稍後亦會再抽查及覆檢,避免有人濫用公帑。 在職人士津貼 在已審視個案中,有2成個案會稍後一次過再審視,其中包括部份提交申請前只連續28或29日沒有工作的申請人。

在職人士津貼: 培訓

Fresh grad 不用怕,只要懂得如何協商,你絕對可以和HR傾價! 學費:$15000(分兩期繳交,即每期$7500)。 達到80%的出席率及通過課程考試合格之學員,可獲發畢業證書,並獲持續進修基金發還資助。 最高資助額為學費80%(首$10,000),及60%(次$10,000)。 領取職津人士可享本服務之免費會籍一年及全年活動優惠減費額不超過港幣壹千元,每半年上限五百元,上半年為4月1日至9 月30日,下半年為10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 在職人士津貼 照顧者擬用於自動轉帳以領取津貼的指定銀行帳戶文件副本(須為照顧者以個人名義開設的本地港元儲蓄/往來銀行帳戶,文件須清楚顯示帳戶持有人的姓名及帳戶號碼,例如銀行月結單或存摺首頁,但不接受提款卡副本)。

交通補助金只有年齡介乎12至64歲,並符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的申請人,每月可獲發315元交通補助金。 政府希望可透過此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被評定為嚴重傷殘而符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的長者,若他們選擇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社署會確認他們為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他們領取相關津貼期間不會安排他們接受醫療評估,以確認其領取傷殘津貼的資格。 資產包括在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由申請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分別或共同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的資產。 如受惠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2註),不論其配偶/同居人士有否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其他津貼,均須填報其配偶/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申請人計算其個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資產,應以填寫申請表格當日(即在申請表格內填寫的日期)的入息及資產為準。

在職人士津貼: 有關持續進修基金的內容

如僱主承辦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的外判服務合約,而在承辦合約中有強制非技術工人聘用條件(如工資、工時等)的條款,則在安排受僱員工擔任該等職位時,所採用的聘用條件必須符合相關條款的要求。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23億8,400萬元。 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1億1,700萬元。 社會福利署於2020年11月起,推行向在本地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香港居民,現時受僱但不享有有薪病假或自僱人士,並因須在公立醫院留院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而面對經濟困難,派發一次性的$5,000的確診津貼。 凡合資格者可自行向入住醫院的醫務社工提出申請,無須接受特定經濟審查,但須聲明符合上述申請資格,並就其目前的就業狀況提供基本資料。 年滿65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長者,每年可獲發$2,000醫療券,醫療券累積金額上限為$8,000。

英國不僅注重就業政策,也强調創造有利就業的社會環境,以作為勞工於就業時可得到最低標準和保障、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機會、性別平等等。 英國的「家庭爲本」與「兒童爲本」宏觀理念非常值得香港借鑒。 西方國家的低收入津貼,較多以負稅率概念推行,性質屬部份負所得稅;全面負所得稅為費利民倡議,低於所得稅收入的臨界點,按收入差距累進補貼,但所得稅抵免則是按三層次退稅結構,沒收入沒有退稅/抵免。 交津方面,雖然交津計劃容許1人家庭申請,但資産限額只有88,500元,約為1人公屋申請資產限額(242,000元)的36.6%,而且津貼額不足,反映N無人士津貼或交津計劃均未能持續及全面協助貧困單身。

在職人士津貼: 長者優惠

「疫苗資助計劃」是一項透過私家醫生參與為合資格香港居民提供資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計劃。 年滿65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的合資格長者,每年可獲發的醫療券,目前累積金額上限為 8,000元。 在職人士津貼 長者自符合長者醫療券計劃資格的年度起,他們於當年度可獲發的醫療券金額會於1月1日自動存入他們的醫療券戶口。 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是為就讀學額全數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或公帑所資助的認可課程的學生而設的資助計劃。 如申請人未能於上述「課程搜尋器」搜尋其修讀的課程,請瀏覽「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的課程編號一覽表或「專上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的課程編號一覽表。 坊間的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眾多,由多家不同的院校 / 培訓機構營辦。

在職人士津貼

申請人可前往區內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保良局蕭景聰紀念醫療資助基金資助癌症病人因接受化療,而需經常往返醫院的交通費、陪診費或購買營養食品等開支。 因在私家醫院篩查都需約8,000元至13,000或以上不等,若能參加政府計劃便可慳下不少金錢。

在職人士津貼: 失業人士可申請的津貼

為就讀於各中、小學或在認可的院校修讀全日制至學士學位課程、其居住地點與學校距離超逾十分鐘步行時間,及需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學。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的受惠人/受委人則須在通知書發出日期起的一個月內,將填妥及簽署的「郵遞覆檢表格」放入回郵信封內,郵寄至指定的郵政局郵政信箱。

  • 2022年6月1日起,政府會在連續11個月的首天,向中電及港燈的住宅登記用戶戶口注入80元的電費補貼,並在第12個月注入120元的電費補貼,即總數1,000元。
  • 只要滿足工時要求,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則可申領每月600元的全額津貼;每月工作雖不足72小時但不少於36小時,則可申領每月300元的半額津貼。
  • 除了放寛計劃的申請門檻及增加津貼額外,職津處也致力宣傳職津計劃及便利市民提出申請,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士能透過計劃獲得適切援助。
  • 社會福利署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 不過,仍有不少企業對此存疑,或認為這有一定的管理難度,策劃不當的話只會耗費時間及減低工作效率;或誤以為這是給予員工的福利,對公司帶來的利益有限。

個人交津計劃目的是協助減輕低收入在職人士往返工作地點的交通費負擔,惟政府將於今年6月取消個人交津計劃,申請人可於今年8月31日或以前遞交涵蓋申領月份至今年五月的最後一輪個人交津申請。 在計劃完結後,申請人可考慮申請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 隨着政府不斷推廣和改善職津計劃,計劃在 年度共接獲超過 宗申請,較 年度落實改善措施前低收入在職津貼(低津)計劃的約59 000宗申請增加超過一倍。 2021年9月底,職津計劃約有61 800個「活躍住戶」(涉及接近21萬人),也較前低津計劃增加超過一倍。

在職人士津貼: 發放資助時間:

學員先以僱員身份接受6至12個月的有薪在職培訓,由僱主安排具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擔任在職培訓導師,為學員提供適當的指導。 接受在職培訓的學員可報讀相關的職外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及向計劃申請補助課程及考試費用,上限為4,000元。 僱主聘用學員擔任全職或兼職在職培訓職位,可向「展翅青見計劃」申領每月在職培訓津貼,津貼金額為每名學員於培訓期內每月薪酬的50%,上限為5,000元。 當長者退出年金計劃或部份退保,獲發還的退保金額(如有的話)會被計算為其資產。 如長者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資產總值超過規定的限額,便不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

當獲甄選入圍的申請人獲其所選擇的課程無條件取錄後,教育局會邀請他們參加由2023年4月起舉行的面試,並在其後知會申請結果。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人士津貼 財政司司長於2019年8月公布的191億元紓困措施當中,建議在2019/20學年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一次性2,500元的學生津貼,以減輕家長在教育支出方面的財政負擔。 這項措施已於2019年12月6日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 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建議,這項津貼由2020/21學年起恆常化。 為紓緩本地專上學生貸款還款人的財政壓力,政府會將現時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安排延長一年,直至2025年3月底。

在職人士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

長者生活津貼是一項無須供款的社會保障計劃,經費全部來自政府一般收入,目的是補助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 申請人須符合既定的申請資格,包括入息及資產規定,方可獲發津貼。 社署會向所有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進行定期覆檢,以核實他們繼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港府於1月初公布多項紓困措施,包括計劃通過關愛基金,為失業或開工不足人士提供過渡性支援。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入息及資產限額

《香港財經時報》今次整合10個職場打工仔都可拿到的津貼、資助計劃及申請方法,包括有交通津貼、在職津貼、低收入補助及培訓課程津貼等等。 津貼2022|香港財經時報整合10個在職人士打工仔都可拿到的津貼、資助計劃及申請方法,包括有交通津貼、在職津貼、低收入補助及培訓課程津貼等等。 「二元優惠計劃」主要目的是讓長者和合資格殘疾人士,可以每程$2的優惠票價,使用指定的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 受惠對象包括65歲或以上長者、65歲以下殘疾程度達100%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受助人及65歲以下的傷殘津貼受惠人。 至於60至64歲的香港居民可申請「樂悠咭」,以享用2元乘車優惠。

在職人士津貼: 在職家庭津貼|4人住戶獲$4200津貼:表格+網上申請資格+入息津貼金額

為保障消費權益,緊記查詢你打算報讀的課程是否已經向政府註冊,或獲豁免註冊。 租屋人士留意,政府將會於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中,設立住宅租金開支扣除,以減輕一眾上不到車的租屋打工仔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每個課稅年度的扣除上限為10萬元。 為紓緩因疫情及抗疫措施導致的失業情況,政府先後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132億元,於公營及私營機構開設有時限職位。 而在最新一輪基金注資中,亦已額外預留66億元,增設3萬個有時限職位。 為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的電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