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十三街15大優點2024!(震驚真相)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位於土瓜灣馬頭角一帶的「十三街」和「五街」舊樓,由於日久失修,居民一直要求重建。 土瓜灣十三街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經研究後,提出將現屬「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拆細成三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分拆為「南北」用地,並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五倍增至六點五倍,以增加重建誘因及動力。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去年八月就市區更新的初步方案諮詢市民意見後,所聘請的顧問公司在參考所收集的意見、社會影響評估的結果,以及與相關部門或機構商討後,調整了地區重建的初步方案。 顧問公司代表陳國欣昨表示,「十三街」的失修情況嚴重,但業權分散,而早年劃作綜合發展區後,由於規模較大,亦窒礙重建步伐,故建議將「十三街」拆細至三個地段進行重建,藉此協助整合業權,促進重建。

此外,市區重建局又聯絡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屋委員會等協助安置十三街的天台住戶,希望促成十三街重建。 2009年,随着《啟德發展計劃》啟動,多個香港政黨發起要求十三街的重建計劃重新啟動,惟市區重建局表示已經進行了多項復修計劃,至於會否重建暫時言之尚早。 「十三街」的80多幢舊樓近80%無業主立案法團;據知,收購十三街共逾2,000個單位成本逾100億港元,惟該處地積比率僅6倍,重建新樓面積與現時相若,利潤不高。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 土瓜灣十三街 隨着屯馬綫開通,九龍城區的另一熱話必然為重建問題,雖然政府至今仍未落實規劃重建,但不少居民認為重建之日指日可待,當中,土瓜灣十三街是其中一處重建討論度高的地方。

土瓜灣十三街: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但他亦指,拆細發展的「十三街」,最理想仍是由一個發展商協調重建,並制定整體的規劃大綱,讓不同地塊可以遵照相同準則進行規劃和銜接。 至於臨海的「五街」用地,陳國欣說在諮詢期間了解後,得知南面用地現時是住宅用途,北面用地則屬工業樓宇,兩者對重建訴求不一致,故建議將兩個地盤分拆,讓南面用地可以獨立成為一個重建區,並可提升其地積比率,由原來的五倍增至六點五倍,以增加重建誘因。 他指,經研究後,相信「五街」用地有條件提高地積比率,但由於它屬於臨海地皮,作出調整建議時也較為謹慎,確保樓宇高度不會太高。 據了解,在作出調整後,「五街」重建後的樓宇高度可達一百一十米。 此外,諮詢平台亦致力優化土瓜灣中部的發展,針對貫穿該區的東九龍走廊一直帶來噪音和空氣問題,並考慮到日後沙田的馬頭圍站落成後所帶來的機遇,顧問鎖定東九龍走廊兩旁的九個地塊,建議劃為「混合用地」地帶,藉此加入非住宅用途,增加土地用途的靈活性。 諮詢平台主席黃澤恩指,加入「混合」用途後,樓宇重建時可考慮將最低十至十五個樓層,作為商業樓面,由於是採用中央冷氣系統,毋須開窗,可免受天橋噪音的影響。

但十三街內逾二百家車房成為重建的最大阻力,為了解決問題,當局擬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並將整幢大廈改裝為汽車維修中心,把全數受影響車房遷入繼續經營,以免車房結業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恒基無對手下以底價12.134億統一土瓜灣道68A至70C號舊樓業權,恒基執行董事黃浩明表示,是次收購項目預計日後將主力提供中小型單位,集團在土瓜灣有兩大主要項目,包括是次項目及市建局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 而集團在土瓜灣道、下鄉道,以及落山道一帶地段合共有4個發展項目,目前已收購3個項目,地盤面積共約32220方呎,餘下1個未完成收購的項目,地盤面積約1萬方呎。 他又說,當4個項目收購完成,將考慮共同重建發展,亦有機會因為發展時間不同,分為兩個項目。 市建局代表表示理解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居民對所居樓宇日久失修的憂慮,並備悉他們要求盡快重建的訴求。

土瓜灣十三街: 市區重建局 – URA

主辦方供圖 ●Frederick設計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模型中,用天橋連接十三條街。 明倫街13號位於土瓜灣明倫街13號(中原樓市片區:土瓜灣)。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近年不少荷里活電影在土瓜灣取景,其中《世紀戰疫》、《變形金剛4》、《斯諾登風暴》等在益豐大廈取景。

土瓜灣十三街

相對紅磡、九龍城等地而言,土瓜灣早年發展較慢,村落至1920年代才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李慧琼續指,九龍城碼頭現正進行「中九龍幹線」工程,按計劃2025年完工之後,將會重置九龍城碼頭交通交匯處,並在該位置興建一個平台花園連接海濱。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五街」「十三街」重建無期 市建局指技術複雜

對土瓜灣的十三街印象最深,源於一位曾居土瓜灣的地膽將之戲稱為「禽獸街」。 土瓜灣十三街 經非官方查證,即是本人沿馬頭角道走,經龍圖街、鷹揚街、駿發街等,飛禽走獸齊全,的確不錯。 寧靜中帶點塵埃,有歲月洗禮也帶不走的昔日繁華痕跡,難以用文字形容,親身感受才最真切。 上個月一個星期天,偶然走進這街區,有幸走上每條街並拍下一些照片。

  • 另外,KC-016項目會進一步優化市建局建議將環安街延伸至銀漢街的道路設計。
  •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
  • 十三街的最大特色亦在於當中11條全直街道,可見每條街的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
  • 項目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1年3月8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6發展計劃圖的草圖,當中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 是次調查於今年6月間進行,民建聯及工聯會訪問了「十三街」及「五街」的506位居民,接近九成的受訪者為業主,約一成多為租客。
  • 十三街是指位於九龍馬頭角的一系列街道的統稱,每條街的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再加上馬頭角道及木廠街兩條大街道,便形成十三條街道!

Frederick表示,期望重建十三街時可保留當區的人情味和風土面貌,因此在是次設計中有不少新元素,例如在天台加建平台或公共區域。 除了是夜晚跑步及放狗的好地方外,亦是不少電視劇的常見取景勝地。 確頭設有大型巴士總站,提供多條不同路線的巴士往返全港各區外,更提供一條往返北角的新渡輪航線,約每半小時一班船,可以輕鬆吹著海風前往港島區,早前紅隧一度封閉時,渡輪就成為區內居民過海的便利之選。 鄰近的馬頭角碼頭因為中九龍幹線工程而暫時拆卸,將來會在原址重建。 市建局計劃「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容許工廈業主參與項目發展,楊永杰認為,工廈業權集中,免補地價有利業主參與重建,亦避免重新招標。 至於九龍城盛德街重建項目試行「預先批地」模式,他指可以減省程序,毋須清場才招標。

土瓜灣十三街: 市區重建局社區空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和麟祥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有街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車房,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龍圖街和鹿鳴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除了街名,這裏的地舖都很有特色,不同工藝的師傅雲集於此,包括做焊鐵、玻璃、白鐵、針織、玩具等,但數目最多的都是車房,估計有超過二百多間。 有老街坊介紹,「十三街」的住戶以四邑人居多,大部分都是廣東人,由於租金較外面便宜,近年南亞人、非洲人開始湧入,逐漸變成了「聯合國」。 而這裡的另一特色,就是大廈的「回」字形設計,宛如「港式」四合院。

土瓜灣十三街

項目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1年3月8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6發展計劃圖的草圖,當中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而第二階段的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亦擬於2021年4月21日或之前提交城規會。 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 上述資料亦會在城規會安排的日子同時刊載於市建局網頁()、存放於市建局總辦事處及市建局九龍城地區辦事處,供公眾查閱,直至城規會審批有關發展計劃圖。 如城規會經考慮後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認為發展計劃圖的草圖適宜公布,城規會將展示予公眾查閱,為期兩個月。

土瓜灣十三街: 星島申訴王|土瓜灣唐樓冧天花一夜變廢墟 租客遭壓倒受傷走過鬼門關

而且,「十三街」及「五街」當中全部是沒有電梯的唐樓,範圍內沒有新型的插針樓以妨礙收購,適合巿建局以小區發展模式發展。 他從規劃層面解釋,五街和十三街的發展密度非常高,其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的面積不足一成。 他又指,與同樣亦是巨型建築群的兼善里重建項目不同,兩個範圍的舊樓群附近,並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可以整合,故在重整及重新規劃時,挑戰甚大。 韋志成今日在網誌表示,明白舊居內仍有不少舊樓群有待更新,例如位於土瓜灣的五街和十三街,便是其中一個住戶希望市建局儘快重建的社區。 他引述有一些意見認為,這些巨型建築群樓宇狀況及居住環境欠佳,局方應該儘早處理,惟他認為部份人士對於處理這類巨型舊樓群的難度,並沒有確切的了解,更直言發展五街和十三街的難度,相比市建局近年開展的項目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隨着屯馬綫開通,九龍城區的另一熱話必然為重建問題,雖然政府至今仍未落實規劃重建,但不少居民認為重建之日指日可待,當中,土瓜灣十三街是其中一處重建討論度高的地方。
  •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 目前有多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包括1A空間、錄影太奇、前進進、進念二十面體、蛙王、土炮遊樂場等,經常有各種展覽及工作坊舉辦,每天免費開放,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 市建局早前宣布會整體規劃,並會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連接土瓜灣站,亦提供地面空間予行人享用。
  • 一入屋,即見全屋牆壁油上綠色,大廳中並排放了四張木椅,齊齊向着門口而放,情況其實十分怪異。
  •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香港舊樓重建潛力大,向來不乏投資者「落釘」,期望等物業重建時獲得可觀利潤。

一入屋,即見全屋牆壁油上綠色,大廳中並排放了四張木椅,齊齊向着門口而放,情況其實十分怪異。 筆者當時年紀輕,第一時間入房、廁所及廚房視察,雖然感覺怪異,但亦無甚麼太奇怪的事情發生,而且當時正值中午,陽光甚猛。 正當準備問價之際,回頭一看,竟見地產經紀及同行友人,都只是站在門外,並沒有進入單位,同行友人更是臉色發青,不發一言。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預先批地」模式下住戶形同「釘子戶」,「周圍拆緊起緊,會好唔安心,效果似逼遷,造成威嚇作用」, 擔心會激化居民更加不願意遷走,今人反感,可能本末倒置。 藝人馬國明與湯洛雯(靚湯)公開戀情後一直愛得甜蜜,早前馬國明求婚成功,靚湯於社交平台晒出巨鑽報喜,獲一眾網民送上祝福。

土瓜灣十三街: 城規會明討論土瓜灣「十三街」重建

代表又指,「十三街」及「五街」發展密度高,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 土瓜灣十三街 土瓜灣十三街 加上大廈內充斥劏房單位,若要重建這兩個項目,局方預計將面對龐大的收購開支,以及居民和商戶遷置安排等挑戰,局方必須審慎研究開展有關項目的規劃,包括牽涉的資源、啟動項目的時間和規模、補償安置安排及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 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市區重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曾於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列為5年內優先執行,不過該25個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十三街。 2009年,随着啟德發展工程動工,多個政黨要求重新啟動重建計劃,但市建局表示已進行了多項復修計劃,至於會否重建暫時言之尚早。

土瓜灣十三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