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冧樓事件2024全攻略!(小編推薦)

事發於今早7時許,一名80歲姓李老婦被發現倒臥於靠背壟道152號樂民新邨樂鄰樓後巷。 事件中邱太將抽櫃裏一疊現金交給賊人,慌忙中也沒有點算。 她形容賊人講廣東話,是本地人,又引述警員指懷疑涉案賊人是慣犯,過去有人同樣以「要1,000蚊買奶粉」為籍口,在油麻地區行劫。 事隔4日,《星島頭條》記者今日重返報檔,只見邱太手部被鎅傷的傷口仍貼有膠布。 土瓜灣冧樓事件 她猶有餘悸,重提當晚遇劫情景,指賊人用手捂著她的嘴,着她不要出聲,又拿了一把軍刀出來,「佢(賊人)話要1,000蚊買奶粉,佢個仔冇錢買奶粉」。

  • 政府於意外發生一個月內,委託市建局進行馬頭圍道/春田街重建,並首次以自資形式「一條龍」收購、重建及賣樓,預計項目重建後可提供400個面積500平方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整個項目成本約28億元,預料會有高達7億元的虧蝕。
  • 測量師學會副會長何鉅業指,維修前需由專業人士勘測,但整個勘測工程需要數萬至十數萬元不等,亦有業主往往因費用太昂貴,而「縮沙」。
  • 但她認為市建局雖然急起直追,惟市區更新速度仍未如理想,且收購地盤面積偏細,重建效率不高,希望市建局想辦法增加地積比率及加緊重建腳步,盡量發展大面積地盤,紓緩市民住屋問題。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建造工程系主任陳子明發現距離塌樓現場30米的45A與43J唐樓本應緊密相連,牆壁之間卻出現空隙。
  • 【星島日報報道】土瓜灣一名有酒氣的29歲男子,昨晚到訪友人飲酒聊天,期間在一幢6層高的唐樓天台疑失足墮下,當場死亡。
  • 工程人員繼續加固工程,出動搖控拆卸機器人清理現場留下的碎石。
  • 潘又指,早兩年,區內收購情況熱烈,不時地產公司向區內居民問價,啟明街一帶曾成為目標項目之一,但因個別業主不同意而告吹。

好景不常,三年前丈夫因中風過身,店內的重擔一下子落在自己身上。 更沒想到的,丈夫過身不久後,庇利街宣佈重建,店舖亦屬重建範圍,多年來的心血一下子化為泡影。 土地短缺,重建是出路,但對於一班慘遭迫遷的「凍結」租客而言,為了趕上業主訂下的結業死線,有老舖店主林太需要賣樓遣散一班老員工。 林太與丈夫開店十八年多,霎眼間心血煙消雲散,「潮汕美食」的招牌如今只遺下淡淡行跡。 昔日門庭若市的光景,人頭湧湧的街頭,也徐徐步入歷史巨輪,一次大規模的重建,徹底推倒她的晚年人生規劃。 庇利街與馬頭圍道交界的路口,拐進去多走幾步,便是街坊食堂 -潮汕美食。

土瓜灣冧樓事件: 運輸署正檢討駕照持有人體格證明機制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處隨即派消防車到現場處理「有石屎從高處墮下」事件,正當消防員下車時,唐樓立即倒塌,該幢六層高的舊樓,樓宇從底部先塌陷,最終有四層半個樓面建築突然倒塌,過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車亦緊急後退。 大量瓦礫和家具雜物覆蓋行人路,佔地達100呎乘40呎,厚近兩層樓高。 雖然屋宇署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進行加固工程,但45A與B號唐樓之間出現一道裂縫,據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林雲峰表示,45J號唐樓倒塌後,有可能會使整排唐樓傾斜。 屋宇署表示經視察後認為安全,未有封樓的必要,但會密切監察。 而45A號部分單位出現石屎剝落,未知是否與倒塌事故有關。

土瓜灣冧樓事件

當中的大埔地皮、大南街的舊樓在二千年轉手,獲利逾一千萬元。 此外,四十五J一名鳳姐租客,亦因單位經常嚴重滲水,多次向協助租樓的地產代理投訴,惟對方卻回覆:「業主話你租就租,唔好咁多投訴,否則報警話你賣淫!」氣得鳳姐要搬竇。 根據土地註冊處及公司登記處資料,位於馬頭圍道四十五J的唐樓,九一年由喜事佳有限公司購入並持有至今,公司的唯一股東是翟愛聯女士,她兼任董事多年,卻巧合在冧樓發生前三日,突然辭去董事一職,轉聘「添財投資有限公司」出任董事。 所以更多居民認為,最終責任應由大業主承擔,埋怨她十多年來都沒做好維修工作,令樓宇變成五癆七傷的危樓。 就此,港鐵公司和路政署曾回覆工作小組,表示自土瓜灣站隧道工程於2015年4月展開以來,錄得各項監測數據均屬正常水平。

土瓜灣冧樓事件: 運輸署

消防到場破門,發現一男一女於屋內上吊,當場證實死亡。 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篷倒塌意外是一件發生於1990年10月26日的香港意外事故。 事件中,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66號唯一大廈外牆的一幅25米長、3米闊、3分米厚的非法建築簷篷倒塌,造成13名路人慘遭幾十噸重的巨型混凝土活埋。 事發後附近李慧琼議員辦事處的職員,到場了解塌石屎情況,職員關先生指肇事大廈已有近50年樓齡,疑是大廈2樓有單位裝修產生震動,導致石屎塌下。 關又指,墮下的石屎約5至6米長,屋宇署已派員到場調查,確定大廈暫時再無即時危險後離去。

土瓜灣冧樓事件

據報導,女童後腦著地,頭部、眼角受傷流血,手及腰部骨折,送院時清醒。 她由消防員救下,並由救護員包紮後,送往瑪嘉烈醫院,送院時清醒。 【本報訊】本港過去發生多宗塌簷篷造成重大傷亡慘劇,尤以廿一年前土瓜灣唯一工業大廈最為慘烈,當時大廈門口行人路上一段二十米長、數十噸重的僭建石屎簷篷,在傍晚下班繁忙時間突然塌下,十三名途人被活埋,最終導致六死七傷悲劇。

土瓜灣冧樓事件: 倒塌前行動

法官頒令,在被告毋須承認責任下,大業主和屋宇署共同支付由法庭評定或雙方協議下的賠償額和利息,訟費留待日後法庭的評定。 從傳媒向災民播出中轉房屋住所的片段看,部分單位天花剝落,內部設備簡陋,不少災民登時情緒激動,並感到不滿。 有災民表示看完片段後感到十分不滿,揚言拒絕遷入,留守社區中心。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雖然唐樓殘舊且日久失修,套房面積又小,擺放牀鋪雪櫃電視後,餘下空間不多,但租金相宜,每月由二千至三千元不等,加上交通尚算方便,區內又有不少食肆及零售店舖,提供一定就業機會,吸引低收入的草根階層及新移民入住。 有地產界人士透露,四十五J唐樓近年十分積極放售,專收購舊樓的田生地產,○八年八月曾向翟提出收購,但談判期間她從沒現身,只派遣一名姓李婦人做代表。 成為眾矢之的的大業主,一直未見公開現身,亦沒有對家破人亡的租客慰問一句。 涉嫌肇事的近因已被鎖定,但其實該唐樓除後巷有僭建物,對上樓層亦全被改建成十多間有浴廁的套房,每層地板均遭鑿開鋪設水管及排污渠,疑因手工差及樓宇過舊,長期出現滲漏。

土瓜灣冧樓事件: 嚴重搖晃

綜觀整體情況,大部分受訪者不滿港府對「三無大廈」問題視而不見,沒有在去年土瓜灣冧樓事件中吸取教訓,受訪者又疑質當局巡查及驗樓成效,擔心舊樓嚴重事故隨時再發生。 今日清晨6時許,一名33歲姓藍女子由北帝街21至25號匯川大廈高處墮下,倒臥2樓平台,其母發現大驚,報警求助。 警方及消防到場,消防員升起雲梯,將女事主救回地面,惟經救護員檢驗後,證實她已經不治,死者遺體由仵工舁送殮房。

當時消防員企圖以工具破牆和撞開鐵門,救出一對受困高樓層的男女住客,惟無法破門,只好立即改為啟用消防車升降臺救人,期間,兩組人員同樣身陷險境。 土瓜灣冧樓事件 屋宇署曾在2004年發出修葺令,當時業主已按要求完成有關維修工程。 到了2010年1月,署方再度檢驗樓宇,發現不少地方需要修葺,因此於1月13日向業主發出修葺令,飭令維修外牆及公用地方的已破損及剝落的混凝土及批盪,業主最遲需於2010年7月完成維修工作。

土瓜灣冧樓事件: 消防處去年處理7557宗新冠個案召喚 火警減10%

市建局去年曾表示土瓜灣「十三街」及另一舊區「五街」的收購成本約四百億元,惟市建局資金大約只有二百六十億元,要「儲夠錢」才能進行上述項目。 下午近3時,警方接獲途人報案,指一名老翁從高處墮下,倒卧在譚公道59號對開一行車路上。 土瓜灣冧樓事件 警方在現場沒有檢獲遺書,初步調查顯示事件沒有可疑,懷疑老翁從上址一單位墮下,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多個有關部門人員事後趕到現場,包括建築物條例執行處、警方人員,初步檢驗認為樓宇結構並無危險,後來經屋宇署調查後,證實簷篷屬於非法僭建,9名死傷者家屬向大廈業主、管理公司和建築師索償,經過7年訴訟,雙方獲達成庭外和解,賠償金額合共1700萬港元。

  • 昨日(12日)下午4時許,警方接報馬頭圍道326號一唐樓住客報案指,聞一女童哭聲,發現該名女童受傷倒卧在大廈後巷1樓簷篷位置,懷疑她從6樓失足墜下。
  •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 新聞)2010年1月30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年02月2日,.
  • 晚上7時5分,消防人員在瓦礫中尋獲一名41歲男子,為早前的4名失蹤者之一,當場確認死亡;一小時後現場疑似再度發現失蹤者,消防人員亦再次改為人手挖掘。
  • 事件中女檔主邱太手部被賊人鎅傷,事隔多日她猶有餘悸,今早(9日)有客人到檔口買煙,其間對方拍一拍檔口上報紙,驟然令她想起當晚遇劫的情景,嚇了一跳,以為又遇上賊人重施故技。
  • 多個有關部門人員事後趕到現場,包括建築物條例執行處、警方人員,初步檢驗認為樓宇結構並無危險,後來經屋宇署調查後,證實簷篷屬於非法僭建,9名死傷者家屬向大廈業主、管理公司和建築師索償,經過7年訴訟,雙方獲達成庭外和解,賠償金額合共1700萬港元。

童當時為高考自修生,塌樓時正於家中溫習準備考試;李群珍為鳳姐,與男友同住唐樓;蔡道強任職視光師,事發時他正放假,於家中午睡;盧建華不是唐樓住客,剛巧到唐樓與女兒同住數日。 朱的申索被撤銷;但案件對由大業主翟愛聯持有的喜事佳有限公司,和屋宇署,仍然續續。 由於翟已於2015年身故,現時喜事佳的股東及董事由翟的女兒擔任。 本報於今年四月已就事件向屋宇署查詢,惟至截稿前仍未接獲任何回覆,上址疑似違規改建或僭建情況至今仍絲毫未有改變。 土瓜灣冧樓事件 現場為馬頭圍道四十五號J,有五十五年樓齡,該唐樓與毗鄰十幢同類唐樓相連,一梯兩伙。 昨午一時許,唐樓閣樓約四百平方呎面積外牆首先崩塌,大堆碎石空降行人路,途人四散躲避,街上傳來一片驚呼慘叫聲,巴士乘客見狀報警。

土瓜灣冧樓事件: 事件中共有四人死亡

3年以來,屋宇署雖有派員與業主保持聯絡及催促,但業主仍未處理。 署方指業主因未能自行組織維修和勘測工程,並有財政困難,以致未能完成勘測令,而該樓宇亦曾被納入「樓宇更新大行動」計劃,工程於早前完成,但由於工程只顧及外牆、天花剝落等問題,未能顧及樓宇結構,樓宇情況仍未改善。 屋宇署早已將有關樓宇評為「需要進行緊急維修」,並以「工字鐵」作支撑,但據悉有業主因「等收購」而未有處理。

單位業主原女士意外後亦有到單位了解情況,她指該幢大廈已有64年樓齡,日久失修,而單位約一年多前曾經裝修仍未能改善問題,又直言滲水及漏水問題已持續十多年均未能解決;而居住該區多年的街坊林先生亦指,馬頭角一帶經常發生類似意外,希望當局能盡快安排重建。 記者到翟報住的何文田窩打老道單位了解,應門的女子沒有透露身份,只強調說:「冧樓事件的善後工作,我們正在處理中。」但拒絕評論有關樓宇的維修責任,以及死傷者和受影響住客的賠償問題。 警方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已接手調查,這次「血的教訓」除喚醒業主定期維修及保養樓宇的重要性外,發現僭建問題嚴重。

土瓜灣冧樓事件: 馬頭圍道發生冧樓後,最先到場的一批消防員,冒着樓宇再倒塌的危險,在堆積如山瓦礫中,徒手挖掘被埋人士。

根據《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第374B章),所有駕駛執照持有人,包括的士司機,均有責任確保自己的體格適宜駕駛,才可駕駛車輛。 《規例》亦訂明,年滿70歲或以上的人士在申請駕駛任何種類汽車的正式駕駛執照時,須附有註冊醫生證明書,證明該人的健康狀況宜於駕駛及控制該種類車輛。 林太認為,樓價持續標升是因為市建局一時間大範圍重建,令大量業主及住戶須另覓居所,樓盤供小於求,導致樓價不斷瘋狂上升。

土瓜灣冧樓事件

另一方面,消防人員在整個下午利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的頂部位置搜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因此在傍晚開始改為使用重型機器進行挖掘。 土瓜灣冧樓事件 然而,由於現場狹窄,消防人員只能夠徒手及用吊機吊走瓦礫。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土瓜灣冧樓事件: 地產博客

馬頭圍道冧樓係指2010年1月29號喺香港九龍土瓜灣南面馬頭圍道45J嘅唐樓成棟冧咗,搞到4人死咗、2人傷。 「三無大廈」問題多、無王管,三成七受訪者批評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處理「三無大廈」問題效率低及馬虎;三成五斥當局闊佬懶理,令危機處處;兩成三直指舊區重建進度緩慢,令問題無法解決。 事發唐樓屬舊式設計,後樓梯不能通上天台,三成六受訪者歸咎港府無改善舊樓設計缺陷;三成一認為,當局應盡快檢討及改善舊樓設計;兩成六更質疑當局能力不足,無發現問題。 根據sex141.com網站的存檔記錄,已倒塌的唐樓住有兩名鳳姐。 2010年紅磡馬頭圍道塌樓慘劇導致四死兩傷,四名死者的家屬早前提出索償,案今於高院審理,庭上透露,涉案其中一名被告,即負責裝修地舖的裝修公司東主朱偉榮(下稱朱),於今年一月過身,訴訟雙方同意撤銷對朱的索償。 據悉,女童與母親及母親39歲何姓男友同住,事發時女童獨留在家,母親外出買餸,其男友前往上班,2人離開約10分鐘時間。

土瓜灣冧樓事件: 【火警意外】土瓜灣唐樓發生火警 消防迅速將火救熄無人傷

在監測數據超出警報水平後,承建商需提交詳細行動建議,供港鐵公司和相關部門審視,確保公眾和樓宇安全。 工程展開前,承建商會勘察工地附近範圍樓宇,記錄其狀況,並於部分樓宇、設施和工地周邊範圍安裝監測點,監察挖掘工程對周邊樓宇和設施的影響,以策安全,並確保施工符合設計要求和法例規定。 由於進行九龍東改善及中九龍幹線工程,因此決定將九龍灣驗車中心,新九龍灣驗車中心及土瓜灣驗車中心遷移至青衣的運輸署車輛檢驗綜合大樓。

土瓜灣冧樓事件: 劏房唐樓 業主等收購拒維修

事發45J唐樓則屬一梯一伙(單邊樓),業主為「喜事佳有限公司」,大股東為一位名叫翟愛聯的女士。 1991年5月,業主以650萬元購入馬頭圍道45J整幢唐樓業權,多年來將唐樓單位放租,有人將單位改成多個單位分租,每戶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而挖牆及鋪設地板水管工程則使得樓宇間隔面目全非。 《明報》發現45號9幢唐樓合共45單位,至今58%由私人公司名義擁有,有業主更擁有當中1至2幢全幢業權,但是一直沒有理會屋宇署近年多份僭建物清拆令。

二人為母子關係,女死者72歲,在房中窗邊上吊,而男死者42歲,則在客廳位置上吊。 由於二人身上已出現屍斑,相信已死去一段時間,警方正調查事件二人輕生原因。 「天台搭咗兩層鐵皮屋不特止,仲差唔多層層樓梯嘅通風位都封埋做單位,喺樓下望上去都見幅牆裂咗,真係好恐怖!」黃小姐早前行經大埔道,驚見有唐樓天台及梯間皆有僭建,即使肉眼亦可見牆身出現裂痕,擔心大廈結構或受影響,最終釀成土瓜灣塌樓事件翻版。 現場消息稱二人屬母子關係,女死者70多歲,至於男死者40多歲,相信二人已死去一段時間,屍體亦現屍斑,警方仍正調查事故原因。 其中三男一女送院後證實不治,而一名左脚被軋斷的女子送院1小時後告不治,深夜再有一名男子傷重不治,最終導致4男2女合共6人死亡,其餘7人受傷。 今(21日)下午2時許,土瓜灣道241號一大廈外牆簷篷,有石屎剝落跌至行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