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女性影展2024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首先,今年影展特別祭出主打科幻片類型的「一級玩家X異境幻遊」,以大家所熟稔的大師級導演作為出發點,透過她們的視角一窺當時所想像的「未來世界」。 國際女性影展 國際女性影展 無論涉及到由上而下的控制手段,抑或近似動物或非人意象的移植與轉化,甚至大膽屏棄科幻元素的大量使用,匠心獨妙的手法創造出類型混雜的非典型科幻片,也在類型電影公式中另辟蹊徑,帶領觀眾踏上奇幻的異度空間之旅。 另一部電影《手事業》由實力派女演員楊麗音、潘麗麗詮釋性工作者,而導演李宜珊曾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電影的形式、風格、鏡頭掌握、演員演技都受到注目;然而底層社會裡女性的處境,以中年演技派女演員為主角,有別於主流市場偏好年輕漂亮的女演員,則是女影會引導觀眾探討的不同面向。

2015年短片《禁止下錨》為第66屆柏林國際影展奧迪最佳短片。 加洲大學伯克萊分校英文及電影研究學士、香港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文學碩士、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研究範疇包括:亞洲/美洲及跨太平洋電影及媒體、性別及新媒體及以亞洲為主要角度的敘事、明星及演出。 70年代美國三藩市,韓國移民 Chol Soo Lee 被誣告為唐人街黑幫仇殺兇手。

國際女性影展: 生活與休閒

2021年,彷彿身處在跡線模糊、拼貼嫁接出來的時空,無論是面對連環觸發的延遲景況,或是瞬間遁入更具象化的停滯狀態,皆把生活推向未知。 在這樣的特殊時空下,第28屆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幻形共生 IMPURE」作為今年的影展主軸,期望透過電影來回應一種如幻化流形般混雜的共生狀態。 「幻形」既是不同媒介間的跳躍切換,亦是跨域又互涉的親緣/親密關係。 當實/虛疆界早已模糊,邊界不再邊緣,所謂的灰色地帶早已無限延展,我們也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經歷著線上線下的切換、越界、共生,甚至相互介入的疫情生活常態。 很顯然,現在談起疆界的崩解,浮現於腦中的並非打著「多元」旗幟的政治正確榮景;更為貼近現況的描繪,反倒是帶著斷裂和變異全速駛向各方極端的意象。 然而,不純靜的幻形共生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力量,不按牌理出牌的擾動行為,觸發著變異、捻壓、再創的可能性,透過幻化莫測的創造性實踐,重新製造意義。

國際女性影展

耕耘迄今,「Women Make Waves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不僅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議題性影展,更成為亞洲兼具重要性與代表性的影展之一。 新聞局表示,今年影展共推出10大單元,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經典修復:回視 s女性主義電影」,收錄來自5個國家、8位導演的9部經典之作,融合當地原有的影像論述及女性主義思想,將婚姻、身體與性自主、同性情慾等題材製成影像,帶領觀眾一窺當時女性導演們劃時代的創作革命。 2013年11月22日,第一屆中國民間女性影展在北京中間劇場舉行了開幕儀式,十餘家權威媒體和各國使館來賓盛情出席活動,整個中間劇場座無虛席。 陳安琪導演與歐盟參贊carmen cano發佈VCR,為首屆女影順利舉辦致辭。 同時影展期間在尤倫斯藝術中心、交差點藝文空間、中間劇場、文津清影、雜家、706青年空間進行影片放映活動,展映來自國內外女性導演創作的優秀電影作品達25部。 雙年展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在主影展隔年舉辦例行巡迴展,至台灣多個城市巡迴播放當屆重要影片,讓紀錄片更深入台灣的不同角落。

國際女性影展: 影評 紀錄片 More… 瑞典電影 愛在德涅斯特河畔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本片由印尼新銳女導演法妮喬蒂瑪(Fanny Chotimah)執導,描繪出印尼兩名女政治犯長達半世紀的情誼,在浮動年代中,她們既是革命夥伴,也是生命伴侶,用最純粹的視角重新審視彼此陪伴的日子,深刻題材引起熱烈迴響。 2022第24屆台北電影節形象廣告《偶遇》充滿歡樂氛圍,講述正在戲院看片的劉冠廷,巧遇同樣和手偶一起沉醉在電影世界的淑芳阿姨,兩人相視而笑,帶出「電影讓你我相遇」的核心概念。 邁入第15個年頭的女性影展,今年特別請到在奧運場上為台灣奪牌的射箭好手袁叔琪為影展代言,主辦單位表示,袁叔琪在射箭場上展現的「力與美」… 第17屆女性影展預售票從9月2日開跑,昨天(1日)影展舉行售票記者會,擔任這屆女性影展代言人的藝人郭采潔表示,她非常欣賞今年女性導演的作… 22010女性影展經過十天熱鬧的展期,在10月17日來到尾聲,於下午三點半在西門町新光影城,舉行閉幕式暨觀眾票選台灣獎頒獎典禮。 〈大紀元記者陳玫均台灣花蓮報導〉堂堂邁入第十年的《2010女性影展花蓮巡迴展》,即將於12月3、4、5日在花蓮影城第六廳登場!

而在影像的蒙太奇中,「時間」的特性便被前仆後繼的創作者們一再翻玩。 本篇文章將從今年女性影展的三大單元——「酷異幻化.非關定義」、「居間游移.飄散世代」、「聲社場所:發聲、抵抗、不再恐懼」,選出四部電影撰文推薦,在疫情逐步趨緩,梅花座解禁的現在,重回電影院,恣意在漆黑盒子中夢遊,心情隨著銀幕光影變化起伏的感覺仍舊格外迷人。 《女伶們》裡女人試圖言說,拒絕父權的姿態或許有些生硬,甚至愚蠢,最激烈的抵抗表現竟是齜牙咧嘴地往男性權威圖像砸雞蛋? 但我們或許忽略了,但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上,甚至直至今日,女人是沒有話語權的。 從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回顧《俏冤家》對於女性關係以及其他角色的交錯關係,或許覺得不足為奇。 但回歸至1960年代來審視:那是同性戀被視為精神疾病、女性缺少選擇主權、男性更全面地盤踞各種權力位置的時期,這樣的鋪陳就有了不同的控訴。

國際女性影展: 活動內容介紹

「法國先鋒派女導演特輯」原計畫於今年康城影展首映,卻因疫情未能舉行,女性影展榮幸獲得機會將整批影片帶來台灣放映。 十七部閃耀作品,跨越無聲到有聲,曾一度佚失,如今有幸被修復並重現於世,顛覆往常以男性史觀為論述基礎的電影史。 國際女性影展 其中《巴黎1900》(1946)劇本由導演與亞倫・雷奈合寫而成,以獨特的幽默感與批判視野,帶領觀眾回顧巴黎絢爛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

  • 一群熊熊新兵被派往魔法森林執行危險任務,沒想到突來的殺戮讓一切變調。
  • 很多影展會分劇情長片、紀錄片等類型進行競賽,但是我們全部放在一起評選,也讓我們發現類型非常多元,每一年的類型趨勢也不同,比方說有幾年實驗片非常多,今年則是動畫片特別多,而且非常精彩優秀,台灣創作力驚人,我自己也驚豔於今年的台灣競賽。
  • 第二波女性主義最早是從美國傳進歐陸,女影期盼這次帶來不一樣的切入點,帶觀眾看見這波論述在美歐兩地的相互呼應、來回發展,也藉此串起這些原本被分散討論的女性主義電影。
  • ­對於性別研究卅影像製作的從業人員而言,學會不僅是國際對內關注聚焦的窗口和舞台,更能作為國內對外嶄露光芒的搖籃與跳板。

《左派教慾》阿根廷名導桑迪亞哥米崔的黑色喜劇《殺鄰居沒事,沒事殺鄰居》(Petite fleur),找來柏林影帝丹尼爾亨德勒和《雙面勞倫斯》梅爾維爾波柏,除了發洩對討厭鄰居的憤怒,也揭發背後的中年焦慮與關係危機。 我自己常在片子裡創作的主題是會跟階級制度有關,片中有三個主要人物,一個是警察,穿黃色衣服的是藍領階級,然後一個是學生,三個人分別代表當時社會的三個不同階層。 或者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是在講捐精議題,當親屬關係已經跳脫原有理解,其實可以聯想到「酷異幻化・非關定義」的《忽男忽女》,也有碰觸到早期非常衝鋒陷陣的跨性別社群生態,兩個單元間可以彼此連結,看見關係有些分離,卻又牽扯不清、不斷變化的過程。 過程中,我們發現當線上、線下互相干擾時,呈現出非常有趣的現象,卻也讓邊界更加模糊,你可能要在這裡頭試圖找到途徑,所以「幻形共生 IMPURE」某種程度也是因應疫情給予我們模糊猶疑的狀態,而今年影展也有不少單元片單對應到這個題目。 國際女性影展 一開始是以國際聯絡、處理版權等節目相關事宜為主,從2017年開始才以選片人身份參與選片,所以參與選片已經有好一段時間,2020年才稍微轉換工作型態,將節目部事務慢慢交給團隊,開始專心於選片領域。 呼應疫情造成的全球創傷,今年女影特別規劃「(非)刻意入侵」與「記憶未來式」單元,探討人們歷經災難與創傷後,該如何自處並面對過往記憶。

國際女性影展: 時代積疊的《憂鬱之島》:直視香港的「異議」與「認同」

陳慧穎:因為疫情關係,女性影展一直調整收件期程,我們以為收件數會因此變少,沒想到今年收到130件,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近幾年大約落在100件上下。 TEFF 歐洲影展(Taiwan European Film Festival)由歐洲經貿辦事處以及佳映娛樂共同舉辦,邀請 17 個歐洲國家個別推選出一部電影參展,於全台各地藝文場所、展演空間、戲院、書店、學校視聽空間等場地同步串連放映,影片皆有中英雙字幕。 2022 年影展以「蛻變.新生」為策展主題,象徵全球在歷經疫情磨難後一掃陰霾展開新生,並帶領全世界動畫相關領域邁向更好境界。 一如策展主題,此次年度主視覺海報是由新銳設計團隊-慢熟工作室操刀設計,以逐格動畫展現「領路者」振翅邁向新世界的意涵,象徵世人在烈焰中仍抱持旺盛生命力的轉變新生。 第十屆女性影展今天晚間在台北縣政府演藝廳揭幕,女性影像學會理事長陳麗貴以美國女詩人艾蜜莉. 「台灣女性‧時代顯影」女性影展今天在紐約舉行開映酒會及座談會。

國際女性影展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成立宗旨為以女性電影提供獨到人文藝術視野、引介多元性別思潮、促進文化交流及建立女性影像資源等。 對於研究者與影像工作者而言,學會不僅是國際對內聚焦的窗口和舞台,更能作為台灣對外嶄露光芒的搖籃與跳板。 國際女性影展 本學會自2001年起辦理女性影展全國巡迴,此舉為全國首創,與地方戲院、社區、校園及藝文場所等共同辦理放映,期望使性別影像遍及全國,藉此消弭影像教育城鄉差距,並推廣性別平權和影像美學。 此外,學會也從事包括書籍刊物出版、DVD發行、網路資料庫建置等業務,除提供教學資源外,也豐富國內電影及性別研究資源。

國際女性影展: 走進女影人的觀景窗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德耶巴文中提及的「imaginary construction」(想像的建構),套用至影像上更為貼切,《EAMI》透過諸多人物緊閉雙眼的短焦大特寫鏡頭,強調了一種「想像性」與虛構的創造性,彷彿敘事的畫外音是自這些深層的人類想像迸發,而許多自然景象的空鏡亦如是。 值得注意的是,《EAMI》透過其音畫分離,讓這些想像與「歷史真實」產生交融。 除了神話敘事的畫外音,我們亦聽見紀實聲音,乃是愛約列族人的口述歷史,回憶著部落遭到入侵時族人的反應和當時所見所聞所感。 配上畫面切接著數張緊閉雙眼的臉孔,便感畫外音的紀實聲音是由面孔群像的想像、記憶中生發,亦即真實來自虛構,虛構的創造打開了真實,神話敘事帶領我們走近歷史。 因此,《無所畏懼:黑人的命也是命》在饒舌、酷兒、非裔、女性主義等多重的議題圍繞下,成了富含文化底蘊的作品,也進一步讓本片成為非裔女性的群體肖像,非裔女性所遭受到的暴力,從個人到群體,成為其核心內裡,也讓觀眾得以理解權力結構下的不公與不義。 的〈I Can’t Breathe〉,也大聲疾呼地唱出黑人平權運動,美國整體社會氛圍,確實影響各層面的創作者。

以今年的片單為例,總共11個單元,有探索酷兒樣貌的「酷異幻化‧非關定義」;「聲社場所:發聲、抵抗、不再恐懼」單元則探討從性別暴力到勞權等不同面向的社會議題;還有集結女導演拍攝的科幻片、喪屍片的單元,甚至還有女同志喪屍片,大大超出人們對女影的想像。 1993年創辦的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下簡稱女影)是台灣第一個議題性影展,也是繼金馬開始辦理國際影展二十餘年後,台灣出現的第二個影展。 以歷史定位來看,女影可說是90年代台灣影展如雨後春筍冒出的第一先鋒,亦是由民間發起影展的重要代表。 追求性別平等需要長久的可持續發力的社會責任心,中國女性影展以此為目標,追求穩定而長遠的發展。 未來,將開展走進社區、走進大、高、中、小學教室,開展公益放映計劃,直接面對大中小學生和社區羣眾,讓女性主義思潮為她們拉開啓蒙教育。 這是一個為女性搭建的影視文化平台,出色的女性導演、女性策展人、女性社會活動家,也有優秀的女性志願工作者。

國際女性影展: 記憶未來式:事件之後,人類何以面對記憶的多樣姿態

2008女性影展將於十月十七日登場,主題為「玫瑰新浪潮」,台灣知名舞者許芳宜紀錄片「舞者紀事」及韓星金晶恩、文素莉主演的「發球線上」獲選… 國際女性影展 桃園社會處將於11月7、8、9日連續三天開辦女性影展,搭配十月中旬在台北起跑的全國女性影展,展出各國女性導演所拍攝探討女性在社會中各場域…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12日電)「希望女性觀眾帶男伴來,一起認識由女性觀點出發的電影!」2009女性影展售票大使桂綸鎂,今天在影展套票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