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8大分析2024!(震驚真相)

​​最後,檢察官、辯護人雙方可以不附理由,聲請法院裁定不選任他們認為不適任的人選,但每一方最多只能排除4個人。 選任程序對到庭之候選國民法官進行詢問,是為了查明個別候選國民法官具備擔任國民法官的資格,而且沒有不能擔任或拒絕擔任的情形,因此並不需要特別準備,也沒有所謂「歷屆試題」可以參考。 候選國民法官唯一要做的,是在選任當日法官或檢察官、辯護人詢問時據實陳述。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但在上訴後變更量刑的比率,也比一般開庭審判上訴低8%左右。 《非常律師禹英禑》中有多次提及所謂的「國民陪審制」,位置便是與檢察官坐在同一個方向,面朝被告人與律師,在一旁參與詰問過程,以做出心中的評斷。 韓國的「國民陪審」制度已行之有年,而台灣也將在2023年推動「國民法官」制,一起看看韓國的這項制度有什麼特別之處吧。 誠如美國第一位猶太裔大法官路易斯.布蘭迪斯(Louis Brandeis)的這句名言,訴訟程序的透明化,讓人民真正參與審判,看著整個程序是怎麼走的,領悟到並非自己所想的,也能減少許多誤解。 一般國民年滿23歲、完成國民教育、 未曾被判刑, 且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 繼續居住滿4個月以上的國民, 都有機會被隨機抽選 擔任「國民法官」或「備位國民法官」。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社會與公眾

其實,國民法官的用意是希望能讓各行各業、擁有不同價值觀與經驗的一般國民加入審判程序,讓司法審判更透明,並形成法界與外界的雙向交流,增加國民的司法的信賴。 因此,抽選程序自然必須符合這樣的設計,比如排除司法專業的人士,以及預防特殊身分者…等。 因此勞工若被法院通知出任國民法官時,可以據此向雇主申請公假,雇主不得因此對國民法官為任何職務上之不利處分。

伊能靜日前跟家人一起慶祝55歲生日,她在社群有感而發時間過太快,之前為女兒與兒子忙碌奔波,加上演藝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她決定今年一切放慢腳步,不要當女神,要好好享受人生。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連續居住滿四個月以上,例如新竹地方法院轄區為新竹市和新竹縣、嘉義地方法院的管轄區域為嘉義市與嘉義縣。 最受大朋友、小朋友喜愛的「2022新北市兒童藝術節」,7月29日至8月14日熱鬧登場。 今年以「怪獸宇宙」為主軸,將市民廣場打造成一座星際遊樂園,並推出具有聲光效果的太空飛梭宇宙隧道。 活動期間每天都有不同主題表演,共超過50種節目、體驗活動,豐富內容讓大人、小孩從早嗨玩到晚,快跟著6大星球攻略共度歡樂暑假。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法律知識

第二關-複選名冊:法院成立審核小組,排除「不符法定資格」,製成「備選國民法官複選名冊」,並通知名冊內的民眾。 篩選共有四關,年齡、職業、身分、在戶籍地的居住時間,都會成為評選國民法官適不適任的標準,除了隨機抽選以外,還要確定有擔任國民法官的資格,以及沒有不能擔任國民法官的情形。 成效評估委員會置委員十五人,以司法院院長為當然委員並任主席,與司法院代表二人、法務部代表一人,及法官、檢察官、律師之代表各二人,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共五人組成。 成效評估委員會應於成效評估期間屆滿後一年內提出總結報告,其內容包括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施行狀況之整體性評估,以及未來法律修正、有關配套措施之建議。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全家推出「作伙呷友善,全家齊種樹」活動,在活動期間,只要是全家會員,每購買一項友善食光商品,就可以獲得積分,當全台會員共同累積滿200萬積分,全家與基金會就會種下1000棵樹。 想為環保盡一份力的人們,除了可以透過購買友善食光商品,來減少食物廢棄、降低碳排放之外,也能以日常消費來響應植樹活動。 全家便利商店,自1988年從日本來台深耕至今,在版圖小巧的台灣開拓龐大的市場需求,除了全家一直以來不斷為商品推陳出新、呼應消費者需求。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2023年起提出「便利永續,你也+1」的ESG概念,邀請消費者從日常中一同透過日常有意識的選擇,讓永續行動可以簡單又便利!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相關議題

首先,依據草案第8條之規定,原則上國民法官擁有和職業法官同等的權利,也就是可以認定事實、適用法條、決定量刑及參與評議等等,僅有比較專業、繁雜之事項,例如證據調查必要性、訴訟程序事項裁定及法令如何解釋等,專由職業法官為之。 上述即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之權利義務,如果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就無法拒絕擔任國民法官,所以一旦接獲法院的合法通知,候選國民法官必須遵守法院通知的時間到庭。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倘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國民法官選任期日到庭,將導致法院無法順利完成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的選任程序,進而影響後續國民參與審判程序無法順利進行,法院得《國民法官法》第99條規定處罰新臺幣3萬元以下罰鍰。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法院會準備審理計畫書,內容包含案情說明、檢辯爭執事項及適用法條等,幫助國民法官理解案情。 審理計畫書中也會提早預告審理日程(包括每天開庭開始與結束的時間),並集中審理日程,多數案件應該可以在1至2週內完成審理工作。 國民法官在評議階段時, 會和法官相互討論及交換意見, 並確保每位參與者發言的權利, 所有的國民法官都須表達看法。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是什麼?簡單搞懂新制度!

對於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約其不行使其職務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許以不行使其職務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本文之評議,因國民法官及法官之意見歧異,而未達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之過半數意見者,以最不利於被告之意見,順次算入次不利於被告之意見,至達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之過半數意見為止,為評決結果。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於被害人或其家屬陳述意見完畢,得於告知審判長後,於釐清其陳述意旨之範圍內,自行或請求審判長補充詢問之。 第一項及第二項卷宗及證物之內容與被告被訴事實無關或足以妨害另案之偵查,或涉及當事人或第三人之隱私或業務秘密,或有危害他人生命、身體之虞者,檢察官得限制之,並應同時以書面告知理由。 如無法於五日內開示完畢者,得與辯護人或被告合意為適當之延展。

除了和陪審制一樣能決定被告有沒有罪; 有罪時還會決定應判何罪及刑度的輕重, 以投票表決。 民眾在擔任國民法官期間, 任職公司或學校等應給予公假, 且雇主不能做出任何對其職務上的不利處分。 【記者郭芷余/台北報導】「國民法官」制度於今年元旦上路,由國民法官參與審理的第一起殺人案,將於年後在台中地院開庭,國民法官不只可以決定被告有罪、無罪,也可決定被告的刑度,甚至還可判被告死刑。 A:《國民法官法》規定,擔任候選國民法官、國民法官(或備位國民法官)期間,其所屬機關(構)、學校、團體、公司、廠場應給予公假,雇主不能做出任何職務上不利處分。 國民法官的姓名與住所是不會公開的,法庭上也不能拍照,法庭上也不會揭露國民法官的相關資料,都是以數字為代號當作稱呼。 在評議時,無論國民法官陳述哪些意見,都會保密、不會公開。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資格哪些人符合?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文書,有關風化、公安或有毀損他人名譽之虞者,應交國民法官法庭、當事人、辯護人或輔佐人閱覽,不得宣讀;如當事人或辯護人不解其意義者,並應由聲請人或審判長告以要旨。 當事人、辯護人聲請調查之筆錄及其他可為證據之文書,由聲請人向國民法官法庭、他造當事人、辯護人或輔佐人宣讀。 法院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為裁定後,因所憑之基礎事實改變,致應為不同之裁定者,應即重新裁定;就聲請調查之證據,嗣認為不必要者,亦同。 法院應於準備程序終結前,就聲請或職權調查證據之證據能力有無為裁定。

  • 例如,與案件的被告或被害人有一定關係,或有具體事證認為難以公平審判的人。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 選任時的程序不公開,法院、檢察官或辯護人可以對候選國民法官提問,檢辯雙方可以附理由向法院聲請不選任特定人,或不附理由最多排除4位。
  • 但代理人所為之聲請,不得與告訴人或訴訟參與人明示之意思相反。
  • 依《國民法官法》第12條規定,年滿二十三歲,且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均有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之資格。
  • 同時讓國民更加認識犯罪發生、原因、判決過程,透過這樣的方式理解並反思公共議題,提升對司法信任,促進公民參與。
  • 上述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民法官,要讓國民法官可安心、專心、順利地全程參與刑事審理程序。

地方法院為調查第十二條第一項、第十三條至第十五條事項,得利用相關之個人資料資料庫進行自動化檢核,管理及維護之機關不得拒絕,並應提供批次化查詢介面及使用權限。 除依前條之抽選方式外,法院認有必要且經檢察官、辯護人同意者,得先以抽籤方式自到庭之候選國民法官中抽出一定人數,對其編定序號並為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之不選任裁定。 經抽出且未受裁定不選任者,依序號順次定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至足額為止。 檢察官、被告與辯護人,於前條所定程序後,另得不附理由聲請法院不選任特定之候選國民法官。 法院為進行國民法官選任程序,應將應到庭之候選國民法官之調查表,提供檢察官及辯護人檢閱。 年滿23歲的中華民國國民,且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以戶籍登記資料為依據),對於這個地方法院管轄且應由國民法官參與審判的案件,有被選任為國民法官的資格。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2023上路!國民法官是什麼?誰有資格?薪水多少?拒絕會被罰錢嗎?

這個支給辦法還要等司法院制定子法才能確定,目前的規劃是每日3000元。 若被告對國民法官進行犯罪行為,可按國民法官法第96條,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要是法院認為案件行國民參與審判,可能危害到國民法官或其特定親屬時,也可依據國民法官法第6條,例外裁定不行國民法官審判。 而依勞工請假規則第8條、第9條,勞工請公假期間,工資照給之外,雇主也不能扣發勞工全勤獎金。 至於勞工可請幾日公假,要視出任國民法官的案件實際審理評議需要幾天,並無一定的日數上限。 個案抽選:當有需要國民法官審理的案件時,會從複選名冊中選取一定數量的「候選國民法官」,並通知參與選任程序。

依《國民法官法》第12條規定,年滿二十三歲,且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均有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之資格。 智邦法律事務所有專業律師合作,離婚諮詢、外遇賠償、子女監護、調查蒐證、刑事辯護,致力於輔導民眾渡過難關。 具有軍人身份的被告人申請官兵參與陪審,就會選定在負責該事件的軍事法庭管轄範圍中服役,並符合被告人階級(兵階)的官兵中隨機選出,參與審判。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可決定被告生死? 真相曝光

但就證據能力之有無,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必要者,不在此限。 檢察官或辯護人未履行前條第一項之開示命令者,法院得以裁定駁回其調查證據之聲請,或命檢察官、辯護人立即開示全部持有或保管之證據。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於執行職務期間,或候選國民法官受通知到庭期間,其所屬機關(構)、學校、團體、公司、廠場應給予公假;並不得以其現任或曾任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或候選國民法官為由,予以任何職務上不利之處分。

國民法官法,有關罰則,規定在第五章第94條至第103條,共10條,而如果報復國民法官本人或其家屬,會有刑事責任嗎? 國民法官法,有關罰則,規定在第五章第94條至第103條,共10條,而候選國民法官應注意哪些事情? III 法院開庭或評議逾午後六時者,應支給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超時日費,其數額以每小時新臺幣五百元計算,不足一小時均以一小時計算。 I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到庭執行職務者,支給日費新臺幣三千元。 但其執行職務時間未滿一小時者,支給日費新臺幣二千元(如附件二)。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增加司法信賴度? 法界人士擔心這件事

◆陪審團不能達成有罪或無罪一致決的時候,也就是說只要有一票反對或者不願表態的時候,會變成Hung Jury(僵局陪審團),要解散陪審團,從頭再來。 A: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的結果,例如酒駕致死、殺人等,至於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例如貪污,則到2026年才適用。 完成國民教育,我們的國民教育是從民國57年從6年延長到9年,103年起延長為12年,是否完成國民教育,要看年紀而定。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我可以工作為由拒絕出席擔任「國民法官」嗎?

第二次的種樹活動,則是選擇在宜蘭「壯圍沙丘生態園區」附近沙丘進行,此區由於臨海、植被不足,常有大量風吹砂、海水倒灌的問題,因此希望能透過種植海岸林,達到攔截飛沙、防止淹水,以及防風的功能。 您同意為您自身言論負完全法律責任,您不會發表不適當言論,包含但不限於惡意攻擊言論、歧視言論、誹謗言論、侵害他人權利或任何違法情事。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新制上路 誰有資格參與審判?拒絕會被罰嗎?

根據案件審判量刑輕重,國民陪審團的人數也不同,單純案件約為5人、普通案件為7人,而最高量刑至死刑的案件,則由9人組成國民陪審團。 要成為陪審團成員,需要滿20歲以上,經由登記而抽選,在事前調查中也需誠實回答,若有不實或不出席開庭,將處以200萬韓元罰款。 根據統計,被告對國民陪審團參與審判的結果不服,要求上訴的比率,比一般開庭審判案件多出10%。

民眾不需主動報名國民法官,第一輪先經過隨機抽選後,會進入審核複選。 當有需要國民法官審理的案件時,會從複選名冊中選取「候選國民法官」,並通知參與選任程序。 個案抽選:在需要國民法官參與的案件發生時,法院會再從複選名冊中隨機挑選出候選國民法官,並通知被選中的人參與到庭選任的程序(如果被選中的人有表明自己不具資格、或有正當理由拒絕,就可以不參與後續到庭選任的程序)。 上一篇《誰可以當國民法官?有哪些保障?》一文,說明了擔任國民法官的資格,但實際上被選為案件的國民法官要經過一定的程序。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薪水

如同剛剛提到的,被告人有權決定是否讓國民陪審制度參與審判,因此大部分犯下天理難容案件的被告人,都會在律師建議下,回絕國民參與審判(避免輿論影響法官判決);但也有部分案件,試圖以法外之情動搖陪審員的立場。 在我國十大司法改革方案中,「國民法官參與審判制度」尤為重要,從2023年元旦開始,只要被戶政機關確認符合資格,你我都可能被隨機抽選到,成為國民法官坐上法檯,這也成了一個全新的法定國民義務,沒特殊情況是不能拒絕參與的。 開庭前,國民法官需要先進行「宣誓」, 承諾以公正的態度審理案件; 接下來審判長會先進行審前說明, 提及法律概念及審判程序,並正式進入審判。 A:由隨機選出的一批國民法官,與法官一同審理、討論特定重大刑事案件審理,最後一起決定被告犯了什麼罪,要判有罪、無罪,若有罪的刑度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