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2024詳細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事後看來,父親白崇禧拒絕指揮徐蚌會戰,是一項極艱難但又十分明智的決定。 後來果然,蔣介石親自在南京遙遙指揮徐州前線,徐蚌會戰國軍大敗,6、70萬精英部隊盡喪敵手。 據父親晚年在台灣親口跟我敘述他拒絕指揮徐蚌會戰的理由。 國共內戰 最後最重要的是這場保衛京畿的生死決戰,蔣介石必定會坐鎮南京越級指揮,就如他在北平遙控遼瀋大戰,使得前線指揮官進退失據。

  • 我們可以看出為何南斯拉夫這樣的國家會在維繫它的專制體制結束後四分五裂;新興的自由和民主競爭為沃爾特所說的「民族創業者」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 國府在內戰中的失利,整編是軍事方面最大的原因。
  • 國共內戰以中國共產黨獲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結局。
  • 白崇禧身在前線,認為機不可失,不顧南京蔣的指示,拍板下令杜聿明追擊林彪敗部,直取長春。
  • 8月4日,中共部队败退,放弃南昌,南下广东,这是中共首次建立正式武装部队、也是国共双方首次武力冲突。

經過一年作戰,解放軍總兵力由127萬下降到75萬。 7月20日,解放軍為攻佔大同,在應縣與國軍激戰,始終未能攻克。 9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克復集寧,解大同之圍。

國共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藍色中國)

不過在日本有個四野戰友聯誼會,這個聯誼會每年都在搞活動,一大幫當年在中國戰鬥過的日本皇軍聚在一起回憶當年在中國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打國軍打的太爽了,皇軍當年沒做到居然跟著街坊軍做到了。 幼年時期我印象中,父親總是身着戎裝,騎着一匹黑得發亮的高大駿馬,英姿煥發的凱旋歸來,那正是抗戰勝利那幾年。 徐蚌會戰,又一次證明蔣介石與白崇禧戰略思想分歧時,牽動大局,導致國軍敗亡。

首先,它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封建統治,讓中國人民實現了解放。 其次,它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基礎,讓中國擺脫了長期的動盪和分裂,開始了新的國家建設進程。 國共內戰 最後,國共內戰的勝利讓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領導黨,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共內戰: 台灣解嚴30年:平民生活的記憶

佔據此戰略區,背靠蘇聯朝鮮,當為共方求勝的唯一選擇。 老蔣確實是悲劇人物,抗日戰爭也好,國共逐鹿也罷,往往關鍵時候總要掛掉關鍵人物。 內戰前偏偏戴老闆掛點,情報戰國方篩子一樣,當家的基本在開圖作戰,軍事上佔了大便宜。 國共內戰 說到這多說一句,共黨線人眾多不僅僅有自身體制優勢和文宣感染力,蘇聯情報機關的作用一直被忽視,其實很多國軍高層之所以是線人是因為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前後蘇方就放了長線的。 廣泛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在戰爭中廣泛地發動和依靠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取得了強大的群眾基礎和支持。

而中共在三大戰役中還是大規模使用紅軍的那套打法,也就是人海戰術。 如果沒有蘇軍、日軍、朝軍的強大支援,沒有他們駕駛的坦克、飛機、大炮、火車、卡車助陣,要搞定幾百萬國軍做夢去吧。 據原抗聯領導人彭施魯回憶,蘇聯還曾將在歐洲繳獲的部分德造武器和捷克造武器交給中共。 這些來自歐洲的槍械是通過北朝鮮運進東北,最繁忙時,東北車站裡德制軍火堆積如山,往往一車卸完另一車又接著進站。 從1942年至1949年,美國通過大規模美援、為國民黨一共才武裝了45個步兵師;但從1945到1948年之間,中共依靠蘇援槍械卻組建了210個步兵師。 看完悲慘的國軍,來看看共軍方面:在1937年至1940年期間,莫斯科通過外蒙和新疆為中共秘密運送了數萬支槍械。

國共內戰: 台灣逮捕大陸學生真是間諜嗎?

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擁而起的學潮,並取得蘇聯贈予的日軍遺留在東北的武器,與國民黨統治者進行全面的鬥爭。 在歷經了遼瀋、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1949年,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佔領南京總統府,國民黨當局被迫離開南京退至台灣。

1949年4月初,國共雙方在北平和談,中共要求“國民黨政府逮捕”包括蔣介石和李宗仁在內的四十三名戰犯,遭到李宗仁政府拒絕。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渡江戰役,突破長江防線並向長江南進軍。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對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終結。 1949年9月,帶有制憲會議性質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黨派及愛國人士參加的新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開幕,會議通過帶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並決定改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 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國共內戰: DSE 中國歷史 文章系列

不過氣溫和海拔形成的軍事優勢也有限度,不能脫離資源和人口及生產和技術的基礎,因為太冷、太高都會限制社會發展。 例如生活在北極圈和青藏高原的人群就不可能形成長期的軍事優勢。 另外某些島國因空間狹小,北方民族生產力不足也難有作為,例如英國的蘇格蘭人、日本的蝦夷人。 軍事實力具有「一招鮮吃遍天」的特性,即使某國在社會其他方面都領先,但只要軍事實力處於下風,一旦戰爭開始,如果各種領先的優勢不能迅速轉化成軍事優勢,那麼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國共內戰

共軍方面,劉伯承、粟裕一代名將,陳賡、楊勇、陳錫聯、陳再道、葉飛、許世友、韋國清、陳士榘均為兵團級名將,王近山、周志堅、王必成、秦基偉、何以祥等亦堪戰。 1、自從成立以來,gcd干任何事情的效率,都遠超GMD,無論是人員、組織,還是信仰、手段。 6.最後是文宣工作了,使得很多民主黨派知識分子轉向了,其實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皮毛,這幫子人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能裝點門面但是都算不上砝碼。 其他的也不多說了,手機打字不容易,排版錯字也懶得檢查了。 雖然共產體制在建設上喜歡胡來,後果長期看往往一團糟。 但是在亂世不得不說他雖然粗放但是具有短平快的優勢,無論是從資源動員力還是利用率上都比對手有效的多,最簡單的例子是動員出一支軍隊和運行一支軍隊,當家的體制其效率和成本都有巨大優勢。

國共內戰: 內戰爆發

當時,中國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率領國民政府軍隊南下,意圖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 然而,他在途中被他的軍隊中的一些將領綁架,並被迫與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進行談判。 最終,他被迫放棄消滅中國共產黨的計劃,同意與共產黨合作抗日。 這個事件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並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國共內戰 毛瑟工廠前後生產100餘萬把C96,其中70%銷往中國。 在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當處在內戰時期,對軍火需求量大。

國共內戰

11月19日,周恩来所率的中共代表团结束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一年多的和平谈判,返回延安。 自從興中會展開聯合中國各地革命勢力,成立同盟會共同進行反清革命之後,便面臨著不斷的改組與整合問題,同盟會在經歷國民黨、中華革命黨時期後,於1919年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亦簡稱為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其著作中主張國民黨應為一個列寧式政黨,此舉引起甫創立的蘇聯注意。

國共內戰: 台灣

1946年一月停戰令之後,軍事衝突暫息數月;同年3月,蘇聯自東北撤軍,中國共產黨隨即迅速占領重要據點並阻止國軍北上,導致4月時東北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 六月停戰令前後,山東和中原地區再度爆發衝突,中國共產黨將此視為全面內戰起始點。 中國共產黨根據全國人民和平建國的迫切願望,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前往重慶,同國民黨統治集團進行和平談判,努力避免內戰,實現國內和平,並試圖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中國的社會改革。 在談判過程中,儘管中共顧全大局,在許多問題上作了讓步,但是蔣介石在涉及國家政權的重大問題上則藉口統一軍令、政令寸步不讓。 經過四十三天覆雜而艱苦的談判,國共雙方於10月10日正式簽署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 4月解放軍進軍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贛西北、贛南廣大地區。
  • 「保密防諜人人有責」是台灣早年耳熟能詳的口號,BBC中文網整理從國共對峙以來的五名「共諜」。
  • 此外,毛下令派遣千餘中共幹部迅速進入東北,進行輿論上的先期宣傳;同時,在蘇聯的默許和暗中幫助下,中共數十萬軍隊開入了東北,蘇聯還將從東北百萬日軍所獲得武器給了中共軍隊。
  • (3)另外,從1946年開始,蘇聯把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支持蘇聯130億美圓武器中的40億美圓的重型武器,全部支持了中共,而且直到1948年蘇聯依然在繼續提供大量蘇聯、捷克武器。

按:國共內戰初始,國民黨與中共的軍事力量對比大約是5比1,但後期為何戰局急轉而下? 中國共產黨依靠「小米加步槍」打贏800萬國民黨軍隊? 可見,正是因為中共假和談而真心發動內戰,中華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為避免內戰所付諸的努力都付之東流。 中華大地上烽煙再起─一場由中共挑起的內戰爆發了。 中國人民不但再次陷入戰火的蹂躪中,而且在中華民國倒下的血海中,經受了空前的浩劫,這已經是超出本文的題外話了。

國共內戰: 解放戰爭戰略決戰

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小米加步槍」是中共在國共內戰時期的重要宣傳術語。 所謂「小米」,是指中共軍隊的食物;所謂「步槍」,是共軍當時主要武器裝備。 中共在內戰期間以「小米加步槍」戰勝國民黨的說法,通過中共的強力宣傳而深植人心。 國民黨早期深受日本社團影響,後來也學習德國、美國,表面看到處拜師,但本質上和共產黨一樣,都是學習蘇聯,實行黨政軍一體化。

國共內戰

在這本回憶錄第二集裡,龔選舞將重點集中在對國共內戰的三個主要戰場的追憶描繪。 國共內戰 鎮反運動過後,緊接著是肅反、土改、反右、大躍進、「四清」、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中共的殺戮一直沒有停止過,幾十年中,中國人民飽受中共的迫害與屠殺。 湖南省委書記黃克誠3月23日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鎮反收縮、限制捕殺範圍。

國共內戰: 中國共產黨紅軍在國共分裂期間對國民黨軍隊採用的戰略?

1927年7月13日中共公开发表宣言因武汉广东之复杂关系共党党员应退出国民党。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停止职务。 至1949年9月的第二阶段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动员戡乱”。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共产党方面统计共计歼灭国民党军约807万,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國共內戰: 她在「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功勞,卻是如此下場

戰鬥主要集中在克境內的塞族聚居區,後來擴散至克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邊境地區。 回到飛船後,Orids詢問指揮官是否他仍然可以使用傳識,並催促玩家使用傳識系統操作指揮官。 西安事變的發生,是由於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前夕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和矛盾。 在此之前,國共兩黨雖然在抗日問題上存在一些共同點,但在許多問題上的分歧仍然很大,尤其是在政治體制、土地改革等問題上存在明顯的分歧。 國共兩黨在實際合作中的矛盾不斷加深,蔣介石認為共產黨是對其領導地位的挑戰,而共產黨則認為國民黨在實際行動中並未真正想要與其合作。

國共內戰: 解放戰爭戰爭序幕

儘管國共雙方都指責對方叛變革命,因為從雙方的政治綱領上看,雙方的最終目標是存在衝突的。 孫中山的中國國民黨要在中國建設“三民主義”,而中國共產黨要實現共產主義。 雙方的分裂是必然的結果,但雙方在很大程度上都認同雙方很長時間內的政治理想和行動具有共同處。

國共內戰: 從《悲情城市》到《流麻溝十五號》 台灣電影講述的威權歷史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 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内战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新疆省政府发行的货币面额高达六十亿。 當然規律不是定律,普遍不代表全部,從南向北獲勝的例子也有。 漢唐強盛時期都組織過北伐,也取得過勝利,不過非常困難,只因家底厚,尚可維持。

國共內戰: 國共內戰若沒輸…網列台灣「5現況」

1937年7月7日卢溝橋事變後,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7月17日,蔣中正在庐山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国对日本退让的底线以及准备全面抗战的态度。 8月22日至8月25日洛川會議中毛澤東称中共之真正任務,關于軍事問題,抗日戰爭將是一場艱苦持久戰。 紅軍之基本任務是:“創造根據地,牽制消滅敵人,配合友軍作戰(主要是戰略配合),保存和擴大紅軍,爭取共產黨對民族革命戰爭的領導權。 對於這段歷史,大陸重點強調了中共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毛澤東思想,是中共獲勝的「理論武器」,並單獨作為一個章節來講述。

白提出美國出面調停,並非空想,1948年12月初,美國杜魯門總統便透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義子傅涇波向國民政府高層傳遞消息,美國方面希望蔣介石下野,由國民黨中其他合適的人繼位,美國才會援華。 1948年初,國共內戰,國軍已漸漸處於劣勢,在此戰事逆轉的關鍵時刻,國民政府卻突然宣稱要實行憲政,開國大代表會議,選總統與副總統。 父親白崇禧一開始便反對此時行憲,他認為內戰正在進行,行憲選舉,徒造內部紛擾,而且共產黨控制相當大的土地人民,開國民大會沒有共產黨參加亦缺乏代表性。

國共內戰: 戰略重於戰術 但不如天時 ◎ 陳茂雄

但是國共兩黨就如何公正合理的支配抗戰勝利果實,展開了新一輪爭鬥。 鑑於當時國際國內呼籲和平的輿論壓力,蔣介石為了製造和平假象,贏得部署內戰的時間,於8月14日、20日、23日向延安連發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 國共內戰時期,中共的東北部隊戰力最強,除了其統帥林彪是中共最強悍的戰將,以及東北士兵的身體和文化素質相對較高之外,更是其武器裝備在數量和品質上都是中共各部隊中非常突出的。 這支部隊特指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戰勝利以後進入東北的中共領導下的部隊,一九四五年十月稱「東北人民自治軍」,一九四六年一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一九四八年一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其野戰部隊則稱「東北野戰軍」。 共產黨的軍隊誕生以後,非常注意團結,一直在做內部統一的努力,重視統一思想和統一指揮,用軍事制度的優勢彌補了很多技術裝備的劣勢。 國共內戰 從1927年南昌起義開始,共產黨軍隊幾起幾落,越打越強,歷經十年內戰、八年抗戰,泥腿子們煉成了正規軍。

國共內戰: 使用國家

中共中央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抽調11萬軍隊和2萬名幹部進入東北,爭取控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東北地區。 與此同時,各解放區軍民對國民黨的軍事進犯堅決反擊。 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部隊取得上黨戰役的勝利。 人民軍隊連續進行邯鄲、平綏、津浦三個戰役,共殲敵10萬餘人,阻滯了國民黨軍深入華北、進軍東北的行動。

凡屬於中華民國的任何地方政府和軍隊,均只能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才擁有對日受降的權力。 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及其所隸屬的抗日軍隊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在實際上,擁有代表全體中國人民對日本的受降權。 國共內戰 中華民國政府在指揮和接受對日受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是毫無疑問的。 國共兩黨於同年在美國斡旋下進行「重慶談判」,然而雙方實際是「邊談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