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失去現金支援,77.5%受訪者表明需節衣縮食、42.3%受訪者無法負擔現時租金、近半受訪者會被迫削減子女的學習開支及活動費用,更有28.2%受訪者要改領綜援。 調查並指,正輪候公屋的受訪者中,30.3%為非長者單身申請,社協指全港合共約10萬名非長者單身申請者或及輪候未滿3年的住戶,他們均被剔除於津貼受惠之列。 輪候公屋方面,調查中68%的非長者車身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10年或以上更佔22.5%,情況遠較其他家庭組合嚴峻。
即使房屋署未能在申領住戶遞交申領表當月完成審核,房屋署會在首次發放時補回之前住戶應得但未獲發放的金額。 另外,房委會亦設「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為鼓勵年輕人照顧長者,申請人無論單身與否,若跟最少一名年滿60歲的親屬一同申請公屋,會比一般家庭提早6個月獲處理。 事實上,根據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單身人士18歲申請,底分為0分;另外輪候時間每多1個月可額外加1分,在新制下滿45歲的申請者可獲加60分。 申請人如現居於公屋單位,包括由房協營運的租住房屋,會被扣30分(申請人在成功登記公屋申請後刪除其公屋單位戶籍,不會獲得加回已扣減的30分)。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最新影片
如果申請人遞交申請表及文件3個月仍未收到藍卡,可向申請分組詢問處查詢。 年輕的單身一族申請公屋,動輒需要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確令人絕望。 最簡單方法當然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而且由於政府希望達成公共房屋政策目標,讓輪候公屋申請人能夠於 3 年內獲派單位,所以必須縮小每個單位,以便興建更多數量的單位。
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正準備投身社會,未有充裕的經濟能力,所以希望可以獲配公屋,得到政府的住屋幫助。 千居在以下文章,綜合了一人公屋單位的申請資格和注意事項,供有意申請的你參考。 居屋2023全攻略|抽居屋申請一般於2月至3月左右推出,攪珠日期通常定於6月份進行,而正式選購樓盤單位則是在每年的第四季。 有意申請2023年居屋的人士可以提前了解申請日期、時間、居屋地點位置、資格、申請程序及價錢、入息上限、周邊配套和資產限額等相關信息,並採用提升申請居屋優先順序的攻略,以提高成功率 。 倘申請表內只包括一人,該申請人必須為未婚、離婚、喪偶人士或已婚人士而其配偶並非在香港居住及並非持有香港身份證。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長者房屋
計劃主要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並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房協的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提供全面的安居綜合服務,透過教育、身體機能測試、家居風險評估等,讓長者認識身體機能的變化,了解家居生活中的潛在危險,以減少發生意外。 他之前任職電腦輸入員,月入僅約1萬元,住屋開支已佔去約3分1;加上有關節舊患及牙齒問題,需要定期求醫,每月幾乎沒有餘錢。 社區組織協會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訪問共238名的惡劣居所住戶,74.5%的計劃受惠者估計兩年後仍未上樓,當中有42%人表示無法負擔租金,49.3%的受訪家庭稱若計劃結束,唯有削減子女的學習開支。
- TOPick 曾報道,這些單位部份為凶宅,而計劃亦會讓家庭申請者優先申請,其後才讓單身人士申請。
- 根據房委會,在2017年9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 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 房委會又指出,目前根據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和維護公屋資源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住戶在公屋住滿十年,便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一次。
- 輪候公屋可長達數年時間,如期間經濟收入有改善,不妨留意二手市場放盤,若遇上業主劈價盤,隨時可低市價一成買入,即上千居物色各區筍盤,抓緊機會上車做業主。
- 以現時最低工資每小時32.5元計,假設打工仔每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3小時(不包括午飯時間)便會超過限額。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下周一(3月6日)將審議有關入息及資產限額建議。
- 公屋單位會以電腦隨機方式,按申請人的家庭人數、公屋編配標準及公屋選區編配,房署通知申請人配屋建議及其他配屋資料,及安排申請人前往屋邨辦事處辦理入伙手續。
申請表內所有已婚人士,除非能提供配偶死亡證或有效離婚證明文件,否則其配偶須列入申請表內。 若家中並無合資格親屬可加入申請,或「一般家庭申請」想加快上樓速度,申請人可留意「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20歲的Tommy考慮到「非長者一人申請」的漫長輪候時間,有意與家中6旬父親經「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上樓,便可大幅縮減輪候時間至數年間。 值得一提的是「天倫樂」合資格申請者有別於其他新公屋申請者,可隨意選區,包括市區、擴展市區、新界及離島。 值得留意的是,如因家庭情況突變,由家庭申請轉為一人申請,便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每位申請人只許遞交一份申請表,而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亦不可重複名列在其他的一般申請(即家庭 及長者一人申請) /「配額及計分制」申請內。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申請公屋攻略(非長者一人申請篇)
【本報訊】港府計劃在今年中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在西貢樟木頭興建近3,500伙公屋單位,料可居住逾9,500名居民,若順利獲批最快2029年可以入伙。 當局亦計劃在屯門屯興路增建2,700伙單位,最快2030年完工。 此外,房委會建議續凍結單身至5人家庭入息限額,而資產上限則整體上調1.9%。 如住戶成員當中有部分人士未符合此項條件,有關申請仍會受理,但該些人士將被剔除於住戶人數、入息、租金和津貼金額的計算。
據房委會網頁顯示,在 2023年2月1日以前按「配額及計分制」登記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如分數於2023年2月1日,其分數已達425分,現正 / 將會安排詳細資格審查。 與一般家庭和長者申請人不一樣,非長者一人申請排的是另一條隊。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租住公屋數量每年設定配額,並設有計分制度,讓較年長的申請者獲優先編配公屋單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去年一項調查,訪問了173名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的人士,當中近9成(89%)人表示,他們因住屋開支而節衣縮食,有8成人因租金昂貴、擔心被加租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樓價高企租金漲 單身申請料續增
下文詳細介紹最新家庭住戶入息及資產要求,以及非長者一人申請租住公屋的計分制度。 申請人的分數會按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18歲申請人會獲得0分,19歲獲得9分,20歲獲得18分,每一歲加9分,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 申請人如果現居於公屋(包括由房協營運的租住房屋),會被扣30分。 此計劃鼓勵年輕家庭照顧父母或親屬,為家有長者的公屋申請者提供優先編配單位機會。 如果符合資格,可以視乎地區等因素,選擇1個或入住兩個相近的單位。
此外,對於通過查核而申請公屋資格得以保留的申請者,從查核日期起計五年之後,倘若屆時仍屬查核目標之內,需再次接受查核。 從以上種種看來,年輕人要排公屋確實是十分困難,不過又並非無計可施,只要年輕人願意盡孝心與袓父母同住,就可參與「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以入伙幾年,位於秀茂坪的安達邨為例,樓面面積407平方呎的兩房單位,月租僅約HK$3,000,這個數目僅足以支付部分屋苑的車位租金,難怪公屋人見人愛。 根 據 既 定 的 機 制 , 公 屋 租 戶 及 公 屋 申 請 者 的 相 關 公 屋 安 排 申 請 會 先 由 房 屋 署 進 行 資 格 審 查 及 批 核 。 不少香港人都把住屋希望寄託在公屋上,但是競爭激烈,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獲派公屋單位,其實私樓市場也有許多上車機遇,即上千居搜尋各區筍盤,抓緊機會做業主。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入住資格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到達60歲時,其申請會自動轉為「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當轉為「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後,申請人可在任何時間因應其情況考慮改選市區。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若果想提早上樓,非長者一人申請和一般家庭這兩個計劃最慢獲處理。 不論申請人是由年老親屬還是另一名成年的家庭成員擔任,雙方均須於接受核實配屋資格面晤時簽署一份意願書,聲明較年輕的一方成員會照顧年老親屬,並一同居住。 若日後被發現違反此條款,則所獲配單位的有關租約會被終止。 按現行公屋編配政策,合資格的公屋申請人共有三次(每次一個)編配公屋機會。
如有需要,高齡單身人士可要求加入家庭成員,以符合一般家庭申請公屋的資格。 18 至 57 歲申請人,可以參考「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計劃。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政府為長者以外的一人單位申請者,設定每年的租住配額,並且根據申請年份和年齡,設有計分制度,優先分配公屋予年長人士。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面對天價物業,有人不甘於花2、30年青春償還供樓貸款,成為樓奴,有人寧揀公屋,欣賞其租金廉宜,無需加重個人的經濟負擔。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
資格有變 逾2.6萬宗停受惠 港府2021年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幫補劏房戶生活開支。 有組織調查指,雖然近80%受訪者認為計劃可減輕部分租金及精神壓力,但津貼額少,平均有40%的住戶指計劃無助改善住屋環境,例如添置家電等。 組織又指,逾20%的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超過10年,認為港府有一定責任;更有長者因申請公屋時間未夠3年而錯失獲得現金津貼的機會。 面對現金津貼計劃明年結束,組織建議港府應恒常派發現金津貼,支援劏房住戶。 社區組織協會於去年11月至本月期間訪問238名劣居所住戶,28.2%受訪者為男性,71.8%為女性,年齡中位數為46歲。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協會指,截至去年9月底,有約26,700宗曾受惠現金津貼的住戶,因公屋申請狀況轉變而遭終止派發現金津貼,當中包括獲首次公屋編配的住戶。
偷偷瞄了一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十年八年⋯⋯十年加八年都未必得!」不禁衝口而出。 政府早期的房屋政策方針,認為三人以上大家庭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忽略了一或二人家庭的住屋需求,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除了例外情況,都不能申請公屋。 若屋苑樓齡 19 年或以下,銀行較願意提供九成按揭,以及最高 25 年還款期;但 19 年以上單位,由於臨近房委會擔保期,銀行未必會批足九成按揭,或者需要削減還款年期和壓力測試。 而20年以上的樓齡,銀行則視乎餘下的擔保期,提供較短的還款期以及較低的按揭成數,或需要簽下協議,要求申請人當居屋過了擔保期,便要令按揭貸款降至6成。 若是30年以上的居屋,銀行一般只能做到最高六成按揭,並會要求申請人進行壓力測試,而已經補地價的當私樓計算則不受影響,可以申請按揭保險。 申請人及其他的成員由遞交申請前24個月內直至獲配單位租約起租日期間,在香港並無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申請到公屋後,是否可一直長住?
該個試行計劃擬於明年中結束,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半受惠該計劃的受訪者擔心,屆時仍未「上樓」,希望計劃可以恆常化,居民可獲派發津貼金直至獲配公屋。 有近七成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非長者單身人士被「拒之門外」,社協建議擴大申請資格至非長者單身人士。 截至2018年6月底,仍有117,9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佔了整體輪候宗數的44%,不容忽視。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目前已達419分的申請者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而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為不少於426分,房委會亦會定期覆核單身人士的輪候公屋資格,抽走“水份”,令單身人士上樓時間既漫長又苛刻。
配屋時,申請表內的成員必須在港居滿 7 年,加上申請住戶的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 公屋輪候時間高企,房屋委員會按現行機制檢討公屋申請人入息和資產限額,考慮到疫情對經濟衝擊,決定凍結單身至5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其中單身人士入息維持在12,940元。 至於資產限額方面,則建議上調1.9%,即單身人士資產上限放寬至27.8萬元,三人戶則放寬至49萬元。 申請人及其他的成員均不能現為/曾為政府或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市區重建局房屋資助計劃下所購物業的業主/前業主。 倘婚姻狀況改變而已在有關的房屋資助計劃紀錄上取消名字則不受此限制 。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單身人士輪公屋的悲哀 最快要等31年?
房屋署會在接獲申請表後,按收到申請表的日期先後次序審核申請表及文件,並會登記初步審批合格的申請,將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寄給申請者。 在2022年12月底,約有133,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其實房委會亦設「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即編配一些「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供選擇。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香港文匯網
林女士現時從事保安工作,月入約1.3萬元,丈夫則因只來港數月至今仍未找到工作,惟有靠林女士一人獨力承擔家庭開支,她希望現金津貼計劃能夠恒常化,讓他們可以受惠,亦期盼政府能重新發放「N無津貼」。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陳女士獲得3,200元津貼,認為津貼可幫長女補習,幫輕交租負擔,若沒有津貼的話,連買餸和繳交補習費用會受影響。 港府2021年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幫補劏房戶生活開支。 目前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是透過「配額及計分制」,而非平均輪候時間,若18歲開始申請,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9分,即19歲時得9分,20歲得18分,如此類推。 當申請人年滿 45 歲時,可獲一次過額外加60分,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另外,申請人成功登記輪候入住公屋(即「輪候冊」)後,每多等1個月亦可加1分。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房委會建議凍結部分家庭公屋入息限額 資產上限上調1.9%
在領取津貼的受訪者中,近80%指津貼可減輕租金及精神壓力,但另有70%擔心計劃結束仍未能上樓,當中不少明言無法負擔租金,更有受訪者指屆時或因不堪經濟壓力而申領綜援。 調查亦發現,有人因交通等問題拒絕接受獲編配公屋,喪失領取現金津貼的資格。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社協促請政府將計劃恒常化並增加津貼金額,延長資助直至受惠人遷入公屋,並將受惠對象擴展至非長者一人公屋申請者。 房委會每年均會檢討公屋申請人入息和資產限額,最新文件顯示,房委會建議繼續凍結單身至5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其中單身人士入息維持在12,940元。 至於資產限額方面,則建議上調1.9%,即單身人士資產上限放寬至27.8萬港元,3人戶則放寬至49萬港元。 房委會估計,約15.52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新入息資產限額,佔該類住戶總數的30.5%。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數據話你知 單身人士上公屋有幾難?
在消化了部分輪候年期較長的一般申請者的公屋需求後,於2022年第四季獲分配單位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相對較短,令整體的平均輪候時間輕微縮短。 不過這31年並不易捱,申請者申請期間的月薪不能超過每月最高入息限額的10,100元。 以現時最低工資每小時32.5元計,假設打工仔每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3小時(不包括午飯時間)便會超過限額。 TOPick 根據房委會的《公屋申請須知》計算,在新的配額及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18歲開始申請,需到49歲才有430分(截止2015年9月1日),符合最低要求,方可獲編配公屋。 若房屋署發現不再符合編配公屋資格的申請者,以及沒有回應房屋署邀請以進行文件查核及/或詳細審查的申請者,房屋署將會取消其申請。 在2022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資格: 申請公屋所需文件
事實上,對公屋有需求的人士極其多,社協較早前一項調查顯示,近9成現正或曾獨居在不適切居所的人士因住屋開支而感到普通或極度困擾。 計算每個獲批核申請的現金津貼起始月份,是以申領住戶符合所有申領資格的日期,或以遞交已填妥申領表的日期而定,以較遲者為準,最早起始計算日為二○二一年七月一日。 至於資產限額方面,房委會則建議上調限額1.9%;其中1人戶資產上限由27.3萬元放寬至27.8萬元,4人住戶則由56.2萬元放寬至57.3萬元。 根據2022年第4季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結果,約有15.52萬個私人樓宇非業主住戶符合入息資格,佔該類別總數約30.5%。 此計劃為鼓勵年輕人照顧長者,申請人無論單身與否,若跟最少一名年滿60歲的親屬一同申請公屋,會比一般家庭提早6個月獲處理。 《經濟日報》報道,有單身人士在26歲便排隊輪候公屋,但排了近10年後,政府改變計分制度,令其他4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打尖」,結果令他愈排愈後,所以早排隊未必早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