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公屋輪候時間2024必看攻略!(小編推薦)

截至二○一○年八月,公屋輪候冊上共有約7,930宗申請參加了「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正享有輪候時間優惠。 自優化安排於二○○七年十月實施以來,大約有5,650戶已獲配屋。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房委會的最新數字指,今年6月底,一般家庭(即二人或以上家庭,包括兄弟姐妹等近親)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4年,已超過政府3年的承諾,但仍比非長者單身人士短。 在既定的計算方法下,輪候時間是以輪候冊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但不包括申請期間的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人尚未符合居港年期規定、申請人在獄中服刑、申請人正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而要求凍結申請等)。 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是指一般申請人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輪候時間的平均數(註一)。

假若要縮短輪候時間,可以考慮轉為家庭申請,或者申請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申請人的分數,會按照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19歲獲9分,每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到60歲就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房委會公布2020年公屋申請者統計調查結果,截至2020年12月底,約有15.39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9.95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共25.34萬人輪候中。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7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4年,都較上一季微升0.1年。 非長者單身配屋所需時間遠遠長於一般輪候冊住戶,但現金津貼卻反而未能惠及他們。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香港地少人多,住屋一直都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議題,其中公屋輪候時間過長更不少人貼身的煩惱問題。近日就有一位50歲男子,在苦等超過10年後,終於獲派單人公屋。他花費了不少心機、時間及金錢,將一人公屋裝修成理想中的安樂窩。

公屋計分制中,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 9 分,即 19歲時得9 分,20歲得18分,21歲得27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按此計分制度及最新編配進度,申請人須等候約30年才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屆時申請人已達48歲,而且輪候期間收入亦不可超過指定上限(現時為HK$11,540)。 面對天價物業,不少人都希望在住屋方面得到政府幫助,近年很多年輕人剛成年即申請公屋。

  •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 其實在公屋申請中,有不少計劃能加快上樓,合資格的市民若懂得申請,有望能更快上樓。
  • (67,258元)+1.6%註:括號內的數字是計入住戶以其入息5%作為法定強積金供款後的實際入息限額。
  • 例如一般申請者以平均輪候時間計算,房委會以編號列出正在進行審查/獲配房的申請,進度詳情刊登於房委會網站上(/tc/flat-application/allocation-status/index.html)。
  • 對於輪候冊上輪候時間為五年或以上而未獲配屋的個案,房委會特別進行了研究分析。
  • 第一個部分,房屋局和建築署的團隊現正非常努力地檢視「簡約公屋」的設計,就每一個選址進行更詳細的技術和造價評估、交通安排和工程推展的策略,以回應早前大家給我們的意見。

例如,教育程度在初中或以下水平中,51.9%認為不可能升職加薪;相反,教育程度在高中或以上人士中,只有28%認為不可能。 不過,在今次調查中,超過六成受訪者教育程度依然在初中或以下,而接近九成受訪者的收入均符合申請公屋資格,可見所謂向上流動性之說只是一個趨勢,無法保證所有一人住戶均可以向上流動。 而政府如果僅以上述趨勢作為計分制訂立的指標,只會嚴重錯判形勢,無法解決劏房床位問題。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所以,有超過兩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十年後仍然租住籠屋、板房或劏房,情況實在悲哀。 議員梁文廣表示,要令公屋輪候時間持續下降,關鍵仍然是政府要確保新建屋邨能如期落成,期望政府繼續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及「設計及建造」合約模式以縮短公屋建造周期,以加快公營房屋項目的落成。 對於公屋輪候時間仍遠超3年上樓承諾,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認為整體情況並不落觀,因為房屋供應「有時甩轆情況都多」,擔心整體房屋供應未必能如期順利落成。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輪候時間長

申請人可登入房委會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編配進度網頁(/tc/flat-application/allocation-status/index.html)查看最新分數。 在這些已獲安置的約15 000名一般申請人當中,35% 於兩年內獲首次配屋,而過半數(55%)於三年內獲首次配屋。 這與在2012年6月月底,獲安置的一般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7年相符。 截止2021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而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有100,500宗。 如果單從房委會數字,會觀察到非長者一人申請在過去幾年大幅縮減,令人誤以為非長者一人需求得以紓緩。 不過,數字減少全因為政府大規模取消申請人資格,利用行政程序取消申請人資格,包括申請人未有收到覆核信件。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有關估算數字並非上限,若有任何新公共屋邨提前竣工,將會盡快將相關公屋單位編配予申請者。 幸好政府近年推出公屋輪候現金津貼計劃,出公屋輪候逾3年的合資格人士可申請,最高每月攞3,900元。 一般而言,申請公屋主要分兩條隊:一般申請及非長者一人申請,前者包括一般家庭、「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和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而後者則顧名思義地指年屆58歲以下的單身人士。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年。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申請公屋攻略(非長者一人申請篇)

在2022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公屋申請|房委會檢討2023/24年度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決定凍結1至5人家庭的入息上限,並將公屋住戶資產限額調高1.9%。 房委會於2021年度,僅編配了約2.3萬伙公屋單位,較原先估算的約3.1萬伙少逾8000伙。 消息指,編配量大跌是因為白田邨及海達邨,涉及逾4000個單位未能如期入伙。 年輕的單身一族申請公屋,動輒需要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確令人絕望。

  • 不過,此類單位的競爭亦相當激烈,去年就逾8萬名合資格人士搶1000伙單位,超額申請達72倍。
  • 由於不少獲得編配的申請者輪候已久,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 若家中並無合資格親屬可加入申請,或「一般家庭申請」想加快上樓速度,申請人可留意「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 於二○一一/一二年度,預計共有約11,200個新落成的單位於九龍城、觀塘、深水埗、黃大仙區落成,當中約23%為可編配予一至二人家庭的小型單位。
  • 房委會又指出,目前根據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和維護公屋資源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住戶在公屋住滿十年,便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一次。
  • 教育局周二(23日)公布措施,協助有需要的港生入境內地開學,包括提供電子化的申請表格,亦設立查詢中心,回應及跟進學生的查詢。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公屋輪候時間進一步增至6年,意味建屋量滯後,落成進度追不上排隊人數的增長,相信近期獲「上樓」的住戶,部分已輪候逾6年,更可能達7至8年,直言情況並不理想。 另外,去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4,7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310宗,分別較上季增加1,900宗和40宗;而同一季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則約為620宗。 申請者透過「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獲編配公屋單位,在公屋單位首次租約生效日起計三年內將不合資格申請購買「綠表置居計劃」(簡稱「綠置居」)單位。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香港買樓費用不可不看詳解

只「籠統」以年齡為劃分,這導致無法辨別申請人住屋需要的優先次序。 因此,政府應為獨居租戶提供額外分數,提升其配屋機會,以回應住屋需求。 雖然政府宣佈推出現金津貼,但計劃卻同時不涵蓋10萬名非長者單身公屋申請人。 事實上,當中已經有數以萬計非長者單身已輪候公屋三年或以上,更甚是十年或以上時間,但依然上樓無期。 可是,政府一方面表示要協助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人士,但同時間又不理會上述單身群組,政策出現嚴重矛盾。 另一方面,政府又不斷放風表示將不再推行關愛基金「N無人士津貼」,如是者,不少非長者單身一族失去將可能最後一根稻草,再次跌入N無漩渦。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如果想更快輪候到公屋,可轉隊排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會減至5.8年。 而且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2021年12月底分別上升了0.1年。 主要是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包括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在2022年第一季陸續入伙,讓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公屋輪候冊達26萬宗  長者一人申請輪候時間長達3.3年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才可獲配公屋單位。 天倫樂:同一家庭申請,選擇與長者同住一單位;或兩個家庭申請(核心家庭和高齡人士家庭),分別居於同一區議會地區的兩個單位。 房委會最新檢討「2022/23公屋申請入息和資產限額」,公屋入息限額凍結在現行水平,即一人家庭維持在12,940元。 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 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 去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獲編配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在2021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0,5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申請人如現居於公屋單位,包括由房協營運的租住房屋,會被扣30分(申請人在成功登記公屋申請後刪除其公屋單位戶籍,不會獲得加回已扣減的30分)。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對比6月底的數字,當時共有25.46萬宗申請,現時的申請數字雖略降100宗,惟減幅主要在非長者一人申請,減幅為200宗,但一般公屋申請則增加了100宗。 房委會表示,今年第三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800宗,當中獲編配單身長者申請則有270宗,兩者均較上季上升0.1年。 如果申請人在申請時符合年滿58歲要求,就可以申請「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而在配屋時則需要年滿60歲,只有達到此年齡,才可獲優先編排公屋。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3: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公屋單位「納米化」引起社會不滿,大眾覺得公屋發展倒退,單位面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表示,相信近年新增的公屋申請減少,不排除有市民覺得輪候時間太長,選擇放棄申請。 有的,當申請人年滿45歲時,可獲得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申請人在登記申請後,每等多1個月加1分。 不僅有加分,也有扣分項的,如果申請人現居於公屋單位,會被扣30分的。 團體建議,政府應在石籬中轉屋清拆前一年半、即今年7月或之前安排首次公屋編配,令居民可於拒絕首次編配後,仍有足夠時間等候發及考慮其後的配屋安排,亦有助居民適應新社區等過渡安排。 房委會解釋,平均輪候時間上升,主要是由於火炭駿洋邨於2020年大部分時間被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於2020年初被人惡意嚴重破壞,未能如期進行編配;加上早前的公屋編配因疫情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他又指,整體申請數字近年現輕微下跌趨勢,但「隊頭」輪候已久,未能反映在數據上,他預料要到2026/27年後,亦即10年長策的後5年,有更多大規模單位落成後,才有機會令輪候數字回落。 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根據房委會現行的限額,1人/ 2人/ 3人家庭的每月入息不能超逾HK$11,540/ HK$17,600/ HK$22,390。 由於公屋是供應緊絀但需求極大的公共住屋資源,因此收入限制亦較嚴謹。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1:一人非長者申請轉家庭申請

及後政府興建的公屋單位,逐漸增加小型 1 至 2 人單位,例如和諧式單位,設有標準 1 或 2 人單位。 中籤者在揀選單位時,不受地區限制,只須依據其公屋申請的認可家庭人數,在可供揀選單位名單中,自行揀選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 房委會解釋,編配工作在去年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影響,包括駿洋邨及暉明邨未能如期入伙。 由於整體的編配工作現已恢復正常,包括駿洋邨及暉明邨入伙手續陸續完成,在2021年第一季中獲得編配的一般申請者多達 4000 宗,而獲得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者也由上一季的600宗上升至700宗。 由於不少獲得編配的申請者輪候已久,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事實上,受訪獨居人士中,超過一半表示獨居主要原因為離婚,而只有不足一成表示是因為「希望獨自生活」。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一些想加快獲配公屋的家庭,可以自願參加特快公屋編排計劃,房委會會從中抽籤,讓中籤的申請人提早獲配公屋,但是必須要注意,計劃所提供能提早上樓的單位,必然存在一定的負面因素和瑕疵,例如凶宅。 如果選擇參加計劃後,成功獲分配公屋,住戶於 3 年內不可搬遷,期間亦不能以綠表申請居屋。 雖然政府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約為 3 年,但是實際上的輪候時間亦需要超過 5 年,才能成功上樓。 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時間就更加長,可能要用上 30 年,才能達到分配單位的分數資格。 政府為長者以外的一人單位申請者,設定每年的租住配額,並且根據申請年份和年齡,設有計分制度,優先分配公屋予年長人士。 面晤一般會安排於揀選單位日期起計一個月內進行,若申請者(包括代表申請者揀選單位的獲授權人士)未能即場預約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其「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申請會即時被取消,所揀選的單位亦不會獲得保留。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一般申請等5年半  單身要等30年

舉例來說,房委會每年均會按目前社會經濟的最新狀況去檢視及調整公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 另外,由二○一五/一六年度起,房委會會對「配額及計分制」下已經輪候五年、而在未來兩年內尚未到達接受詳細資格審查階段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進行定期查核。 在過去六年(即二○一六/一七至二○二一/二二年度)的定期查核中,平均約有百分之五十三受查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因不再符合公屋申請資格或沒有回覆我們的查詢,而被取消其公屋申請。 現時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1年,苦候上樓多年的基層家庭,或可選擇透過「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入住凶宅等不歡迎單位「上樓」。 不過,此類單位的競爭亦相當激烈,去年就逾8萬名合資格人士搶1000伙單位,超額申請達72倍。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單身長者的輪候公屋時間為多長?

為配合不同公屋申請者的需要,政府提供多種配屋計劃,包括一般家庭、長者 (包括「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及「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非長者一人申請,以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雖然房委會是為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的租住房屋,但將非長者單身人士置於配額及計分制下,就算有住屋需要亦無法獲得單位安置。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配額計分制下,房委會既沒有考慮該單身人士是獨居,還是與家人同住;亦沒有考慮申請人是租屋抑或不用交租。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單人特快公屋: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經調整輪候時間後,有關申請會被編訂一個等同於一般申請的登記日期(即相應登記日期),此日期將作為日後編配及執行公屋申請政策的依據。 房屋委員會今(12日)公布最新公屋輪候冊數字,在今年9月底,約有15.64萬宗一般公屋申請,及約10.36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輪候冊合共達26萬宗申請。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3.3年,為約20年以來的高峰。 單人公屋輪候時間 對於兩者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延長,房委會推說因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及粉嶺暉明邨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