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斜方肌訓練2024詳盡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 先將兩手伸直,手肘微彎在身體前面,然後兩手手掌心面對面,慢慢往外拉開直到拳頭幾乎跟身體兩側平衡,再慢慢收回。 像是做引體向上時可能會用到 2 頭或前臂出力,所以可以採用「虛握」的方式,不要用大拇指把整個把手握著,而是用 4 根手指勾住,可以有效降低 2 頭與前臂的出力。 因為希望刺激到背闊外側,所以在進行拉的動作時直上直下,減少身體傾斜角度刺激到中背的狀況。 過度訓練胸肌或駝背也會讓身體前方的胸部肌群緊繃,再加上背部肌群鬆弛,肌肉無法平均抗衡,所以肩頸被往前拉。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圓肩可以藉由背部肌群的鍛鍊逐步矯正。

下斜方肌訓練

先調整適當的重量與椅墊高度,胸前靠墊調整至肩帶穩定的情況下,雙手向前伸,第一、二指節可以剛好碰到握把,此距離即可。 註:與front Pull 下斜方肌訓練 Down不同之處在於,該機械所設計的人體發力角度,為斜前方45度,不同角度的訓練,更能刺激肌肉生長。 安排訓練量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對於高階的朋友,如何編排訓練量是進步的重點。 幸好,對於新手以及中階的健身朋友,訓練量的安排還是比較簡單。

下斜方肌訓練: 消除斜方肌運動動作1. 放鬆上斜方肌

而且可以隨身攜帶,方便到外地旅遊或公幹都可以做運動,保持身材,連一個懶的理由都沒有! 最後是彈力帶在訓練時為了保持姿勢穩定,更容易刺激深層肌肉,提高訓練效果。 我們在抬手的時候肩胛骨會做出往上旋轉的動作 (主要由下斜方肌執行),以協助動作並避免夾擠狀況發生,如果這塊肌肉無力常會用其他肌肉來代償 下斜方肌訓練 (例如上斜方肌),造成動作模式改變,引起肩膀的問題。 我們常聽到「腰好痠、腰好痛」,其實,正確說法應該是「下背痛」。

  • 現在,反轉動作以將你的身體盡可能地向後拖動,而無需移動手臂或腳的位置。
  • 有些人會做擺盪身體的引體向上,速度也非常快,但那不是一個理想的姿勢。
  • 有許多人也建議,啞鈴上舉的角度可以超過 90 度 至 110 度間,效果會更加顯卓。

大部分的下背痛找不到明確的病因,但絕大多數和肌肉拉傷、扭傷有關。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下背的動作很多,像是彎腰拿東西、轉動身體、挺直身體都得大量使用到下背肌肉。 所以,不管男女老少,都應該非常注重整個腰部的健康,腰部是軀幹中最弱的部份,如果肌力不足導致經常受傷,限制到行動力,一個小動作都會讓你痛得唉唉叫。

下斜方肌訓練: 方法9:反向後伸

希望自己能發揮本業的研究精神,篩選、統整資訊,並分享自身這幾年跟健身有關的任何經驗,讓同在健身路上的你們得到有幫助的資訊、解決疑惑。 以下是在小紅書上最火紅、超過13萬人生收藏的【斜方肌】鍛鍊影片,裡面傳授的五個動作可以速成直角肩,練出優美的體態,穿什麼衣服都能顯瘦好看。 研究表明肩膀中立位對下斜方的刺激是最小的。 在外展90度的情況下,肩外旋可以給下斜方更好的刺激。 在外展120度的時候,肩外旋同樣可以提供更好的刺激,而肩內旋給下斜方的刺激是最大的。

所以總括來說,實際還是要視乎對訓練效果的要求再決定用那種工具。 不過筆者又不是完全否定啞鈴的存在,由於握彈力帶的位置會影響阻力,每次握的位置不一樣就會令每次訓練的阻力不一樣。 另外,彈力帶都是靠彈性來提供阻力,但在拉伸剛開始時阻力很小,當放鬆彈力帶時,就完全不用發力。 因此需要把彈力帶拉伸到一定長度,當拉動後,就需要其他肌群協同發力,但是目標肌群還沒發力,協同肌群就要發更大的力了。

下斜方肌訓練: 斜方肌 (Trapezius)

因為,根據一項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使體內代謝率提高3-11%,當劑量增加時會導致更大的影響。 聳肩這個動作有時是不自覺的,有些人感到寒冷、緊張、焦慮、壓力大時肩膀會自然聳起,久而久之,斜方肌就會愈來愈緊繃。 ,已經熟悉重量訓練重要的讀者,可將以上6項變化加入自己的訓練計畫之中,相信你也會感受到以上六大動作帶給你的好處。 1.當你將手往前延伸至從高處拿下物品時。

  • 首先好明顯是土地問題喇,寸金尺土的香港,當你正在煩惱如何收藏一對5,60磅啞鈴的時候,一條彈力帶大概不過是一本書的大小,方便收納。
  • 、大拇指朝天花板方向 (下圖),增加難度,與訓練下斜方肌時相同,注意要做出肩胛骨後收的動作,避免直接把手臂往後拉,以避免後側肌腱被夾擠、造成肩膀的疼痛。
  • 運用肩膊力量,將雙臂向側面舉起至大約肩膊的高度,維持一至兩秒然後慢慢放下。
  • 這台機械也常常用於胸肌夾胸使用,而反過來使用則是能訓練到我們的後三角,整體上動作並不難,但是要注意座椅調整的高度符合自己的身高。
  • 肩胛先後收,然後啟動斜方肌發力,向上抬起手臂,感受肩胛骨向上旋轉,直到手臂和肩部身體成Y形!
  • 目前在台灣有不少民眾、明星和網紅因為XBody訓練變得更Fit、更健康,獨家自匈牙利引進的技術目前只在《ACEDFITNESSUK》可以體驗到,像是科幻電影情節般,用科學方式打造不科學的身材曲線!
  • 復健科醫師可以用超音波檢查檢查相關的肌腱傷害及滑囊是否腫脹發炎、在動態影像下檢查肌腱是否有活動不良的情形。
  • 時常放鬆與訓練一定會有效果,但生活習慣的改變更是重要,時刻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聳肩、駝背,才能改善體態喔。

正因為這個動作會帶動到背肌與菱形肌,所以我們通常會將斜方肌中部的訓練動作安排在練背時一起操作。 劃船練習的目標瞄準你的中下部斜方肌和菱形肌,這些肌肉在你進行力量運動時幫助你的肩胛骨保持穩定並處於正確位置。 這很重要因為不穩定的肩膀會限制你鍛鍊胸部和手臂的力量。 你的上斜方肌、後三角肌和肩袖肌肉也會有助於劃船運動。

下斜方肌訓練: 背闊肌

D 吐氣時拉上去,吸氣時回復至起始位置 。 如何做: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將一對啞鈴放在身體兩側。 手掌相對,手肘稍微彎曲,盡可能站的挺直。 不要改變手肘的彎曲度,將手臂抬起與身體成30度角(Y字型),直到達到肩部的高度,雙手大拇指沖上。

下斜方肌訓練

造成圓肩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姿勢不良,例如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是滑手機的低頭族,頸部長期出力導致圓肩。 這個動作相比於槓槓鈴聳肩的好處就是:活動的自由行更大,輕易的就能夠使我們把動作做到最大化,更好地完成收縮幅度。 常常民眾自己拿著按摩棒對頸部敲打,其實就是人體斜方肌,斜方肌的慢性緊縮與疼痛都會讓人感受到肩頸的不舒服,加上他是較大範圍的肌肉,可能長久下來會延伸出頭痛、頸部痛等問題。 雙臂前舉到胸的高度,然後反手於身後相交,每組30秒做兩組,感受胸肌、後背和手臂都可以被照顧到,這個做完之後手臂會有種舉不起來的感覺。 雙臂在頭頂形成O型狀,然後緩慢放下呈w形狀,每組做20次,做兩組。 這個動作可以感覺胸腔被打開,練完之後手臂上的肌肉會有一絲絲酸軟感。

下斜方肌訓練: 健身

而窄握跟寬握的差別在於,寬握較能刺激到斜方肌以及後三角,窄握則刺激到較多的二頭肌,能夠依你訓練的方式進行變化。 如果你有壯大的三角肌,別人從每個角度看你都會覺得非常有線條,因為有著前側後束的分別,而且不論你穿什麼衣服都能體現這種視覺,除非你穿了很厚重的大衣但那不是討論範圍了。 另外寬闊的肩膀會讓視覺的感覺上你的腰也會更加纖瘦,整體倒三角的線條都會出來。

練習背肌時,重量要循序漸進,肌肉適應後再增重,避免借用其他肌群的力量,增加背肌訓練的程度,也能減少受傷機會。 下斜方肌訓練 許多人在使用槓鈴或啞鈴訓練背肌時,過度使用二頭肌借力,背肌沒有足夠發力。 因此,每次用力拉背,要感受背肌用力,多用背部肌群並減少二頭肌的參與。

下斜方肌訓練: 運動健身

先將手肘向前合起再向外打開,重複開合20次為一組,一次做3組。 步驟: 手肘先靠在牆上,身體往下讓胸口貼到牆壁,雙腿打直,頭順勢往後仰,建議可以視個人狀況維持約30秒左右。 跟暴力上槓一樣有些困難度,需要有足夠的力量把自己撐上空中,並且拍手,小技巧是可以握的窄一點,但沒有足夠的力量還是不要嘗試,以免受傷。

下斜方肌訓練

當你處於俯身姿勢時,使用正確的姿勢是避免受傷的關鍵。 把手伸向握把,或者跳起來,與肩同寬握住把手。 一旦你抓住了握把,盡可能緩慢地把自己放低,伸展你的背闊肌,並保持腹部緊繃。

下斜方肌訓練: 健身科技化! 歐美最夯訓練法XBody 台北也練得到

而直立提拉那樣可以說是一個緩慢腐蝕你肩膀的動作。 動作T主要鍛鍊肌肉為中斜方肌、菱形肌,這兩塊肌肉非常接近我們的脊椎,也是在駝背的時候最容易僵硬的地方! 工作到一半用以下姿勢伸展及訓練,將有效幫助舒緩肩頸酸痛、擺脫駝背! 如果想進階訓練手臂線條可以搭配啞鈴或是負重的水瓶。

下斜方肌訓練

伊格運動創立於 2017年,團隊組成多為現役、職業賽選手為基底搭配防護員、體能訓練師所組成,我們專長於高爾夫球、網球、馬拉松、專項體能訓練。 滑輪下拉被稱作背部養成動作,這是因為你的拉伸和下拉能讓你的背部更寬,不僅能給你帶來一個強壯的背部,更能塑造每個人都想要的 V 型背部線條。 站在椅子上,以幫助你達到機芯的最高位置。

下斜方肌訓練: 文章分頁導航

但是具體外展到哪個幅度數值才是對下斜方的刺激是最大的呢? 接下來,就是將以上的全部要點應用於一個動作裡,我認為最有效的動作是單手滑輪下拉,我會用阻力帶來示範(建議使用Cable 下斜方肌訓練 Machine)。 Insanity Workout以字面翻為「瘋狂的鍛鍊」,於2000年首次推出。

下斜方肌訓練: 斜方肌 Trapezius

另外,也可以直接趴在地板上來做,但就是注意要做出肩胛骨後收的動作,比較難一點。 當你彎曲手肘並抬起大臂時,爆發性的站起來,盡可能低把槓鈴拉到高處。 再站起過程中保持腳尖發力,處於一個提踵的姿態,慢慢放下啞鈴至起始位置,至此完成一個完整動作。 下斜方肌訓練 當你想要鍛鍊斜方肌時,跳過直立提拉,試試寬高拉。 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在直立行走時,會有很高的患肩部撞擊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