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書院校長6大著數2024!(小編貼心推薦)

此外,他在射箭、保龄球、击剑、曲棍球等项目上也表现出色。 喇沙書院校長 致力于男孩的教育及发展,促进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及有关院校的进步。 圣保罗书院位于中西区,无独有偶,办学团体圣公会。

兩所中學同是由天主教辦學團體《喇沙修士會》所創辦,彼此視為兄弟校,校內師生及有關人士都可稱為Lasallian。 由於LSCOBA堅持要保留喇沙傳統,就喺 年度轉番做紅紫相間校呔。 不過好多學生都極力反對呢個政策(尤其係中一生,覺得俾人標籤)並喺Facebook建立群組「強烈反對喇沙更改校呔設計」。 而09-10年度嘅SA President-Johnny Chang亦都訪問Form 1仔,向校方提出改番做紅白相間校呔,但都係無以為繼。 本校秉承「克己復禮」的校訓,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並依從會祖「聖喇沙」的辨學精神──信德、熱忱和服務人群的心,為年青人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2020年1月,学校推出了“Vision22”大型校舍重建项目,该项目将全面展开,历时22年,总投资约5亿元。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書院出版刊物

这些设施主要由 Rev. Brother Alphonsus Chee 及谭玛士修士 喇沙書院校長 (Rev. Brother Thomas Lavin) 主导发展。 1930年11月5日,港督贝璐爵士 为新校舍奠基。 1931年12月3日,校园的设施已经能够容纳八班,共303名学生。 喇沙書院校長 当时学校由圣若瑟书院的五位修士和漆咸道学校的四位辅助教师共同管理。 喇沙书院校风纯朴,鼓励学生均衡发展,师生关系融洽。

學校唯有遷移到何文田巴富街的臨時校舍(何文田官立中學及巴富街運動場現址)。 雖然當時學校遇到不少困難,但教學並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 1931年12月3日,校園的設施已經足夠容納八班,共303名學生。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新校長談大計 加強學生海外交流

當時香港食物短缺,日軍政府鼓勵市民離開香港,一啲修士因此喺戰時避居越南。 學校創辦人兼首任校長艾瑪修士1945年死喺越南。 )認為需要喺九龍起一座新校舍作為聖若瑟書院九龍分校。 1920年代末,佢喺界限街買咗一塊地,作為發展新學校之用。 学校设施方面,球场、运动馆、电脑室、实验室、音乐厅、艺术中心、学生活动中心、餐厅等现代化设施,学校也一应俱全。

喇沙書院校長

截至2020年3月31日,舊生會有會員8243人。 2004年12月,超過150名喇沙會修士和學生來到香港參加第七屆亞太區喇沙青年會議。 是次會議由校長譚瑪士修士主持,主題是「共同以信仰帶出服務」。 香港政府及英軍卻於1949年再次徵用校舍,成立第33綜合醫院。

喇沙書院校長: 喇沙書院 收生安排

很多活動和校內組織, 如學會、圖書館部、資訊科技部等均由學生負責運作及決策, 教師只擔任顧問角色。 Brother Steve認為學生早已學習到管理技巧,培養出自信,將來上大學、甚至進入社會,也自然會「站出來」當領導者。 喇沙書院創立於1932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校長是唐煥星先生 (MPhil, MEd., BA, PGDE),校監是譚瑪士修士。 喇沙書院是香港不設社制的中學之一,目的是令學校更團結,故此在陸運會及水運會時只會有班際比賽,而不會有社際比賽。 和舊生於1992年成立了喇沙基金(La Salle Foundation),協助校方處理有關資助設施維護的問題。 喇沙基金現任主席為鮑紹雄先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當時學校由聖若瑟書院的五位修士和漆咸道學舍的四位輔助教師共同管理。 初中的科目包括:中國歷史、中國語文、普通話、化學、地理、宗教及體育、數學、歷史、物理、生物、科學、經濟、英國語文、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通識教育、音樂。 而高中的科目亦大同小異,多了會計與財務概論和數學延伸單元等科目。 唐煥星校長透露,自行分配學位設兩輪面試,以面對面的形式於學校進行,不設筆試,而所有申請者均獲第一輪面試機會。 學校會透過電話通知申請者面試日期和時間,而外地申請者的面試時間和形式會有特別安排。

喇沙書院校長: 【學界D1游泳】喇沙「學界平治」終名留史冊 男女拔半日領先

所有申請者都可獲第一輪面試的機會,並主要由英文和中文科組的教師負責,申請者需要在面試期間展現良好的粵語或普通話和英語口語溝通表達能力,而表現優異的申請者才有機會進入由校監和校長主持的第2輪面試。 陳瑞祺(喇沙)書院的夏季與冬季校服沒有不同,學生可以在冬天和夏天都可穿上長袖或短袖襯衣。 夏季為純白襯衣、黑西褲、白襪或黑襪、黑色結帶皮鞋,並須結上領帶;冬季時學生可自由選擇穿上學校標準的棗紅色毛衫、校褸和子母褸。

本港有兩所以「喇沙」命名的小學,除名氣最響的九龍塘喇沙小學之外,其實同一辦學團體創立的陳瑞祺(喇沙)小學,在何文田區亦甚具知名度,是小學校網34內升小一必報名校。 二○一二年度該校部分小六生獲派喇沙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等頂尖名牌中學。 其中胜出过联校中文辩论比赛十次,夺得香港数学竞赛冠军八次,香港电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大奖五次,都是学界的纪录。 陳瑞祺(喇沙)書院之前身為喇沙書院夜校,在1964年由賀文修士創辦於九龍城喇沙利道的喇沙書院校址。 惟夜校條例限制頗多,賀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陳瑞祺之子陳經綸捐助建校,並於1968年在何文田開始興建新校。

喇沙書院校長: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學生同舊生嘅成就為學校帶來光榮,加上唔少舊生曾經返書院任教,都為發揚傳統創造咗良好嘅條件。 喇沙書院學生會(LSCSA)由學校嘅所有學生所組成,係香港少數享有高度自治權嘅校內學生組織。 學生會嘅選舉制度喺本港較罕見:以內閣為單位,由二年級或以上嘅學生以一人一票嘅方式選出。 呢個制度同普遍學生會由老師挑選,或者由學生選出個別內閣成員唔同,肯定咗學生會嘅自主同認受性,同時確保內閣成員施政理念嘅一致性。 2004年夏天,學校開始進行校舍改善工程,兩座新翼於2005年落成,以學校兩位前修士校長艾瑪同卡西安命名。 呢次工程為學校增加咗32間課室,包括一個大型電腦室同一個多媒體學習中心。

喇沙書院嘅學生都踴躍參加演說、戲劇、音樂等文化演出同比賽。 全校語文政策: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普通話外,所有初中科目均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鄧顯中學校長潘萱蔚指出,該校一年有四次考試,比一般中學只有兩至三次多,可鼓勵學生溫習,也可讓家長和老師盡早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 然而,葵青區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副校長麥卓生卻認為,由五組改為三組這個制度是全港性的,不只傳統名校受到影響。 他表示,學生成績能否維持高水平,視乎學校有沒有著力協助學生,拉近學生在學業上的差距。

喇沙書院校長: 2 校園環境

這方法不為人知,因為學校無宣傳,報章雜誌不理會,所以不成主流。 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他小學讀於沙頭角,後來因搬屋到筲箕灣,幸運地成功插班於筲箕灣官小,又直升筲箕灣官中。 囝囝派咗去胡兆熾中學,我其實都覺得ok的,但我都有去陳瑞祺叩門,交表後2小時收到電話通知約我囝囝即時去面試,我希望可以成功啦! 但之後有同學仔媽咪話陳瑞祺而家差咗好多,同胡兆熾差不多。

畢業後他重返母校如願當上英文老師,將狀元精神薪火相傳。 喇沙書院將於2023年1月3日至17日接受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有意為子女報名的家長可於學校網頁下載申請表格【按此連結】,或到校索取申請表格。 家長填妥表格連同所需文件,在截止日期或之前,以郵寄方式或在辦公時間內親身到校繳交。 喇沙書院校長 1998年12月,學校主辦咗第三屆亞太區喇沙會教育會議,接待約130個與會者。

喇沙書院校長: 學校組織

譚Sir特別感謝父母的支持,讓狀元兒子選擇做老師,在他坐穩老師的位置後,譚母才坦言告之,當年頂著不少親友壓力去支持他,令譚Sir深受感動。 喇沙書院校長 當時中四、五的譚梓恆,了解到老師是一份育人的工作,看到學生進步會有滿足感,而且自己性格喜歡指指點點,老師正好可以「點學生做嘢」,故他立志要為人師表。 他馬上將此想法告訴其他老師,但老師們對他是否真心有點懷疑。

  • 1998年12月,學校主辦了第三屆亞太區喇沙會教育會議,接待約130個與會者。
  • 喺香港修改咗相關嘅教育法例之後,中學校長必須喺60歲卸任[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當時已有意做老師的譚梓恆,決定找他的中文老師問個究竟。
  • (每间中学一般能在每年的会考中取得大概二十个优,而名校则约二百个。)2005年会考,三名喇沙书院学生取得十优成绩,另有六名学生取得九优或八优佳绩。
  • 2017年,樂團在於新加坡舉行的第一屆南洋國際音樂大賽中獲得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