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書院2024介紹!(持續更新)

喇沙書院非常重視自己嘅傳統,呢啲傳統隨著學校嘅歷史、宗教等因素、歷任校長同舊生嘅言行積累。 學生同舊生嘅成就為學校帶來光榮,加上唔少舊生曾經返書院任教,都為發揚傳統創造咗良好嘅條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噉影響到學校嘅運作。 奧米加玫瑰碗及後繼的中銀香港紫荊杯是頒授予在香港及九龍區參與特定體育項目整體成績最好的中學的獎項。 喇沙書院曾奪得上述獎項共25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6年),是學界體壇保持的最高紀錄。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地影響到學校的運作。
  • 截至2020年3月31日,舊生會有會員8243人。
  • 每年秋季,學校都會舉行學長就職儀式,並在全體師生前向各準學長頒上紅底領帶,因此紅色領帶一向被視為榮譽象徵。
  • 「自行分配學位」在每年的一月底舉行,家長可為子女揀選兩間不受住址地區和學網限制的中學,學校將按本身的辦學理念和特色,根據預先公布收生準則及比重,預留不多於30%的中一學位,自行取錄適合的學生。

)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天主教男子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2001年,四名喇沙書院嘅學生喺同一屆香港中學會考中攞到十優嘅佳績。 2003年,喇沙書院嘅學生喺會考共攞到501個優(「A」),創下自香港舉辦首屆會考以來嘅紀錄(每間中學一般可以喺每年嘅會考攞到大概二十個優,而名校就有大概二百個)[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2005年會考,三名喇沙書院學生攞到十優成績,另有六名學生攞到九優或八優佳績。 其中兩班理科班嘅學生共攞到超過330個優,平均每個學生有四優成績,成為學界紀錄[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喇沙書院: 校園傳統

除了出色的學生表現外,他們在運動和音樂方面的發展也非常出色。 2019年,教區女子大學游泳隊連續32年獲得香港和九龍區D1校際游泳比賽的整體冠軍,田徑隊也連續獲得13個冠軍。 教區男童學校合唱團在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舉行的世界合唱比賽中獲得了青年男性合唱組的世界冠軍。 在過去的幾年中,教區男女學校還培養了許多頂尖的學生。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校長唐煥星先生希望把STEM推而廣之,將各科知識融會貫通,藉此培育航空工業專才和航天科技及創科人才。 據我經驗,若學生能在小學時經已學懂STEM 相關知識及獲取相關認可STEM證書或獎項,在準備升中前 Porfolio 能更為豐富及符合喇沙未來的收生發展理念。 此外,在面試期間的自我介紹,小組討論及創意問題當中絕對能比同齡學童更取得優勢。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第二,聖保祿學校(小學部)。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是一間天主教的直資女校,全年學費大約$55000。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於1864 年創立,校訓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喇沙書院: 學校簡介

學生會:於1998至1999年度成立,首任幹事會會長由該校第一位會考十優狀元黃加霖先生擔任。 於2013至2014年度學生會選舉中,該屆唯一的學生會候選內閣Radiance在沒有競爭對手下仍被470多名學生報以不信任投票,比信任的票數為多,成為創校以來第一個被否決的學生會候選內閣。 這些校友以陳瑞祺(喇沙)書院為中心,建設了人才網絡。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喇沙書院的資訊。

喇沙書院

迎新活動方面,中一新生及家長須參加學校特設之迎新活動,好讓他們更快認識學校設施和日常運作。 學校是以英語授課,為讓新生能夠盡快適應,學校特設暑期英語及數理等科之銜接課程作配合。 陳瑞祺(喇沙)書院創立於1969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校長是李丁亮先生 (理學士、教育證書、教育碩士),校監是劉寶華先生。

喇沙書院: 九龍城區中學排名

中七那年,為了應付高考,他每天放學便會去圖書館溫書,直到11點關門那一刻。 在中三的時候,森美由聖士提反中學轉校到喇沙書院,期間更加入劍擊隊。 當時劍擊隊的教練之一是曾俊華先生(前財政司司長,下稱曾Sir),要得到曾Sir的個人指導,首先入到表現比較好的A隊和B隊,森美努力地訓練趕上進度,最終得償所願。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喇沙書院的班級結構是中一7班,中二7班,中三7班,中四7班,中五7班,中六7班,總計全校共開42班。 另外,在2014至2015年度,內閣Phoenix的主席在2015年9月,辭任內閣主席,是歷屆學生會以來第一位辭任的主席。

灣仔區以傳統名校皇仁書院備受家長追捧,每年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均大受歡迎,本學年43個自行收生學位,共收到約數百份申請,平均約十多以爭一學位,競爭情況與往年相若。 九龍城區名校雲集,29間官津中學中傳統英中佔12間,區內共提供約1,243個自行收生學額。 著名男校喇沙書院開 7班,提供76個自行分配學額,數目屬區內最多。 喇沙學額競爭激烈,即使學額較同區學校多亦供不應求,故早年未有參加減派方案,以免加劇競爭。 喇沙附設直 屬小學,每年預留逾百學位予小學畢業生,但仍有部分學生未能原校升讀。 學校看重面試表現,而小學成績、操行、課外活動及獎項都佔很重比例。

喇沙書院: 香港喇沙書院著名校友

全校開36班,除咗傳統科目,學校另有開辦茗藝、以及法文、西班牙文等外語課程。 有別於其他學校,聖保祿學校學生於中三及中四修讀IGCSE課程,然後於中五及中六修讀DSE或英國A-Levels課程。 聖保祿中學同埋藍田聖保祿中學係聖保祿學校嘅姐妹學校。 聖保羅男女中學唔會參加教育局嘅「中學學位分配辦法」,通常喺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接受下學年中一入學申請,詳情查閱學校網站。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九龍城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觀塘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部分學生來自 BAND 2 的小六畢業生。

喇沙書院

九龍塘宣道小學同樣深受本地家長歡迎,全年學費約 喇沙書院 $59,450 。 學校透過各科專題研習、戶外考察及比賽,評估學生不同領域之能力,也設有30多組課外活動,讓學生盡顯才能。 而學生在排球、足球、敲擊樂、管弦樂等都取得金獎佳績。 小六畢業生升中成績佳,多數獲派拔萃男書院、德望學校、迦密中學、循道中學、英華書院等,因此成為熱門小學之一。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是所英文私立女校,坐落在銅鑼灣,成立於1864年,與聖保祿學校有直屬關係,因此大部分畢業生都能升讀直屬中學。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家長交流區

為了更簡易地了解「」的教學語言政策,我們從中學概覽提供的資訊,概括各高中科目的教學語言,計算出一個「中英指數」,這指數反映該中學以中文和英文授課的比重。 而該校每科目採用的教學語言,會直接影響學生應考文憑試時使用的語言。 喇沙書院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天主教男子中學,是傳統名校之一,森美18歲的兒子梁曦樂出國留學前就曾就讀喇沙書院。 曾華倩兒子林浩賢(Martin)中學時就讀傳統男校喇沙書院。

  • 曾華倩兒子林浩賢(Martin)中學時就讀傳統男校喇沙書院。
  • 这些活动都很受学生欢迎,当中不少更是以学生作为中坚分子,协办筹划的。
  • 辦學宗旨:推行人文和基督教育幫助年青人充分發展自己,成為完人,發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從而建立一個和平與正義的世界。
  • 九龍塘宣道小學同樣深受本地家長歡迎,全年學費約 $59,450 。
  • 而《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公佈的概率,全港資助英中學額下年度只有近5,006個較去年少約29個,跌約0.6個百分點。
  •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擁有聯繫中學聖母無玷聖心書院,亦與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有聯繫關係。

揀中學首先最重要就喺要知道心儀中學嘅所屬banding。 若小學預測子女嘅成績喺屬於band 1 尾,家長可能喺自行收生階段就要留意心儀嘅中學喺唔喺屬於band 1 中或band 1 尾。 如果心儀嘅中學屬於band 1 頭,家長就要考慮清楚博唔博得咁高,風險比較大之餘仲可能浪費咗一個機會。 喇沙書院學校校風純樸,鼓勵學生均衡發展,師生關係融洽。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誠實、兌現承諾、堅毅、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 該校的領帶分黑底和紅底兩種,上面用金線排列繡上喇沙會的三個斷開倒V型圖案(Three Chevrons),象徵喇沙會學校成員對教會和國家長久而忠誠的侍奉。

喇沙書院: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學校追求卓越高階思維和元認知的教學策略,希望培養學生的明辨性思考和解難能力。 配合學校開設的創意話劇、奧數班和寫作班等,以及躍進班、陽光班、支援小組,可以照顧個別學生的需求。 學校過往的升中成績優異,高達93%獲派第一志願中學,當中包括循道中學、伊利沙伯中學、九龍華仁書院、喇沙書院等。 我們致力營造一個以天主基督為中心、以人為本的學習社群,使學生具誠信和樂意服務別人。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第三,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源於「香港浸信會第一小學」。

喇沙書院

(每间中学一般能在每年的会考中取得大概二十个优,而名校则约二百个。)2005年会考,三名喇沙书院学生取得十优成绩,另有六名学生取得九优或八优佳绩。 其中两班理科班的学生共取得超过330个优,平均每个学生有四优成绩,成为学界纪录。 2004年夏天,学校开始进行校舍改善工程,两座新翼于2005年落成,以学校两位前修士校长艾玛和卡西安命名。 这次工程为学校增加了32间课室,包括一个大型电脑室和一个多媒体学习中心。 为了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家长教师会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于1995年1月成立。

喇沙書院: 學校特色

辦學宗旨:推行人文和基督教育幫助年青人充分發展自己,成為完人,發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從而建立一個和平與正義的世界。 喇沙書院更曾五度達成「大滿貫」成就(交響樂團、管樂團、中樂團、弦樂團均取得金獎;管樂團加冕全場總冠軍)(2010、2013、2014、2016、2017)。 音樂方面,喇沙書院的樂團亦屢獲殊榮,尤其是喇沙書院中樂團於學界壟斷式勝利,屢次打破學界紀錄記錄,演奏出專業水平的音樂。 為了紀念愛瑪修士和加斯恩修士對學校作出的傑出貢獻,學校分別以兩位修士的名字來命名於2006年開幕的兩座新翼。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舊生會 由世界各地的喇沙書院舊生所組成。 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以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寬闊的人才網絡。 全港除了北區及觀塘區學額供求平衡外,其他區均出現學額過剩,以屯門、沙田及黃大仙區最嚴重。 屯門區有38間中學,英中佔7間,學生人數下跌較多,剩餘學額亦最多,預計未來幾年為收生低谷。 面對收生壓力,不少學校出盡法寶吸引學生報讀,如設立跨境 / 跨區學生交通津貼、為元朗及天水圍的學生提供免費校巴等。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發展歷史

各區適齡中一學生人數及英中學額不同,因此每區競爭情況有異。 灣仔區、中西區及九龍城區較多傳統英中,被指為較容易入的英中區,想跨區入讀英中不妨考慮這三區。 灣仔區有7間英中,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瑪利曼中學、聖保祿中學、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及香港真光中學均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共提供304個自行分配學位。 區內有不少單性別學校,尤以女校為多,家長如想選擇男女校,可考慮英中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學校成就

唐校長特別提醒申請者在報名時帶備文件夾,附有小四至小六的成績表、比賽獎狀和證書等、教育局存根和身份證副本等所需文件。 41 校網天主教學校佔 6 喇沙書院 成,與 35 校網偏重基督教的情況不同,有意透過計分法報讀 41 校網的家長要注意,如家長和子女與心儀學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在「計分辦法準則」可加分。 41 校網的 喇沙書院 10 所小學之中,有 8 所出現世襲生超收的情況,但因為校網學校少收「計分生」(即透過「「計分辦法準則」報讀學校),拉上補下之後,學校自行分配學位的佔比便相對較低。

喇沙書院: 學校聯絡資料

1993年,喇沙書院出產了全港第一個文科十優生。 南華早報以”Arts Student Makes History”為題報導。 2001年,四名喇沙書院的學生於同一屆香港中學會考中取得十優的佳績。 2003年,喇沙書院的學生於會考中共取得501個優(“A”),創下自香港舉辦首屆會考以來的紀錄。 (每間中學一般能在每年的會考中取得大概二十個優,而名校則約二百個。)2005年會考,三名喇沙書院學生取得十優成績,另有六名學生取得九優或八優佳績。 其中兩班理科班的學生共取得超過330個優,平均每個學生有四優成績,成為學界紀錄。

喇沙書院: 教學語言

2001年:何思朗,於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 1986年:甘志剛,九優,並於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 和舊生於1992年成立了喇沙基金(La Salle Foundation),協助校方處理有關資助設施維護的問題。 喇沙基金現任主席為鮑紹雄先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當時香港食物短缺,港日政府鼓勵市民離開香港,一些修士因此於戰時避居越南。

喇沙書院: 喇沙小學

1970年代中期,校長拉斐爾修士 和其他修士商量後,認為舊校舍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東區30間中學中有8間英中,包括兩間名官中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及筲箕灣官立中學。 而中國婦女會中學、港島民生書院及聖馬可中學,新學年因循環班制將增加一班,共開設五班中一,令區內較去年增加學額。 區內名校張祝珊英文中學本學年開五班,提供50個自行分配學位,約8人競爭一學位。

區內以老牌豪宅為主,樓齡較新屋苑可留意位於賢文禮士道的雋睿及賢文禮士,前臨九龍仔公園及運動場,坐擁翠綠景致。 另外,雖然 41 校網女校多過男校,但兩間男校(喇沙小學及拔萃小學)皆是排名超前的神校,想被派中最頂尖的名牌學府,男寶寶有著一定的優勢。 九龍城、九龍塘位於獅子山下,是香港數一數二的低密度尊貴豪宅地段,區內以洋房別墅為主,環境清幽,旺中帶靜,是中產人士和隱形富豪的聚居之地,一向極受買家垂青。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是著名英中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女子中學之直屬小學,在教學理念方面有一定的聯繫,因此在11校網派位中人氣非常高。 喇沙書院 兩所中學同是由天主教辦學團體《喇沙修士會》所創辦,彼此視為兄弟校,校內師生及有關人士都可稱為Lasallian。

為幫助同學定立人生目標,Brother Steve 更請同學定期提交個人日誌,並會抽選閱讀,助他們達成目標。 香港的街道鮮以學校冠名,但喇沙書院所在的喇沙利道和書院道,猶如學校畫上等號,見證喇沙悠久歲月。 1932年創校的喇沙書院,一直推行多元教育,文武人才輩出,校史叫人津津樂道,以大半個世紀建立的「喇沙精神」,更是學生成功的根基。 而以其資助背景,不能拔尖,卻能與直資名校男拔分庭抗禮,更加難能可貴。 陳瑞祺(喇沙)書院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喇沙書院: 課外活動

如學生同時獲兩間申請學校取錄,教育局將根據選校次序分配學位。 家長選校時應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特色、收生準則與比重及自行分配學位數目,從而選擇適合子女的學校。 法國國際學校是私立獨立的國際學校,設有幼兒教育、小學、及中學部,提供幼兒教育至十二年級的課程。 馬德鐘與與太太張筱蘭的獨子馬在驤中學是香港法國國際學校學生,能操流利法語、英語和普通話、廣東話,同時是游泳健將,曾代表香港法國國際學校在澳洲雪梨勇奪8個個人金牌及全場總冠軍。

喇沙書院: 我們會先介紹:

校舍位於尖沙嘴,而學校係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同埋天神嘉諾撒學校嘅一條龍中學。 子女升中家長緊係想揀間好嘅中學,記住要留意香港嘅 喇沙書院 Band One 中學大部份都係直資學校或資助學校(又稱津貼學校),因為全香港只有大約 7% 係官立學校。 好多家長除咗睇間中學係咪 Band 1,都會睇埋佢係咪名校,同埋全港中學排名。 喇沙書院中樂團成立於2001年,旨在培養學生對中國音樂的興趣,並讓學生體驗團隊合奏精神。 在指揮吳朝勝先生的引領和指導下,該團隊由最初10名學生的重奏組,演變成由70多名學生組成的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