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校長2024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周校長自小便立志成為一位教師,在就讀預科的時候,家中幼妹患上了癲癇症。 由於父母從內地到港,語言不通,周校長作為家中的長子,需要經常陪同妹妹出入醫院。 那時周校長既要努力讀書爭取考進大學,實踐教育夢,但又經常缺課陪妹妹出入醫院;面對學業和家庭的壓力,深感苦惱。

即使成長路注定比一般人難行,就算「輸在起跑線」,但蘇樺偉和蘇媽媽並沒有放棄。 讚賞自己付出的努力,感受過程中衍生的成功感及滿足。 持續用努力填充時光,時間自然會把你帶到更好的地方。 「例如可能賦予這些吉祥物性格、甚至弱點,使之更真實,而不是只是一個榜樣。」勞校長解釋,小朋友都明白正確價值觀的意義,但生活中有時卻實行不來,通過吉祥物的故事,可讓小朋友明白如何把價值觀和生活連結,而不是空談。

周黎明校長: 教學語言

既有目前國內新的發展,亦回顧歷史,中國的過往並不落後,亦有很多輝煌的成就。 而目前國內的發展迅速,有些己經超乎我們所能想像得到,多了認識便多點了解。 在師資方面,鄧鏡波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72人,其中95%擁有教育文憑、99%擁有學士資格、67%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36%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14%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9%年資5年至9年、77%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擔任各種電影獎和電影比賽的評委,以及電台、電視台、網站各種電影及文化類節目的評論嘉賓,其中包括每年的奧斯卡直播點評及之前的奧斯卡預測。 曾任第37屆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評委、第一屆第二屆烏鎮戲劇節評委、多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選委。

  • 兩位校長解釋,校本課程有些像Project Learning(專題研習),是給機會小朋友協作,互相刺激,從而產生創意。
  • 鄧鏡波學校乃天主教鮑思高所創辦,秉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優良的道德文化傳統,且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 「預防勝於治療」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平日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健康的飲食習慣之外,定期的全身檢查必不可少,以便在疾病可能產生的初期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保持健康的體魄。
  • 」老師則擔當導師角色,在「一生一導師計劃」中,每位學生有一位老師作人生導師,加強對學生的照顧及促進師生溝通,了解學生各方面的需要,引導學生追求卓越。
  • 1995年,開始中四學科分流,學校提供的學科組別大致可分為:設計與工藝、電子與電學、電腦、數理(包括生物)以及社會科學。

年輕人應該要有這種拼勁,如果缺少這種拼勁,遇到挫折就氣餒,止步不前,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同年李錦鴻代替已榮休的吳彬博士,出任助理校長(教務)一職。 同年位於聖若瑟樓二樓的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開幕,主要供工業科目使用。 辛亥年的成就證明老師是學校最重要的資產,在我們繼續尋求增加優化學校的硬件能跟上一般中學時,你們仍能逆流而上,而且成績出眾。 周指, 隨著資深老師退休,新老師相繼加入教師團隊,需要科組主任的帶領,在校年資較高的老師也可擔當提點的角色,希望教師抱有以「辛亥為家」的心態,善意溝通,互相體諒扶持。

周黎明校長: 黎明圓夢計畫

鄧鏡波學校創建於1953年,由天主教慈幼會主辦,受香港政府津貼,學校面積為17,000平方米,共有課室38間,特別用途室25間,另有禮堂,圖書館,聖堂及兩個大型足球場(今日為一個大型足球場,兩個籃球場,一個停車場)。 周黎明校長 慈青善會:營造一個師生緊密同行的成長園地,培育學生成為成熟有為的好青年。 周黎明校長 1972 年創校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秉承天主教的辦學宗旨,以基督福音作最高指引,校園瀰漫著福音的愛、自由和信任,並以宗教信仰、仁愛關懷和理智教導三方面,培育學生全人成長。 我們能在辛亥年相識、相知、相遇、再相惜,不竟是一種緣份,縱然大家性格不同、做事方法或許有異,但我們在教學上的理念是一致的,盼望我們能毋忘初衷,求同存異,互相包容體諒,一同建設辛亥年。

周黎明校長

周黎明曾经将“热爱”归纳为驱动自己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首要原因,本文将从周黎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身份出发,试图跟随他的教育生涯,去探索他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表达的。 陳守仁為配合網上學習需要,今個學年起在五年級試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攜電子設備)計畫,周智銘直言,計畫只推行短短一個學年已初見成效。 《经济法理论与实务》不仅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实用课程。

周黎明校長: 國際交流分佈圖

候任瑪利曼小學校長勞家明(右)和候任瑪利曼中學校長何建儀(左),在新學年會履行新崗位,讓兩校合作更緊密。 挫折並沒有阻止周校長追逐夢想的腳步,歷程就如馬拉松賽跑,不管你做甚麼,都應該朝著目標而努力。 朝著目標不斷努力的人,總比那些認為不可能實現目標而中途放棄的人距離終點更近。 透過各種方式裝備自己,在機會來臨的時候,緊緊抓住;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創造機會。 正如聖經所說:「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得前書1:6-7)堅持不懈,水滴石穿,就是這個道理。

周黎明校長

校方緊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奉行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營造大家庭的融洽氣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老師則擔當導師角色,在「一生一導師計劃」中,每位學生有一位老師作人生導師,加強對學生的照顧及促進師生溝通,了解學生各方面的需要,引導學生追求卓越。 周黎明校長 為配合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教授三個指定非語文科目時,校方在初中安排部分班別以全英語授課,而其餘班別則部份課時以英語教授。 校方亦確保學生在高中修讀相關科目時,有接受英語教學和母語教學的機會。

周黎明校長: 教學人生: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專訪周黎明校長

生命影響生命,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到人與狗的互動,印證了人與動物是可以平等共融、互助互愛地相處,讓孩子學習尊重和珍惜生命,願意積極發揮生命的潛能,他們才會發現生命的無限。 而「閱讀能力」則是開啟學習潛能的發動機,也是通往其他能力的大門,更是學習知識的第一步。 在生命教育和環保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讓孩子成爲旁觀者、評論者和模仿者,而應該成爲他自己生活的觀察者、體驗者、實踐者和反思者。 寫作是一個很需要靈感、想法、能量的活動,閱讀則是補給寫作能量最好的方式。 如行雲流水的文字在你閱讀的時候,就會進入你的腦海世界,這些文字庫在你寫作的時候,靈光乍現,自然就會發揮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學業或生活上遇到壓力,總覺得事情繁瑣複雜,往往力不從心。

周黎明校長

一路上个人的成长带来的是角色和视角的变化,但他的理想和初心却从未变过。 他一直尝试着通过自己,将对自己而言正向的影响传递给学生,去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 在他对教学的研究中,他时常将自己的观察、实践、思考记录下来,汇集成为厚厚的教育随笔,并且出版了《杏坛小语》《学做明师》等四本专著。 他自去年九月开始的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存下了94篇随笔,周黎明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致观察,摸索出了未来教书育人的万丈高楼。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对于周黎明而言,教学反思已不仅仅是三年、甚至是三十年的积累,而是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自然地出现在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周黎明校長: 學年度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專班招生訊息

「預防勝於治療」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平日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健康的飲食習慣之外,定期的全身檢查必不可少,以便在疾病可能產生的初期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保持健康的體魄。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有重大貢獻。 1982年,9月1日鄧鏡波學校開設港大預科班(兩班中六)及中四/中五電腦班。 1956年,慈幼會再捐資在鄧鏡波學校西南隅隙地,興建第三座校舍(即今日聖若瑟樓)。 1952年,鄧鏡波與慈幼會商議,慷慨捐出港幣100萬元,又向政府申請撥出採石山東麓地段,興建第一座校舍。

  • 據了解,校內老師對信件感到不滿,認為校長不負責任,又指信件內容空洞;亦有指,信件未有回應或否認,早前有指校內發生老師欺凌事件。
  • 30天剛好是一段合適的時間,讓你養成一個新的好習慣或者改掉一個壞習慣。
  • 周校長覺得教師是一項神聖的工作,自中二開始便對投身教育工作感興趣,升讀中四時已決心成為一位老師,立定以老師為終身職業的志向。

他明白自己沒有教育文憑,不會獲學校聘任,惟多次報讀教師教育文憑課程均失敗,他只好嘗試申請報讀教育碩士,最終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破格取錄。 2017年11月,14位中小學校長參加由教育局舉辦「兩地校長交流及協作試行計劃(2017/18)」,我們一起在北京相處近兩個星期,並與北京的中小學校長交流。 其中,鄧鏡波學校周黎明校長一直熱愛教育工作,關心學生成長,亦遇過不少難關。 他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的態度,正是年輕人成長和步入社會必須學會的重要課題。 要造就良好的教育成果,不能只靠財政投資,箇中關鍵還是要回歸基本──即「教師」,透過訓練、指導、支援他們發展有效的教學計劃,才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及21世紀關鍵能力。 通過「看電影、愛生命」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探討生命議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創造自我生命的意義,協助孩子順利適應實體課程和校園生活,從懷抱夢想切入,提升心理健康和「情緒免疫力」,茁壯成長。

周黎明校長: 九龍華仁書院

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通識教育委員會是課程發展議會通識教育委員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開考試委員會之下設立的專家小組,負責執行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委派的工作。 回顧17年的校長生涯,賴炳華校長沒有詳談自己的「豐功偉績」,他用「夠傻」來形容自己,多年來帶著一股傻勁,去做看似浪費時間的工作,目的是多想一個點子,為學生多走一步。 賴校長憶述,15年剛到李求恩任職校長時,當時仍然是會考制度,巡堂時見到逾半班同學趴在桌子上睡覺。 數碼時代的家長和老師,不但要培養孩子的學習智商(IQ)和情商(EQ),還應與孩子一同提升自己的數碼智商(DQ)和素養。 閱讀能夠吸引孩子的理智和心靈,激發他們對世界、對自己的深思,促進對知識的探索。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校長梁冠芬重視「信義人」的特質和歸屬感,組織「信義校友籃球隊」,連繫不同年代的校友,不但贏得不少獎項,校友們更以不同方式回饋母校,照顧師弟妹。

课堂与法庭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除了在校授课和处理案件外,周黎明还喜欢音乐和健身。 在业余时间内,听音乐、搜集和整理音乐资料占了很大比重。 而健身又是另一件让他着迷的事情,定期“撸铁”除了给他带来强健的体魄以外,也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从事律师工作的过程中,周黎明曾经碰到过许多印象深刻的案子,例如涉及“对赌协议”以及劳动争议的“烧脑”案件,这些案件在让他头痛不已的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某种意义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包括最高法院的一些司法解释,都是来源于对现实案例的总结和理论的梳理。 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课堂上与同学们的讨论,又可以让其中体现的法理,修正和弥补原先法理法规的不足。

周黎明校長: 學校主要學生組織

面对这个问题,周黎明的回应是一直反思,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对自己所处位置的不断定位。 为了克服这种错误的认知,周黎明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从理解学生开始。 ”闪光的思想常有共通之处,有学者对这个表述还有一个恰切的引申“只有理解童年,才能道德地影响童年。 ”由此可见,学生需要的并不是宣判,而是被充分理解后以道德的方式进行引导。

蜀道集团正锚定“加快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前进。 同时,他还对集团的重点项目建设、经营管理板块、对外合作项目等展开交流。 他表示,蜀道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抓好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为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他向全校學生發出申請獎學金的通告,令他意外的是,竟然在回條中收到兩名中一家長的捐款,金額雖少,但意義重大,令他感動不已。 周黎明校長 近年,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的議題受到許多的關切和重視,不難看出各地積極培育STEM人才的趨勢,藉以提升二十一世紀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養。

周黎明校長: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副校長疑欺凌教師 校長電郵感謝兩副校長

在他眼中,儿童虽然是一个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但更重要的,儿童是人生中拥有特殊价值和特殊意义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周黎明的“儿童本位”,不仅表达了他对将儿童置于教育中心,去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的诉求,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成人本位、知识本位的反抗。 「學生透過科技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若發掘出感興趣的題目,或對某些知識產生疑問,都可自己嘗試尋找答案,答案背後又可引申出更多的問題,令他們學得更多更快。」而2021學年開始,陳守仁會將B.Y.O.D.計畫推展至五年級和六年級。

周黎明校長: 學習,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學生參加故宮博物館教育活動,提供一個了解故宮、走進故宮、學習歷史、感受文化的機會,讓傳統中華文化不同類型教育活動,持續傳承和弘揚。 勞校長坦言,當小學校長是她計畫以外的事情,但她想到做老師期間,看到有學生因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好的影響,認為如當上校長後,可讓更多學生得益,加上之前跟何校長共同開展的校本課程,在何校長離開後,也想延續下去,遂決定接何校長棒,申請小學校長一職。 然而,由於中學校長李花嘉蓮今年退休,讓何校長再次反思去向。 「自己以往的工作,或學校以外的侍奉,都較多做青年人工作,在小學工作數年後,會否回去中學的環境?」她指現時小學部有一定發展,加上辦學團體想瑪利曼中、小學更緊扣,而自己的工作背景正好有優勢,相信日後在中學部服務時,不論中、小學課程和培育學生方面,都可更一致。 )於1953年創校,並以香港著名工業家及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命名,位於九龍靠背壟,為香港傳統名男校之一。

周黎明校長: 新加坡中小學怎麼選? 政府學校 vs 國際學校優勢大比併

鄧鏡波學校乃天主教鮑思高所創辦,秉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優良的道德文化傳統,且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周黎明校長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創新科技是二十一世紀發展的趨勢,作為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亦需要與時並進,為學生裝備科技知識和技能,助他們在未來社會立足。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深深明白這一點,特別為學生全新打造了一所創新實驗室 iLAB,並將配合各種設備和課堂,把創新科技融入常規課程,實踐「未來學校」的理念,同時亦會把 iLAB 開放給小學生及長者使用,並鼓勵學生以科技服務他人,貢獻社會。 此外,周校長相信教育學生,不單是灌輸學科知識,還要多元發展。

周黎明校長: 閱讀洗滌心靈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的幸福服务,既要着眼儿童的未来,也要关注儿童的现在。 32年来,他秉承着“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满足儿童的真正需要为目标,努力为儿童打造幸福的童年。 談到近年疫情的衝擊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周智銘直言,學生具備抗逆能力去適應轉變和面對逆境是非常重要,故學校本學年的年度主題是「Into the Unknown – Building Resilience(培養抗逆力)」。 為了減少資源浪費,培養孩子們的環保節約意識和綠色低碳生活習慣,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開展有趣的「常哦行動」之月餅盒回收活動。 瑪利曼小學去年開始的校本課程,冀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教育。

1953年7月23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啟鑰典禮,而在場参禮嘉賓有鄧鏡波,慈幼會會長畢少懷神父。 據了解,校內老師對信件感到不滿,認為校長不負責任,又指信件內容空洞;亦有指,信件未有回應或否認,早前有指校內發生老師欺凌事件。 看到中國創新科技高速發展;同時也欣喜看到國家在發展科技之餘,對保育環境及文物亦十分著力。 還有,國家對創新企業的資源投放不少,硬實力不斷提升。 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如何同步發展軟實力,如服務的態度及管理等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林明芳校長強調除了學生專業能力的養成以外,人格與品德也是重點,要培養學生EQ、IQ與LQ三者兼具,其中LQ終生學習的能力最為重要。 ”当学生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空间因素等许多条件的影响,这就让学生不可避免地带着不同的视角去了解世界。 周黎明在开设这个系列课程的时候,不止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他还想通过这一命题,让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观察,尝试进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東華三院旗下學校先後爆出管治問題,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副校長被指涉帶頭集體欺凌校內教師,如不斷向教師無理要求查簿等,兩個學年流失22個老師,該校於去年甚至發生一宗老師涉嫌襲擊學生個案。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學校為三個指定的非語文科目安排不同的英語延展教學活動,配合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進度、需要、興趣,以及期望。 學校設有早讀,也鼓勵同學參加校內外的閱讀推廣活動,提升英文、中文及普通話三個語文科目的教學素質和學習成效。 學校注重跨學科閱讀,推動英文和中文與其他科組的合作,同時安排不同的校內及校外語文活動,讓學生參與。 周校長補充,某些家長把學生的職涯規劃歸咎於學校,中學又可能把責任推給大學,到頭來,學生對職涯認識不深,在求職、工作上遇上挫折時不懂處理,或造成悲劇,所以學校要積極加開技能為主的興趣班,希望學生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网络授课特别让人惊喜的一点是互动非常方便,互动条上学生们的提问和各种回馈非常迅速而且非常有意思。 偶尔存在延迟等技术上的小问题,相信随着5G的推广,都可以迎刃而解。 ”他也相信网络授课将是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蜀道集团冯文生董事长、周黎明副董事长一行对学校多年来的建设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绩优异,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校党委书记邹广严代表学校向蜀道集团长期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学校还将继续坚持高水平办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他巡堂有原則,第一次見到學生睡覺不叫醒,第二次見到學生睡覺也不叫醒,第三次見到學生繼續睡覺,他會走入課室叫醒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