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活動斷層分布6大優點2024!(小編貼心推薦)

2012年,依據多年的地質調查結果,包括已完成的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之一斷層條帶地質圖、地球物理探勘、地下地質調查與槽溝開挖調查等資料,重新繪製活動斷層分布圖。 2012年版活動斷層分布圖中包括地表斷層長度超過5公里的斷層共33條,此次也將以往所區分的存疑性活動斷層予以移除。 2021年,新增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分別位於南投縣、臺南市及高雄市,總計36條活動斷層。 圖4-88、2006年4月1日臺東地震序列之地震個數與規模對應關係統計分析圖。 資料搜尋範圍為東經120.8°~121.4°、北緯22.5°~23.3°。 從不同時間段的比較可看出,無規模5.0左右的餘震發生,中小規模的餘震活動約在一個月後已大幅減少。

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也推出「台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民眾只要點擊進入網站,再按「立即查詢」以及「同意並進入GIS查詢系統」,就能探測自家的地址是否位在斷層帶上,進而推測是否會發生地震。 接著可以打開查詢系統中的「圖層」,勾選地震資訊中的「即時地震」、「災害性地震」、「顯著有感地震」及「小區域有感地震」,再到「斷層」的選項中,勾選「活動斷層」、「活動斷層名稱」、「活動斷層環域半徑200公尺範圍」、「活動斷層環域半徑500公尺範圍」,即可得知。 由前述分析可知,花蓮地震具有發生中大型地震潛勢之地區包括花蓮市區與鄰近近岸附近(花蓮A區)、由宜蘭陸地向東南延伸之構造區域(花蓮B 區)、以及宜蘭南澳地區,而其中對於本島較具威脅之災害性地震,仍以近陸地區域為主要的觀測重點。 參考圖4-108 ,由花蓮A區之自1980年至2008年每日地震與最大規模做統計圖表可見,花蓮地區近岸之中大型地震發生約以4~5年為週期,但自2002年至2008年期間,本區發生之中大型地震週期拉長、數量偏少、且未曾發生規模6以上之強震,是否代表本區已蓄積相當之能量?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活動斷層Active Fault

經濟部官員指出,民眾可隨時上網查詢斷層帶資訊,相關圖資亦可供國土計畫、土地開發審查、災害防救、緊急應變、建築物耐震設計等規劃應用參考。 地調所進一步說明,3條活動斷層長度都大於5公里,且有10萬年內活動的證據,所以列入活動斷層分布圖中。 地調所指出,只要是距今約10萬年以內曾活動過、未來可能再活動的斷層都叫做活動斷層,長度達20公里的初鄉斷層上次錯動時間是1萬3500年前、21公里的口宵里斷層是1萬2670年前、25公里的車瓜林斷層則是7500年前。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天公布最新版活動斷層調查,新增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活動斷層,分別位於南投縣、台南市及高雄市。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 但由於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工商建設發達,因此每每有大地震發生時都會造成較嚴重的災情。
  • 本區於地體構造上介於兩種狀態轉變的特殊地帶,北邊區域承受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屬於應力壓縮的狀態,而南邊區域則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向東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底下的隱沒帶,呈現應力拉張的狀態,可能是因為北邊壓縮與南邊拉張的關係,導致本區地體構造有向西南逃脫的現象。
  • 深震與淺震之MC分別為2.9與2.1,b值分別為0.90與1.01,顯示深震的大地震發生比率較高,淺震的小地震發生比率較高。
  • 2021年依據2016年以來調查的結果更新活動斷層分布圖,新增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分別位於南投縣、臺南市及高雄市,總計36條活動斷層。
  • 震央位於北緯23.2度,東經120.6度,震源深度18公里 。
  • 再到「斷層」的選項中,勾選「活動斷層」、「活動斷層名稱」及「活動斷層環域半徑200公尺範圍」、「活動斷層環域半徑500公尺範圍」。

近幾個月來,全球各地不斷發生大地震,不免令人擔憂台灣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台灣的地震絕大部份是斷層錯動所引致的結果,若能知道活動斷層的位置,將有助於防範地震造成的災害。 活動斷層是指「更新世晚期(距今約十萬年)以來曾活動過,未來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與其它活動斷層一樣,因為有10萬年內活動的證據,且長度大於5公里,故列入活動斷層分布圖中。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台灣 活動 斷層 分布 圖

參考圖4-15 ,篩選深度小於40公里的淺層地震進行分析,本區於大屯火山及烏來山區的地震群聚現象更為明顯,其震源深度集中於20公里以內,大多為規模1.0至3.0 間的微小地震。 圖4-16 為地震深度小於40公里的淺層地震之累積規模分布圖,由於無較大規模地震之發生,分布曲線圖較為平滑,主要地震能量釋放是以大屯火山、烏來山區等地區為主,部分集中在臺北文山區與新店市交界附近。 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所調查,2021年時已依據調查結果更新活動斷層分布圖,新增了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分別位於南投縣、臺南市及高雄市,目前總計有36條活動斷層。

本斷層上盤露出上新世錦水頁岩和卓蘭層,下盤露出更新世頭嵙山層和現代沖積層,而被認為屬於活動斷層(Chang, 1971;何春蓀, 1959;Hsu and Chang, 1979;徐鐵良, 1984)。 柏尼剌(Bonilla, 1975;1977)認為車籠埔斷層的斷層痕跡雖被沖積層覆蓋,但因其切斷更新世的頭嵙山層而推定為活動斷層。 【地形與地質特徵】:林朝棨(1957)指出豐原東方新社河階群的公荖坪面(LT2),受此斷層的引曳而向西下撓(down-warping),因而推測本斷層及台中盆地均形成於更新世晚期。 本系統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或edge瀏覽器,並搭配8G記憶體設備,以獲得較佳瀏覽體驗。 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以11比7贏義大利,第四、五局時,義大利的狂攻猛守,讓比數一度拉開距離,第4棒的張育成6局下敲出2分砲,…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昨(10)日以11:7成功擊退義大利,奪下本屆賽事首勝,同時也終止中華隊經典賽的7連敗,睽違10年終贏得勝利。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中華隊勝荷蘭 晉級8強有兩條路

而山腳斷層位置沿著關渡、五股、泰山至樹林一帶分布,總長度約40公里。 宜蘭分區於地理位置上隸屬於臺灣東北部,範圍涵蓋臺北縣貢寮鄉三貂角至宜蘭縣南澳鄉以北範圍、東北外海等地區。 宜蘭地區之地震活動主要與琉球海溝(Ryukyu Trench)、琉球島弧(Ryukyu Island Arc)以及沖繩海槽(Okinawa Trough )之板塊隱沒構造有關(參考圖4-109 )。 琉球弧溝系統之板塊隱沒構造,前緣為琉球海溝,緊接為安山岩噴發造成之琉球島弧,島弧後方的弧後擴張為沖繩海槽。

  • 土地使用規劃已經陸續應用至地震風險地區,強調以「減少性命損失」為土地使用規劃的核心考量因素,直接管制特定地區之開發強度與開發類型等,除了引導未來的開發遠離災害風險地區,並將開發引導至相對安全的地區。
  • 本區同時兼具有構造上的轉折、弧陸碰撞與海槽活動等特性,震源深度深淺都有,尤其是在成功與臺東之間是構造上樞紐,地震活動最頻繁,機制上也最複雜。
  • 在空間分布方面(如圖4-81 ),根據主震發生後一週內餘震分布資料,於東西剖面大致呈現向東傾斜且傾角約30度左右的趨勢,但南北剖面趨勢不明顯。
  • 本圖臺之斷層調查精度為25000分之一,各種結構工程的規劃設計及精確定位,需要更大比例尺的資料,因此需要進一步的調查研判,不是本資料庫的適用範圍。
  • 本區地體構造主要受到琉球島弧張裂作用及隱沒帶岩漿庫作用的影響,其中大屯火山的形成約在80萬年前到20萬年前左右,成因為張裂作用造成正斷層裂縫,致使岩漿上升冒出。
  • (1)1694年曾在臺北盆地內發生規模7的大地震,造成海水由關渡侵入,淹沒盆地的西北部,形成歷史上的「康熙臺北湖」。
  • 有鑑於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先前建置「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網址點此),開放讓民眾上網查詢的便民功能。

此外,氣象局也指出,規模6.8地震應為本次主震,昨晚到今日約70幾次的地震都屬於前震,目前傾向於跟中央山脈斷層有關係,是不是能量有轉移到其他地方,導致其他斷層被觸動,引發更大的地震,仍有待後續觀察,也提醒民眾務必檢查家中瓦斯等物品,是否會造成危害。 台大地質科學系退休教授陳文山在《有話好說》節目表示,最擔心台北市山腳斷層,直言「這條最危險」,因台灣有1/3人口住在雙北,加上危老房子那麼多,「不要說規模6.8地震,規模6.4地震發生在台北市就很麻煩了」。 在進入地址定位搜尋之前,建議先打開「圖層」設定,在「地震資訊」選項勾選讓地圖顯示災害性地震、顯示有感地震(近2月)規模4.0以上、小區域有感地震(近2月)規模4.0以上。 地調所解釋,活動斷層是指「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0萬年)以來曾活動過,未來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 據經地調所資料,山腳斷層位於台北盆地西北方,大約在40至70萬年前開始活動,因其陷落才形成台北盆地,目前被歸類為活動斷層,而最近一次活動可能距今有1萬1000年之久。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8強震全台都有感 一招檢測是否住在「斷層帶」

地震規模與對應累積個數之對數值,在最小完整規模MC與規模5之間,明顯呈現良好的線性關係。 深震與淺震之MC分別為2.8與2.0,b值分別為0.84與1.06,顯示深震的大地震比率較高,淺震的小地震比率較高。 由2008年地震規模之個數分布圖(圖4-113 )結果顯示,深震與淺震之MC分別為2.9與2.1,b值分別為0.90與1.01,顯示深震的大地震比率較高,淺震的小地震比率較高。 比較2008該年與1994至2008年之MC和b值結果,顯示整體的地震活動特徵大約相似。 (3)南投地震序列:2000年6月11日2時23分在南投日月潭附近發生芮氏規模6.7的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6.2公里 ,地震報告如圖4-38 ,最大震度南投名間達6級,震度5級的範圍也很廣,幾乎全臺都有3 級以上震度,因此全臺都感受到不同程度搖晃,其等震度圖分布如圖4-39 。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有鑑於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先前建置「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網址點此),開放讓民眾上網查詢的便民功能。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若想瞭解住家或辦公所在位置區域的地質狀況,只要直接輸入地址,就可一鍵定位查出是否位在斷層附近,藉此提升防震風險意識。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發生, 不少民眾擔心自身住家、辦公室是否位在斷層帶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表示,團隊多年來建置「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民眾如果想知道住家的地質狀況,直接輸入住家地址,就能輕鬆一手掌握。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震央「一路往北」 前氣象局長:真的是老天鵝

圖4-84、2003年12月10日臺東成功地震序列之地震個數與規模對應關係統計分析圖。 資料搜尋範圍為東經121.0°~121.6°、北緯22.7°~23.3°。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從不同時間段的比較可看出,規模5.0以上較大規模的餘震皆集中於一週內發生;主震發生後半年內小規模地震的活動度仍相當頻繁。 圖4-81、1996年9月6日蘭嶼地震發生後1週內之餘震分布圖及主震初動解圖。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未來 50 年內各斷層發生規模 6.0 以上地震的可能機率也都彙整於圖中。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在2021年依據2016年以來調查的結果更新活動斷層分布圖,新增初鄉斷層、口宵里斷層及車瓜林斷層等3條斷層,分別位於南投縣、臺南市及高雄市,總計36條活動斷層。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由前述觀測之案例可知,秀林至吉安一帶之群震可視為後續較大規模有感地震之前兆指標地震群,指標地震群與有感主震之時間間隔約1~1.5個月,且有感主震之震央多靠近花蓮市附近。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臺灣地區地震活動特性探討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日晚間10點48分,宜蘭地區發生芮氏規模4.8地震,深度107.7公里,震央位在宜蘭縣政府東北方20.4公里,最大震度2級在宜蘭。 由於地球板塊間相互的不同地質作用持續進行著,地球表面上到處都有山脈。 有斷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類因居住及各項經濟活動,而於斷層線上或於斷層附近有房舍或工程建設,當岩體受壓產生磨擦力,且磨擦力大於岩體抗壓強力而導致岩體破裂及地震時,建築物因地表破裂及地震震撼導致倒塌、毀損,使得人類生命及財產損失。 在過去不久地質時代內曾有地震伴隨產生的斷層,在未來地質時代內都有可能再發生。 通常活動斷層是指最近(在地質年代中,最近大約指一萬年左右)有過移動記錄,或者根據某些證據,科學家認為這裡很可能在未來發生移動或地震的地方。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在此區域亦常有規模大於3的地震發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震當屬2006年12月26日恆春地震,除人員財產損傷之外,更因位居西太平洋樞紐之國際通訊海纜中斷而重創東南亞地區網際網路。 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斷層分類標準,本區共計有4條第一類活動斷層,包括東西走向的梅山斷層與新化斷層,以及南北走向的大尖山斷層與觸口斷層;另有多條存疑性活動斷層,例如九芎坑斷層、木屐寮斷層、六甲斷層、左鎮斷層和後甲里斷層等,這些斷層多半皆為南北走向之形態。 嘉南分區於地理位置上隸屬於臺灣西南部的上半部,範圍涵蓋彰化南邊、雲林、嘉義與臺南等地區,地體構造上橫跨濱海、平原、丘陵與麓山帶。 受到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擠壓作用,西部麓山帶由一連串緊密不對稱的褶皺和逆衝斷層所組成,亦在本區造就許多南北走向的逆衝斷層。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其中1935年4月21日6時2分新竹-臺中地震,震央位於北港高區北端,大安溪中游流域發生芮氏規模7.1 的強烈災害地震,有感區域幾乎遍布全島,更遠達福州、廈門地區(如圖4-29 )。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斷層種類?

至於基隆火山群的形成約在120萬年前左右,是由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至歐亞大陸板塊底下,所造就之琉球火山島弧往西延伸的一部分。 而觀音山火山在約50萬年前開始噴發,並分別於40萬與30萬年前各再有大規模噴發,最後在20萬年前左右結束火山活動。 另外,彭佳嶼約形成於160~210萬年前,主要是由出露之熔岩流冷卻造成。 而基隆嶼的火成岩為約在100萬年前左右,由岩漿淺層侵入所形成的岩株(宋聖榮,2006),應與基隆火山群生成時期相當。 整體而言,以大屯火山群的分布面積最大,地震活動也相對較為頻繁。

4、在臺北盆地東南邊、宜蘭南澳與龜山島東部外海之間,深部地震計入與否對於b值影響較大,若加入深部地震則整體b值大小會降低,這主要與深部地震通常規模較大有關。 【斷層性質與延伸範圍】:為豐原、南投兩丘陵的東界,由東勢附近經雙冬至集集大山,呈南北走向,長約55公里(Hsu and Chang, 1979)。 本斷層南段稱為哮貓斷層,北段稱為大茅埔斷層(何春蓀, 1959)。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家在地震帶? 上網輸入地址可查「活動斷層」一手掌握

進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滑鼠移到「GIS查詢系統」選單上,點擊進入「GIS查詢系統(民眾版)」。 台灣活動斷層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麓山帶與平原交界處及台灣東部花東縱谷區域,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 … 活動斷層的定義主要依據是斷層上一次的活動時間,也就是更新世晚期以來曾經 …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

東部地震帶:此地震帶之地震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活動頻率最高。 此一地震帶南端幾與菲律賓地震帶相接,並沿臺灣本島平行方向向北延伸經臺東、成功、花蓮到宜蘭,而與環太平洋地震帶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連。 本地震帶南端與花蓮以北區域因板塊隱沒作用,震源深度可達到300公里左右。 地震的難以預知性和其強大的破壞力,使得地震所帶來的潛在災害威脅相對提高,由於活動斷層與地震災害間具有密切的關連性,故在現實的情況下,掌握活動斷層的位置及其活動特性,乃是地震防災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因此,無論是為了災後的重建,或是為了更長遠的國土利用規劃,有關於台灣地區活動斷層資料的調查與建立,將是目前深具急迫性的工作。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 Meta計劃再度大裁員 規模可能與去年 1.1萬人相當

震央位於北緯23.2度,東經120.6度,震源深度18公里 。 根據震源機制解,此地震之成因是由接近南北向的逆衝斷層所引起(參見圖4-50 )。 根據臺灣地區自1901年迄今臺中分區規模大於5.5 之地震時序圖(圖4-27 )顯示,本區災害性地震發生之頻率並不如嘉南分區高。 但由災害性地震發生的位置顯示(圖4-28 ),本區較大地震多發生在島內陸地且深度都淺,再加上臺中分區為人口稠密區,使得近百年來臺灣本島災情最慘重的兩次地震(1935新竹-臺中地震、1999集集地震),都給臺中分區帶來嚴重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