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發展藍圖15大伏位2024!(小編貼心推薦)

就此,《香港2030+》提出三大元素以推動規劃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迎接新的經濟挑戰與機遇、創造容量以達致可持續發展,以及一套概念性空間框架,將上述的元素轉化到空間規劃層面。 為應付預計至少1 200公頃涉及不同用途的土地短缺情況,同時為新措施和未能預見的情況預留空間,《香港2030+》建議發展東大嶼都會和新界北兩個策略增長區,以創造空間改善宜居度、平衡居所與就業分布,以及為把握機遇和迎接挑戰創造緩衝空間。 《香港2030+》已於二零一六年十月開展為期六個月的公眾參與,至二零一七年四月結束。 有關《香港2030+》所提建議的進一步詳情,已上載至《香港2030+》網站2 及呈交立法會3 。

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表示,非常高興投得古洞此潛力優厚的地皮,將充分利用集團在發展新社區的經驗,結合大灣區的優勢,將古洞北發展成為下一個優質社區。 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回覆表示,計劃發展適合小家庭使用的中小型住宅,預計總投資金額約70億至80億元。 與冒卓祺會面,最常到訪的就是位於青山公路古洞段、古洞村公所旁的錦益茶樓,古樸的裝潢彷彿讓人回到了八十年代,點心、碟頭飯、小菜應有盡有。 用餐期間,時不時都有食客、店員走來與冒卓祺打招呼,閒話家常,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古洞發展藍圖 歷經多次香港新市鎮的發展衝擊,居民搬遷,今日的古洞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樣。 政府當局在90年代進行的「全港發展策略檢討」中,首次提出新界東北具有策略性增長潛力。

古洞發展藍圖: 發展

我們正進行南大嶼越野單車徑網絡的改善及擴建工程,以及改善羗山道及嶼南道的狹窄彎位。 古洞發展藍圖 我們亦正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以增加在南大嶼的停車位,及監察第一階段放寬旅遊巴士及私家車進入南大嶼封閉道路措施的執行情況。 前鑽石山寮屋區(大磡村)、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和安達臣道石礦場的發展均進展良好。

此外,自二零一六年五月起,市建局推出一項新的先導計劃,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計劃及政府為公務員興建樓宇計劃的樓宇業主設立專項輪候安排,以申請中介服務。 將九龍東轉型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是複雜的市區轉型過程,當中我們須平衡各持份者的不同需要。 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辦事處共舉辦了超過520場簡介會、座談會、工作坊、研討會、展覽及參觀,參加者超過13 000人。 除此之外,不同團體在「反轉天橋底一號場」及啓德跑道末端亦舉辦了近200項「地方營造」活動,一共超過56萬人參與。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會繼續與社區緊密聯繫,聆聽市民的意見,以完善我們在九龍東的工作。 根據二零一六年公布的《新農業政策》,食物及衞生局聯同發展局會於今年稍後時間委託顧問進行有關「農業優先區」的研究,以便物色有較大幅員優質農地的合適地區,並探討合適政策和措施推動復耕這些地區內的荒置農地,從而支援本地農業發展,以及改善鄉郊環境。

古洞發展藍圖: 香港边境禁区与新界東北发展计划

又會增加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區的發展密度,提供單位數目上升至60,000個,公私營房屋比例亦調整至6比4,增加的主要為居屋單位。 初步估計,首批住宅單位最早於2023年入伙,而兩個新發展區則預計於2031年全部落成。 2008年11月-2009年3月(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政府向各鄉事委員會、區議會、香港規劃師學會、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環境保護署環境諮詢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會及古洞村及粉嶺北的土地產權擁有者(包括新界原居民),簡介新界東北發展方案。 早前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當中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終於有公營房屋有望落成,料可提供逾9,000個單位。 房屋委員會今日(4日)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把新界古洞北新發展區第19區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公營房屋發展。

古洞發展藍圖

永泰地產發言人表示,預期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將會吸引更多人口於新界北部居住,相信基建及其他設施將會更加完善,該公司看好該區發展前景。 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顯示,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北部馬草壟一帶的農地及坡地、將被納入新發展區的範圍,大幅度增加發展容量,當中有不少是新增住宅用地,估計新增的住宅單位可高達1.2萬至1.35萬個。 黃偉綸說,今屆政府提倡「基建先行」規劃方式,北環線可釋放沿線未充分利用發展潛力的土地。 當局於沿線的新田、牛潭尾、凹頭附近,物色到約90公頃房屋用地,黃說,「在沒有北環線的情景下是無法實現的。」早前政府消息指,新田、牛潭尾及凹頭可分別提供45、13及32公頃建屋用地。 古洞北新發展區預計未來容納約12萬人口,而錦田南公營房屋發展計劃,亦預計有4萬人遷入,交通需求大增。 運房局早前宣布開展北環線項目,接駁東鐵線及西鐵線,項目預計分兩期建造,首期於東鐵落馬洲支線加設古洞站,第二期則為錦上路站至古洞站,中間增設3個中途站。

古洞發展藍圖: 新市鎮發展

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範圍覆蓋612公頃,該區可容納約226,700新增人口,及提供約53,100個就業機會。 新發展區將提供混合的住房類型以及基礎和社會設施,並根據四項指導原則規劃,即新發展區的策略角色、以人為本、創造可持續的生活環境和合適的發展模式。 古洞北發展工程第三次諮詢會延至明年2011年初才舉行,討論建議發展大綱圖及確定發展藍圖的細節,但確實日期仍然未有落實。 2009年11月18日 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初步發展大綱圖』,為北區區議會主席和各鄉事委員會主席/代表作出簡介。 二零二二年四月,政府已根據《鐵路條例》就古洞增設鐵路車站方案刊憲,並於二零二三年一月批准相關工程。 古洞站建造工程預計於二零二三年展開,並預計於二零二七年隨著古洞的發展而啟用。

  • 建成後的食水配水庫容量為27,500立方米,相等於約11個標準泳池。
  • 為應付新發展區的交通需求,土拓署正興建連接粉嶺北新發展區至粉嶺公路一條長約四公里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即粉嶺繞道(東段),工程團隊正進行橋樑的地基工程,預計該段繞道工程不遲於2026年完成。
  • 此外,若以新地(0016)4月份投得的首幅古洞住宅地比較,是次批出地皮的呎價高18.3%。
  • 麒麟山內有座名為古洞水塘的小型農業用水庫,約有三個北區公園一期人工湖的面積,曾經發生溺斃或投塘自盡事件,可由古洞街市十字路口(九龍巴士76K線巴士站)進入古洞南路前往。
  • 在落實岩洞發展長遠策略研究的建議方面,我們將推出全港岩洞總綱圖以界定適合發展岩洞的地區及提供相關技術性資料給有意發展岩洞的人士參考。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局在二零零零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及二零一二年四月推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檢討及修訂第一階段公眾諮詢文件, 政府建議興建北環綫,以服務將來在古洞一帶的新發展區,並連接東鐵及西鐵,使乘客更容易來往香港各地及前往中國內地。 發展局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不單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同時可創造就業機會,透過重新發展棕地,亦可改善環境及促進職住平衡。 此外,為締造一個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並提供一系列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政府會將智能、環保及具抗御能力的措施納入有關發展建議。

古洞發展藍圖: 新界北發展建造工程料2025年展開 首批居民及企業2032年遷入

古洞大馬路附近居民歷經的首次大變革,源於1985年港英政府建設新界環迴公路(又稱九號幹線),這條公路可串連大埔、粉嶺、上水、新田、錦田、元朗、屯門、荃灣等新市鎮及鄉郊地區。 冒卓祺講述,原來古洞大馬路沿途的民居和店舖遭到清拆,受影響的村民被遷移到上水最早期的公共屋邨彩園邨。 隨著九號幹線和行人天橋的建成,過去的舊市鎮格局被打破,在八十年代末於古洞南田心區附近建成兩層高的古洞街市購物中心,形成了「新街市」。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已拉開序幕,歷經多個發展階段的古洞村,如今有一部份土地亦在最新規劃中,幾年後會變成新的模樣。 古洞(Kwu Tung)喺香港新界北面,響麒麟山北,河上鄉西南,雙魚河一帶。

古洞發展藍圖

他又指,近月古洞及北區的地價表現理想,反映各發展商也看好區內前景。 政府計劃將古洞北村一帶發展為古洞北新市鎮,佔地498公頃,設計容量為10萬人,最快於2017年初開始發展。 新市鎮南部有港鐵東鐵綫落馬洲支線穿過,並且在新市鎮中心預留古洞站。 今日古洞村,經已唔係原居民村,面積都幾大,村屋都幾散下,佢北便同馬草壟交接,東北便接河上鄉,東便接燕崗,東南便接金錢。 家下分為兩村,一北一南,分界響河上鄉路同青山公路洲頭段。

古洞發展藍圖: 上水天巒單號屋 以5600萬元獲承接

黃偉綸(右)聽取土拓署北拓展處工程師陳曉彤簡介署方如何在大石磨山透過清理和平整土地,為古洞北新發展區建造食水和沖廁水配水庫。 古洞發展藍圖 建築署二級監工(屋宇)廖詠欣表示,綜合大樓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由超過1,700個MiC組件組成,透過先裝後嵌的概念,把建築工序轉移至廠房預製,然後一併運往工地裝嵌,像堆砌積木般疊起,有效提升生產力、工地安全、控制質量及縮短施工時間。 工程團隊也運用機電裝備合成建築法,在走廊加裝機電線槽以作配合。 在改善環境方面,我們繼續以「創造精神」為主題,將九龍東的工業文化作為設計元素,展現於駿業街遊樂場及區內其他將會進行改善工程的公園。

古洞發展藍圖

香港時事評論員鄒崇銘指出,政府過去多番高估香港人口的增長數目。 立法會再度經歷衝擊後,特首梁振英強烈譴責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及警方防線,稱事件是過去一連串違法事件後變本加厲。 林鄭月娥說,已分別與特首、保安局和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開會商討對策,要求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認真檢討,防範再發生同類事件。 陳茂波回應示威者衝擊立法會,表明不會撤回新界東北發展計畫。 9月2日,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打鼓嶺坪輋保衞家園聯盟和古洞北發展關注組合辦「開住party反規劃」,活動在添馬艦政府總部舉行。 村民義賣本土特產、以圖片及歌曲展示百年鄉土情,「細訴政府規劃不公不義,如何毀滅自然生態」。

古洞發展藍圖: 住宅

土拓署北拓展處總工程師曹偉雄說,相關工程2019年年中成功申請撥款,同年9月展開,預計明年開始可陸續交地予房屋署或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公營房屋,而整項工程於2026年完成。 後兩個地區不單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同時創造就業機會,透過重新發展棕地,亦可改善鄉郊環境及促進職住平衡。 除了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外,新界北部地區仍有大片未開發的土地(包括從禁區釋出的土地)可考慮用作應付香港的長遠發展需要。

早前市場預計,該地皮每呎樓地價介乎6,500元至8,000元,估值約32億至39.4億元。 大量從大陸來港的新移民來到古洞一帶後搭建寮屋,在古洞大馬路旁形成一個繁華的市集,道路兩旁的攤檔多為前舖後居,形成一個十分完善的商圈。 宋明憶述,當時所有的民生、經濟、教育活動都可以在古洞找到,各式輕工廠在古洞發展起來,例如醬油廠、酒廠、砂磚廠、藥廠、手套廠、雨遮廠、木廠,都為本地居民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如今古洞村公所旁保留的「古洞蔬菜合作社」(古洞菜站),仍在每日清晨四時半開始運作,由古洞蔬菜產銷貸款有限責任合作社管理。 宋明稱,這是過去新界最大的菜站之一,附近一帶的農夫每日清晨都會運送本地產的新鮮蔬菜到此中轉,再集中送出市區,直到現在都仍在營運。 在1819年的《新安縣志》中,已能找到「古洞」之名,是當時官富司管轄的地區。

古洞發展藍圖: 建議發展大綱草圖

為推展各項研究及發展項目,及加快保育大嶼山的工作,我們有迫切需要在土木工程拓展署設立一個新的跨界別專責「可持續大嶼辦事處」,以加強人力和管理督導工作,讓我們可立即開展工作,把握大嶼山的發展和保育機遇。 如果發展計劃屬實,香港政府可能向地產商收購全部土地(預算以400億收購相關土地)再拍賣;或者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容許地產商個別與政府閉門商議土地契約修改條款及補地價金額原址換地。 後者引起部份香港市民擔心如果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將會是另一宗利益輸送事件。

  •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 (WCAG)2.0 AA級別標準,但本網站載有地圖內容, 要規定這類內容全部符合所有AA級別標準並不可能。
  • 此外,我們正研究利用私人發展商的開發能力加快上述發展,並正進一步研究前南丫石礦場發展的財務可行性。
  • 巿建局成立的市區更新信託基金,最近已完成第三輪的市區更新文物保育及地區活化資助計劃(資助計劃)。
  • 第一幅推出的古洞第25區住宅地,在4月份由新地奪得,成交價86.14億元,可建樓面面積近120萬平方呎,每呎樓面地價約7,183元。
  • 政府在二零一四年《施政報告》公布,除了人口比較稠密的港島北部和九龍半島外,位於主要市區和新市鎮的其他「發展密度分區」內房屋用地的准許最高住用地積比率,可整體地適度提高約兩成。

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施政報告》中表示,會恢復進行洪水橋新市鎮,以及古洞北新市鎮、坪輋/打鼓嶺新市鎮以及粉嶺北新市鎮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粉嶺北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架構,以應付長遠的房屋、社會、經濟及環境需要,並訂立發展時間表讓首批居民於二零二三年遷入新發展區。 本研究將以建設新發展區成為一個可持續、環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為本及無障礙的社區為目標。 粉嶺/上水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虎地坳及沙嶺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恐龍坑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及馬草壟及蠔殼圍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修訂項目主要包括剔出各個分區計劃大綱圖的部分土地,劃入古洞北及粉嶺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內。 古洞北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原圖編號S/NE-KTN/8已由涵蓋新市鎮並已重編為S/KTN/1的新古洞北分區計劃大綱圖取代。 劃為「其他指定用途」地帶的土地共約16.62公頃,有關用途分別註明為「商業╱住宅發展暨公共交通交匯處」、「環保交通系統停泊及營運設施」、「污水處理廠」及「美化市容」等。

古洞發展藍圖: 諮詢安排

有財團就上水古洞南坑頭大布一幅佔地逾13萬平方呎的住宅地皮,向城規會申建42幢獨立屋。 北環線預計全長10.7公里,會分兩階段興建,第一期於東鐵落馬洲支線建古洞站,料於2023年動工,2027年完成;第二期則興建北環線接駁西鐵錦上路站至古洞站,預計2025年動工,2034年完成。 發展局長黃偉綸在網誌與運事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一同介紹北環線,亦首次公開古洞站構想圖。 古洞發展藍圖 黃偉綸說,政府於北環線附近物色到約90公頃的房屋用地,期望可帶來超過7萬個房屋單位,約為香港20個月的需求,其中3萬多伙來自新田/落馬洲樞紐,1萬多伙來自牛潭尾站附近棕地,其餘則位於凹頭站附近一帶棕地。

古洞發展藍圖: 城市規劃|恒基中環地王申建3幢商廈 規劃署不反對

屆時,市民將可享用整段全長約60公里、由馬鞍山至屯門的單車徑。 此外,我們將於今年年初展開屯門至掃管笏段單車徑的詳細設計,以及繼續檢討荃灣至屯門段餘下單車徑路段的走線。 我們會繼續在九龍東推展「易行」的概念,改善行人環境及交通狀況,包括為於九龍灣港鐵站旁加建行人天橋進行詳細設計,加強與未來的東九文化中心及附近一帶住宅區的連繫。 同時為牛頭角港鐵站擴建及美化行人隧道進行詳細設計,美化公共運輸交匯處和改善行人設施,為行人提供舒適的步行環境,前往商貿區和海濱。 我們亦繼續以「共創共融」的精神,與不同機構和各政府部門合作,進一步推行優化後巷計劃,以改善行人連繫。

古洞發展藍圖: 土地爭議

上述地點在過去亦曾申請發展,並在2019年獲城規會批准,而是次發展商方案與舊方案接近。 申請人又指,建築方案的高度和體積與鄰近的建築物配合,料不會對區內帶來不良影響。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其後當局在1998年委聘顧問進行的「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下稱「新界東北研究」)確定了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適合開拓為新發展區。 2008年11月25日 古洞發展藍圖 在香港規劃署與深圳市規劃局城市規劃聯席會議上,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作出簡介。 2008年11月26日 在第十二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上,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作出簡介。 建築署高級工程策劃經理關潔玲介紹綜合大樓的主要設施,包括地下將用作展能中心暨嚴重弱智人士宿舍及嚴重殘疾人士護理院;一樓和二樓設有長者日間護理單位;一樓至七樓可提供約1,750個長者宿位。

此外,由於安老院舍位於高速公路旁,為減低居住區域的噪音及加入最大的綠化面積,建築團隊設計大樓呈H型,即分為東西兩翼,以中央樞紐連接。 外牆配以建築鰭片,有效阻隔交通噪音,而其他位置則以綠化元素覆蓋,令南北兩側設有兩大景觀區域。 團隊亦善用大樓外的自然景觀,把陽光和自然風引入室內,營造自然和舒適的環境。 蓮塘╱香園圍口岸的建造工程自從二零一三年七月起展開工程以來,進展一直良好。

而本港早年擬於毗鄰深圳的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柯直斥此為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尤其在建洪水橋鐵路至前海一事上,反映政府早期沒有宏觀發展,導致鐵路早前被擱置計劃,現在重提計劃算是「回頭是岸」。 至於香園圍口岸附近發展創科及商業等,柯認為與內地可有協同效應,促進兩地共同的科創發展。 綜合以上規劃發展,新界西北未來發展將更清晰,洪水橋疑不再是工商業發展區,香園圍口岸一帶則將成為新興科創產業園,新界北的古洞及落馬洲一帶則將成為集居住與深港往來的重要據點。 至於新界北新市鎮一事,發展局日前亦在網誌中透露,新界北的新市鎮最少可容納約20萬人口,將能提供約13萬個職位。 目前,規劃署對新田及落馬洲發展樞紐可行性研究已大致完成。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主要是作低層、低密度的住宅發展,以顧及旁邊的上水華山低矮村屋,並與這些村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