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10大著數2024!(小編推薦)

李海文指出,上海街匯聚中式老店,屬於民生地段,街道面貌多年不變,上述成交鋪位實用約五百方呎,市值月租約七萬元,成交價為市場水平。 除了建築外觀,「618上海街」內部裝潢也充滿故事和藝術。 市建局邀請了多位本地藝術家在商場不同角落創作一系列以上海街歷史為主題的壁畫,在欣賞壁畫同時,不要忽略旁邊的行動條碼(QR code)。 只要掃瞄一下,便能重溫當區的老店故事與社區歷史,細味從前種種。 例如曾位於626號舖的「單眼佬涼茶」,名字由來只因創辦人李鏞昌天生大細眼,側看誤以為只有一隻眼,故稱他單眼佬。 「單眼佬」可說是區內街坊經常光顧的涼茶店,其招牌涼茶具有生津止喝,解暑消滯的功能,數十年來,扮演民間保健的重要角色。

老字號等店鋪販售的中藥材種類繁多,包括一些頂級藥材。 近年來,有的藥材店也賣起海味乾貨,讓顧客可以一次買下藥材和海味。 街上很多老字號都保留著香港傳統行業的特色,充滿懷舊氛圍。 虽曾受益于交通枢纽之地利,但随着1970年代香港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与变迁,油麻地便落得英雄迟暮,风光黯然。

上海街: 巴士分站

仔細留意的話,便可以從中了解上幾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當時香港的民生風貌。 例如其中一幢建築物上仍留有「錦蘭茶煙莊」這老店的店名,反映當時平民愛好茶葉和煙絲的習性及香港茶煙莊盛況。 至於一街之隔的油麻地戲院,則是較多人認識的二級歷史建築,戲院於1930年落成,同屬新古典主義風格,昔日是油麻地避風塘艇夫、菓欄苦力和車夫的消遣地,現已活化成為戲曲活動中心。 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原址為油麻地,現已搬遷至618上海街1樓。 REstore旨力於文化保育及推廣傳統技藝,店內匯聚香港社區小店的產品,保留產品原有特性,並注入新元素,讓產品重新發揮其用途。 此外,店內更有技藝承傳課程可供大家報讀,特別邀來老店師傅講解,以培養新一代學徒,從而令該技藝得以承傳下去。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對於喜歡古着的朋友,定必聽過美華氏的名字,這家創立於1993年的二手衣服進出口公司,是為人熟悉的經典古着店,在香港共有三家分店,其中一家正是選址於618上海街開業。 店中搜羅了許多別具個性的服飾,由皮褸、軍褸,各式帽子及圖案Tee,以至經典Levi’s牛仔褲等,愛古着服飾人士要來朝聖。 屬於社企小店的Restore,主打的是玩味精品雜貨,店內的文具及精品不但別富色彩,更充滿香港地的本土特色,如小巴車牌字款的飾物擺設,以手雕麻雀變成的裝飾,甚至是以具代表性的香港畫像圖案,均注入了地道香港情懷。

上海街: 好去處

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由西到东的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展示了老上海从明清向民国直至西洋文化涌入时期的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变。 途經618上海街時,不難發現某些經過保育工序的麻石柱,乍看起來仍見油漆斑駁剝落,甚至崩了一角。 其實,是特意將柱上各層招牌都展現出來,甚至保留一些後期髹上的書法字體和批盪等,盡量呈現麻石柱的歲月痕跡。 鴨寮街臥虎藏龍,不少科技專家藏身其中,你若想找特殊規格的電子零件、想解決有關電子產品大大小小的問題,可以來這裡碰碰運氣。 那時,港島也有相同的街道名稱,為免混淆,政府於1909年將差館街易名為上海街,就像鄰近的甘肅街、北京道般,根據中國省份或城市而命名。 上海街的前身是差館街,名字源於1860年代末落成、座落在差館街和公眾四方街(現眾坊街)之間的油麻地警署。

上海街

Restore 是個社企店,為香港社區小店的特色產品,注入新元素及思維,保留產品原有特色之餘,亦有煥然一新之感,旨在把傳統香港工藝傳承下去。 在這裏,你會遇到仿小巴膠牌飾物擺設、繡花拖鞋、手雕麻雀等香港工藝,頗有趣。 秉承舊式雜貨店精神,價廉,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且並沒有因為裝潢有型,吸引了很多捨得洗錢的 上海街 hipsters 及日本遊客而開出「手信價」,反而很多小雜貨十元八塊十零廿蚊有交易。 全因店主堅持雜貨就是要服務街坊,解決日常生活需要,並不是用作供奉齋擺,得個靚字。

上海街: 壁畫商場

「618上海街」最後保留了10幢戰前唐樓騎樓、支撐整排騎樓的13條麻石柱、麻石柱上的廣告招牌等極有歷史價值的元素,更是原汁原味展現昔日的情景於大家眼前。 誠然,「618上海街」是發掘歷史的寶地,但也是喜歡文藝小品人士的必逛之處。 樓高三層,為了保留當年樸實的人情味,這裡找不到大型連鎖品牌,而是設有獨立經營的文藝小店。 在地下街道旁,一間名為「黑地」的雜貨店,店舖牆色以樸實的淺灰為基調,開揚寬敞之舖面放滿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價廉且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 其實,昔日上海街是原材料店舖與山貨的集散地,「黑地」這類型雜貨店正好伴着舊建築度過時光未央。

REStore 個體小店還有各式各樣的手藝課程,也有不定時的導賞及展覽。 商場仿效昔日建築設計,商場和商店都加入了不少傳統元素,其中一個影相位可以見到現時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竹鳥籠。 35年過去了,為配合中九龍幹線工程,玉器市場都於2020年12月開始清拆,而原本嘅商戶都會搬去旁邊嘅新起大樓 – 上海街玉器市場,雖然外表有變,但內裏情懷未變,配合旁邊嘅廣東道玉器街就可以一探香港玉器業嘅發展歷史。 這裡有開業數十年的玩具老店,有專營古董玩具及不同主題玩具的店鋪,販售各種各樣的玩具,包括懷舊、電影主題、布偶娃娃、日本轉蛋玩具等,顯然是不少玩具發燒友的寶地。 在香港逛街不是只有買買買的滿足感,更是一次本地文化體驗。 特別是在充滿主題特色的購物街,不管是古董、海味參茸、電子產品或者鮮花,一條街道匯集了各式各樣的同類商品,讓旅客可以一網打盡,特別適合想逛出效率的你。

上海街: 地點 : 上海街 / 廚房用品街 | 無障礙分類 : 特色景點 | 無障礙資訊 : 上海街 / 廚房用品街是一條特色街道,沒有無障礙設施所有地方通道都是平路,設計尚算闊落但路面行人太多,輪椅人士要特別小心。

填海工程与避风塘则分别于1904年及1915年完成兴建。 这些建设不仅为油麻地搭建了便利的水陆交通网,加强了与九龙、新界及港岛的联系。 所有經 Built-in Pro 買的嵌入式產品,均享有價格保障。 上海街 顧客如果有其他公司的報價,我們必盡力跟價,務求提供一站式服務。 上海街原名為差館街,其名字源於1860年建成的油麻地警署。

街道两头分别接近旺角码头和佐敦码头,也靠近挤满渔船的油麻地避风塘,享尽水陆交通枢纽之便,自然成了繁华的商业汇聚点。 自1920年代起,上海街已初具繁荣与规模,50、60年代更是她仍让人念念不忘的黄金年月。 那绚彩迷离的霓虹招牌映照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目光之下是一片繁华大道景象,比今日的弥敦道犹过之而无不及。 林立的骑楼底下有着钟表、铁器、米铺、苏杭洋货、当铺、住家杂货、中药、理发等各式商店,尤其是疋头绸缎、金行、神香佛像店更是成行成市,衍生一个浓缩了的大千世界。 經過保育活化後,618上海街現已改建成為多用途空間,地面有活動空間,提供了不少休憩設施。 同時,亦有播放影片和展品擺設介紹618上海街的歴史背景和保育活化過程。

上海街: 品牌業務

618上海街的建築群是由1920年至1964年相繼落成,從騎樓式建築可見當時上居下鋪的生活模式,讓人於旺角鬧市中找回戰前的歷史痕跡。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The Mills 後,另一矚目活化項目618上海街終於出台了。 上海街 號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被活化成文創空間,唐樓群的13條富韻味的麻石柱如故,柱上的浮雕書法絲毫不損。 富特色的文創品牌及食店陸續進駐,包括古著店美華氏、雜貨店黑地、新加坡社企餐廳廚尊等。 想知文青蒲點,請留意香港最佳街頭塗鴉藝術和香港最型格的隱蔽小巷。 商場裝潢富懷舊色彩,香港寥寥可數的通花鐵閘及手工竹製雀籠已成裝飾之一,大堂一邊開設了「蘇媽.蘇媽」馬來西亞茶餐廳,另一部分則作展覽室,講述唐樓建築體的活化故事,播放昔日上海街的生活場景。

上海街

在五、六十年代,上海街曾是九龍最繁忙的街道,整條街道開滿了百貨店、金舖、茶樓、當舖等,堪稱為當時的九龍黃金地段,而1974年上海街寶生銀行更發生了一宗轟動全港的械劫案件。 在後期,由於避風塘遷移和海上交通陸續被陸路交通取替,上海街的地位逐漸被彌敦道取代,這裡多間老店也隨着時代變遷接連結業。 然而,來到今天上海街一帶,由昔日民生舖變成了建材商戶集中地,正好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發展變化。 油尖旺區的旺角@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82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0,565人。

上海街: 建築設計

坐在玻璃窗邊影相更可以影到旺角街道倒影,有一種將新舊融合的感覺。 除了文化藝術及服飾小店外,618上海街更有不人氣食肆進駐。 當中最為注目必定是知名馬來西亞餐室蘇媽蘇媽(詳情按此),新店有逾1,000呎,目前門口已經起圍板,但就暫時未知開幕日期。 興建期間,不少原本途經彌敦道的巴士路線需臨時改經上海街。 上海街 1980年代以後,整條上海街被劃一為南行單向行車,北行巴士專線直至1992年10月才完全取消。

上海街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鄰近正門有間大名鼎鼎,來自馬來西亞的過江龍「蘇媽蘇媽」,餐廳外永遠都排著長長的人龍。 對女生來說,潮店裡的貨品可作為選購男朋友禮物的參考。 另一邊廂是 Lucky Ristorante,以日本菜及薄餅為主,裝潢走現代風,與另一邊的懷舊風構成強列的對比, 而遊人都不約而同地堆滿右邊的「空光隧道」裡。 北行期間並只供4條過海隧道巴士線使用(分別為102、104、105以及112),直到1994年該路段才恢復為南行。 上海街原本為3線南行,1970年代由於興建地鐵關係,上海街由荔枝角道至眾坊街一段的右邊行車線改為北行。

上海街: 油尖旺區仲有咩好玩?

涼茶讓不少客人藥到病除,令「單眼佬涼茶」在區內小有名氣。 位於旺角的「618上海街」是市建局其中一個保育活化項目,由一列十四幢的舊式建築群組成,樓高三至六層。 上海街 其中,十幢是建於1920年代的戰前騎樓式建築(唐樓),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擁有近百年歷史。 這些唐樓都是典型的「上居下舖」,由中國南方街舖屋和西方廊柱式結合而成,糅合中西建築特色和風格。

  • 同時,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更會不定時舉行文化活動企劃:當中包括籌劃市集、導賞、展覽、企業合作等各方面的活動。
  • 政府亦计划在这带兴建广深高速铁路香港总站,并在填海区最南部兴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以发展香港的文化艺术,打造文化枢纽与创意地标。
  • 大麻二酚(簡稱CBD)已在香港被列為危險藥物管制,含有CBD的產品已被禁止,違例者最高刑罰會被監禁及罰款,按此了解詳情。
  • 由新加坡社企 Project Dignity 創辦的熟食中心,主打海南雞飯、喇沙、咖央多士等新加坡美食。
  • 市建局在2008年開始,將旺角14 棟20至40年代的唐樓改建活化,當中10幢更屬二級歷史建築,並改建成現在的「618 上海街」。
  • 上址原業主為RILLEX INVESTMENT LIMITED,公司董事包括羅守弘、區碧華、趙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