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批盪2024詳細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上海街14幢唐樓便屬碩果僅存的戰前唐樓之一,市區重建局於2008年9月展開重建,並於上個月完成工程。 中環街市曾是東南亞最具規模的肉食市場,共286個售賣肉類、海鮮、家禽及蔬果的攤檔,並根據不同用途而設計。 現在只有13個攤檔,得到修復結構及加固,重新展現其原有的「上海批盪」飾面及設置,如肉檔的肉枱和掛肉的鐵桿、魚檔的儲水箱和魚缸以及蔬果檔的售貨架等。 中環街市在2003年停止運作,在2009年宣布活化計劃,可惜過程中出現變數及爭議,一直擱置丟空。 工程拖延多年,終於在8月23日正式開始首階段開業,由市區重建局及華懋集團共同管理營運,以Playground for All社區熱點作為概念。

其實影響油漆工程價錢涉及因素還包括油漆種類選擇,不過物料成本只佔整個油漆工程價錢少部份。 這篇文章先介紹影響裝修油漆工程價錢中最關鍵的部份,就是「鏟底」及「不鏟底」。 而即使同樣是「剷底」,工價其實亦可以相差很遠,又有什麼因素影響? 隨著1980年代香港工資上漲,以人力為主的上海批盪和水磨石工程越來越昂貴,因此逐漸被市場淘汰。 歷史建築之中的上海批盪和水磨石保育和修復,亦面對不少技術上的困難。 【明報專訊】80年歷史嘅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市建局喺2017年動工保育活化,行政總監韋志成噚日喺網誌話街市上月初已拆棚,首階段復修同加固工程進入最後階段,預料出年下半年率先開放街市大部分設施。

上海批盪: 大坑終極指南

結構方面,雷生春的外牆為紅磚身外加灰泥批盪;樑、柱則以鋼筋混凝土製造,1、2、3樓均建有伸延出行人道之上寬闊的外廊。 2000年,雷亮後人捐贈給浸大中醫藥學院,後被香港特區政府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12年4月更活化成為非牟利機構經營的中醫診所。 大家製作了獨一無二的上海批盪擺設,同時也對傳統建築工藝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們亦特別鳴謝我們的支持機構——香港古建保育協會令到工作坊能夠順利舉行。 上海批盪和別名「意大利批盪」 的水磨石類似,粗糙的表面驟眼看來就恍如花崗石一樣,因此很多時候亦會作為一種仿石來使用。

上海批盪

此外,全新的 Grab & Go Kiosk 售賣不同本地品牌的健康食品,如 Alive 上海批盪 Food 天然發酵麫包、Moono 純素甜品、山浪港式奶茶和 Into The Wild 上海批盪 Days 手工橄欖醬等。 環保生活百貨店 Slowood 進駐中環街市,分成生活用品及飲食品區兩部份。 Slowood 一直致力推動自備容器的購物理念,中環街市新店更添置全港第一個電動補充站,鼓勵客人帶備容器以自助形式購買洗衣液、洗頭水、消毒液等液態產品。

上海批盪: 裝修送你除甲醛(已完結)

一站式營銷系統:為租戶提供一套涵蓋落訂、交易支付、出貨、外賣甚至儲積分的一站式網上營銷系統,結合中環街市的手機應用程式,方便消費者隨時享用租戶的商品和餐飲服務,亦節省租戶自行購買和維護相關系統的時間和支出。 Wilson說,活化後的中環街市做到新舊共融之餘,亦提供了機會予他們創業,以及推廣「人工智能 」咖啡的概念。 大宅大門鑲上鋼板;一樓牆中有秘道,由天台直通地底;大宅屋頂三個角落設有圓型瞭望台。 1980年代,風水池和小山被填平以擴大園藝範圍,黃仿僑的大部份後人移居海外,剩下他其中一個兒子黃瑞麟居於名為瑞寓的前工人宿舍內。 1997年,黃氏將江夏圍地皮賣給發展商恒基兆業,2000年代末荒廢至今,地下大廳留低大量廢發泡膠和輪胎,一樓的房間仍遺留下很多1970年代前黃氏家族和租客的陳設和物品,像時間靜止一樣。

在大樓建築保育層面,我們保留面向租庇利街及域多利皇后街的外牆立面、中庭、主樓梯、六組不同類型的攤檔及柱網結構風格這五項主要建築特徵元素,以最低程度的改動,將舊建築提升至符合現行消防、機電配置及和無障礙設施的法規要求。 位於大坑蓮花街的蓮花宮建於約1863年,已有接近160年的歷史,於2014年列為法定古蹟。 相傳客家商人曾泰源先生於1860年得知觀音大士在海旁的一塊蓮花巨石上顯靈,於是出資在石上興建了蓮花宮,以供奉觀音菩薩。

上海批盪: 家居裝修常用尺寸

遊人可以從多個入口進入街巿底層的空間,這裡的商鋪設計以「綠色屏風」隔開,猶如一個個島嶼。 底層入口上方高掛著街巿的經典標記 ── 500多個迷你燈罩,以傳統紅色與富時尚感的銅展現了新舊交融。 建築物原有的結構保持不變,內裡可見年代久遠的紅磚牆和主樓梯的掛鐘等事物,到處流露著歲月痕跡。 此外,街巿室內及室外均遍佈植物,包括行人通道上由400棵植物組成的空氣清新走廊,綠意盎然。

華懋集團中環街市項目總監苗汝菁(右)介紹,全新的中環街市已有八成商舖成功招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Chart coffee是其中一家初創企業,以往的客源大多來自網絡,在中環街市的優待政策下,他們得以開設第一家實體店舖。 甫一進入中環街市,第一眼見到的便是寬闊的主樓梯,在工程團隊的努力下,樓梯上以傳統「上海批盪」工藝方式鋪設的飾面得以重現,周圍牆面運用玻璃元素,引入大量自然光,樓梯連接至地面層的位置同時被塑造成半開放式社區表演空間。 「上海批盪」又常稱為「洗米/水石」,是一種模仿石頭材質的建築工藝。

上海批盪: X Wallet 裝修貸款優惠

同一時期,同為梅州同鄉和印尼歸僑的吳郁青亦在附近築建大宅,是為吳家村,吳與黃氏份屬友好,可互相照應。 區俊豪表示,設計要平衡安全和保育,扶手欄杆對長者及家長有便利。 上海批盪 他亦解釋,「新舊要分明,唔好扮」,他說加進去的東西可逆轉,如果日後法例容許,就可以移除欄杆,同時不破壞本身要保存的樓梯。 安庶庇(Robert Daly Ormsby)為香港第二任工務司(發展局前身),1897年到1901年在任。 在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的足球代表隊中,據說有9人是來自大坑,包括亞洲球王李惠堂先生、最佳左翼葉北華先生、『鐵鏟』李天生先生等人,他們都是南華足球會的甲組隊員。 大坑位處香港島北岸,前臨一處銅鑼狀的海灣;灣後為陡峭的渣甸山和畢拿山,兩山之間有一條大水坑向北傾流入海灣,大坑因而得名。

上海批盪

幾個月前我完成了修復大坑這棟1930年代的唐樓的上海批盪外牆,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力量,以人手逐吋鏟走塗在表面的油漆。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中環街市面向租庇利街和域多利皇后街的外牆亦作為特徵元素被保留,由於原本的外墻顏色已分辨不清,工程團隊通過對較深層油漆的研究與分析,查閱文獻、對照舊照片,重塑其米白色的歷史原貌。 在保育中環街市檔口方面,由於街市內大多檔口的結構部分已殘缺不全,保育團隊盡力就每一類型食品所經營的攤檔作保育,合共保留13個檔口。 團隊不只修復這些檔口的結構及作加固,更重新展現其原有的「上海批盪」飾面,以及復修檔內的設置,例如肉檔的肉枱和掛肉的鐵桿、魚檔的儲水箱和魚缸以及蔬果檔的售貨架等,以呈現檔口昔日的整體面貌。 中環街市大樓的復修及機電安裝工程大致完成後,緊接的工作是安排消防處及屋宇署為項目的消防系統和大樓本身進行驗收。

上海批盪: 裝修術語大公開:工序篇|乜嘢係「黑氣」?

市建局的「618上海街」保育及活化項目,包括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 項目於2008年展開,並於上個月正式落成及試業,當中於面向上海街、屬於戰後唐樓的立體面被拆卸,在內加入現代化的消防系統、水缸等,以符合建築標準。 而建築內用作支撐10幢戰後唐樓的13條麻石柱則獲保留,柱上的顏色、浮雕式的書法字體亦獲保留,舊時店鋪的電話號碼仍然清晰可見。

  • 黎雋維說,1949年後,不少來自上海、南京等內地城巿的建築師逃至香港,為香港建築帶來很大轉變,聖猶達聖堂的建築師錢乃仁亦是其中之一。
  • 磚牆以黃花沙為灰漿築起牆身,再以石灰批盪及油漆蓋上,但多年來批盪逐漸剥落,所以在保育此紅磚牆身時亦刻意保留並展現其原來面貌及建築材料。
  • 近六十年來,必列啫士街街市一直為市民大眾服務,現已成為區內居民的集體回憶。
  • Benjamin說希望可藉着這些細節,聚集不同人在中環街市的回憶及故事,讓市民一起共同建設過去的美好片段。
  • 由於屋主黃仿僑是印尼的華僑,在海外見識過不同種類的建築物,故此在建造江夏圍的時候,亦將這所中式大宅融合不少西方元素,如大門兩旁既備有仿羅馬石柱,柱頂亦雕有兩隻栩栩如生的中式獅子。
  • 「江夏」實為湖北安陸的江夏郡,曾是屬於黃姓氏族的郡望,早在春秋年間潢川地區就建有「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黃氏後人分散各地。
  • 聖猶達堂於1957年落成,由建築師錢乃仁設計,外牆以橫跨幾層樓高度的修長形狀玻璃窗包覆,抵銷建築物笨重的巨大感。

保育團隊將擺貨架的結構修復,並還原「上海批盪」的飾面,恢復歷史面貌(右圖)。 這項臨時改道安排實施了大約3星期,過程大致順利,我在此感謝市民的諒解和配合。 項目的消防驗收工作完成並獲批「消防紙」後,翻新後的永久行人通道最快可於九月先投入運作,而大樓大部份樓面及設施亦可於2021年下半年起率先開放。 上海批盪 至於餘下德輔道中外牆新立面的建造工程,亦將會在2022年完成及開放。 主樓梯連接地面層的空間,配置了互動熒幕及音響設備,成為社區表演空間(左圖);市民更可觸摸主樓梯扶手的上海批盪工藝,感受歷史痕跡。 我在今年年初的營運合約簽署儀式上分享,中環街市在30年代興建時,屬劃時代的建築物,它不論在建築物的用料、實用設計風格及市集的營運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當年來說,均充份體現「創新」的思維和應用。

上海批盪: 保育中環街市面貌 建設「親、動、融」新地標

中環街市要傳承創新精神,自小培育下一代的創意思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們留意到本地教育界近年積極推廣以STEA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及藝術)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模式,鼓勵學生透過探索和實踐,啟廸創意,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中環街市力求創新以滿足社會需要的精神不謀而合。 故此,營運計劃內已在一樓預留面積約2,600平方呎的空間,設立STEAM專區,透過人工智能、虛擬實境、立體打印、語音及體感識別等新科技,舉辦各類型活動和工作坊,邀請各區的中、小學生前來體驗,推動STEAM在社區普及。 隨著首階段開放試業,我們將加快推展第二期的復修工程,包括重新設計面向德輔道中的外牆新立面。

上海批盪

在制定大樓的結構加固工程方案上,由於大樓已經嚴重失修、鋼筋鏽蝕得「傷重見骨」,因此不適宜採用加大柱樑結構這種涉及額外重量的加固技術。 在工程的規劃層面,由於街市大樓的原建築圖則已經遺失,令我們無法準確地籌劃具體的施工方案。 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早前參觀中環街市的保育和活化成果。 李博士表示,中環街市設計上是一個服務大眾的實用性建築物,給大眾產生強烈的集體感情和回憶。 透過活化,讓建築物得以持續為民所用,就是它的最大社會意義。

上海批盪: 裝修導賞團|善用高樓底 300呎單位建閣樓地台空間Double Up|好師傅 Codeco.hk

今日仍然懂得上海批盪的師傅並不多,而且通常會使用「洗米石」或者「洗水石」這個名稱。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內地和台灣,習慣稱這種物料為「洗石子」、「汰石子」、或者是「斬石子」。 上海批盪 因此「洗米石」或者「洗水石」這個稱呼,應該是來自於內地或台灣的一個變奏。

上海批盪

有關外牆立面在90年代因興建半山行人扶手電梯時已被改動,並非原來的外貌,故此,我們決定新立面採用透明物料,引進天然光到街市大樓內,從外觀上能達致新舊分明,而其橫向線條設計則彰顯中環街市的原有特色,做到新舊交融。 新立面的大樓部份,將會加入能通往各層的扶手電梯,比以往只能由地面通往二樓更能便利使用者,預計相關工程將於明年第三季完成。 中環是香港開埠最早開發的社區,蘊藏豐富的文化特色,區內不止中環街市這個活化項目。 而中環街市大樓的中庭、一樓和皇后大道中的小廣場,亦設有三個社區活動空間,可作展覽、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 以小石混入水泥,模仿真石作為建材的批盪技術早在歐洲地區出現。 一說上世紀20年代起,有一批上海師傅來到香港工作,西方「批盪」手法開始在香港出現,更流傳至廣東等華南地區,它的英文名稱 Shanghai Plaster 亦在陸續出現在香港政府官方文件之中。

上海批盪: 大坑附近之街道皆以政府之官員命名,但在孔聖義學前的街道則命名為「書館街」,顯示義學在大坑社區的重要意義。

中環街市的主樓梯則保留及修復了昔日「上海批盪」的飾面,不過為符合條例規定,樓梯加裝了鋼鐵扶手欄杆。 中西區關注組羅雅寧認為,加裝欄杆影響樓梯的歷史特色,希望古蹟可以豁免相關規例。 上海批盪 這座位於八鄉江夏圍大宅雖然早已荒廢,但仍流傳着不少口耳相傳的故事。 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江夏圍大宅,是由當時黃金商人黃仿僑擁有,建築整體由主樓「源遠堂」、工人宿舍「瑞寓」、「江夏圍」的門樓、屋前花園以及早已被填平的風水池組成。 昔日的這所客家大宅,大門上方的門匾,是用上上海批盪作為飾面,「源遠堂」三個字更用上凸顯的金箔,正是當年的富貴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