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輪候公屋最少三年,本身居於不適切住房,或低收入急需社區支援的住戶,在「未上樓」前,也有享用較舒適的居住環境。 有關的土地由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借出,而項目由多個機構聯合推行,房屋局及發展局在政策及建築技術層面上提供支援,關愛基金資助購買及興建組合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項目營運,由東華三院提供社會服務。 位於深水埗南昌街的「南昌220」是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鋼結構過渡性房屋,由開始組裝到入伙不到一年時間,而項目組件亦易於拆遷後重新裝嵌及重複使用。 「組裝合成」建築法進一步提升建築效率,縮短施工時間,亦令工程更環保和安全。 「南昌220」作為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並兼具支援服務的過渡性社會房屋,除了紓緩基層的中短期住屋需要,同時協助制訂建屋通用程序及規則,啟發許多非政府機構籌建其他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以至政府簡約公屋的服務營運模式。
社聯「組合社會房屋計劃」目前共有3個項目,合共提供約400個單位。 社聯「組合社會房屋計劃」 modularsocialhousing.org.hk 「組合社會房屋計劃」是一個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策劃及統籌,在政府支持下,由撥款機構、商業公司、社福機構及社會企業合力推動的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 計劃善用閒置用地及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組合屋,為長期輪候公屋或居住在惡劣環境的基層市民提供可負擔的過渡性社會房屋,以改善基層街坊的生活質素。
南昌220: 地產博客
房屋局回應指,截至目前為止,「南昌220」過渡性房屋項目的94個住戶中,共有24個住戶已獲編配公屋,57個住戶則獲安排遷往其他過渡性房屋項目,另有1個住戶仍在考慮機構建議的其他過渡性房屋單位。 社聯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下,在「南昌街220」推出賽馬會「組房築社」社區營造先導計劃,並委託東華三院負責營運,透過引入「共享經濟」概念,促進居民互相分享生活用品、技能及時間,希望在深水埗區建立大型「共享生活」空間。 社聯主席陳智思表示,社聯作為社會房屋的推動者,期望項目能夠啟發及推動更多民商官合作,出現更多社會房屋計劃,為有住屋需要的基層市民提供另一條出路。 南昌220 同時,Pricerite實惠亦向成功申請入住的住戶,提供傢俬組合購買優惠,希望藉此幫助基層家庭建立自己的安樂窩。
潘女士說:「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好人(幫助自己)?別人對我好,我都要多做好事。」她在空閒時間時,便參與義工服務,協助派菜給街坊及運輸物資到社區雪櫃,支援其他有需要的社區人士。 張耀新說,基於衞生考慮,單元外牆的渠管不會重用,其餘的連接組件就會在新項目重新接駁,拆遷費用在投標時已經包括在內,確實價錢未能提供,但就指相關費用不高。 他指出,各個單元會先運到洪水橋的貨倉,供工程師和建築師做仔細檢查勘察,了解單位內部有無裂痕及破損,有需要就作維修,整個過程歷時約一個月完成。 組合屋配有基本設備,以過渡組合屋為例,一般樓高 4 層,單位可供 1 至 3 人居住,每戶附設獨立洗手間及浴室、電熱水爐,另設有使用電爐的煮食空間。
南昌220: 柴灣常安街過渡性房屋動工 提供103個單位最快年底落成
「組裝合成」建築技術並不是新鮮事,荷蘭、英國、新加坡及澳洲等地均有用貨櫃作臨時房屋,而香港本身都有用預製件,不過規模不大,通常用預先製成的牆身、天花等結構,較少裝嵌一個完整房間,甚至單位。 該局稱,其餘12個住戶已選擇遷回私人市場單位,包括其中7戶是租住整個單位或與家人親友居住的獨立單位,選擇遷回私人市場單位的12個住戶已遷出。 現時該項目只剩下9個住戶仍未遷出,都是預備遷往其他過渡性房屋項目。 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位居223位,强于全国排名224位的湖北工业大学,第225位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現時「南昌220」合共提供89個一至三人組合屋單位,單位面位嘅實用面積,由130至293平方呎不等,每間組合屋內都設有獨立廁所同其他基本設備。 而入住嘅對象係有明確過渡性房屋需要,即輪候公屋最少三年或以上,同時依家居住喺有急切性嘅家庭。 租金方面就會參考綜援嘅租金津貼,或者唔超過住戶入息嘅25%,以較低者為準。 本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今日(18日)進行拆遷工程,預料相關模件會搬到樂善堂位於大埔的過渡性房屋重複使用。 本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由恒基地產借地予社聯興建的「南昌220」於去年8月入伙,租約為期兩年至明年8至屆滿。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今日(10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8戶已獲安排上樓,有10戶將獲編配公屋,會協助餘下約60戶搬遷。
南昌220: 營運機構
(獨媒報導)本港首個以「組裝合成」興建的過渡性房屋「南昌220」今(18日)開始拆卸,吊臂車到場吊走首兩個單元組件。 房屋局項目總監陳立銘表示,組件的「故事仲未完結」,檢查及維修後將搬往大埔黃魚灘過渡性房屋項目使用。 香港首間運用「組裝合成」(MIC)建築法興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去年11月結束後,今日會進行拆遷工程,有關的模件會搬到九龍樂善堂位於大埔的過渡性房屋重用。 「南昌220」項目在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的營運期內,累計協助94個住戶共175人改善生活環境和質素。
自此,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一幢幢的組合社會房屋逐漸落成,遍布港九新界各地。 「南昌220」作為先導計劃,更發現社會房屋能夠增強街坊的互助能力、連結社區及協助地區資源再分配。 由於土地使用年期只有5年,扣除建造及申請等時間,租期至去年9月完結,最後一戶已於去年11月遷出,但僅2年的租住期,不少人都認為太短。
南昌220: 過渡屋租期短 近90戶住客感被「逼遷」
營運機構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或更改項目的各項資訊(包括申請資格、租金水平及相關服務等)。 項目註冊結構工程師張耀新表示,過渡屋拆卸前會先移除房屋的基建設備,設閉路電視及圍網以確保安全,又會在每個單元上設專屬二維碼,方便將來重置時辨認位置。 南昌220 為避免受颱風等天氣影響施工,該過渡屋會以金字塔式,分為4區域拆除,確保結構穩定。 林鄭月娥探訪兩個最近由附近舊樓搬入「南昌220」的家庭,欣悉他們對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和租金負擔減輕都感到滿意,兩個家庭亦十分讚賞東華三院在項目推廣的鄰里互助精神。 組合屋屬於過渡性質,公屋亦需要頗長的輪候時間,租買平價二手盤,不失為解決急切住屋需求的方法,即上千居搜尋全港各區筍盤。
- 項目註冊結構工程師張耀新表示,組件拆卸後將會原座裝置,南昌的項目樓高4層,每層有11個MIC單元,共68個,提供89個單位。
- 項目註冊結構工程師張耀新表示,MiC技術興建的建築物,拆卸較簡單,「南昌220」有68個組件單元,每個結構的連接點連接着四個單元,只需鬆動螺絲,拆開各個連接點,便可鬆開整體結構。
- 有時候,文字未能詳細記載每個人的生命故事,由故事中的主角帶你走一遍他的人生,往往能令人有意外收獲。
- 張耀新稱,除了「南昌220」拆下重用的89個單位,黃魚灘項目其餘1147個是新造單位。
- 「南昌220」為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據了解,拆卸後相關組件仍可循環再用,預料將會搬到樂善堂位於大埔的過渡性房屋重複使用。
- 本港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昨起拆卸,工程預計需時一個月。
- 「南昌220」雖曾協助94個住戶共175人改善居住環境及生活質素,但由於租約只有短短2年,其間僅有24戶成功「上樓」,不少住戶要大費周章入住其他過渡房屋,更有住戶要重返劏房生活。
- 張耀新說,每4個單元就由一塊鋼板連接,只需鬆開螺絲,就可以將每個長12米,闊2米,高2.9米的單元,用吊車吊運至地面的貨櫃車送走,整個拆卸工程,需時約一個月。
他指,按照過往經驗,營運機構會定期跟進每戶情況,若有合適的社會房屋項目會安排申請,當中部份人會成功搬到其他社會房屋,亦有人會合租私人單位。 南昌220 他指,不少過渡屋的住戶過往均常搬屋,期間會感到徬惶,需要有人陪同他們面對問題,而按以往經驗於社工協助下有助減輕他們的徬惶感受。 本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18日進行拆卸工程,預料相關模件會搬到樂善堂位於大埔的過渡性房屋重複使用。 陳立銘表示,拆遷工程為「南昌220」畫上完美句號,但「合成原件嘅故事情仲未完結」,組件在搬離地盤經過檢查及翻新,將搬往大埔黃魚灘由樂善堂營運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使用,「展開一個新嘅生命周期」。
南昌220: 深水埗 @中原樓市片區
兩年前,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推展的過渡性房屋「 南昌220 」落成,為社聯考察參考荷蘭阿姆斯特丹貨櫃屋村Keetwonen。 發展兩年後計畫也即將完結,面臨即將遷拆,「南昌220」將會舉辦住屋展覽,作為香港基層房屋發展走前一步,也是見證歷史。 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陳立銘昨日表示,「南昌220」的拆遷,標誌這項目劃上完美句號。 拆下來的模件經檢查後,將運送至由九龍樂善堂營運、位於大埔船灣黃魚灘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重複使用,展開新的生命周期。 負責有關項目的社會服務聯會表示,計畫給予居民兩年安穩生活,但亦有遺憾,並指有許多街坊仍未「上樓」,要回到私人樓宇居住,強調會盡量協助仍未獲配公屋的租戶另覓新居,建議政府應酌情處理無法銜接到其他社會房屋的居民個案。
房屋局項目總監陳立銘及項目註冊結構工程師張耀新,今早向傳媒講解拆遷過程,他表示,「南昌220」項目樓高4層,合共有89個單位,由68個長方形的組裝合成單元組成,工作人員在拆遷前,會先將單位的機電設備移走,再將每個組裝合成單元之間的密封物移除。 項目註冊結構工程師張耀新表示,MiC技術興建的建築物,拆卸較簡單,「南昌220」有68個組件單元,每個結構的連接點連接着四個單元,只需鬆動螺絲,拆開各個連接點,便可鬆開整體結構。 南昌220 本港首個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於今日(18日)早上進行拆卸工程,工程預計需時1個月,東網記者亦有到場觀察,第1個組件拆卸用時約半小時。 工程完成後會將組件搬運至洪水橋的貨倉,以進行檢查、翻新及維修,預計1個月內可完成,及後將會搬遷至大埔過渡性房屋黃魚灘,估計約2周可完成重置。 特區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政策,供長期輪候公屋和居住惡劣環境的基層市民入住,然而不少過渡屋租期短至兩年,居民「未住暖」就瀕臨「搬竇」的折騰。
南昌220: 大埔策誠軒30個暫租住屋單位 2月14至27日接受新一輪申請
除了實用性及美觀外,考慮到住戶日後的搬家需要,Pricerite實惠更特意選用靈活耐用的傢具,方便搬運及重覆使用。 Pricerite實惠為是次項目人均居住面積約75平方呎的示範單位,挑選出不同的實用傢具,冀盡用有限空間。 因應樓層設計,單位較窄長難用,故Pricerite實惠加強善用靈活多變的傢具,例如摺合式多用途檯椅套裝、可自由調整層架高度的Easy Rack儲物架。 張耀新說,每4個單元就由一塊鋼板連接,只需鬆開螺絲,就可以將每個長12米,闊2米,高2.9米的單元,用吊車吊運至地面的貨櫃車送走,整個拆卸工程,需時約一個月。 拆卸前,會先移除房屋的基建設備,設圍封物及圍網以確保安全,又會在每個單元上設專屬二維碼,方便將來重置時辨認位置。 而為確保安全,避免受天氣影響,拆卸會採用金字塔形分為4區域拆除,確保結構穩定。
工程完成後,該項目組件會搬至洪水橋的貨倉,待檢查、翻新及維修約一個月後,將用於大埔過渡屋項目,估計約兩星期可完成安置。 房屋局項目總監陳立銘表示,南昌的過渡屋歷經兩年時間完結,惟「原件的故事則尚未完結」。 「南昌220」是本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以永久性住屋標準建造,使用期可長達30至50年,建築組件易於拆卸及重新裝嵌。 商界和專業界別的合作成果,更協助制訂建屋通用程序及規則,啟發許多非政府機構籌建其他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以至政府最近提出簡約公屋的服務營運模式,這種具備全面支援服務的房屋類型將會繼續發下去。 為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流程,政府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組合屋」(亦稱「積木屋」)。 千居將會在下文詳細講解組合屋背景,過渡性房屋的申請資格及程序,還有其他組合屋種類介紹。
南昌220: 誠邀參與「南昌220」展覽–「我們的住屋日記」
「南昌220」合共提供89個一至三人組合屋單位,單位面積由130至293平方呎不等。 對象為有明確過渡性房屋需要(輪候公屋最少三年),現正居於不適切住房的家庭及人士,租約期為2年,租金則參考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租金津貼或不超過住戶入息25%,以較低者為準。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昨日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大埔黃魚灘項目目前進展已達約三分之一,剛完成新單元的模擬組件,經落實後會交由廠方大批生產,預計今年年中完成大約三分之二工程時,可開始接受正長期輪候公屋或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申請入住。 全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今日(二月十八日)開始進行拆遷,模件將遷至位於大埔的另一過渡性房屋項目,以重新裝嵌使用。 「南昌220」的用地由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借出,項目由社聯負責統籌、東華三院負責營運、關愛基金資助購買及興建組合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營運、相關專業團隊提供意見和監督工程,以及在政府政策和建築技術層面的支援下共同完成,是民、商、官的合作成果。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月二十九日)參觀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位於深水埗南昌街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並探訪了兩戶家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興建傳統標準住宅樓宇,從申請、規劃以至批地及賣地,過程極之耗時,一般需最少幾年時間,反觀香港有不少可供短期使用的閒置土地,而組裝合成項目最快只需約 1 年時間興建,能夠加快過渡性房屋供應,讓基層人士更快有屋住。 深水埗區議員李庭豐在節目上指,兩年租約期太短,當中有八成住戶要搬遷到私樓,加上現時租金高,搬遷亦不容易,情況令人擔心。 現時過渡房屋分別使用私人借出的土地或用政府土地,當中私人地若有發展計劃,借出期限會較短未必合適發展過渡屋,相反政府用地可提供較穩定的租用年期。 梁又指,政府未來興建簡約公屋應與過渡屋互補,例如讓過渡屋加重未輪候滿3年公屋的申請者比例,以令更多居住不適切居所的市民可作為中轉之用。
南昌220: 「南昌220」社聯首個組合屋項目 將於8月底正式入伙
其中「南昌220」過渡屋項目屬全港首個過渡屋項目,於2020年8月推出,直至去年11月完結,共提供89個1至3人單位。 項目營運約兩年,一共協助了94個住戶、共175人改善居住環境,其中有25.5%住戶成功獲編配公屋,惟仍有62.8%住戶需要遷往其他過渡性房屋,以及有11.7%住戶需遷往私人住宅單位。 除了剛完工的「南昌220」外,「深水埗欽州街項目」已獲得關愛基金資助購買及興建組合屋,項目正準備工程招標,興建工程需時約12個月,預計最快於2021年底入伙;「葵青業成街項目」則獲得政府「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 社聯首個社會房屋項目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於閒置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 目的是為輪候公屋、目前居住條件惡劣和住房條件不足的家庭及個人提供可負擔的過渡性社會住房,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南昌220: 過渡性房屋「南昌220」今拆卸 房屋局:故事仲未完結
2017 年,政府提出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以興建過渡性房屋。 關愛基金於翌年通過撥款 $3,570 萬元,資助社聯在深水埗展開本港首個預製合成過渡房屋計劃「南昌220」,已於 2020年 7 月入伙。 他指,社會房屋項目難保證居住兩年後可上公屋,只可以「有幾多資源用幾多」。 「南昌220」於2017年開始籌備,當時本港未有過渡屋的政策及先例,加上當時公屋輪候時間約為4.7年,估計住戶若已符合輪候公屋3年的條件,於2年的租住期後應可獲派公屋。 他指,因應公屋輪候時間上升,於其他過渡屋項目亦有調整租約期,不過「南昌220」用地至今已借用近5年,需要按承諾交還,難再延長租期。 政府近年推展過渡性房屋計劃,冀能讓劏房戶在上樓前能有喘息空間,惟本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南昌220」的租約,於周五(23日)屆滿,但仍有住戶無法「上樓」入住公屋,頓失安居之所。
南昌220: 「南昌220」組件將在大埔展開「新生」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項目租約為期2年,但社聯無法保證住戶完成租約後能輪候到公屋,其他項目的住戶完成租約期後,若未能上公屋,會轉到其他社會房屋項目居住、或與其他人合租單位等。 深水埗區議員李庭豐表示,8成住戶要面臨搬遷到私人市場,情況令人擔心,現時公屋的輪候時間超過5年,認為2年租約期太短。 他提到「南昌220」由私人發展商借出用地,所以年期較短,認為以政府用地興建社會房屋,應該能提供較穩定的租用年期。 「南昌220」是全港首個以MiC技術興建的鋼結構過渡性房屋,樓高四層,提供89個一至三人單位,2020年8月推出,在兩年的營運期內,協助94個住戶共175名輪候公屋的基層居民改善生活環境和質素。 該項目運用私人發展商與政府的閒置土地興建,項目於去年11月結束,地皮歸還發展商。
南昌220: 本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南昌220」項目,租期多長?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特區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政策,供長期輪候公屋和居住惡劣環境的基層市民入住,然而不少過渡屋租期短至兩年,居民「未住暖」就瀕臨「搬竇」的折騰。 南昌220 去年才入伙的首批社會房屋——深水埗「南昌220」項目,由私人發展商借出地皮,約8個月後要歸還,全體近90戶頓感徬徨失措。 多名受影響住戶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沒料到入住過渡屋也難逃兩年一搬的厄運,情況與劏房「逼遷」無異。 除了頻頻搬屋、子女被迫轉校外,他們也深切體會過渡屋租金釐定的政策,以及年年加租等安排,未有真正幫到基層市民累積財富。 為喚起特區政府正視過渡性房屋政策的盲點,一班「南昌220」住戶正收集簽名,擬遞交予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希望政府完善政策。
南昌220: 南昌220 過渡屋今起拆卸 逾半住戶未上樓
【橙訊】本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技術興建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今日進行拆遷工程,模件將遷至位於洪水橋的貨倉作檢驗維修,之後會運到由九龍樂善堂營運、位於大埔黃魚灘的過渡房屋項目,重新裝嵌使用。 其實社聯目前一共有3個「組合社會房屋計劃」項目,總共提供約400個單位。 除咗「南昌220」項目之外,「深水埗欽州街項目」亦已經準備工程招標,興建工程需時約12個月,預計最快喺2021年底入伙。 南昌220 而「葵青業成街項目」就獲得政府「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資助,即將進行招標工作。 項目註冊結構工程師張耀新表示,組件拆卸後將會原座裝置,南昌的項目樓高4層,每層有11個MIC單元,共68個,提供89個單位。 每個MIC單元有20噸重,為避免單元變形,本次亦特別設計鋼架垂直吊運,以免裝修出現損毀或裂痕。
南昌220: 新聞熱話/「南昌220」過渡房拆遷 大埔重置
張特別提到,為避免單元變形,本次特別設計以降架垂直吊運,以免裝修出現損毀或裂痕。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南昌220: 香港仔
該項目樓高4層,由68個MiC組件組裝而成,於2020年8月推出,直至去年11月完結,提供89個單位,共協助94個住戶,175人改善居住環境。 組件拆卸後將會原座裝置於大埔黃魚灘的過渡屋,成為該大埔項目的第8座,由九龍樂善堂營運。 項目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統籌並委託東華三院營運,樓高四層,共有89個一至三人單位,為輪候公屋最少三年,本身居於不適切住房,或其他急需社區支援的住戶,提供更為適切的居住環境。 營運期內(二○二○年八月至二○二二年十一月)累計協助94個住戶共175人改善生活環境和質素。 項目去年十一月結束,模件經檢查後,將遷至由九龍樂善堂營運、位於大埔黃魚灘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以重複使用。 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20」租約明年屆滿,至今8戶獲配公屋,另有10多戶將獲編配,60多戶會由營運機構協助安置。
南昌220: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張耀新稱,除了「南昌220」拆下重用的89個單位,黃魚灘項目其餘1147個是新造單位。 房屋局重申,「簡約公屋」的社區設施遠較過渡性房屋多,多個選址加設巴士和小巴站等,可配合鄰近社區需要,增設零售、活動室、幼兒相關設施等配套,並可與社區共用,造福鄰近居民,讓原用作貯存建築物料、泊車等用地地塊,可短時間內美化,發揮更大社會價值。 年近八旬的劉先生是「南昌220」舊租客,一家三口去年7月已從該處遷出。 由於仍未獲編配公屋單位,他們唯有入住元朗江夏圍村的過渡性房屋,幸而近期獲房屋署通知「上樓」有望。 「南昌220」樓高4層,合共提供89個一至三人組合屋單位,包括:35個約130平方呎的1人單位、29個約180平方呎的2人單位、23個約 平方呎的3人單位及2個約290平方呎的無障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