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掃管笏15大著數2024!內含千島湖掃管笏絕密資料

大欖涌水塘於1957年落成,因水塘內的山谷中有很多丘陵,看上來有多個島嶼散佈在水塘之中,因此大欖涌水塘亦有香港千島湖之稱。 千島湖掃管笏 2019年才加設的千島湖清景台,有樓梯及指示牌,而且簡單易走,適合親子、長者或新手,所以假日也比較多人。 到達這個分岔位,若要到清景台,繼續向前走(藍色箭咀);若想到不用角度看千島湖,向左邊上坡走(紅色箭咀)。

千島湖掃管笏

沿大欖涌水塘北面而走,可連接元朗大棠、元荃古道郊遊徑路段,來往元朗至荃灣。 於楓香亭步行10分鐘,即可經過元荃古道路段,前行3分鐘會到達一個休憩地,從Google地點會見到該地叫廢物回收點,實際上入面有一道吉慶橋,位置係大欖涌水塘末端,可獨佔風景,影相一流。 而水塘既有收集雨水用途,亦係收集大角東江水嘅水庫之一,同時係收集蒸餾後淡水之地兼水力發電水庫。 由大欖涌水塘小壩繼續前行約30分鐘,即可登上水塘西面嘅千島湖清景台,從掃管笏到千島湖清景台,距離約3.3公里。 漁護署於2019年先將麥里浩徑10段觀景台正名為千島湖清景台,毋須攀碎石、泥路,只需經由木頭泥沙堆放而成嘅階梯向上行約200米,即可於山崗位置鳥瞰整個千島湖,亦可遠眺桃坑峒、小欖、大嶼山。 小島邊緣似黃沙,中央呈墨綠色,望落飽滿,加上碧綠水塘,湖光山色驚艷而壯觀,似足山水畫,所以都係唔少人嘅影相位。

千島湖掃管笏: 巴士站

過往想俯瞰千島湖不是易事,但漁護處於2018年尾修建「千島清景台」,大大減低了欣賞千島湖的難度。 路線大部分均為麥徑十段郊遊徑,指示清晰,雖有上落但一般人都可以應付,難度中等。 千島湖掃管笏 路程6.5公里需時2小時補給點掃管笏村士多 (沒有中途補給)退出路線沒有難度4級 [初級路線] 短評穿過楊家村的農莊,途中可發現農民悉心栽種的蘆薈田。 千島湖掃管笏 有見及此,九巴在2018年6月25日開辦252線,為掃管笏路居民提供於屯門公路轉車站全日接駁市區的服務。 另一邊廂,經過區議員多年爭取,港鐵終於2020年11月15日,提升K53綫至全日服務,進一步加強掃管笏與屯門市中心的連接。 佛祖廟上方的石壆是一個打卡位在這裡正式告別舒服的石屎平路途中會在大棠伯公廟再遇到一個分岔路,不過這裡有路牌明確標示千島湖清景台是繼續上行,因此走錯的機會不大。

從「千島湖湖景台」下樓梯回入口轉右依指示前往大棠,由此位置前往大棠楓香林大約需時30-45分鐘。 於觀景台可以飽覽大欖涌水塘的美景,秋季時更可以順道拍攝芒草和千島湖「同框」的景色。 在觀景台的盡頭有2層石台,供大家從不同角度欣賞千島湖景色。 在這裡正式告別舒服的石屎平路途中會在大棠伯公廟再遇到一個分岔路,不過這裡有路牌明確標示千島湖清景台是繼續上行,因此走錯的機會不大。

千島湖掃管笏: 親子時間

不過口罩令解除第一日,街上大部分市民都繼續戴口罩,有人話會先觀望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唔戴先會除,亦有市民話,喺人多嘅地方先會戴。 轉乘巴士第一程巴士路綫第二程巴士路綫節省金額建議轉車站K53K58第二程免費兩條路綫任何重疊之巴士站K58K53備註:轉乘時限為1小時,於首程拍卡起計算。 2022年2月27日:往屯門站方向繞經管翠路,增停「管翠路18號」站,取代位於掃管笏路之「星堤」站。

  • 由西貢出發去橋咀洲,只需十多分鐘,這裡擁有1.4億年前形成的地質奇觀,以及隨着潮夕漲退而限時出現的連島沙洲,吸引不少人於假日慕名而來。
  • 建議帶小朋友前行的話,可原路折返,若是體力較好的孩子就能繼續沿著山徑前往河背村。
  • 大欖涌谷一帶,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
  • 路程9公里 需時2小時55分鐘 補給點大棠燒烤場小食亭 退出路線可改由黃泥墩村路經黃泥墩水塘前往。
  • 2014年:屯門區議員建議將此路綫及K58綫合併並提升至全日行走,以改善兩綫的服務水平及客量,卻遭港鐵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
  • 大欖涌水塘又是香港首個擁有水力發電的水庫,電力供應濾水廠。
  • 行山人士可以乘小巴抵達屯門掃管笏,再沿屯門掃管笏村路步行上山,較簡單的方法是乘搭的士沿屯門掃管笏村路,去到大欖涌水塘大閘,然後下車步行去千島湖清景台。

完成後,大家可到附近的元朗大棠走一走,而每年11至12月都是紅葉季,那處都會開滿火紅紅葉,適合一家大細去打卡。 大欖涌水塘在1957年落成,是二戰後本地首個興建的水塘。 原址為丘陵河谷,儲水後形成大大小小的島嶼,根據政府網頁「郊野樂行」介紹,島上種滿山松、濕地松、大葉桉和檸檬桉等植物,創造一片綠意盎然的「千島湖」美景。 此行的主角「千島湖」雖可從各個路徑窺探其面貌,但於2019年建立的「千島湖清景台」卻是擁有最棒的觀景體驗所在。 從不同山徑抵達跟隨指示牌,便可到達清景台的入口,入口處會有一個指示牌,看到此牌子便表示已經來到清景台下方,再往上走約200米便可抵達一片空曠的區域。 大欖涌水塘之所以被譽為「香港千島湖」,是因為水壩建立後,湖面形成了十數個小島,湖水散落在島周圍,而島上佈滿綠意盎然的植物,形成獨特的千島湖美景。

千島湖掃管笏: 千島湖清景台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路線K53服務提升〉[乘客通告],載於「屯門前進!En Marche á Tuen Mun」Facebook專頁。 水塘內有十數個山丘小島及四條大壩,被稱為港版「千島湖」。 在2019年,漁護署在麥理浩徑10段編號M181附近加建了一個觀景台,並改名為「千島湖清景台」,方便遊人前往一睹千島湖的全貌。 係屯門市中心搭小巴43號到掃管笏村,總站落車,沿白石坑方向至麥理浩徑第十段。

黃泥墩水塘屬灌溉水塘,主要為八鄉及十八鄉農民提供灌溉用水。 往掃管笏村嘅分岔路,到達掃管笏村便完成整段二至三小時嘅行程。 終點可於掃管笏村乘坐43 號 小巴 往屯門市中心 。 屯門前進 En Marche à Tuen Mun,〈[好消息]港鐵巴士K53將於11月15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服務時間如下〉[Facebook帖子],2020年10月30日。

千島湖掃管笏: 服務時間及班次

海水化淡廠於1975年秋開始運作,每日最多可生產2億2,700萬公升水。 而兩支高達123米的巨型煙囪,是當時香港最高的煙囪。 後來,由於海水化淡成本昂貴,而且從廣東省輸入的供水量已能足夠,結果海水化淡廠於1982年正式關閉。

不少人都喜歡帶同小狗一起行山,有沒有方便帶狗路線推介? 「港版小峽谷」之稱的良田坳峽谷,又名為菠蘿山,也是近年非常熱門的行山打卡景點,因地形景觀奇特,吸引不少人前來。 沿路上山,雖然都是斜路,但是石屎路,新手完全無問題。

千島湖掃管笏: 巴士資訊

從保育角度而言,或有另一番價值,但腦海中神仙轍之情景不復存在,頓感茫然若失。 至此,已無心續走預訂之路線,遂改道下走大欖涌水塘。 路線後段的大欖涌水塘山水珣麗,塘中小島如翠玉生輝。 而負責帶路搵威嘅林澄光,本身都有唔少負面新聞,同森美一度稱兄道弟之後因為錢而反面,「臭朵」之後絕跡電視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同大台藝人混熟而再次蒲頭。 〈要求研究K58及K53合併及提供全日服務〉,屯門區議會交委會文件2014年第29號,2014年4月29日。

  • 其後部分路段可遠眺元朗新市鎮一帶,並會穿過高壓電塔的底部,不過還是不宜久留。
  • 今次我們邀請到香港田徑短跑代表梁筠宜及陳佩琦帶路,一同遊覽這個景色優美的水塘。
  • 在觀景台的盡頭有2層石台,供大家從不同角度欣賞千島湖景色。
  • 由黃泥墩水塘的堤壩繼續沿左側嘅石屎路,行到斜路頂向下走就會去到一個開揚的彎位,嗰度已經可以由遠處觀賞「香港千島湖」。
  • 黃牛山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山峰高604米,可觀賞沙田和西貢一帶景色。
  • 而水塘既有收集雨水用途,亦係收集大角東江水嘅水庫之一,同時係收集蒸餾後淡水之地兼水力發電水庫。

〈港鐵App新增落車提示「推送」功能 延伸行程指南至巴士資訊〉,《香港01》,2019年6月11日。 千島湖掃管笏 2022年:屯門區議員建議港鐵重新考慮2016年合併方案,港鐵回應指此路綫乘客主要是前往掃管笏一帶小學的學生,可考慮安排上午特別班次來往良田及掃管笏。 2014年:屯門區議員建議將此路綫及K58綫合併並提升至全日行走,以改善兩綫的服務水平及客量,卻遭港鐵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 2005年3月7日:K53綫投入服務,循環來往西鐵屯門站及掃管笏,局部取代輕鐵輔助巴士路線A59的服務。 遊覽完黃泥墩水塘後,繼續沿山徑上山,就會到「神仙轍」了,黃土上有兩道平行的淺溝,看上去像馬車經過的車轍,所以從前的行山人士就為稱之為「神仙轍」了。 自駕:在Google 輸入「掃管笏村」,沿路駛到小巴總站左轉,不到50米即可見到村民經營的停車場。

千島湖掃管笏: 時間軸

選擇了從大棠登山口入山,掃管笏村下山,兩邊的巴士都還算方便搭乘。 下了巴士往登山口走去,會穿過一個小村落-楊家村,村裡種滿了蔬菜,有著香港難得一見的田園風情。 想遠離人山人海,東平洲或是你的選擇,是香港最東邊的島嶼,最大特色是島上層層疊疊的沉積岩,是多年來被海水侵蝕的自然現象,沿環島步道行,就可一面欣賞千奇百趣的地形。 蒲台島位於香港的最南端,自然景觀豐富,有香港最南的126燈塔,像五隻手指的佛手岩,還有蒲台石刻,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是在三千多年前刻上的圖騰圖案。 由西貢出發去橋咀洲,只需十多分鐘,這裡擁有1.4億年前形成的地質奇觀,以及隨着潮夕漲退而限時出現的連島沙洲,吸引不少人於假日慕名而來。 於綠蛋島上步行也要加倍小心,因沿路有不少岩石、石灘,地形高低起伏,都是來自一億多年前的火山岩,拍照時更要小心留神,也留意潮汐時間。

兩條路線都多為平坦石屎路,但上千島湖的一段由於沙漠化問題,石級泥石甚多,是最需要注意的部分。 旅程由元朗大棠出發,經楊家村,到黃泥墩水塘沿山徑上山,這裡是俯瞰大欖涌千島湖的最佳位置;沿路更會遇到大自然奇景「神仙轍」,是個大開眼界之旅。 大家可開車或是乘搭港鐵巴士K66 、元朗千色廣場乘公共小巴至大棠村,再沿大棠山道步行約30 分鐘就能到達大棠燒烤區,接著繼續前行至與麥理浩徑第十段的交疊路徑,跟隨指示牌便能抵達千島湖清景台。

千島湖掃管笏: > 香港好去處搜尋

前往千島湖的路線簡單易行,歷年吸引了不少登山客朝聖,連周潤發亦是當中常客! 發哥不時帶隊行山,藝人米雪、黃德斌、方中信等都是星級隊員之一。 上年藝人胡諾言和陳山聰到這裏跑山就巧遇發哥,更貼合照到社交網站,寫道「上得山多遇發哥」。 通常登上千島湖清景台,都會由大棠起步,冬季去更可以欣賞楓香紅葉。 風景方面,香港千島湖可稱香港絕景,屬香港行山界十大美景之一,而且「千島清景台」比過往山徑欣賞千島湖的角度更佳,絕對值得遊覽。

千島湖掃管笏

橫過旁邊刻有「伯公坳」的石橋,路上有好些支路,在 M183 前按照前往黃泥墩水塘的指示即可。 林務車路盡頭是上山石級,也總算可以暫時離開柏油路,沿路兩旁植物頗為茂密,景觀不算開揚,不過略有起伏,不像舊路段的畔塘小徑般沉悶。 個人好想去千島湖好久了,因為之前紅葉時候好多人從元朗大棠出發再去千島湖,當時非常人山人海,等到熱潮過了我就從屯門出發,選擇了一條比較短的路線。

千島湖掃管笏: 新傳系 . 我們的作品

如果不想走回頭路,可以從清景台繼續走向元朗大棠方向。 由掃管笏村小巴總站到千島湖的路段是整條路線的主要上斜路段,慢慢走到「千島湖清景台」後,之後餘下的路段大部分都是輕鬆下斜。 千島湖掃管笏 到達大棠楓香林後可以盡情欣賞紅葉,最後可從郊野公園閘口乘紅Van回元朗/ 大棠山道乘巴士回郎屏站。

千島湖掃管笏: 路線二:大棠楓香林俓

隨後下降至麥理浩徑,視線被樹木所阻,未能好好欣賞大欖涌水塘的寬廣景色。 千島湖掃管笏 後來嘗試踏上修護斜坡的梯級,位置竟然不錯,還拍下幾幀還可以的照片。 是日原想一賞大欖涌的千島湖風光,但天氣極為酷熱,不宜長途探索山路。 在網絡上搜尋一番,不經意瀏覽到久聞的神仙轍,其入口又與前往欣賞千島湖的山徑相同,正好一遊。 由僑興路起步往東南方走,橫過右方小橋後走向楊家村。 續沿此車道下降,走過大欖涌水塘的塘畔,下走不久,在分岔處離開麥理浩徑,直走掃管笏村路,再往下走便可到達掃管笏村完結行程。

千島湖掃管笏: 【郊悠遊】大欖涌水塘:短跑港將帶路 觀景台一覽「千島湖」全貌(附路線)

碧水盪漾的湖面,星羅棋佈着一個個形狀不一的小島,如翡翠落玉盤,惹人垂愛。 大欖涌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範圍,與上一期介紹的大棠山道楓香林同在相連的遠足路線上。 在60多年前,大欖涌水塘本來並不存在,只有一條河溪「大欖涌」和被丘陵圍繞的大欖涌谷地。 大欖涌谷一帶,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 為了解決香港居民的食水問題,由1952年開始,建水塘的工程在大欖涌谷展開:築起橫跨大欖涌谷的50米高主壩及3道副壩,連結一些山丘,然後集水成湖。

千島湖掃管笏: 【香港郊遊】水塘路線,港版「千島湖」,元朗「大棠」至屯門「黃金海岸」

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 看到「千島湖清景台」的指示牌繼續行便到達千島湖清景台,港版千島湖是大欖涌水塘中有多個島嶼所形成的風景。 緣於大欖涌水塘原址是丘陵河谷,儲水後就出現有如千島的湖光山色。

千島湖掃管笏: 千島湖行山路線【千島湖清景台】

行走古道覽勝景 大欖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水塘沿湖都有山徑或馬路可供行走:水塘北岸一段本是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路線;水塘南岸是水泥馬路,兩段的高度都接近湖面水平。 原麥理浩徑第十段被水淹而改道後,位置較高,如要俯瞰千島湖,則須另覓登山路線。 休息過後,依指示進入較天然的山徑前往「千島湖清景台」,依山徑走大約15分鐘即到達「千島湖清景台」入口。

千島湖掃管笏: 香港人‧語

於每年11至12月,更可於千島湖附近的元朗大棠,賞紅葉影靚相。 打卡影相後,就可以離開觀景台,下行往屯門/掃管笏離開。 這段路途基本上都是下行路,到了分岔路口就跟著指示牌走就好,最後便能到達掃管笏村的小巴站,完成這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