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圍內村2024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售賣本地產品、手作甚至傳統製作的小店回歸,陶瓷工藝工作坊、社區共享空間亦落戶於此。 上水圍(上水東慶路):位於上水東慶路北面停車場內,鄰近鄉事委員會、莆上村及圍內村,為第一代新界專綫小巴53K線的總站,現為新界專綫小巴59A線的中途站。 根據香港市政局一九九二年出版嘅《香港文物》,上水區內華山村,發現咗新石器時代同埋漢朝嘅文物。 另外,一九九四年《北區風物志》記載,上水粉嶺一帶舊時叫雙魚市,事關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自廖族元末由福建搬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響今日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開支散葉,起村建屋。

「還記得起初村民看著我們裝修,笑說:『怎麼會越搞越舊』?(即清水混凝土風格)」康兆哈哈大笑說。 「另外,不少傢俬也是村民相贈或從村口撿回來的。」當然,所有傢俬經過三人重新改造變出另一種味道和風格。 兩年前某天,康兆收到小學同學Kyle一張明信片,內容大致是「青春要做返啲嘢」⋯⋯Kyle 本來是一個graphic designer,24歲時毅然去了澳洲工作假期。

上水圍內村: 吉慶圍交通

傳至對風水素有研究的七世祖時,倡言子孫必須聚族而居,後代方可昌盛。 於是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 (即護城河) 築城,建成「圍內村」(今日的上水鄉老圍),並號召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為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2003年「沙士」一疫後內地開放來港「自由行」,上水由香港邊界,被變成中港「水貨中心」,閒日都旺過旺角。 香港最古老墟市之一的上水石湖墟,墟內的民生小店、涼茶鋪、匹頭布行換成了淘金的藥房、金舖、水貨店。 2020年,同是疫情,邊境關閉近一年,水貨店關門大吉,竟令上水回復舊模樣。

  • 黃氏兄弟皆為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的華人領袖,兩者皆為第一屆鄉議局的成員,黃建常是捐款成立廣華醫院的總理之一,黃建文則曾任客家組織祟正總會的司庫。
  • 除特別註明外,條目內所述之小巴站名稱均為通用名稱,詳細資訊請參見小巴車站的命名。
  • 偏偏三個大男孩,竟然夠膽死從城巿搬入上水圍村租下一幢村屋開設了一間會「呼吸」的咖啡店,名字叫做ATMA。
  • 廖萬石堂曾作書塾、祭祀、集會、辦喜事及招待達官貴人之用,現在對外開放作參觀之用。
  • 咖啡店可選擇户外或室內座位,户外座位被各種花卉包圍,令人好像置身歐陸花園,室內座位則以復古風格佈置,不論在哪裏都可以讓你遠離都市的煩囂,靜下心來享用美食。

這九條村都載於《新界原有鄉村名册》之內,即是在1898年4月16日前已居住在上述九條村被認可的廖氏族人及其後代,都是新界原居民。 在建圍初期,廖氏人口約有500多人,到了1955年,已增加到3,600多人,而在1960年代,再增加到4,410人,其中2,026人為男丁。 上水廖氏每次打醮相隔六十年,是香港所有村落打醮年間最久遠的打醮。 打醮被視為一種宗教活動,太平清醮的由來有眾多傳說,都是與天災人禍有關,在災後請高僧道士在廟宇或祠堂內設壇祈禱、誦經唸咒、超度亡魂,希望求得風調雨順及消災解難。

上水圍內村: 上水村屋男子燒炭 昏迷送院

店子雖然隱秘但是人流不絕,提供室內和外的座位,室內設計細心,連杯子碟子色調也有夾過。 Gwee出名他們定期出不同的season drinks,近排出的S’mores on the beach也不例外。 往前繼續走幾分鐘,就到了文物徑上的第一個圍村 —— 麻笏圍。 圍村建於清乾隆年間,村門的紅粉石門楣上刻有 「欝蔥」(「欝」為「鬱」字的異體字)二字,寓意春蔥生長茂盛之地。 村內保持著傳統的佈局結構,舊房新屋緊密排列,形成狹窄的格狀,十分特別。

上水圍內村

咖啡店可選擇户外或室內座位,户外座位被各種花卉包圍,令人好像置身歐陸花園,室內座位則以復古風格佈置,不論在哪裏都可以讓你遠離都市的煩囂,靜下心來享用美食。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村莊由五個當地家庭聯合興建,一入村,左手邊就能看見五個相鄰的宗祠,還可能遇上一些坐在祠堂外納涼、聊天的老村民。 右手邊則是一座建於戰前的鄉村學校,拐角處還有一個客家圍村,其外牆至今完好無損,在香港的客家村落中實屬罕見。 山頂文物徑其實是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中一部份,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他路線包括中區線和上環線。 中區線涵蓋40項歷史建築,包括大館、聖約翰座堂和美利樓舊址不少打卡古蹟。

上水圍內村: 主要交通幹道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於1848年建造。 上水圍內村 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了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把漁穫交予他保管,他在漁穫下面發現大量銀幣,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Cafe門口更有鮮綠草色牆,餐廳空間雖然不大,但環境舒服。 OWLS Coffee 荔枝角長裕街10B號億京廣場二期地下1號舖 溫馨小提示:而家經eCup下單可以有雙倍印花。 小編最近搵食搵到去觀塘,發現一間開係工廈嘅 Nutmad。

上水圍內村: 上水圍圍內村公廁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間加建的,後來被填平,現時只有部分被保留了數米寬的河面。 按1995年5月的《香港圍村調查報告》(蕭國健、沈思、葉慶芳著),香港新界等地調查的131條村莊中,有「圍」名者共71,可考之有圍門者凡84,有圍牆者凡57,其圍牆四角建有更樓者凡21。 由於廖氏在圍內村內的人口眾多,慢慢地,分枝到圍內村外,發展成今天的門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興仁村及文閣村,九條村所組成的上水圍村。 藥房水貨店退場之際,石湖墟內新開了一間叫上水貨鋪的獨立小店,以「水.貨」食字戲謔,英文名則叫 BeWater Mart。 店內全是真香港製造的「港貨」,有50年代創立的老字號醬油、新創的本地天然護膚品品牌、塱原生態米、新界魚菜共生新鮮蔬菜。

隨着人口繁衍,族人在周邊建村居住,組成「上水鄉」,其後當局將整個地區命名為「上水」。 在秋祭正日,由各鳳溪中、小學所組成的學生省墓隊會先在鄉公所唱歌歌頌廖氏祖先,然後會合上水廖氏的族長、二族、房長、父老、鄉紳及其他各房各斗或在已移居海外的宗族成員,乘旅遊巴到墓地拜祭。 禮成後六十歲以上的族人可分得豬肉,即俗稱的「太公分豬肉」,以表示福壽綿延。 由於近年的時代轉變,很多在墓地進行「食山頭」的儀式不能配合,自2000年代起,盆菜分別在廖萬石堂及東慶堂等廚房以柴火煮熟,再用貨車運到鳳溪第一中學的草地運動場進行分餚,即所謂的「打盆」。 現時,發展商長江實業擁有衙前圍村的八成業權。

上水圍內村: 香港圍村文物徑7:中西區山頂文物徑

昔日的英治色彩已成過去,如今變為一處培育青少年撲滅罪行意識和領導才能的基地。 大埔警署是港府在新界建立的第一間警署,上水警署則是第六間。 警署所在地與兩座廖氏家祠──應龍廖公家塾和廖明德堂僅一箭之遙,距離廖氏宗祠廖萬石堂也不遠。 另外,上水鄉毗鄰其他宗族的聚居地,又接近石湖墟,方便警方監察各族人的活動。

上水圍內村

店內一角有塊「 北區同學會」白板,搞乜東東? 上水圍內村 原來上水貨舖會不定期舉辦「 北區同學會」,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北區同學仔找個藉口聚聚。 逢星期六日石湖墟內的大街會變身步行街,店家於門前放幾張小櫈,邀來音樂人表演,廣東話歌聲傳遍街坊街里。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上水圍內村: 上水露天停車場遭縱火 3車焚毀無人傷

廖氏最尊祟的是族長,此職位一定是由男性族人繼承,族長是族人輩份最高的人,主要職責是帶領族人進行春秋二祭。 族長之下有「二族」一名,都是主要負責拜祭事宜。 圍內九條村中,每條村根據人口比例選出村代表,每五十人選一個選村代表,而他們之間會選出一名村長及兩名副村長,負責整個上水鄉廖氏的行政事務,村中又有鄉公所,負責處理鄉務。

「客家圍」形制是主要由多間房屋組成的圍屋群,房屋牆身特厚而窗戶特小,部分橫屋的牆壁組成圍村的牆壁,圍屋四角設有炮樓(又名圍斗或瞭望台)。 陳蒨,〈香港的民間風俗〉,載王賡武編,《香港史新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7),頁853。 盆菜分別在廖萬石堂及東慶堂等廚房以柴火煮熟,要以貨車運到鳳溪第一中學的草地運動場,然後在現場分餚,即所謂的「打盆」,筵開數百席。 而且因為近年酒樓菜館日漸普遍,所以有些廖氏族人會在酒家預訂盆菜代替「食山頭」。

上水圍內村: 上水圍介紹

這幾年間,越來越多新界鄉村找回傳統,村民相聚一堂,蒸起失傳多年的圓籠年糕,如沙頭角梅子林村、東涌䃟頭村,去年都是首次恢復蒸糕,今年也繼續進行,製作出更加成功的圓籠年糕。 上水廖氏的祖祠是廖萬石堂,為永定二十一世孫廖瑛於乾隆十六年所建,建祠之地為龍脈之首,相傳北宋廖族祖廖剛及其四子都任高官,每人俸祿兩千石,合計萬石之意。 廖萬石堂曾作書塾、祭祀、集會、辦喜事及招待達官貴人之用,現在對外開放作參觀之用。

警察公共關係科回覆查詢指,於上月30日凌晨接獲一名13歲女童報案,指她上月29日在上水祥龍圍邨被一名16歲男童及一名15歲女童以手襲擊,她面部受傷,自行前往大埔拿打素醫院求醫。 大埔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接手調查,今日(25日)在上水區拘捕涉案的15歲女童及16歲男童,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兩名被捕人現正被扣留調查。 警方指正積極跟進案件,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 網上流傳兩段片段,拍得於疑似上水祥龍圍邨呈祥樓戶外位置,兩名男女相繼用手狂摑向一名穿黑衣T恤的中短髮少女。 一間以貓頭鷹圖案為主題的Cafe「OWLS Coffee」,主打自家設計創意輕食及手工咖啡。

上水圍內村: 吉慶圍

為使各警署有足夠人手駐守,警隊於1899至1900年間招募了300人,其中113名為歐籍人士,令警隊人數增加了47%,當中不足200人派駐新界。 衙前圍村建於元末明初(1352年),距今620餘年,是吳、陳、李三姓自中原南來定居的地方。 村內曾裝有兩具大炮,保衛族人,後來被埋藏於村口附近。

上水圍內村: 上水鄉廖氏的簡介

偏偏三個大男孩,竟然夠膽死從城巿搬入上水圍村租下一幢村屋開設了一間會「呼吸」的咖啡店,名字叫做ATMA。 早前記者走訪香港新界、離島不同的地區,發現許多的村落在過年之前都有「還神」與「拜伯公」(土地神)的習俗,村民會帶上豐厚的祭品前往寺廟和土地社壇上香,以示感恩上天的眷顧,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香港著名的英式歐式古蹟建築有伯大尼修院、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舊北區理民府和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等。 想知更多可以看【香港打卡古蹟】8大隱世打卡古蹟,歐式舊建築。 有別於香港圍村文物徑,在山頂文物徑能體驗殖民時期文化,古典英式建築非常受打卡愛好者歡迎! 山頂文物徑包括1888年建成的山頂纜車總站、香港海拔最高的松林炮台、前身為總督別墅的山頂公園和可飽覽港島風景的盧吉道。

上水圍內村: 元朗市全幢入車花園

而東西斗亦各建有分祠, 上水圍內村 西斗分祠名明德堂, 建於1828年; 東斗分祠名顯承堂, 建於1838年,以供族人祭祀,婚喪喜慶及集會之用. 六百多年來廖族生活順時代之演變, 人口至今已增至五千餘人。 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有一廖先生表示他們是從宋朝南來的),子孫逐漸散居在今日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及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日佔期間,學校被迫關閉,直到1946年才復課。 1950年,學校首次開辦6班小學,標誌著新界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1965年,學校成立博文幼稚園,規模盛極一時。 踏入1980年代,學校面對市區學校與收生率日漸減少的威脅,入學人數下降。

兩端可見荷蘭式山牆,如同大埔警署主樓,令殖民地建築增添一點巴洛克特色。 主樓屋頂原為金字型中式瓦頂,上有煙囟凸出,其後屋頂拆卸,改為平頂,四邊設有矮牆。 為了加強防衛,矮牆上開了槍眼,四角加建瞭望台,這個改動與屏山警署一樣,可見舊時新界鄉村治安不靖。 據說上水警署在1934年曾受山賊土匪圍攻,之後警方在主樓二樓對角位置興建弧形更樓,並在警署範圍加建圍牆。 當時還安裝了一台先進的發電機,以備不時之需。 這台英國製造的古老發電機現今仍然保留,有機電工程署人員維修,還可以運作。

上水圍內村: 上水鄉鄉公所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上水圍內村: 上水圍

雙方對峙及交戰數回後,英軍攻入圍村,拆掉村口鐵門並運回英國。 直到1924年,吉慶圍村民向英國政府請求歸還鐵門,英國政府才在翌年將鐵門歸還到吉慶圍,成為圍村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標誌。 曾任職新聞工作,同時喜好闖蕩旅遊,足跡遍及世界約百個國家。 近20年回歸本土,探索歷史、建築、宗教和風俗。 現為自由撰稿人,並為多個文教團體擔任顧問、導師和導賞員。 單層警員宿舍的外貌沒有太大改變,仍保留金字型中式瓦頂、煙囪和木製的平開窗。

STONE COFFEE 的咖啡餐牌寫在咖啡師counter上的黑板。 他們也會列出正在採用的咖啡豆,有不同的blend可選擇。 餐牌包括他們的招牌Stone passion… 這家咖啡店位於上水圍村,由村屋改建而成,不注意真的找不到,但亦因此是都市人避世的絕佳去處。

上水圍內村: 中原地產新界北豪宅譚秀琼團隊抓緊旺市機遇 1月業績約240萬元

黃氏兄弟皆為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的華人領袖,兩者皆為第一屆鄉議局的成員,黃建常是捐款成立廣華醫院的總理之一,黃建文則曾任客家組織祟正總會的司庫。 自粉嶺公路建成後,松柏塱被分隔成南北兩部分,由行人天橋連接。 松柏塱村主體位於粉嶺公路北面,公路南面亦有少量村屋,高爾夫景園和愛園別墅也屬松柏塱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