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古洞麒麟村9大分析2024!(小編推薦)

條村響上水到新田兩大村路上正中間,條路由上水向西南行到松柏塱,轉西行,過雙魚河到古洞,古洞向西行,過坳再向西行就到新田。 英國人將呢條路變成青山道,即後尾嘅青山公路。 而古洞有路南行到石崗,出古泂南行過雙魚河到担水坑,向西南經唐公嶺到蓮塘尾,再南行到打石湖,過坳到亞公田,再落係上輋、竹坑、橫台山同石崗。

上水古洞麒麟村

在車道盡處旁的護土牆上走,繞著配水庫圍欄側的小徑上攀一段,接上麒麟山的登山徑。 從古洞街市開始,沿古洞南路一直走十多分鐘,途經古洞(水塘坑)公廁,然後於分岔路口向左走,進入古洞水塘參觀。 回程可以選擇原路折返,或繼續向前行麒麟山兩小時才返回馬路。 登上麒麟山頂的最後50米,幾乎是在山脊上走,兩旁是懸崖,風吹得我有點站不穩,幸好有行山杖固定位置,才能繼續爬上去。 不過,走了一個小時,一個人都沒有,使我懷疑山上只有我一人。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上水終極指南

麒麟村(古洞路):位於元朗區新田古洞路141號財利車場外,過麒麟村通道路口後,是一個西行單向中途站。 難度5級 [中級路線] 短評路途雖短,但須注意登上麒麟山的途中有不少碎石陡坡,行走時不能輕率。 山上四周全無遮擋,可環抱落馬洲及古洞一帶的景色。

上水古洞麒麟村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 2003年「沙士」一疫後內地開放來港「自由行」,上水由香港邊界,被變成中港「水貨中心」,閒日都旺過旺角。 香港最古老墟市之一的上水石湖墟,墟內的民生小店、涼茶鋪、匹頭布行換成了淘金的藥房、金舖、水貨店。 2020年,同是疫情,邊境關閉近一年,水貨店關門大吉,竟令上水回復舊模樣。 售賣本地產品、手作甚至傳統製作的小店回歸,陶瓷工藝工作坊、社區共享空間亦落戶於此。

上水古洞麒麟村: 發展

項目原名為「RESIGLOW Happy Valley」屬嘉里優質出租物業之一,經重新命名後,即將隆重推出市場發售。 黃女男友透露,Vivian有逾五年行山經驗,每次都會帶備足夠水分、太陽帽等裝備,上周六她行山途中曾經聯絡,Vivian當時稱因約不到友人同行,唯有獨自出發,由於麒麟山不是難行山徑,她應有能力應付,故男友無特別提點。 上水古洞麒麟村 據知,曾有行山客目睹黃女朝麒麟山進發,故推斷她在這一帶失蹤。 由於初中同學的爸爸是開武館的,加上制服也很吸引,冒卓祺便偷偷走去武館學舞獅。 學了一段時間,武館師傅見獅頭破舊了,便吩咐他和其他師兄弟去找店鋪買材料修補。

  • 本路線提供麒麟村、青山公路(白石凹、古洞)往來石湖墟及港鐵上水站的專線小巴服務,原本是1990年2月16日運輸署公開招標的11組共15條專線小巴新線之一,當時為獨立招標路線,往來上水7B區(即港鐵上水站一帶)至麒麟村,但未能成功開辦。
  • 其後地政總署的回覆指清場日子延至9月13日。
  • 若果內急的話,可沿左邊馬路行入去,行到去麒麟村公廁。
  • 2020年,同是疫情,邊境關閉近一年,水貨店關門大吉,竟令上水回復舊模樣。
  • 不過當他們知道我也是第一次來,就沒有再詳細追問了。
  • 由山頂盧吉道起步,到香港仔、黃泥涌峽、大潭水塘到龍脊,像是通往香港歷史的旅程。
  • 生長於上水古洞村的冒卓祺師傅,就是香港現存少數麒麟紮作師傅之一。

用餐期間,時不時都有食客、店員走來與冒卓祺打招呼,閒話家常,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歷經多次香港新市鎮的發展衝擊,居民搬遷,今日的古洞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樣。 古洞(Kwu Tung)喺香港新界北面,響麒麟山北,河上鄉西南,雙魚河一帶。 原本只係一條細村來,喺青山公路南、麒麟山北同雙魚河西之間,家下歐意花園嘅地方,而家下主要講係雙魚河以西(近青山公路一小段河東),河上鄉以西南,馬草壟以南,西到白石凹嘅平地,同埋麒麟山北同東北一帶。

上水古洞麒麟村: 麒麟山行山路線|搵啱角度古洞水塘變心形湖 登頂珍惜此刻新界北

筆者日前獲邀出席「古洞煙寮土地廟安神進火慶典」。 但見鑼鼓喧天,一眾鄉紳、名流、學者、明星到賀,可謂「大陣仗」。 原來這是新界傳統習俗,旨在尊天地、敬鬼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難度:★★☆☆☆ 時間:3 hours 路線:貝澳➢鳳徑12段 上水古洞麒麟村 ➢十塱坳 ➢白富田➢ 梅窩 上水古洞麒麟村 簡介:鳳凰徑第十二段風景優美,先由貝澳開始行,沿途可見貝澳泳灘、芝麻灣、二東、蓮花山脈、喜靈洲、銀礦灣,而路段起伏不大,相當輕鬆。

  • 最後黎到河背水塘,水壩是影靚相既好地方,人煙稀少對影相黎講最好不過。
  • 天色稍暗,原來深圳福田一帶正在下雨,但位置與雨帶移動方向相反,頭上仍是一片藍天,所以問題暫時不大。
  • 售賣本地產品、手作甚至傳統製作的小店回歸,陶瓷工藝工作坊、社區共享空間亦落戶於此。
  • 冒卓祺當年小登科,一眾師兄弟也為他舞麒麟助興。
  • 從古洞街市開始,沿古洞南路一直走十多分鐘,途經古洞(水塘坑)公廁,然後於分岔路口向左走,進入古洞水塘參觀。
  • 主要街道包括上水蕉徑村、馬會道(上水段)、上水唐公嶺、上水麒麟村、上水蓮塘尾、上水虎地坳村、上水紅橋新村。

1949年前後,從大陸南下的難民在古洞建立了多個寮屋村落。 八十年代,粉嶺、上水發展迅速,八方雲集的古洞墟市逐漸式微,傳統村落人口加速流失。 古洞早在1819年的《新安縣誌》已有記載,當年行政上歸官富司管轄。 大英帝國強租新界之後,在1899年駱克的新界報告中,古洞僅有50名本地人的紀錄。 古村早已消失,而其位置大概在古洞土地伯公神社東南方附近,現在的上水鄉事委員會。 提到古洞,聯想到最多的是政府收地發展新市鎮,尤其是相關工程在2019年展開之後。

上水古洞麒麟村: 交通

麒麟山坳為新田南部及坑頭村之間的山坳,海拔約五十米,在山坳不作停留,南上「牛潭峒」。 或許「牛潭峒」較少人的關係,初段叢林明顯較麒麟山為茂密,部分位置亦頗為陡斜,約四十五分鐘後到達山頂。 山頂西側樹木較多,所以魚塘景觀較麒麟山略見遜色,但那裡卻與沙頭角公路連成一道直線,所以粉嶺新市鎮及沙頭角的畫面就相對明顯,而近處的蕉徑一帶仍保持著原始的鄉村面貌。 天色稍暗,原來深圳福田一帶正在下雨,但位置與雨帶移動方向相反,頭上仍是一片藍天,所以問題暫時不大。 停留十分鐘,稍低處見機鎗堡痕跡,之後就朝南方直降牛潭坳,該段斜度頗高,不時需扶著兩邊樹木而下。 這條路線長約5公里,包括拍照及觀光,可預算3小時。

上水古洞麒麟村

沿軍車路西行,在明顯的泥徑下走牛潭尾,約十五分鐘後經一座越野電單車訓練場,原來訓練場是私人地方,主人還建議坳仔日後避免選用該路下山(應使用偏東面的小山脊),最後抵達村公所小巴站,結束半天的麒麟山及牛潭峒賞邊境風光之旅。 約朋友行古洞水塘及麒麟山,可以在上水港鐵站集合,之後經A1出口行人天橋橫過彩園路,之後落樓級,在巴士站等九巴76K。 古洞街市內有士多及洗手間,行山人士可以到街市買糧水,作最後補給。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605,由瑞明服務有限公司(客運營業證編號6967C)營辦,來往上水站及麒麟村,途經石湖墟及古洞。 山頂的標高柱麒麟山222米一個人坐擁整個山頭,360度無敵山水景就在我的腳下,有點像一個人在外國旅行登山的感覺。 麒麟山頂222米,俯瞰深圳鹽田和香港上水一帶的城市面貌,看到皇崗的黃巴士都停靠在車站,而去關口的貨車寥寥可數,這番景象只在如今的疫情下才能見到的。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上水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本路線提供麒麟村、青山公路(白石凹、古洞)往來石湖墟及港鐵上水站的專線小巴服務,原本是1990年2月16日運輸署公開招標的11組共15條專線小巴新線之一,當時為獨立招標路線,往來上水7B區(即港鐵上水站一帶)至麒麟村,但未能成功開辦。

上水古洞麒麟村

視野隨高度開闊,初段為蛇嶺、鐵坑山、落馬洲一帶。 不要以為麒麟山山頂看心形湖最好,第一個山丘後一帶才是,留意左面就不會錯過。 參觀完古洞水塘後,有餘力登麒麟山折回到車閘分叉路,沿右邊上斜。 上水古洞麒麟村 盡頭古洞配水庫不能內進,在左面石屎斜坡和鐵絲網邊而行,初段略為難行。

上水古洞麒麟村: 古洞水塘 & 麒麟山 & 牛潭山 【古洞南路~蕉徑路】

在分叉路右轉,可到英軍軍事建築設施參觀,但牆身已有倒塌情況,入內前自行評估。 轉彎後難度下降,深圳、新田、米埔陸續於右面亮相。 路旁有幾個英軍地道或軍事建築,但長滿雜草難以入內細看。 近頂有不少岩石露出泥土面,可見部份含有石英,更有貝殼藏在石內。 秋冬時,麒麟山山頂一帶更有芒草點綴,愛芒草之人留意。 古洞水塘資料不多,根據香港電台《悠遊香港》介紹,古洞曾是灌溉水塘,現為改為救火用途。

上水古洞麒麟村

今日的行程初段是從美孚上鍾山台,經長源路去水塘。 過了鍾山台,橫過青山公路,人工斜坡有通道上長坑、長源路 長源路被水務設施截斷,要繞路。 對於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自去年以來,美國高空氣球未經批准十餘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柯比否認,他說:「我們沒有在中國上空飛行監偵氣球。」 在2月1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幾小時,…

上水古洞麒麟村: 麒麟村位於上水新田區 環境寬敞寧靜

新界邊境地方就是多樹多草,叫人有種遠離繁囂的放鬆。 經過大片草地後,未幾便會見到一座橋,轉右再繼續行就到目的地。 電影中大水管上年輕的身影、頹廢無聊的對話,為鐵路旁的這通東江水大水管添上了青春的樂與怒。 今年年頭疫情出現搶菜潮,內地供港菜價格飆升,馬寶寶的農夫們拒絕坐地起價,以平日正常價錢賣本地有機菜。 是的,這片土地正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下的一部分。 冒卓祺形容,有興趣投身於紮作行業的朋友是「後浪」,2016年成立香港紮作業聯會,也是想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平台連結各路有心人,而如今紮作技藝展示館落成,更有力為紮作技藝的發展提供場地。

隨着新界東北發展規劃,古洞北未來將會被清拆。 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特意走訪古洞煙寮區,記錄其歷史面貌。 與冒卓祺會面,最常到訪的就是位於青山公路古洞段、古洞村公所旁的錦益茶樓,古樸的裝潢彷彿讓人回到了八十年代,點心、碟頭飯、小菜應有盡有。

上水古洞麒麟村: 麒麟紮作迎喜慶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已拉開序幕,歷經多個發展階段的古洞村,如今有一部份土地亦在最新規劃中,幾年後會變成新的模樣。 上水古洞麒麟村 從村民的回憶和留存的舊建築、舊相片中,可以一窺究竟。 古洞,不單止不能說是個小村落,反而還應叫作一個大型鄉村社區。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主要道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新界專線小巴第601、602、603、604、605及606S號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09年1月13日。 上水古洞麒麟村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2輛小巴提供服務。 查閱水務署的網頁,當中記錄了全港17個飲用水塘和9個灌溉水塘,發現它們大部分都已經成為了受歡迎的郊遊遠足、行山打卡路線。

上水古洞麒麟村: 香港版心形湖|古洞水塘登麒麟山

生長於上水古洞村的冒卓祺師傅,就是香港現存少數麒麟紮作師傅之一。 他從小就熱愛麒麟舞,漸漸更對麒麟紮作產生興趣。 於是,19歲的時候,他就拜師學藝,從修補開始,慢慢學會獨自紮成一頭麒麟。 「這裏實在太逼太熱,真不好意思」冒師傅一路領我,一路解釋道。 這是一個位處元朗近郊的一個800呎工場,裏面放滿了一些半完成的紮作品,其中當然還有麒麟的主要材料——竹篾。

冒卓祺在上水古洞村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對舞麒麟漸生興趣,19歲起拜師學藝。 其間,師傅吩咐他餘暇嘗試修補破損的紙紮麒麟頭,於是他又另覓良師兼學紮作。 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在1979年10月26啟用,全長100公里,以熱愛香港行山的麥理浩(Sir Murray MacLehose)命名。 麥理浩徑沿路景色為香港山徑之最,由香港後花園西貢掠過馬鞍山、獅子山,經金山至城門水塘登針草帽,再經香港最高山峰大帽山,以屯門何福堂書院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