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壞處6大著數2024!(震驚真相)

他並透露,自己將成立「北部發展聯盟」,向公眾宣傳發展計劃及協助居民向政府反映並提出意見。 被問到行會召集中人葉劉淑儀提到政府應優先發展發展北部都會區,而非交椅洲人工島(又稱明日大嶼),當局有何看法時,李家超表示,兩個項目均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意咪兩個項目均要做好,不過當進行時要考慮土地供應,及對香港與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北部都會區方案是今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施政報告》的重要內容,提出五條鐵路、33萬個公營住房單位、超過50萬新增就業崗位等規劃以及深港「雙城三圈」設想,融入國家發展力度前所未見。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北部都會區提出後在香港社會引起持續、廣泛的關注,鐵路、住房及土地回收等問題成為焦點議題,港人對北部都會區規劃高度期待。 但同時,港人對北部都會區計劃的可行性、建設效率與及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提出一些疑問和關切。

北部都會區壞處

還有觀點認為,北部都會區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局觀,不僅從項目主導轉向社區營造,統合整個新界發展,更努力融入國家大局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一直跟進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民建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支持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認為應該同步發展。 劉國勳更建議當局,盡快交代兩項計畫的支出、人手安排、融資方案及公私營合作計畫等,令社會可更安心支持計畫並行發展。 如圖1所示,作為本次《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林鄭月娥特首任內第三個大型地區發展規劃,北部都會區一經提出便受到各界高度關註。

北部都會區壞處: 發展區域

香港特區政府今後應該以開發建設北部都會區為契機,更加積極有為,杜絕空談,真抓實幹,在土地、交通、基建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高效推動規劃,必須在比較短的時期內見到成效,甚至能夠拿出亮眼成績來,才有可能獲得主流民意的信任與支持。 如圖2所示,《施政報告》發表兩周有餘,北部都會區熱度仍持續延燒,後續議題討論不斷,更加顯示出港人對於這一規劃的高度興趣,切實期待北部都會區的無窮潛力。 不少港人稱讚北部都會區的提出,代表着港府思維終於轉變,不再將北部地區視為隔絕內地與香港的「邊境」,而是將其視為深港共融的「紐帶」,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

橫向對比往年林鄭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與「躍動港島南」,北部都會區佔施政報告輿情聲量的比例雖不是最高,但負面情緒卻最低,反映出香港社會各界樂見並期待北部都會區規劃。 新界北部發展程度雖然較低,但亦居住了不少人,發展「北部都會區」前要先處理收地所帶來的居民安置問題。 劉國勳建議政府以免資產審查方式向被收地居民分派公屋,以加快收地進度,令發展計劃更順暢。 昨日的考察團其中一站為房協一個位於洪水橋的未動工安置屋邨地盤,劉國勳指出,該邨的第一期亦要至2024年才可落成,最後一期的落成時間更預料為2029年至2030年,他直言欠缺地方安置受影響居民會影響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收地進度。 實際上,新界的土地規劃建議過去曾多次被提出,但因種種客觀原因而未能實現。 因此,此次的北部都會區規劃被認為是香港特區政府前所未有的思維突破,跨越深港行政界線,期望可促進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北部都會區壞處: 交椅洲人工島│甯漢豪:非做與不做的問題 期望無人反對較難

誠然環保組織及關注團體有其主張,然而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既於7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應把握溝通機會出席日後發展局邀請的會議,及參與諮詢去提供詳細意見,以反映填海工程實務上憂慮的環境問題,共創香港未來。 ●洪水橋的安置屋邨地盤仍未動工,劉國勳指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影響收地進度。 【Now新聞台】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指,北部都會區發展應先於交椅洲人工島,李家超指兩個項目都要發展令香港更具競爭力。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一個外放型經濟體,在外圍不穩定,及供應鏈「受阻滯」下影響香港。 未來會提升港口經濟力,優化通關程序,確保香港作為出、入口港的競爭力,指現已加強數碼信息,令貨品在不同階段都可以追蹤到。 他指,通關後,香港與內地有緊密接觸,相信未來可以改善到,「可以保持勢頭」,強調未來外訪會不斷推廣香港,令香港航運及貿易,可以得到世界的重視。

此前香港沙嶺「超級殯葬城」選址備受關注,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面向深圳,不能夠再用以往的模式,把香港市區不受歡迎的事項推往新界北區。 社民連形容建設「北部都會區」為超級世紀工程,涉及長時間及香港三分一人口和土地,或需動用萬億計的資金,卻未有經過社會討論,政府亦未公開其研究方法、數據、可行性評估等資料。 北部都會區壞處 社民連又指,政府同時推進「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或會因此掏空庫房,並可能導致工程成本大幅上升及超支延誤,表明反對兩項工程。 北部都會區壞處 北部都會區壞處 2021年10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首次提出北部都會區之計畫。 2、把正在規劃的香港「北環線」向北延伸,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港方園區」,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北部都會區壞處: 發展北都區 三問題待破解

世界各國實踐證明,建設城市職能比較單一的衛星城鎮較難取得理想的效果。 有業內觀點也指出,新界北地緣廣闊,連接多個邊境口岸,未來這裏將可與深圳形成「1小時生活圈」,成為港深互通的重要樞紐,有助進一步推動「香港人口北移,深圳資金南移」。 部分人認為北部都會區有助提升當地經濟,刺激北區樓市,也有利當區業主;亦有人擔憂會造成負面影響,規劃落實至少需要10到20年,且地鐵、車站選址等仍存在許多變數,並擔憂發展商、二手業主藉機漲價,住房供應量遠遠趕不上樓價上漲,增加置業困難。 用資深財經評論員劉曉博的話來說,「北部都會區」計劃的提出,意味着香港願意拿出接近30%的陸地面積,跟深圳來玩一場親密的都市圈遊戲,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舉動。 這意味着,中國最牛的都市圈誕生了,這是兩個世界一線城市構成的緊密型、同城化的都市圈,在中國是獨一份,在全世界也非常罕見。

  • 許多港人認為開發新界土地,開發週期與成本均遠遠優於填海,政府此舉是切實有效緩解香港土地與住房問題的辦法,但同時亦希望政府在此基礎上,縮短土地開發週期及減少土地回收程序,盡快讓這股「遠水」解上香港市民的「近渴」。
  • 昨日的考察團其中一站為房協一個位於洪水橋的未動工安置屋邨地盤,劉國勳指出,該邨的第一期亦要至2024年才可落成,最後一期的落成時間更預料為2029年至2030年,他直言欠缺地方安置受影響居民會影響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收地進度。
  • 未來,「新界北」即北部都會區將容納250萬居住人口、提供65萬個就業崗位。
  • 2021年10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首次提出北部都會區之計畫。
  • 他表示有指引,冰協亦提交報告,會有會議檢視意外如何發生以及實施甚麼措施。
  • 為了呼應深圳前海擴容和大發展,《施政報告》提出:提升香港洪水橋/廈村的定位,為「新界北現代服務中心」,並在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下圖)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科創設施,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北部都會區的提出,直接刺激了港人對於新界北周邊的置業熱度,短期內給北區、屯門區樓市帶來政策紅利。 如圖6所示,對比今年前9個月與施政報告公佈後的社交媒體置業熱度,北區熱度上升最快、屯門也有顯著上升。 北部都會區壞處 網民紛紛反映,儘管北部都會區概念只是剛剛提出,但相關區域內多個業主立刻選擇封盤待售、或加價推出,顯然是看好區域內未來樓價前景。

北部都會區壞處: 發展局不點名駁斥林超英水淹人工島言論 強調已超前一步評估沿岸風險

除了堆填區外,特區政府亦有計劃將上水屠房搬遷到香園圍附近,陳月明批評有關計劃浪費了寶貴的邊境用地,希望政府可以重新考慮,將屠房設在距離口岸較遠位置。 李家超指,旅遊業為港提供就業機會,在復常初階,容易出現管理問題,指監管局會「做好工夫」,處理好因旅行團而造成的社區交通擠塞問題,令旅行團可持續,旅客體驗好,強調文體旅局及旅監局會跟進。 李家超指香港全面開關之後,本港經濟「熱起來」,最近舉辦了多場大型活動例如巴塞爾藝術展,又舉辦博物館高峰論壇,大受國際歡迎,並祝慶許龍一奪得在香港舉辦的國際都會高爾夫球錦標賽冠軍。

北部都會區壞處

如圖3所示,在《施政報告》重點提及的幾大領域中,鐵路建設關注度最高,其次為新田科技城等科創相關項目,餘下領域關注度相對平均,總體上港人對於北部都會區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的關注。 至於「北部都會區」發展所需成本,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強調「一造出有地就賺錢」,但表示未計過開發所需資金,強調歷史上開拓土地必定賺錢,亦可提供更多就業和住房,指任何負責任政府都應該要發展。 此令部分人質疑 「未計過數便提出計畫」是過於荒誕,有關長遠願景和構思離落實發展程序還有很長距離。 民建聯於2021年10月11日至18日期間,以實體及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共訪問939名現居於新界北部的居民。 中評智庫認為,北部都會區規劃的提出,為新時代「愛國者治港」落到實處開了一個好頭,港人持續高熱度的關注與議論,充分反映出社會各界的認同與期待。

北部都會區壞處: 香港「北部都會區」規劃對大灣區影響幾何

2018年的施政報告府提出「明日大嶼」願景,此外還有2020年的「躍動港島南」計劃,市民普遍擔心港府難以平衡發展資源分配,掌握先後主次,導致最後一事無成。 同時,單單「明日大嶼」預算6000億港幣,有估算更認為成本可能高達萬億,北部都會區建設規模如此宏大,成本只會更高,民眾擔心港府財政恐怕難以四面開弓。 此外,《施政報告》並未給出明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時間表,也引發市民質疑特區政府是不是又在「畫大餅」。 特區政府計劃進一步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擴大原有的港深創科園規劃面積近兩倍,並整合落馬洲發展樞紐等多個項目成為「新田科技城」。

總體上,網民對於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深港創科合作,利用深圳雄厚的科研實力輻射香港的方向表示肯定,但也有觀點批評港府思維僵化,忽視香港創科難以發展難在缺乏工業體系製造,難以將研究成果市場化。 若一味只以基建促科創,最後只是又一個淪為房地產項目的「數碼港」。 劉國勳認為,「基建先行」對新發展區極為重要,希望政府在發展「北部都會區」其他仍處於較早期規劃地區時可汲取有關教訓,包括可加快興建規劃中的北環線支線。 作為「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前景謀定的新方略」,北部都會區目標「構建香港第二個經濟引擎」,規劃涉及鐵路交通、住房建設、科創研發等多個領域。

北部都會區壞處: 強調遊行不能影響國家安全 信警察會做好

博物館高峰論壇有多個講者主持人分享經驗、研究成果,破紀錄2,000人參加。 國際都會高爾夫球錦標賽,香港運動員許龍一拿到冠軍,李家超恭賀他。 李家超指,香港與世界及內地全面通關後,香港最近動起來、熱起來,大家感受香港表現出國際盛事之都,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博物館高峰論壇。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指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的房價收入比依次是24.9、24.6、16.8、36.1。 從深圳與香港的對比表格中也可以看出,香港的貨物進出口額遠遠超過深圳。 雖然從2020年深圳的經濟數據GDP總量2.69萬億超過香港2.54萬億總值,但是人均GDP與香港仍然存在差距。

  • 部分人認為北部都會區有助提升當地經濟,刺激北區樓市,也有利當區業主;亦有人擔憂會造成負面影響,規劃落實至少需要10到20年,且地鐵、車站選址等仍存在許多變數,並擔憂發展商、二手業主藉機漲價,住房供應量遠遠趕不上樓價上漲,增加置業困難。
  • 特區政府計劃進一步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擴大原有的港深創科園規劃面積近兩倍,並整合落馬洲發展樞紐等多個項目成為「新田科技城」。
  • 李家超指是嚴重問題,情感會被傷害,需要小心,認為任何組織都要確保正確國歌播放,強調在相關場合必須播放正確國歌。
  • 為此政府表示未來將放寬祖堂地交易門檻,並繼續大力回收土地用以發展。
  • 確實,近百年來,香港實施的是「南重北輕」的城市發展空間格局。

事實上,香港土地的真實開發率只有23%,還有77%的土地處於未開發狀態,住宅土地開發率更是低到只有6.8%。

北部都會區壞處: 居民

港人普遍期待港深鐵路直通前海特區後帶來的發展動力,同時流浮山與深圳高科技企業雲集的南山區隔海相望,在此建設科創設施能夠充分連接內地科技發展前沿,帶動香港科創發展。 北部都會區壞處 在總體肯定北部都會區的戰略方向與意義之外,港人亦從各方面對港府能否實現這一宏偉規劃提出了各種疑問。 如圖5所示,重中之重是土地來源問題,其次則是北部都會區與特區政府其他地區規劃之間的兼容問題。

北部都會區壞處

他表示,兩項計畫均沒有排斥,明白社會擔心政府有財政壓力,但私人市場亦可參與,提到不少公司均向他查詢,可如何參加項目發展,足見社會對計畫有信心,在有足夠財政能力下,項目均可同步推行。 為了呼應深圳前海擴容和大發展,《施政報告》提出:提升香港洪水橋/廈村的定位,為「新界北現代服務中心」,並在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下圖)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科創設施,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他舉例指出,新被納入發展計劃的馬草壟雖然預計會成為港深創科園和古洞北新發展區的連接交匯點,並提供1.2萬至1.35萬個住宅單位,但該處現時只得一條雙向行車的窄路,期望政府盡快改善。 通過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使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連接更方便,未來更可能的是深圳等大灣區城市的人向香港集中。 這個在美國學者泰勒提出衛星城概念後,曾經在世界各地有非常多的實踐,其結論是:衛星城鎮對於自由湧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截流作用;而疏散大城市人口效果相對較弱。

北部都會區壞處: 交椅洲人工島│發展局拍短片解構規劃 鼓勵綠色宜居社區 建設智慧城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今年中決定為屯馬線增設洪水橋站,但附近幾年前已有洪福邨入伙。 劉國勳昨日指出,洪福邨的公屋只有約20層高,比一般公屋矮,批評政府雖早在1999年興建西鐵時已預留用地,卻未有及早興建洪水橋站,令該區因為交通配套不足而只能作低密度發展,亦反映「基建先行」對新發展區極為重要。 他續指,本港正面對嚴重的土地不足,要解決房屋相關的深層次矛盾、發展新經濟及新產業等,均需要大量土地供應,而兩項計畫將為香港未來持續土地供應作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