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線2024詳細資料!(小編推薦)

未來錦上路站將升級為轉車站,連接北環綫及屯馬綫,方便附近居民來往各區,及使用東鐵綫的跨境鐵路服務過境。 北環綫項目包括在東鐵綫上建造古洞站,以及在古洞站與錦上路站之間興建北環綫,連接東鐵綫及屯馬綫,並於新田、牛潭尾及凹頭興建三個中途站。 北環線 北環綫將在新界北形成一個環狀鐵路網絡,有助帶動沿綫土地及經濟發展。 北環線延線發展亦是《施政報告》的重頭戲,政府建議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由新田出發,經過州頭後進入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再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其中北港島綫的規劃,是為紓緩港島綫和荃灣綫的擠迫情況,成為東涌綫及將軍澳綫的延伸。 東涌綫由香港站經添馬、會展及維園延伸,連接港島綫炮台山至柴灣站(不經天后站);將軍澳綫由北角站延伸連接港島綫(及西港島綫)天后站至堅尼地城站(不經炮台山站)。 古洞發展區內有三幅住宅地,合共提供近2,300個單位,其中包括古洞第25區地皮、古洞第24區地皮及恒地補地價地皮,整個發展區最大賣點是鄰近港鐵北環線古洞站。 北環線 新的羅湖口岸將北移,而東鐵羅湖站現址及上水站之間將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及上水北一帶的發展潛力。 東涌綫與港島綫所使用的列車(目前東涌綫列車闊度不能正常駛入港島綫月台)、信號系統以至月台幕門/閘門和隧道結構不同,可能涉及更換港鐵ADtranz-CAF列車及興建時或影響現時港島綫的日常運作。

北環線: 港深建雙城三圈格局

「雙城三圈」空間概念的確立,有利香港訂立與深圳在經濟、基建、民生和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緊密合作的清晰方向,互補優勢,積極促進香港與深圳的融合發展,亦為北部都會區各個重點發展區提供了新的規劃發展方向和動力。 就北環線的興建時間,港鐵方作出承諾將會重新檢視施工時間表,劉國勳希望相關檢視工作能在今年內完成,以配合政府今年內公布各項規劃的時間表。 劉國勳認為,北環線是日後「北部都會區」重要的交通基建,北環線及古洞站都應全速加快興建,特別是新田站,新田站更是重要戰略發展位置,需要加快優先興建,讓新田一帶做到基建先行,以更好配合推進創科產業及其他發展。 北環線 他認為,北環線其餘幾個車站建造難度較古洞站低,長度亦只有10.7公里,質疑實際建造時間根本無需9年,批評港鐵自沙中線建造時出現多番延誤,便將其他線路興建時間以保守方法估算,令預計竣工時間大幅延長,以避免延遲落成的問題。 港鐵更在文件透露,北環線的主要建築工程,除了5個車站、通風大樓、路軌等配備外,更包括潛在錦上路以南擴建、位於新⽥以北潛在落⾺洲河套及皇崗⼝岸分線之備置⼯程,亦會有潛在擴建⾄坪輋之備置⼯程。

目前在繁忙時段,由古洞北前往上水站的路面車程需約15分鐘,當古洞站建成後,當區居民以鐵路前往上水站,預料只需三分鐘。 「北環線必須與鐵路沿線規劃中的發展互相配合,才能確保為乘客提供更妥善的服務,以及更有效地運用有限的公共資源。」變相認為,北環線要在區域人口增長到一個基數之後,才有規劃興建的需要。 立法會今日召開交通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及會議,民建聯劉國勳擔心洪水橋站及北環線要10年或以上才能落成,要求壓縮工程進度及考慮引入競爭。 北環線 實政圓桌田北辰則關注,未來新界北將遷入數十萬人口居住,而北環線東延路線的尾站安樂村以無縫行人系統接駁至東鐵線的粉嶺站,惟無縫行人系統需要行走500公尺,距離極遠,根本難以步行而至,未有方便市民。

北環線: 方案 / 批准方案 (只供繁體版本)

市民及政黨或許亦會擔心港鐵公司能否獨力承擔所有鐵路項目,特別是多個鐵路項目正逐步落實,政府亦同時規劃明日大嶼願景下的優先鐵路走廊,他們認為港鐵公司或許會應接不暇。 根據政府與港鐵公司簽訂的營運協議,若新鐵路項目屬現有鐵路網絡的延伸,政府會先邀請港鐵公司就有關項目提交建議書,以推展該項目。 至於與現有鐵路網絡沒有直接關連的新項目,我們可考慮邀請港鐵公司推展,或進行公開招標。 當然,若有關項目屬跨境項目,我們會與內地有關當局磋商,參考內地的意見。

  • 得標廠商為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已於109年完成土建細部設計作業,正辦理土建施工標招標作業。
  • 「 捷運環狀線 」是台北捷運的一條「環狀路網」,是全台第一條用「鋼軌鋼輪」的無人駕駛捷運。
  • 地產商看好新界北發展,連帶粉嶺粉錦公路與青山公路──古洞段交界住宅地最近以26.168億元賣出,每方呎樓面地價約9,208元,較市場估值上限高出15%。
  • 此方案會令原有的港島綫得以完整保留,並利用北港島綫接通將軍澳綫和東涌綫(只需經一次轉乘),會方便往返灣仔區及東區的原有乘客。
  • 除了推出北環綫項目的一站式網站,我們更於上水站及粉嶺站貼上大型海報,亦開始向社區派發小冊子和海報,讓大家更輕鬆方便地了解有關北環綫項目的資訊及提出建議。

《香港經濟日報》亦在同年4月14日引述消息指出香港政府內部已經確定有需要興建北環綫,以配合港深機鐵引發香港與深圳的經濟發展。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圖片)《施政報告》提出開拓新界北基建及發展藍圖,推動港深互通。 特首林鄭月娥指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會由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所帶動,並計畫興建5個新的鐵路項目。 當中最受矚目是提出興建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並探討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 全面發展後的創科園將提供12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 創科園的發展願景是成為世界級的知識樞紐及創科中心,匯聚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科技企業、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將上、中游的研究與下游的市場連結,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的合作。

北環線: 將軍澳綫延伸替代方案

,並預留土地以作鐵路工程,在沿添馬艦邊界北面預留建造車站的用地,不能興建任何建築物或其他結構在保留地之上,以備將來動工。 除了古洞站附近新發展住宅受惠外,其他二手屋苑包括Park YOHO(接近凹頭站),以及加洲花園及錦繡花園(接近牛潭尾站)於將來受惠。 港深雙方將共同研究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的走線及口岸地點,探討融資及營運模式,目標是以最短距離橫越深圳灣。 該鐵路將設四個車站,沿途經過厦村及流浮山車站,並探討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 。 要在一條鐵路上設一個車站,涉及的除了工程費用外,由於車站佔地的面積遠比路軌為多,加上要在站前設有交通樞紐,所以如果沒有現存的居民點,或者有一幅地皮可供發展上蓋,又不是轉車站,一般不會設站。 另外,政府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

北環線

北環線一詞首見於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在2000年提交行政會議的《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 當時行政長官董建華拍板,指香港應採納題為《鐵路發展策略 2000》的新鐵路發展策略。 按照新發展策略,政府應興建北環線,將西鐵與東鐵要連接起來,為新界西北部的「策略性增長地區」提供方便的鐵路接駁。

北環線: 支線往皇崗 洲頭站「翻生」

古洞站屬北環線一期工程,將較早於2027年建成,早前已公布會是地底車站。 至於其餘4個站,文件表示,要在進一步詳細規劃及設計工作後,才能落實是地面或地下車站,但指出為處理嘈音問題,車站會採用附空氣調節的全密封式車站月台及大堂。 已成為一個獨立於高鐵的工程項目,將會在錦上路站把九廣西鐵延伸至落馬洲站,連同九廣東鐵,構成一條連接東西兩鐵的策略性鐵路走廊。 (Northern Link),是香港一條計劃中的鐵路綫,屬於西鐵綫第二期,來往錦上路站及古洞站,在新界連接東鐵綫及屯馬綫。

[周刊王CTWANT] 基隆市消防局27日上午11時10分接獲民眾報案,表示有一部賓士轎車在萬瑞快速道路東向2.6公里處,也就是國道3號瑪東交流道下來的引道交會處的路肩起火燃燒。 消防隊員趕到現場時,發現一部白色的賓士轎車,已經冒出熊熊烈火,並冒… Lexus總代理和泰汽車宣告自4月1日啟動城市試駕活動,讓買家可以先行一睹RZ 450e魅力。

北環線: 北環線不設站背後的原因

2004年,政府欲興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北環線計劃又成為政府和議員討價還價的籌碼。 同年11月,政府要求九鐵連同北環線的研究,一併探討廣深港高速鐵路項目的可行性,包括採用現有西鐵、擬議中的北環線和興建中的九龍南線部分路軌,作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建議。 政府當時還說,已展開為鐵路興建預留土地工作,在凹頭、牛潭尾和新田的規劃研究以及發展時間表落實後,政府會確定興建北環線的時間表和其他規劃細節。 不過,即使議員對興建北環線窮追猛打,當中朱幼麟和鄧兆棠議員直接要求政府從速興建北環線,惟政府仍然不為所動,繼續認為北環線在2011至2016年間完成興建最理想,言下之意,北環線仍然要「等下先」。 陳帆在會上表示,北部都會區鐵路規劃會以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為原則,但要首先了解人口遷移或地區需求決定走線,強調目前仍在規劃階段,包括北環線東延,亦可以考慮以獨立鐵路運作。

北環線

DF117標(北環段):已於108年7月17日決標,108年7月31日開工。 得標廠商為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已於109年完成土建細部設計作業。 截至110年:辦理都市計畫變更、土建細部設計、機電系統細部設計、土木工程招標、機電系統招標作業及用地取得作業。 東環段全線為地下車站,部分路段因「地質較軟」、「堅硬的岩盤交雜」且車站面臨「狹窄路段」,因此施工較為困難。

北環線: 施政報告|強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河套港深創科園設「生命健康創科中心」

政府發表的《北部都會發展策略報告書》,交代了多條新界北部的新鐵路線走線及車站選址。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由洪水橋站出發,途經厦村站和流浮山站,並於深圳灣大橋東側伸延往深圳方向。 2014年9月17日,《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率先興建北環綫錦上路站至古洞站段,而支綫錦上路站至落馬洲站則暫緩興建,並視乎未來跨境運輸需求的增長,才增設此段跨境支線。

  • 過去港府曾委託房協研究在大欖隧道一帶作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作用途研究,後來叫停,惟前特首梁振英近期再提出有關計劃。
  • 根據政府發表的《北部都會發展策略報告書》,興建港深西部鐵路可推動及深化擴大後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與前海合作區的高端經濟合作發展,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將有利加強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創造更多新經濟職位的潛力,成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
  • 本DF117設計標係辦理捷運環狀線北環段委託技術服務工作,工程範圍自Y23站(不含)起,以潛盾隧道方式穿越淡水河下方,循重陽橋側經士林社子跨越基隆河、中正路、至善路後,右轉穿越文間山至大直北安路與文湖線劍南路站相交,之後路線轉敬業三路設置尾軌段止。
  • 新北捷運局長李政安說,南北環線全長20.7公里18座車站,本市境內8.2公里,北環線6座車站、南環線1座車站,待南北環線完工後,加計目前營運中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新北市可達36.1公里32座車站,完成捷運三環六線中第一環。
  • 顧問服務範圍包括就計劃制定工程設計,擬備建造時間表、刊憲圖則和項目成本估算,以及與政府部門及其他持份者聯絡。

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 北環線第二期連接東鐵線和西鐵線,在新界和九龍形成環狀鐵路,從而大大改善新界東與新界西的運輸連接。 北環線主線將為附近居民提供替代運輸選擇,並減少現有人口和日後因北環線沿線發展帶來新增人口的行程時間。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政府邀請港鐵公司開展北環線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運輸及房屋局表示,北環線對於釋放沿線土地未能充分利用的發展潛力至關重要。 陳帆表示,北部都會區規劃原則之一是優化、增強和添加跨境連接的交通基建和通關安排,以構建港深一小時通勤網絡為目標,擴大港深連接面,發展策略遂建議落實五個新鐵路項目。 其餘的新鐵路項目還包括興建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並把正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北環線: 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

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路係銜接第一階段路線,其中北環段路線由環狀線第一階段新北產業園區站起,自五股五工路轉以地下方式續沿五權路、沿高速公路南側、穿越中山高速公路接中山一路轉蘆洲集賢路,循重陽橋經士林社子、中正路、至善路至大直北安路與文湖線劍南路站相交。 南環段路線自文湖線動物園站起採地下方式沿新光路穿越山區接秀明路二段,經政治大學校內四維道,穿越景美溪後行經木新路、秀明路一段再接木柵路、穿越景美溪沿遠東工業區旁之防汛道路,續西行於民權路大坪林站銜接轉乘新店線,採中運量捷運系統以地下方式興建。 路線全長20.66公里(其中新北市轄內8.21公里);車站數量18座車站(北環12座+南環6座-不含Y6大坪林站),新北市轄內共7站。 應政府要求,地鐵公司在2001年7月16日提交北港島綫及西港島綫的項目建議。 翌年4月,地鐵公司考慮到人口預測的變化,擬建北港島綫會展站附近綜合發展區土地用途的改變,以及西港島綫部分路段與西區發展計劃分開發展的方案,因此提交港島綫延綫的修訂建議。

北環線

政府在2021施政報告提出了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區—「北部都會區」,透過加強深港合作發展,發揮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獨特優勢。 會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因應本港對科研和新工業用地日漸上升的需求,政府會繼續積極提供短、中、長期發展所需的土地。 就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內擬議的57公頃用地,初步構思可用作創科和相關用途,同時配合或支援河套地區創科園的發展,但詳細土地發展計劃及用途,稍後在勘查研究中將與創新及科技局商討及敲定。 至於在推動再工業化方面,創新及科技局會繼續積極在資金、人才、基建、技術及科研方面支援工業界,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工業。

北環線: 環狀線爭議?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包括了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北環線 「雙城三圈」可被視為港深接壤地帶策略性的空間結構,完整覆蓋了深圳發展最成熟及發展動力最活躍的都市核心區和深港口岸經濟帶,以及香港境內城市建設資源正在高速匯集並擁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 在2022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興建中鐵綫,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紓緩屯馬綫的載運壓力,大大縮減新界居民往返市區的交通時間。

北環線: 車站及接駁路線

本港近年因發展需求而提出興建多個大型基建,而其中北環綫工程將於今年起分階段興建。 北環線 加上按照計劃,市民入伙古洞北同粉嶺北等新發展區嘅公營房屋項目之後,北環線都未起好,斥政府唔係「以人為本」,同北部都會區「基建先行」、「創造容量」嘅理念相違背。 政府在二○一九年為發展樞紐展開可行性研究,並制定了初步土地用途建議。

北環線: 環狀線東環段

同時,政府計劃將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伸延以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 特區政府並會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以帶動該區和流浮山的發展。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有關項目仍處於港深政府討論階段,暫未清楚造價及走線。

北環線: 北環線可服務新發展區

北環線原本是《鐵路發展策略》中西部走廊鐵路近郊客運線的一部份,後來政府將此段暫緩興建,並稱之為西鐵第二期。 及後在香港政府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被重點提出,為六個主要新鐵路計劃之一,目標在2011年至2016年完成,當時計劃更連接羅湖站。 近年與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合併為一個項目進行研究,在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共用通道方案”下,高速鐵路列車將行經北環線錦上路至洲頭附近一段的路軌;然而共用通道方案在2007年8月香港政府決定使用“專用通道方案”的同時否決。

北環線: 北環線線路走向

,內部將規劃商場、旅館、企業總部及 A 級辦公空間,未來更預計與國家兒童未來館連接,打造新北市「環線核心‧時尚都心」。 「十四張站」:十四張站是「環狀線+安坑輕軌」的轉乘車站,周邊多為農業用地,未來潛藏開發計劃多,目前周邊進度最快的是央北重劃區,新建案開價落在每坪 58 ~ 65 萬元,房價直逼新店的大坪林站。 環狀線第三階段(東環段):東環段在 2022 年 3 月 30 日通過環評,目前仍在積極辦理綜合規劃作業,預計最快要到 2031年才能讓全線完工通車。 環狀線第二階段(南北環段)機電系統工程招標作業,在 2021 年 9 月 30 日確認由法國商阿爾斯通承造,共計生產 29 列列車。

同時,我們亦期望日後成立的鐵路署可透過加強的監察及控制策略,審慎檢視鐵路項目的成本,並確保項目準時及在成本預算內完成。 東涌綫的列車當到達香港站後,會繼續向東行,經添馬站及會展站(原計劃還包括維園站(即銅鑼灣北站),不過因為當時沙田至中環綫不經維園而告吹;但是根據港鐵公司2010年的中期報告,維園站在營運網絡及未來支綫計劃中再次出現。 北環線 ),抵達炮台山站後,再經原有的港島綫往柴灣;而將軍澳綫列車到達北角站後,會經由新隧道繼續向西行,而且經炮台山站直達天后站,再經原有的港島綫往堅尼地城。 基於中西區填海區的就業人口在十年內無明顯增加,加上路綫需要配合中環第三期填海,該計劃一直受到環保人士反對,指填海計劃會破壞維多利亞港,有可能需要修訂定綫。 另外沙田至中環綫(第四條過海鐵路)是否落實亦左右了第三期填海區車站的歸屬地點,在各種因素下,香港政府於2003年決定將北港島綫的完成時間押後至2016年以後。

另外兩個本地項目則包括將北環線從古洞站東延,接駁香港羅湖及文錦渡地區以及新界北新市鎮各發展節點,以及連接尖鼻咀及白泥的自動捷運系統。 (二)運輸及房屋局已於二○二○年十二月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就北環線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 考慮到項目詳細規劃及設計所需的時間,北環線第二期(即連接錦上路站及古洞站之間的主線)預計於二○二五年動工建造,並在二○三四年竣工,帶動新田、牛潭尾及凹頭一帶的發展。 根據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的現時規劃,二○三二年至北環線竣工前首批遷入的人口約3 000人,佔發展樞紐全面發展時的新增人口(約84 000人)約百分之四,而主要新增人口將會在二○三四年開始遷入,與北環線第二期的目標通車時間配合。

北環線: 施政報告|增撥資源支持退役運動員轉型 研重建黃竹坑運動場等設施

2018年3月8日,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於全年業績發佈會中表示,北環綫的建議書已轉交特區政府考慮。 惟因沙中綫爆出偷工減料醜聞,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規劃北環綫需詳細評估和紓緩鐵路走綫對具生態價值地區的影響,要求港鐵補交更多資料,故新綫的工程時間表會因應情況變化而有所調整。 港鐵列車以電力推動,是低碳環保的集體運輸工具;由規劃、設計、建造以至營運維修,北環綫項目的每一環,均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提。 我們會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將可持續發展元素融入新車站的設計和營運中,有助香港邁向碳中和。 我們亦會善用創新科技推展項目,例如應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裝配式設計 及「組裝合成」建築法,減少現場施工程序,提升鐵路工程的效率和質素。 本標工程範圍之路線全長約5.9公里;包括Y1、Y1A、Y2A、Y3、Y4及Y5站六座地下車站、六段潛盾隧道。

民視新聞/陳崇翰基隆報導台62線往東2.6公里瑪東系統路段,週一(3月27日)上午11點左右,一輛賓士在外側車道,疑似漏油火燒車,整輛車被燒的只剩骨架。 消防隊到場撲滅火勢後,發現整輛車空無一人,原來車上兩人已經提前逃出。 加上鳳山溪放流水回收再利用及中壢污水下水道系統等多個水務專案未來幾年可貢獻,市場預期,欣陸投控未來三到五年營運應都可維持成長趨勢。 CF670A區段標工程內容包含興建Y01及Y1A兩座車站、一段橫渡線、長度分別為937公尺和940公尺的兩段潛盾隧道、及工程內容之水電及環控工程等。 欣陸投控(3703)旗下營建工程事業大陸工程,以最有利標獲選承包台北捷運環狀線南環段CF670A區段標工程,此案得標含稅金額88.38億元,加計本案,大陸工程在建工程存量達800億元,創新高。 因不在既有港島綫之炮台山及天后站,以及是建議的銅鑼灣北站設站,相比起2018年建議方案,乘客更可以直接抵達灣仔北,達至往灣仔北一帶之更好分流效果。

而長遠方案則包括興建直接前往落馬洲的分支,與及將北環綫延伸至粉嶺北,坪輋與打鼓嶺一帶。 另外,在早期提出方案中指出的洲頭站,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文件中經已不再提及,因此原作為提供東鐵綫與北環綫轉車的車站落實機會應該相當渺茫。 2012年4月20日,北環綫興建計劃擱置多年後納入最新一次的公眾諮詢內容,走綫更長遠至可以伸延至打鼓嶺。 顧問指出,因為新發展區的規劃情況近年大幅改變,故此原本建議於凹頭、牛潭尾及新田興建的車站或會取消,走綫日後可以選擇由錦上路直達古洞或落馬洲,再接駁至落馬洲支綫。 報告指出,按照原有規劃,北環綫途經過牛潭尾及新田等地,本來預計於2016年會有20萬人居住,但是由於香港人口增長程度放緩,只有古洞北被納入為新發展區研究,預計日後只會有6.5萬人,故此北環綫的原設計的車站可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