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法的目的,是要盡量增加眾生接觸和願意領受正法的機會。 菩薩行者一方面要以身作則,讓眾生體會種種善法的利益;而另一方面則要智巧方便,隨緣契應,度化眾生。 只有在這樣潛移默化的情況下,眾生才會心悅誠服,歸依正法,發菩提心而得解脫。
喻如虛空不可窮盡,菩薩所行諸施於生死中無有窮盡亦復如是。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修行檀波羅蜜時。 若有分別如是二者是名魔業。
六度波羅蜜: 什麼叫做波羅蜜?
換言之,能利益眾生,教化有情的事,都屬饒益有情戒。 還沒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之前,都是外門廣修六度萬行。 當十信位的功德修習圓滿了,才有可能進入初住位開始外門廣修六度萬行。
是為佛子菩薩大士了諸法如空第十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化法忍。 菩薩普入世俗,若有所至,觀了眾生一切如化然不適識念如化事。
六度波羅蜜: 菩薩六度波羅蜜
五、禪定度 梵語禪那,翻為靜慮。 靜指心體寂靜,慮是審察思慮:若能心止一境思維研修,則得三昧 (三昧即是正定),故曰禪定。 菩薩講究福慧莊嚴,前四度偏修福。 後二度偏修慧;而入定乃發慧前導,故列第五。 約對治煩惱言,則可去除懈怠之障。 懈是身行懈廢,怠是心行怠惰。
所謂化者則謂一切諸有世界因所造行、思想所化,皆是一切苦樂顛倒斯化等類;一切世間悉緣無明、或以思想,便成塵勞眾想之念,因緣化生。 由是建立宣暢諮嗟音響法律,以無想教而開化之,堅固不退,導令平等,悟諸不覺,立志誓願行如化者,觀察如來大哀之行黎庶化生。 曉了於斯謂修法輪善權方便,以慧無畏四分別辯聖達自在。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若影法忍。 菩薩不沒於世不生於世不遊於世。 不出於世表不行於世,不信法界不壞習俗又於世界亦無不壞。
八大人覺經云: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四、精進度 梵語毗離耶,此翻為精進。 精言精純,指心無惡雜;進是昇進,謂身不懈怠。 本來菩提路遠,若是一味忍辱,則嫌消極,故須抖擻精神,勤行修斷,使晝夜無虧,速還家鄉。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
六度波羅蜜: 布施
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或相告本站連結,功德與印經無異。 依佛法的觀點來看,如果只是用自利的方式來利益自己,得到的利益不僅很小,而且是不可靠的,但是用利他的方式來利益自己時,得到的利益才是最大最可靠的。 以上三種戒條,攝律儀戒乃是其後二者的基礎,因為若不捨離惡行,建立自己的德行,是不可能進一步攝善法和饒益有情的。 六度波羅蜜 三種布施中,以法施價值最高,因為得法的人,以後能自力更生,乃至再把所學到的善法轉授予其他人。 財施最親切,因為能解決他人現前當務之急。 無畏施最容易,因為只要耐心的聆聽、諒解的笑容,往往已能令他人得到很大的受用和安慰。
故佛陀說的「忍辱」,並不是真的叫人「只會忍辱」。 持戒(尸波羅密、尸羅波羅密):大乘教義中除四眾之根本律儀(攝律儀戒),尚有菩薩戒。 菩薩三聚淨戒之其他二者,為攝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攝律儀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諸惡;攝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饒益有情戒是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眾生。
六度波羅蜜: 般若
【人間社記者思仁 新店報導】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 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成功德的要點;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般若。 佛光山新店禪淨中心8月2日佛學講座特別禮請寶塔寺住持慧僧法師主講「六度波羅蜜的內容與實踐」,百餘位前來聆聽講座的信眾共饗法宴增長菩提心。 慧僧法師期勉與會大眾以「六度波羅蜜」為師,精進修持。 六度波羅蜜 四攝是菩薩攝受眾生的四種方法。
(三)無畏布施,指對遭遇災難危苦心生恐怖者,能為解除,使得無畏,是為無畏布施。 譬如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故世號為施無畏者。 這可以資助眾生的心安。 一、布施度 梵語檀那,此云布施,謂布己所有,施與眾生。 所謂未成佛道,先結法緣;是故,菩薩利益眾生,檀那為先。 (三) 利行攝 ── 能利益眾生的行為。
六度波羅蜜: 菩薩六度萬行
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發,勇猛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 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法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 事實上,除了六度之外,只要是無為無漏、有為無漏的佛法,都叫做波羅蜜;所謂無漏,就是無我的、無私的。 而三十七道品、四聖諦,就是讓我們從煩惱的娑婆世界,度脫至永無痛苦的涅槃,自然這也是波羅蜜。 但是,站在大乘菩薩道的立場來看,只度自己是不夠的,必須要度一切的眾生,這才真正叫做波羅蜜。
如上所說,菩薩既發廣大心,又能普修六度萬行,以行山而填願海,漸漸福德日增,智慧日長,經三大阿僧衹劫,最後福慧兩足,圓滿成佛,這就是菩薩乘的辦法。 分為三種:(一)實相般若,實相即眾生本具真如,離一切虛妄相,為般若之實性。 (二)觀照般若,指觀察照見實相理體之般若。 (三)方便般若,指分別諸法之一切言教,這是化用權智。
六度波羅蜜: 有一位高僧問:“你覺得是一塊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求道者說:“當然是金子。”高僧哈哈一笑:“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你如果是顆種子,你選擇了金子再多,也不會讓你長大發芽。你是一顆種子,就會選擇泥土,它會讓你得到更多。
在初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一度布施度,主要以財施為主,法施和無畏施為輔,隨緣、隨分、隨力去布施。 財施就是財物的布施,法施就是佛法的布施,無畏施就是讓眾生遠離恐懼與害怕的布施。 六度波羅蜜 初住位修行布施功德圓滿之後,對三寶的信心已經能夠不斷增上,能夠作更廣大的布施,使得福德能夠一一建立,對佛所說的戒律能深入瞭解與受持,所以一聽到傳菩薩戒馬上就會去受菩薩戒,轉入二住位。 菩薩在人間示現時,會如同眾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學、成長、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樣。 六度波羅蜜 菩薩不離於善根、慈悲而行般若。
- 人遙睹之如江河流而有波起;達士了之炎氣無水。
- 因有道御,菩薩如是無世形像無度世像無無量像。
- 曉知言辭進退之宜,是為解知若干章句因緣如響;有所啓導,於諸法施靡所不達亦無所礙;有所學者,分別曉了一切諸聲悉無所有。
- 既入禪定,自可靜止不動,不為妄境所牽;亦可觀照分明,不起虛妄分別。
- 例如,行布施時,若以般若智慧引導,便能做到”三輪體空”的布施波羅蜜;若不與般若智慧相應,布施就只能成為人天乘的福業。
- 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等)的十波羅蜜,為六波羅蜜又加:方便、願、力、智。
- 精進(毗梨耶波羅密):包括以心靈思想與以身體力行去精進,「思考何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禪定),並「實踐並修正」(持戒)、「護持」(忍辱)、「分享」(布施)善法,以增進「智慧」(般若)。
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等)的十波羅蜜,為六波羅蜜又加:方便、願、力、智。 )即六波羅蜜,為佛教术语,指六種菩薩修行所具有的品德特質,被認為行之可渡生死苦惱大海,到達涅槃安樂彼岸。 布施波羅密的意義是捨己、利他。
六度波羅蜜: 精進
約去障言,可以對治瞋恚之病;瞋為三毒之一,經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這是修行大障,修忍辱度,即可去之。 二、持戒度 梵語尸羅,此翻為戒。 持是持守不犯,戒有三聚淨戒。
六度波羅蜜: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菩薩如是不久存立不須臾住,猶如現影而無有影。 為菩薩行,若曉了此乃得究竟。 行如虛空,現諸塵勞而無穢疵;現諸結恨而無怨憎。 菩薩如是則以道力降伏眾魔,一切清淨。 其心鮮潔寂寞恬怕,等苞一切世間所有,又如虛空所裹世間等無差特。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郭明義點傳師】【2017年】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檀波羅蜜與虛空等。 善男子,若菩薩於一切處無障礙不分別行檀波羅蜜,以我淨故於施亦淨,以施淨故於願亦淨,以願淨故於菩提亦淨,以菩提淨故於一切法亦淨。 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行檀波羅蜜與虛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