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家訪2024詳盡懶人包!內含公屋家訪絕密資料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主動就戶主夫婦離婚後,要求任何一方遷出公屋單位。 不過,如果雙方因離婚而未能就公屋的租住權達成協議,我們會按現行離婚政策處理。 【本網訊】有政黨今早到房屋委員會總部前請願,抗議其轄下停車場租金加幅超過通脹。 政黨發言人表示,房委會應先解決車位不足、住戶長期違泊「搵食車」的燃眉之急,而非只顧加租。

  • 房署過去三年每年平均發現約六百宗個案涉嫌虛報入息及資產,由今年一月至本月中,該署檢控了二百宗涉虛報入息及資產個案,較去年上升三成,罪名成立至少有一百一十宗。
  • 新裝置的外形與現時普遍的手機無異,無論在重量、屏幕大小、字體大小等,相對電子手帳均有重大的改善,前線同事在完成家訪後可即時在任何地點透過流動網絡同步傳輸資料,相信會更迎合現時的屋邨管理需要。
  • 因此在2018年有超過4萬宗公屋除名案例,牽引起一波「除名潮」。
  • 第一段,年輕人JAMES應邀到女朋友家作客,買了花旗參作禮物。
  • 若有需要,房署更會向住戶的僱主查詢住戶實際的入息,了解是否脗合申報的資料。
  •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初心,但可惜,過去兩年社會的遽變,傳媒生存環境惡化,令我們無法再毫無擔憂地,達成我們的理念。
  • 為了不讓同學看到家中環境,他曾設定虛擬背景,但發現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列印出書櫃相片,直接貼在牆上,感覺良好。
  • 房屋署指,目前難以判斷公屋編配會否受影響,但承認落成時間或會落後一個月。

經調查後確定為濫用公屋的個案每年平均約650宗,包括丟空單位、違規使用、將單位轉租或分租及虛報資料等。 因濫用公屋而被房委會收回的單位,平均每年約400宗。 而過去三年,租戶因非經常持續居住於單位,被發出遷出通知書並經上訴委員會審理的個案每年平均約250宗,審理後而有關遷出通知書被確認、修訂或取消的每年平均個案分別約為160宗、50宗和40宗。

公屋家訪: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而家庭等了 3 年近年終於成功排到公屋,表示「明顯就窮啦」。 看似是較貧窮的家庭,然而他提及的漏報事項就跟以上所說完全相反。 包括,將戶口 50 萬轉帳落股票戶口;家裏經營大陸生意其中一個戶口有 150 萬現金來往等。 巴打之後附上一張圖片,表示最差的情況需要返還所有資助,更會被起訴坐監。

公屋家訪

如果入政府資助院舍,入左老人院後既獨居長者,係要交番間屋出來架。 不過以我記得,社聯係幫手同社署同房署協議過,可以俾6個月時間D長者適應院捨生活,如果唔適應的話,佢地係可以番回該公屋單位度住,所以應該最多可番6個月。 【本網訊】一名公屋租戶被控在獲發公屋單位後,即使長期居港仍空置單位,涉違反《公屋租約條款》。 公屋租戶冒着被扣分風險,「偷雞」養狗,原來掌握了房屋署及漁護署欠缺溝通的漏洞,以各種招數擋駕。 房屋署○三年實施公屋租戶禁止養狗規定,狗隻終老後不得再飼養,否則可被扣分。 本報發現不少居於公屋的愛狗人士看準房屋署與漁護署各自為政漏洞,「偷雞」養狗,並以三招對抗禁狗規定,包括第一是申領狗牌時向漁護署虛報住址;第二是隱瞞房屋署狗隻已死;第三是狗隻外出用物掩蓋避過房屋署法眼。

公屋家訪: 最新入息及公屋資產限額點計算?

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家中所有成員年滿60歲或以上,便可獲豁免申報。 2017年連續兩年,刪除公屋戶籍超過4萬人,佔全港公屋居民約2%,但實際上刪除的子女有否搬走難以考證。 隨後有中學生在網上貼文,說自己一向不知私樓和公屋有如此顯著差別,還以為人人都是如她般,夏天可以到樓下的屋苑泳池游泳,有時會到屋苑會所玩玩,做做功課。 有次有個居住公屋的小學同學來她家玩,見大廈大堂大為讚譽,覺得金碧輝煌,管理完善,後來回訪這位同學才曉得是兩個世界。 身在風眼,我們這隻小艇,在風高浪急的當下,情況嚴峻。 在危機中,我們必須先確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平安安。

  • 此外,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相關申請的住戶,不論其居住年期,亦須每兩年按「富戶政策」作出申報。
  • 房屋署通常會將原有租住單位撥歸擁有子女撫養權的一方。
  • 初步審批合格的申請,會獲登記,申請者會收到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
  • 「外展房屋管理系統」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使住戶資料得以安全保護,而系統將工作紀錄電子化及數碼化,省卻住戶填寫申報表及前線職員重複輸入資料的工序,減少出錯機會及簡化工作流程的同時,更減少紙張消耗,有助保護環境。

由於不希望母親坐監,而弟弟下年想繼續申請資助所以向大家求救。 公屋家訪 申請人現稱,根據《基本法》和《人權法》,她與女兒的居住權受到保障,署方處理其個案時,措施需與情節的嚴重性符合比例,並要顧全她與家人的尊嚴。 申請人認為把她們驅逐出公屋,對她們造成的困難會超乎比例,而房署查到的蛛絲馬迹,並不足以證實她們違反租約讓單位空置,故要求法庭撤銷遷出令。 申請人陸玉嫻(譯音)現年44歲,與12歲讀小五的女兒居於德朗邨一單位。

公屋家訪: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我每日返十二個鐘,一返屋企就問我攞錢,無錢畀佢就推我,仲話要推我落街!」陳回憶起前夫惡行,不禁兩眼通紅,淚流滿面。 飽受壓迫下,陳於一二年提出離婚,但前夫竟向她索取五萬元「離婚費」。 然而,陳的慘況卻不獲家庭服務中心承認,沒有代她申請體恤安置,調遷公屋。

如果轉名後,家庭總入息未超越公屋入息限額的2倍,只須繳交原有租金;介乎2至3倍,須繳交倍半淨租金;介乎額3至5倍,須繳交雙倍淨租金。 舉例,假設一個四人家庭,父親是戶主,父母與哥哥一起抽居屋,並成功購入,父親的戶主資格,可轉給未有參與抽居屋的的弟弟。 公屋家訪 面對持續上升的公屋需求,房委會認為在增加公屋供應的同時,有必要同步檢視如何更好地運用公屋資源,確保公屋資源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戶主可申請其家人或親屬在公屋單位內作有條件暫住,以便戶主獲得照顧;或讓戶主能照顧極需依靠戶主的近親。 「我知公屋唔養得狗,但唔嘈到鄰居就得囉!」記者巡查全港多個公共屋邨,發現不少公屋租戶帶同年幼犬到樓下公園散步,有租戶承認違規養狗,更指居住的屋邨近年愈來愈多租戶養狗,大部分均是違規飼養。

公屋家訪: 新聞專題

值得留意的是,申請加入上述、至類別人士,整個家庭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的規定,以核實資格。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上述第二類人士,即新生嬰兒或18歲以下兒童可獲豁免受審查。

過去三年,新呈報虐待配偶/同居情侶的個案有上升趨勢,家庭暴力受害者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體恤安置,解決住屋需要。 不過,有負責協助家暴受虐人士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卻屢次拒絕為受虐者提交申請,令受虐者只有搬到劏房度日。 有曾因家暴而報警六次的婦女,只獲社工建議以綠表申請公屋,打發離開。 亦有婦女因沉迷賭博的前夫索錢不遂而慘遭多次毒打,惟她仍遭社工指未符合體恤安置申請資格,令她一度萌起自殺念頭。 有立法會議員估計前線社工受到社署壓力,為免被指審批太寬鬆,自行提升體恤安置申請門檻。 價錢亦無改變,所以我在此是要對黃師傅以表多謝并祝生意蒸蒸日上。

公屋家訪: 濫用公屋│2次強檢無影被揭全家移民遭收公屋 朋友:後路都冇埋…

倘若家庭出現這些情況,須立即通知房委會,可用書面提出删除戶籍要求,再證明屬實(藉證明文件、家訪,或其他方式),戶主會獲邀辦理删除戶籍的手續,亦需出示所持的租約以便作出更改。 當家庭成員有變動時,便需通知房委會並提出書面申請刪去成員戶籍。 最常出現的情況是子女長大,擁有私人物業;或是家中有人離世或出生等。 醫務衞生局負責訂定需要進行圍封強檢的大廈,安排檢測承辦商,以及因應檢測結果決定能否解封及解封的時間和安排等。 此外,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相關申請的住戶,不論其居住年期,亦須每兩年按「富戶政策」作出申報。 在香港並無擁有住宅物業,而家庭入息和資產淨值未超出指定的入息及資產淨值水平的住戶,可繼續居於其單位。

公屋家訪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初心,但可惜,過去兩年社會的遽變,傳媒生存環境惡化,令我們無法再毫無擔憂地,達成我們的理念。 惟不得不說,未做是次訪問前,認識Jacky、BeBe之前,記者也被「公屋養狗是錯的」這些說法「洗過腦」,覺得住進公屋、簽了租約,就得尊重合約精神,沒質疑過應否放寬公屋養狗,沒有了解過每一隻公屋狗背後的故事。 上月11日,房署派員上門家訪,由兄長應門,Kitty與BB則躲於房中,BB很乖沒出聲,惟房署人員竟前所未有地要求入房查看,見到BeBe後向她警告會採取行動,自此,Kitty怕得有人拍門不敢開,亦不敢離家,怕出出入入被房署「捕到」。 麥志豪指出,公屋的「屋邨管理扣分制」可以加入對狗主的規管,例如狗隻深夜吠叫影響他人要被扣5分,狗隻隨處便溺影響環境衛生要扣5分,狗隻誤傷鄰居要扣10分等。 非牟利獸醫執行主席麥志豪27日在報章專欄以〈公屋禁養狗背後的不公義〉為題指出,不應一刀切禁止公屋住戶養狗。

公屋家訪: 人士家庭需受公屋入息審查

由填寫申請表日期起計,直至透過申請獲配公屋並簽訂新租約當日,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必須沒有經其他申請接受獲配的單位或成功獲取其他公共房屋利益。 申請者並沒有違反現居單位租約而被房屋署發出遷出通知書或被禁止申請調遷。 如同一般申請公屋程序,合資格的新戶主,須要進行「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 不同家庭人數的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可參考公屋申請2021一文。

公屋家訪

愛狗組織批評房屋署與漁護署缺乏溝通,令禁狗規定阻嚇力大大減低。 此外還有不少隱瞞現金收入、內地物業和海外資產,除非有人投訴,不然亦無法逐一審查。 我認識有人被舉報,房署也只是進行預約家訪,不會突擊檢查。 公屋平均租金僅1000多至2000多元,免交雜費,無大幅加租、逼遷壓力。 在12年8月,上址住戶因罔顧警告,在單位內積存垃圾而影響其他住戶被扣7分,其後,屋邨辦事處職員每月會到有關單位家訪,勸喻住戶保持家居清潔,經勸喻後,住戶均會自行清理。 房屋署為加強打擊公屋住戶瞞報或虛報入息及資產,以偵查未經許可飼養的狗隻。

公屋家訪: 管理員無權入屋

在打擊濫用公屋的同時,我們亦充分考慮租戶的上訴權利。 公屋家訪 由2021至22年度至今年7月底,完成上訴程序及收回的單位有約400個。 新裝置由3月1日至4月中,已分階段分發予前線職員使用。

公屋家訪

「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空間調遷計劃」合併計劃:房屋署每年會推出一次這個合併計劃,以自選單位形式編配單位予合資格的公屋租戶申請 者。 公屋「寛敞戶」的調遷:若因家庭成員遷出、離世、結婚、移民等原因而刪除 戶籍,使餘下的家庭成員享有的居住面積超逾既定的編配標準,便成為「寬敞戶」,租戶須遷往較細的公屋單位。 特別調遷:住戶如因健康理由,難以繼續在現居單位居住,而邨內調遷又不能 解決問題,可申請特別調遷往邨外另一個單位。

公屋家訪: 討論區

截至2012年12月底,須繳交額外租金或市值租金的公屋住戶只佔總體公屋租戶約3%,在過去一年須遷出公屋的「富戶」則有80戶。 有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成員的受助家庭,如連續領取援助金達12個月或以上,可按家庭中這類合資格成員的人數,獲發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作為更換家居用品和耐用品之用。 這對公屋居民是一個重大的警告,所以不少公屋富戶都「走精面」,為了避免被房委會收屋,因此主動採用公屋除名的方式,刪減家庭成員,降低家庭整體入息水平。 因此在2018年有超過4萬宗公屋除名案例,牽引起一波「除名潮」。 也有網民認為,政府應該「每個移民嘅都check一下」,「即刻可以free出好多公屋畀需要嘅人」。 」為題發文,指其朋友一家四口已移民3個月,由於最近2次大廈強制檢測他們都沒有參與,終被政府查出已移民,於是「收咗間公屋」,慨嘆「連條後路都冇埋……」。

公屋家訪: 戶主轉名配偶毋需受審查

近日有報道指,一公屋三人家庭總資產逾500萬元,超出入息限額100倍上限,夫婦虛報被判監4星期,緩刑12個月。 這類新聞並不罕見,其實在一些老牌公屋,經常泊了很多名車。 【now新聞臺】房屋委員會決定押後4個公營房屋項目的招標程序,等待在9月水務署及承建商提交鉛水事件調查報告後再作決定。 房屋署指,目前難以判斷公屋編配會否受影響,但承認落成時間或會落後一個月。 水務署專家小組及涉事的4個承建商,將會在9月向房屋署提交鉛水事件調查報告。

公屋家訪: 法周刊 – 你的法律良師益友 香港法律常識 免費閱讀

蘇志強自辯時指出,因私事需要長期身處內地,曾多次使用落馬洲及皇崗口岸過境,直斥入境處資料錯誤。 他又展示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於內地消費的信用卡紀錄、個人簽名及通話紀錄,證明當時身處內地,因而未能入住公屋單位。 公屋租戶蘇志強被控於2011年7月18日,獲發牛頭角彩福邨彩福樓803室後,長期居港卻並無入住該公屋單位,涉浪費公屋資源。 房委會「善用公屋資源分組」於2011年7月18日至2013年8月25日期間,24次到上址查房,但蘇志強僅兩次應門。

公屋家訪: 管理員無權入屋

一名就讀中文大學的網民發文,說自己家住公屋,疫情期間要在家中利用電腦上課,令他非常難堪,因居住空間太小,家人太吵,甚不方便,每次開視像上課時,很怕同學看到自己讀到大學還要跟妹妹同睡一房。 為了不讓同學看到家中環境,他曾設定虛擬背景,但發現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列印出書櫃相片,直接貼在牆上,感覺良好。 政府此時要做的,不是嚴打,而是盡快研究改善公屋養狗政策,最終目標達到公營房屋都可養狗,就如台灣、新加坡一般,否則只會釀成更多慘劇。 負責是次訪問的《香港動物報》記者居於私樓,有養貓,亦養過狗,即使公契訂明「可養」,卻別奢望多數鄰居會給予友善眼光,香港的住屋的確不是動物友善,至少我沒見過有屋苑「明刀明槍」以「歡迎養狗」、「內有寵物活動空間」作主力宣傳。 一直覺得,不論甚麼人,即使露宿者都應享有養狗(動物)的權利,很多故事讓人看到,狗狗很簡單,他們快樂不源於豐厚物質或優裕生活,而是與主人間的情感連繫。 現時她與BeBe短租了一個私人單位避查,Kitty的收入只夠支持短租,BeBe已經十四歲多了,視力不好亦不良於行,Kitty目前惟一希望可以照顧BeBe走完最後的路,Kitty堅持不會棄養,亦呼籲其他公屋住戶別遺棄寵物,盡量想辦法處理。

公屋家訪: 戶主轉名配偶毋需受審查

陳坦言當刻「個心好痛,想攬埋個女跳橋!」跟進其個案的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首席顧問符偉樂表示,多次要求社工按政策為陳申請體恤安置,但對方一直拒絕。 疫情肆虐期間,政府不時圍封大廈要求住戶強制檢測,惟不時有公屋住戶無應門,有立法會議質疑相關無應門單位是丟空。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13日)回覆質詢時指,今年上半年共圍封250條公共屋邨,即平均每日有1.3條屋邨被圍封,合共10%住戶無應門,惟大部份住戶只是外出工作、封區時不在單位內等,強調會嚴肅跟進懷疑濫用單位的個案,但未有交代有關數據跟及相關跟進行動。

公屋家訪: 討論區

如果因觸犯「屋邨管理扣分制」或違反租約規定,而被房委會在2006年後除名的18歲市民,由終止租約日後起計2年內不得申請公屋。 而且到日後再次申請,分配公屋時,這一類申請人將不會分配地理位置、樓齡和樓層之前公屋更佳的單位,算是一個嚴厲的懲罰。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網頁,「丟空單位(或逾三個月非經常持續居於單位)」屬於濫用公屋行為,如租戶被證實濫用公屋,除會被終止租約,更可能會遭檢控。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家暴受害者的身心都需要空間復原,若處理不當容易有後遺症,而由於大多施虐者都是家庭經濟支柱,被虐者要搬離往往只得選擇劏房。 他估計,部分以合約外判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為免被社署覺得審批個案太寬鬆,因而將申請門檻提高。 他稱,目前房署只得約二千戶作體恤安置,當中只得小部分為家暴受害者,他不認為體恤安置正被人濫用,反而政府未有按人口上升增加作體恤安置的單位供應。 一般而言,編配租住公屋單位給有關人士的手續需時約四星期。 如果申請人對單位類型或地區有特定要求,處理的時間便會較長。

公屋家訪: 最新入息及公屋資產限額點計算?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公屋家訪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他續說,屋邨管理人員會每2年家訪全港73萬多公屋租戶最少一次,以偵察可能濫用公屋的情況,在家訪中發現的可疑個案轉介予房屋署的中央小組作深入調查,小組會深入審查有關個案,以及隨機抽選的個案、所有繳交雙倍租金的個案。

視乎餘下的家庭成員人數,例如一個四人家庭,假設轉名後最終只剩一人居住,該單位很大可能被房署視為寬敝戶,亦即餘下家庭成員的居住面積,超出既定的編配標準,或需要調遷至較細單位。 另一個近年較常見的遷出情況,是公屋戶主申請購買資助房屋,如綠置居或白居二,在成功購置後須要交出公屋單位。 公屋家訪 在現行「 批出新租約」政策下,公屋戶主轉名,是不可隨意轉給誰的,即使為公屋加名,亦只適用於指定的家庭成員。

公屋家訪: 人士家庭需受公屋入息審查

房署表示,房署職員每兩年一度家訪,調查租戶居住情況時,亦會偵察違規養狗的情況,如有發現,會採取扣分或租約行動。 房署並會派遣特別任務隊,偵察可疑違例養狗租戶及在屋邨突擊巡查,以及使用微型晶片掃描器檢查狗隻,以偵查未經許可飼養的狗隻。 房屋署為加強打擊公屋住戶瞞報或虛報入息及資產,上月特別成立了一支由三十人組成的專責隊伍,審查公屋住戶有否虛報或瞞報資料,預計半年內可額外完成抽查五千宗個案,令本年度總抽查個案增至一萬宗。 房署官員指出,有關專責隊伍會從舉報、家訪及抽查三方面篩選出可疑個案,並利用住戶姓名及身份證等資料,核對田土廳、車輛登記處、銀行及稅務局等其他部門資料,租戶是否擁有私人物業、車輛或股票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