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國際學校15大著數2024!內含全港國際學校絕密資料

近年教育局批出多個空置校舍以發展國際學校,吸引海外辦學團體落戶香港。 同時,不少具歷史及規模的國際學校依然爭崩頭,因學校名聲之餘,師資亦有口碑。 以下介紹15間本著名國際學校及學費、債券比較,讓家長多作選擇。 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為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在1992年創辦的首間國際學校,該校以加拿大阿伯達中英雙語授課,英文佔教學語言比例為65%,中文以普通話配合繁體字教學。

全港國際學校: 學費同債券制度

哈羅亦都係一間行英國學制同考試制度嘅國際學校,喺九年級至十一年級會先考咗IGCSE;而十二年級到十三年級就會考A-Level。 另外,弘立書院嘅一大特色係小班教學,務求令到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嘅學習效益;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不多於20人,而中學每班通常都會少於22人。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係位於香港仔,提供幼兒教育至十二年級的課程,同大部份國際學校一樣都係行IB制,而且公開試成績都好頂尖,2021 年 IB 成績入面有 3 位同學考獲滿分 45分,2 位同學考獲 44 分。 英文能力固然重要,但家長同仔女都要留意翻每間國際學校各自嘅收生要求甚至係優先取錄條件。 例如耀中國際學校,如果有兄弟姐妹喺耀中就讀或者係耀中校友嘅仔女,都會有被優先取錄。 而某啲國際學校都會有地域收生要求,就好似沙田學院要求學生要居住喺新界同少部份九龍地區,住喺港島嘅家長就可能要另覓一間心儀嘅學校啦。

  • 國際學校的學習環境也會偏向國際化,小朋友成長期接觸到的文化可能會比較西式,會不太了解中國傳統。
  • 再者,國際學校一般銜接外國教育制度,因此家長替子女報請國際學校前,應考慮清楚學校的課程設計與子女將來長遠的升學計劃。
  • 香港考生的平均分為38.9分,較2020年的36.3分增長了7.1%,另有130名考生考獲滿分的佳績。
  • 學校採用英國的教育制度(BritishNationalCurriculum)授課及編制教材,並沿用英國SATS考試製度來評核學生的學習進度。

佢哋行嘅係加拿大學制,而特別嘅位係佢哋係加拿大以外唯一一間學生可以同時獲得OSSD (安大略省中學文憑) 同IB文憑嘅學校。 而佢哋2021年嘅IB公開試成績亦都非常好,同樣都係100%合格,而當中有6位同學攞到滿分45分添。 漢基國際學校校址位於北角寶馬山校園徑1號,設有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部。

全港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2023|學費/債券比較+申請詳情|提升外語能力+開拓國際視野

想入讀耀中國際學校,校方要求家長在報讀時必須先出值課程簡介會,先行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才可進入面試環節。 因耀中國際學校的課程較為特別,如果家長本身無法認同學校的教學方式,學生將會更難以適應。 入讀哈羅的學生非富則貴,皆因學費高昂,每年學費由$149,924至$203,868萬元,全年住宿費$111,459萬元。 學生入學時須購買債券或資本證(CapitalCertificate),債券面值60萬元,資本證則分為個人及公司兩種,面值均是300萬元。

全港國際學校

近年不少中國大陸及香港家長,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讀書,希望他們有更高的英語水平、避免香港本地教育的功課壓力,且對將來前往外國升學較易適應。 但是,國際學校一般只銜接外國教育制度,不會保送學生參加香港的公開考試。 值得留意,開辦 IB課程的學校不一定是國際學校,而國際學校也不一定要開辦 IB 課程。 發言人指,在本學年,13間國際學校錄取的非本地學生百分比,受其透過校舍分配工作獲分配空置校舍或全新土地作發展國際學校而與政府簽訂的服務合約所規限,由50%至85%不等。 由於辦學團體就校舍分配工作提交計劃書時,得悉並同意其提供的資料(包括取錄非本地學生的最低比例)只會作申請校舍分配工作之用,因此局方未能公開個別國際學校須取錄非本地學生的最低比例。

全港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1.香港國際學校:學費最貴

國際學校一般銜接外國教育制度,故不會送學生參加香港的公開試,其提倡的學習模式亦比較接近外國的自主學習模式,所以就讀國際學校對未來外國升學會更容易適應、有優勢。 德瑞國際學校(German SwissInternational School)由幼稚園至中學一條龍,分為英文部及德語部,提供英式與德式教育,每級每部僅設兩班,採用小班教學,每班只有22至24位學生,故學位競爭激烈。 學校設優先取錄制,德國、瑞士及奧地利學生最優先取錄,其次為現有兄弟姊妹就讀、家長為德瑞老師、德瑞校友、學校債券持有人等。 很多國際學校均有推出債券,購買債券是入學條件之一,德瑞則發行面值 $432,250和50萬元兩款債券,後者可獲退還。

全港國際學校

其中新增3個航天科技的1天團,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科技及成就。 全港國際學校 其中前往珠海的兩條路線,安排學生參觀全國首個中小學生航空科普基地—愛飛客航空科普基地,學生可參觀機場沙盤、飛機生產製造廠房等,認識飛機生產過程,並了解當中的挑戰。 與去年當局列出的行程相比,除了取消前往福建、貴州和湖南的4至5天團,亦增加8個1天團,其中一半圍繞文化保育等議題,其餘行程包括考察航天科技成就、經濟發展等。 隨著兩地通關,近期回鄉證申請預約經常爆滿,温頴思指有部分學生反映回鄉證已過期,預料日後有部分學生或要請假辦證,冀當局提供協助。

全港國際學校: 沙田區中學排名

本文介紹國際學校的特色、香港的國際學校排名、學費及一些統計資料,有意讓子女入讀國際學校可以參考。 例如:耀中國際學校優先取錄耀中學生的兄弟姐妹或校友的子女;沙田學院要求學生要居住在新界 / 一部分九龍地區,不取錄港島的學生。 國際學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資源及更優良的師資,但其學費高昂,每年須繳付四萬至十多萬不等的學費。 然而,即使國際學校學費高昂,香港國際學校的學額仍然供不應求,可見香港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NoteSity小編今天就整合了全香港國際學校的最新資訊,包括2022年的國際學校排名、國際學校學費、入學條件、招生方法等,希望幫到家長們更了解香港的國際學校及其入學資訊,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學校入讀。

文件又顯示,2017/18學年全港國際學校共收生為38,868人,當中包括約8,865(22.8)名本地學生。 2017/18學年國際學校所收取每年學費的最高額和最低額,小學分別是5,800元及197,220元,中學分別是52,800元及231,300元。 以下列出有小學的國際學校,以及它們的地址和有沒有提供中學或幼稚園。 全年學費只是大約數字,學費詳情請點擊連結查看教育局提供的收費證明書。 近年入讀國際學校的本地學生佔比日益上升,為子女報讀國際學校的難度未來或會增加。

全港國際學校: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 & Pri School

學校還為16歲學生提供IB文憑課程,通過論文、理論展述及CAS計劃(即針對創造力、活動、服務)讓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興趣。 NAIS實施糼兒20人及中小學24人的小班教學,更能照顧每位學生的需要。 要數本地老牌國際學校,漢基國際學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必定榜上有名,學校位處北角寶馬山,單看地段已知學費甚高。 學校現有約1,300名學生,中學提供IB課程,Year 7 至11(相當於中一至中五)採用IB中學課程(IBMYP),Year 12 至13 則以大學預科課程(IBDP)教授。 學校推行普通話與英語教學,主張多文化教育,用以培養學生的領導力。

根據 IB 官網,全球現有156個國家有 IB 學校、大概90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都接收 IB 畢業生,而劍橋、牛津這類全球名列前茅的高等學府都會接受學生以 IB 成績報讀。 若 IB 考生打算本地升學,須透過 Non-JUPAS 方式。 本地大學一般預留3成左右學位予 Non-JUPAS 學生,但當中還包括重考生和自修生,因此想在本地升學,報讀 全港國際學校 IB 並不利。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當地星期六在加拿大西北部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加拿大及美國出動戰機升空,美軍F-22戰機將不明飛行物擊落。 加拿大軍方將展開搜索,再分析殘骸,杜魯多又表示,與美國總統拜登討論事件。

全港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14. 香港墨爾文國際學校

隨著近年社會環境及教育制度的轉變,加上移民熱潮,愈來愈多家長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避免子女成為填鴨式教育下的犧牲品、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同時亦為海外升學作準備,提供一個優良的雙語學習環境。 國際學校與本港有不同的制度,例如債券、學制等,千居整理出國際學校的入學程序、全港國際學校排名,助家長一臂之力。 所以學校擁有完全獨立的收生自主權,包括學生地區,面試日期和形式等,但按教育局的指引,應該不設筆試。

英國學制的一年級入學年齡為五歲,等於香港學制的幼稚園K3年齡。 另外亦有少部分學校採用美國及加拿大學制,入學年齡與香港相同,家長可按小朋友的年紀及將來的升學考量以選擇學校。 根據教育局資料,香港現時大概有50所國際學校,開辦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地的課程。 全港國際學校 近年不少本地家長都心儀國際學校,原因離不開減輕子女的學習壓力,培育其國際視野,以及更有效銜接海外課程。

全港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壞處

美國學制和加拿大課程(如HKIS、ICS 及CAIS)則是六歲才就讀Y1(一年級),故家長報讀學校時需留意其入學年齡要求。 以美國及加拿大學制而言,小學和中學共十二年,與香港同樣是六年小學及六年中學,即六歲入讀一年級,與香港分別不大。 民心學校除教授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及英國GCE(AS 全港國際學校 & AL)課程等國際認可課程外,目前已正式成為IBDP(國際文憑大學預科)候選學校,讓學生有在香港、內地和海外大學升學的機會。 私立國際學校的學費高昂,由每年2、3萬至10多萬港元不等,但因此私立國際學校亦可提供更多資源及更好的師資,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部分非牟利私立國際學校,例如香港國際學校,或可在經費上獲資助;部分則會發行債券,作為學校經費來源。 國際學校原本是為外籍人士子女,或移民外地而回流的學生提供教育,但也歡迎本地學生申請。

  • 而部份國際學校會有收生安排上設有提名權計劃(Nomination Right)、債權證計劃(Debenture)等方式,家長應留意行使的方法、轉讓安排及退款程序等細則。
  • 現時,除了英基學校協會營辦的14所學校外,還有逾30個獨立辦學團體提供各種中小學程度的國家和國際課程。
  • 一般而言,學校都會派發獎學金給成績優異和有出眾才華的學生,但助學金則可能要經過家庭收入情況評估後才能獲得。
  • 由於IB 文憑比香港中學文憑(DSE)在國際間的認受性更為廣泛,若打算將來到海外升學,入讀IB 認可學校比起入讀本地學校更有利於銜接海外課程。
  • 國際學校的學費高昂,但相對亦可提供更多資源及更好的師資,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 該校是一所以基督教教學的國際學校,校長、老師皆為基督徒,故校風重品德及心靈發展,故相當受基督教家庭歡迎,連圈中有基督教信仰的藝人也慕名而至,包括毛舜筠及蔡少芬。

早年NAIS主要招收Year 1至Year 7學生,相當於本地課程小一至中一,提供約660個學額,現在更擴招收Year9至Year 13學生,開辦幼兒教育至高中課程。 新加坡國際學校於1991年創立,位於港島南區,採用新加坡的學制,設有IBDP課程,學校弘年來有不少狀元,2020年便有百分之40的學生取得40分以上。 新加坡國際學校着重中文方面的培育,是國際學校中較為注重學術能力的,入讀的學生可能面對較大的學術壓力。 弘立書院在2003年創立,為全港最貴的國際學校之一,學費高達25萬元,弘立書院由高錕創立,李澤楷和甘比的子女都是就讀弘立。 弘立書院採用以探索為本的IB課程,近年來誕生了不少優秀的IB狀元。

全港國際學校: 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波老道校區) Carmel School

將軍澳官立中學的郭維迪同學,於各參賽組別中均獲得獎項,而其中更獲得Adobe Illustrator及InDesign組別冠軍殊榮。 全港國際學校 創意多媒體達人企劃由上奇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並由Adobe贊助。 參賽者來自本港多間小學、中學及大專院校,分別於平面影像及動態影像兩個項目角逐32個獎項,競爭相當激烈。

全港國際學校: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另學生須於Year6時參與劍橋小學考試評核(CambridgeInternationalExaminations),該測試由劍橋國際考試(CIE)批改,為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一個國際性的參考。 學校每天都有中文課堂,採用小班教學,並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調節課程內容;數學科則採用澳洲課程(AustralianNationalCurriculum),提倡理論與日常的結合,讓學生明了數學於生活中的價值。 就學校的地理位置亦不難發現校舍依山而建,背山面海,被大自然重重包圍。 全港國際學校 學校充分利用其綠色環境,設有户外教育課程如野營旅遊、海灘PE、學校徒步旅行、户外自然課程等等。 難怪大嶼山國際學校在其網頁上強調學校非「主流」,教學生「讀書」之餘亦讓他們學「做人」。 教育局發言人今(19日)回覆表示,自2009年起,獲教育局分配校舍或土地發展國際學校的辦學團體,必須取錄不少於70%非本地學生。

全港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有沒有校服?

多校引述局方在會面上稱,會就國際學校的需要考慮予以彈性安排,並會於下周給予更清晰指引,有學校更獲悉政府擬讓國際學校獲得豁免。 英基多年來誕生不少IB(國際預科文憑)狀元,於2019年英基轄下7間校共有20名狀元,而去年(2020年)7間英基屬校共出產了21名狀元。 因應特別假期的安排,當局會調動中一派位日程表,中一派位自行分配學位將於5月4日公布,中一派位將於7月26日公布,學生向獲派中學註冊的日期延至7月28和29日,而小五下學期呈分試預計延至8月提交結果。 楊潤雄表示,學校3月7日開始放暑假,共7周,至復活假期結束為止,之後有望可陸續恢復面授課,到8月12日結束本學年,並在9月1日開始下學年。 有賴各界支持和師生的堅持,學校得以在發展的同時,始終如一,保留其海事傳統,讓堅毅的精神和對海洋的熱愛得以在這海灣中莘火相傳,照亮着在這裡成長的每一代年青人。

學校着重中英雙語的培育,學校以「八德一智」為核心價值,在學校外語的同時希望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創立於1900年,係一間女校,係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間補助學校之一,坊間稱為傳統名校。 學校以優異文憑試成績以及良好校風聞名,無論係 CE 或者 DSE 年代都出產多名狀元。

學校提供美式課程予4至12歲的學生,由幼稚園至Grade 12共12年。 校方尤其重視學生的體育發展,校內設足球、網球、高爾夫球、攀石、欖球等運動項目,連中國功夫都有得學。 國際學校再度成家長的熱門選擇,很多家長子女讀國際學校減輕學習壓力,同時加強外語能力和拓展國際視野。 不過國際學校主要取錄外籍學生,加上本地家長需求增加,學額一直緊張。 教育局就2020/21至2023學年國際學校學額作出推算,截至3月中,預計未來3個學年學額可較本學年增加約2720個,報考人數則增約1720名,呼應過去數年來入讀率維持9成的情況。

全港國際學校: 香港 Top 100 小學排名

部分則會提供國際教育課程,讓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升學國家時,有更大的靈活性。 參加的考試包括英國的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NVQ)、美國的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國際中學會考課程(IGCSE)和大學預科國際文憑課程(IB)等。 國際學校不單止為外國人子女提供教育,不少院校亦接受本地人的入學申請。 每所國際學校的教學理念及課程設計都有獨特之處,和主流課程有很大的差異。

鄉鎮中小學教師和鄉鎮公務員,大家彼此之間的差距,究竟大不大呢? 最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已經執行,鄉鎮機關公務員,現在晉升職務職級,比過去更容易,而中小學教師評職稱的競爭,通常比較大,在這方面,公務員可能具有更大的優勢。 英基學校協會發言人回應表示,按該會與教育局協定,至少收錄70%非本地學生的要求,是以該會屬下15間學校的整體學生人數計算,而非按個別學校學生人數計算,按整體學生人數計算,協會符合局方相關要求。 全港國際學校 全港國際學校 在上述受取錄本地學生人數比例限制的國際學校中,除2間分別剛於去年及前年開始辦學的新學校外,其餘學校收生比例均符合相關規定。 局方已去信提醒該兩所學校在來年收生時須留意及符合規定,並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 此外,局方於2013年藉與英基學校協會商討政府逐步取消發放經常性資助的安排,提醒須維持當時的學生組合,即在整體學生人數中須最少有70%為非本地學生。

而部份國際學校會有收生安排上設有提名權計劃(Nomination Right)、債權證計劃(Debenture)等方式,家長應留意行使的方法、轉讓安排及退款程序等細則。 創校近150年的英國墨爾文學院(Malvern College)於2018年來港開辦小學, 爭取大埔白石角地皮建校。 學院2012年於青島開設首間海外寄宿分校墨爾文中學,今次主要招收在港工作的海外家庭子女,提供國際文憑(IB)小學課程,學生畢業後可選擇到英國升讀中學。 小學全年 10 期學費為 16 萬元,中學則為 18.2 萬元,長遠提供700個學額。

全港國際學校: 香港航海學校

校舍喺1960年建成,面積大約5600平方米,用紅磚起,有濃厚歐洲古典建築風格。 學校有多媒體學習中心、游泳池、演講室、舞蹈室、升學及就業輔導室同品格培育組室等。 即使家長有多想考入該校,都必須先了解清楚學費結構及債券的形式及細則,因為每間學校都有不同的政策。 加上很多富豪和成功人士,如李嘉誠、馬雲、張學友和趙薇等也將自己的子女或孫兒送讀香港國際學校,和名流以及社會賢達的子女做同學,建立人脈以便「有更好的起跑線」,亦是令部分家長熱衷國際學校的原因。 基本建設費可分為兩種,一種為新生入學時只需要繳付一次,另一種則是每年繳付。

教育局去年公布的21個行程當中,有9個行程路線被剔除,包括丹霞山文化遺產考察、環境保護考察行程等。 以學習黨史為目標的貴州行程,以及前往福建和湖南的3個4至5天團,亦不再列入選項。 新增4個文化及保育考察1天團,行程內容涵蓋秦末時代的廣東歷史,到改革開放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