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寮灣東隆宮5大分析2024!(震驚真相)

精美神龕分上下兩層,上為「凌霄寶殿」,崇祀 玉皇上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配祀四大天王及八仙女等。 下層為「海山寺」,奉祀 觀音菩薩、韋陀尊者、文衡聖帝、註生娘娘、夫人媽等。 本宮新建廟宇莊嚴宏偉,金碧輝煌,廟前兩根參天大旗竿,遠遠可見,氣勢萬千。 本宮佔地一千餘坪,建坪四百餘坪,建築為三川五門兩殿式格局,屋頂剪黏變化無窮,或雙龍朝三星、或雙龍拜塔、或雙龍搶珠;配以鮮豔的花卉,翠綠的松柏與造型生動的青龍彩鳳、人物瑞獸,交織成瑰麗奇妙的景緻,令人不由駐足細細欣賞。 前座代天府,前有石將軍持槍挺立,威風凜凜,頗有大將之風,為他廟所罕見 ; 另有石獅、麒麟數對,神態迥然不同,均為上上之作。

導覽範圍則主要在東隆宮文化中心的三樓的「王爺信仰文物館」,以及四樓「水滸英雄館」與「禮俗文物館」。 三寮灣東隆宮位於台南市北門區,主神為李府千歲,同祀溫府二千歲,是當地知名且富有歷史的廟宇,留下許多傳奇故事。 三寮灣東隆宮的中壇元帥並非我們熟悉的李哪吒,其姓氏為林,背後則流傳著一段感人故事。

三寮灣東隆宮: 台灣夜市已成為「高消費」地區? 網嘆:玩遊戲是去撒錢

眾人釋疑後,果然又在附近找到另一口井,鄉民咸認千歲爺神威浩大,料事神準,於是開始雕龍畫棟,大興土木。 民國卅四年,拆除公厝式舊廟重建,為答謝東港束隆宮 溫府二千歲輔助之恩,隨將廟額「慈安宮」易為「東隆宮」,成為本省第二開基東隆宮。 先民們初來乍到,生活困苦,其奉請來台的 李府千歲金身,無處安座,只好置於工具籃中。 爾後,因王爺神威顯赫,屢求必應,於數年後蓋草寮奉祀,供善信參拜。

三寮灣東隆宮

東隆宮的城隍殿門神,潘麗水藝師畫的是「四大元帥」的高元帥、殷元帥。 四大元帥相傳是鎮守玉皇大帝凌霄寶殿的鎮殿武士,為楊、李、高、殷四元帥(亦有說法是溫、康、馬、趙四元帥)。 四大元帥中,最容易辨識的應是「高元帥」,原因是他常被繪以持劍、舉嬰的形象。

三寮灣東隆宮: 「台灣中心」爆募款爭議 吹哨者揭露「聖光事件」始末

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另一項特色就是擁有《水滸傳》中梁山泊108條好漢的陶塑人像。 原本梁山泊與王爺信仰一點關係都沒有,當年因廟方管理人員喜愛而蒐藏,後禮聘中國廣東石灣陶藝場名家,耗時三年時間製作完成108尊栩栩如生的交趾陶人像,每尊人像雕工精細,也充分地展現出鋤強扶弱好漢的粗曠性格,是國內難得一見的民俗藝術作品。 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佔地200多坪,外觀為宮廷與傳統閩南式混合的建築設計。 位於館內三樓的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最大特色在於展示王爺信仰的淵源及早年農村廟會迎神的過程。 王爺信仰文物館就位於東隆文化中心的3F,裡面分成七大主題,收藏很多有關王爺信仰的文物,並運用木雕、陶塑將一些祭儀完整呈現,讓大家能更具體認識台灣傳統的王爺信仰,建議許可的話就參加定時專人導覽,因為每面旗幟、每個角色、每件文物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聽。 本次導覽由張麗珠作為主講人,而東隆宮總幹事吳崑源也共同參與,並在一旁補充。

三寮灣東隆宮

國內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年中之後,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已經計畫進入商業市場,並表示要提高價格,最貴一針接近4千元台幣。 [NOWnews今日新聞]土耳其規模7.8強震造成死傷無數,台灣在第一時間就組成特搜隊,深入現場支援,一名與台灣深有淵源達30年的土耳其教授葉瑪思(YilmazKeskin),恰好在土耳其探親,便立即… 林姓中壇元帥的母親往生後,李府千歲賜其林媽娘娘的聖號,並建一小祠,讓林媽娘娘享有人間香火,三寮灣東隆宮早晚都派人到林媽娘娘小祠上香。 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是林姓中壇元帥的聖誕,在這一天三寮灣東隆宮必會準備好神轎與文武陣頭,由中壇元帥恭請母親前往三寮灣東隆宮看戲。 據說林媽娘娘愛看車鼓陣,但有一年廟方與信眾並未請車鼓陣,但是當天卻有一團車鼓陣前來表演,該團團長表示,有一位年輕人請他們來表演,此時廟方與信眾才恍然大悟,那名年輕人應該就是中壇元帥的化身,只為了讓母親看到最喜歡的車鼓陣。

三寮灣東隆宮: 點選前往 三寮灣東隆宮 官方網站

Copyright 2023 微廟網-專業廟會微電影紀錄影片拍攝與討論.宗教廟宇文創雜誌與商品發行! 東隆宮的保生大帝,則是在1895年,三寮灣在行政區上編列進入學甲庄後,由庄民發起前往 學甲慈濟宮 分靈保生大帝。 熱鬧的三寮灣東隆宮舉行過的「送王船」活動,是恭送「溫王爺」乘船代天巡狩,所乘之船號稱「溫王船」的木造王船,會在溫府千歲誕辰日的農曆十一月初一日啟行,先「遷船」遶庄接受膜拜,後轉「航」火化。 此地認為,「溫王爺」將在代天巡狩後,升天向玉皇大帝報告,之後才返廟坐鎮。 在台南市火車站前的中正路7-11商店前,搭乘興南客運「台南東站」南鯤鯓線(經佳里與學甲)往北門的班車。 而全球現在也漸漸鬆綁新冠相關規定,四月開始,WHO也可能把新冠從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最高等級移除。

民國五十九年,本宮為崇功報德,答謝神庥而崇體制,於十月再拆除廟宇重建,經八年後,於六十七年十月竣工慶成,是為今之廟貌。 後來善信們為崇功報德,乃集資於民前十年(一九○二年)興建公厝型廟宇──慈安宮奉祀,此為「三寮灣東隆宮」的前身。 本作品出自銅雕師傅秦華,為信徒集資捐獻的永祀王船,形制為王船工藝中較為少見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船身、船帆比例協調,人物具動態,船身綴以淺浮雕之龍身,飛騰而上,展現律動美感,更增添此作品的工藝之美。 成神後被皇帝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祀,春秋致祭,永享人間香火。

三寮灣東隆宮: 廟宇介紹

東隆文化中心外觀採取閩南及宮廷式建築,富麗堂皇,一樓有宋江陣的展示,二樓為演藝廳、逐樓而上還有:「王爺信仰文物館」、「水滸英雄館」及「禮俗文物館」,主要以臺灣民間信仰為展示主題。 一進展區大家的目光馬上被櫃中一片陶塑的水滸人像吸引,她說明這些陶塑人像是中國廣東石灣陶藝場名家所製作的,也是全臺灣唯一一套,這些人像不只栩栩如生,更結合每位人物的經典故事,在導覽時她也簡要提到宋江、李逵、林沖、武松、戴宗、孫二娘等人的故事。 四樓另一側則為禮俗文物館,在這此展區中,因為時間關係,她主要介紹了因男方入贅而立的雙姓神主牌,以及難得一見的泥塑土地公。 導覽員張麗珠讓大家一同走上木棧道,近距離觀賞王船的精湛工藝與內部結構在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導覽告一段落後,學生提問當初文物館建立之緣由,張麗珠說明原先預計興建香客大樓,與此同時,當時台南縣縣政府有一地方文化館之補助計畫,因此便以王爺信仰為主題,建設此文化中心。 另外也有學生也提到文化中心的文物來源為何,張麗珠說明有部分為信徒捐贈,而另一部份則為東隆宮自行收購。 張麗珠特別分享東隆宮的名稱緣由,她說明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府千歲為信徒消災解厄,東奔西走,奉迎神尊者常有向隅之情況,為了解決此問題,廟方主事者決定為李府千歲分身。

4樓還有「禮俗文物館」及「水滸英雄館」,尤其是水滸英雄館好厲害,裡面展示了根據四大奇書中的「水滸傳」小說所創作的108條好漢塑像,這些塑像經由匠師的巧手,每個人物的身形、表情、動作都生動而獨特,也都很有可看性。 三寮灣東隆宮 現在所見到的廟貌是民國67年(1978)所重建,為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 從建築結構到裝飾藝術,廟方遴聘的匠師皆是一時之選,大木作是泉州溪底派王錦木所設計,是他自言「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門神和樑枋彩繪為潘麗水和李漢卿作品;石雕為大稻埕的陳氏家族與張木成、聶祥生的對場作品;木雕則是蘇水欽負責,皆是曾獲薪傳獎或名重一時的藝師。 至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回庄云庄繞境、安五營。

三寮灣東隆宮: 文化部

位於四樓東側的禮俗文物館為王爺信仰文物延伸副館,館內主要展示民間祭祀禮俗文物,包括有金銀紙類、祭祀法器及祝壽排場,並逐一做詳盡說明與用途介紹,提供研究與保存民間習俗的主題文物館。 熱鬧的「送王船」活動,每3年舉行一次,既不請瘟王,也不為瘟王舉行「迎王」儀式,而是將「送王」昇華為崇功報德,恭送溫王爺出巡,信徒深信王爺乘坐王船出巡執行「代天巡狩」,會盡快回宮長駐,繼續保境佑民,人神之間期待、互信之情感相互牽繫著。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補助、設立演藝廳,有高級音響、燈光、舞台等設備,經常舉辦交誼、表演、歌唱、舞蹈、開會、講道等,於八十九年一月九日舉辦揭幕典禮後開放啟用。 三寮灣東隆宮 建築基礎、樑、柱、樓板等,採永久性銅筋結構 ,外觀採我國北方宮殿造形設計,並配龍鳳草木彩繪,朱紅圓柱,浮雕欄杆,雲頭雕塑,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雅觀,氣派非凡。 室內採中 央系統冷氣設備及電梯,為一現代化、古色古香的標準大樓。 三寮灣東隆宮 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北門鄉洪登科鄉長及本宮侯萬蟾董事長等主持動土大典,興建「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硬體建設於八十五年全部完 成。

三寮灣東隆宮

不過,夫妻檔近日在節目上卻透露最近因為「收納問題」爭執不休,黃國倫甚至對寇乃馨說… 每當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因此人民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感激不盡,並也相信王船在王爺回天庭繳旨時能順便把瘟疫、厄運都帶走。 某次李府千歲交代要處理庄內邪靈,林姓乩身就先架起油鍋並加熱,準備稍後李府千歲降駕時就能以滾油處理邪靈。 不過時辰未到,李府千歲未降駕,林姓乩身天性至孝,想起家中的老母親還沒吃飯,急著想回家侍奉母親,遂自行以滾油處理邪靈,未料邪靈力量過強,反而將林姓乩身壓入滾燙的油鍋內,林姓乩身因公殉職。

三寮灣東隆宮: 高雄人不哭了!家樂福宣布 高雄愛河店將續約繼續營業

而在此過程中之關鍵儀式在於「開光」,此時降駕於乩童之神明自稱為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奉玉旨派來協助李府千歲,從此,兩位神尊大展神威,信徒也快速增加。 而慈安宮為了答謝溫府千歲,便改名為「東隆宮」,成為臺灣第二間東隆宮。 她也提到在民國106年時,原應是舉辦三年一科的「送王船」活動,不過由於整修廟頂,人物力皆不足以負荷,因而請示神明並得其答應後,暫停送王船一次。 三寮灣東隆宮去年進香、遶境活動因疫情而取消,今年籌辦前往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千人進香在5月22日舉辦、5月26日舉辦三寮灣遶境祭典,未料又因疫情大爆發,三寮灣東隆宮董事會決議取消22日、26日進香及遶境活動。

  • 三川殿是廟宇的門面和入口,除了要展現精美的裝飾藝術,也會置以驅除鬼祟的守護之物,如門神和石獅,而三寮灣東隆宮更多了一對「石將軍」鎮守在門口。
  • 3.北上至台南往17線至國聖大橋左轉61線至三寮灣交流道下(蘆竹溝)。
  • 說到這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開始是李府千歲來,但現在主位卻是溫府三千歲呢?
  • 本次導覽由張麗珠作為主講人,而東隆宮總幹事吳崑源也共同參與,並在一旁補充。
  • 但日本警察目睹本官 李府千歲神功卓著,正氣昭彰,特法外相待,不敢造次,因此, 李府千歲金身得以保存至今。
  • 東隆宮的城隍殿門神,潘麗水藝師畫的是「四大元帥」的高元帥、殷元帥。
  • (一)「禮俗文物館」:本館是「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延伸副館,蒐集、展示數百種與祭祀、禮俗相關之文物,舉凡金銀紙類、祭器、法器、祭品及祝壽排場等,逐一做詳盡說明與用途之介紹,為一研究與保存民俗文物之主題文物館。

東隆宮以傳統閩式建築設計,內主祀神明有李、溫、吳、池府千歲及保生大帝。 此地王船文化信仰乃源自屏東東港溪流域,廟方為弘揚王爺故鄉的特有文化,特在東隆宮旁的文化中心三、四樓設置王爺信仰文物館、水滸英雄館及禮俗文物等三大主題館,供遊客入館參觀,體驗宗教的力與美。 現不僅是三寮灣社區小型民俗文物博物館,更是全國目前僅有的王爺信仰主題館,對王船信仰有興趣者值得細細觀賞。 北門區之「東隆宮」創始於當時三寮灣先民跟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特地請來千歲神像以期保佑航行時平安順遂,之後為了感謝千歲神冥冥之中的保佑人民,因而建立了「東隆宮」,同時維持每三年舉行刈香醮典與王船祭等活動,如此的信仰也因此傳承下來。 然而「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正是為了宏揚王爺地方特有文化,由文建會補助而設立,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十八日正式開放參觀。 市議員陳昆和指出,東隆宮文化中心是全國唯一以「王爺信仰」為主題知名地方文物館,春節期間又配合舉辦俱宗教裝飾藝術的「宗教傳藝」藝術創作聯展,值得鄉親與信眾細細品味,過年期間全面開放免費參觀,讓旅外鄉親參觀了解在地「王爺信仰文化」特色。

三寮灣東隆宮: 建築特色 :

來台後落腳於此,初搭建三間草寮安身,因三間草寮之間,道路彎曲,因而有「三寮灣」之稱而沿用至今。 信仰的起源是明朝永曆19年(1665)來臺的先民,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隨船保護,落腳此處後先在草寮中安頓神像,到日治時期才正式建廟奉祀。 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董事長侯正仁表示,東隆宮是三寮灣先民們隨鄭成功渡海來台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起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三寮灣東隆宮的王船信仰尚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廟內同時供祀二艘永遠駐廟的王船,一木一銅,木船在右殿,銅船在後殿,啟建於民國65年間。 銅製王船為全台唯一僅有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雕工精細,栩栩如生,人物造型神態活現,頗具民俗藝術價值。 位於三樓的「東隆宮王爺信仰文物館」所佔地廣為 220 坪,內容包含王船信仰、王醮醮典、祀宴王爺、請王與安座、中國與台灣的代天巡狩王爺、三寮灣東隆宮的王爺信仰、王爺遶境與陣頭表演…等七大主題。

三寮灣東隆宮

可搭乘飛機、火車大眾運輸,從台南市火車站前圓環旁搭乘興南客運前至佳里站,轉往《佳里至蘆竹溝》線路, 往南鯤鯓於北門鄉公所站下車步行約 1分鐘即可到達。 中山高下新營交流道,循 172 縣道至鹽水,後轉台 19 開往學甲方向,至學甲接 174 縣道往北門溪底寮、蘆竹溝方向即可至三寮灣。 開車北上: 中山高下麻豆交流道,循 171 縣道遵循指標開往學甲方向,至學甲接 174 縣道往北門溪底寮、蘆竹溝方向即可至三寮灣。 本宮是一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格局恢弘秀麗,精緻典雅,是榮獲「國家薪傳獎」的福建省溪底派閩式廟宇大木匠師王錦木老先生所精心設計,他在榮獲「薪傳獎」發表談話時公開表示,三寮灣東隆宮是一座最能代表他溪底派整體建廟理念與風格的廟宇,也是他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

三寮灣東隆宮: 高雄東隆宮- 李府千歲黑旗開拓的第三東隆

東隆宮奉祀有吳府千歲,為1902年興建公厝時,特別前去商請 南鯤鯓代天府 開基吳府千歲降臨擇地,1928年雕奉吳王金身。 而慈安宮更名為東隆宮之說法,據說溫府二千歲駐駕慈安宮後,原本因為道路彎曲而常有事故發生的三寮灣,因為溫府二千歲的駐駕,讓事故減少了許多,當地居民與李府王爺為感念溫府二千歲的協助,因而更名為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主祀李府、溫府、吳府、池府千歲和保生大帝,是台南濱海大廟之一,以三年一科的王船醮著名,3年多前開始進行廟頂翻修,新建拜亭和牌樓,原廟埕的鐵鑄天公爐因年久,氧化龜裂,更早在2013年由董監事會向李府千歲擲筊請示鑄造新的天公爐。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將在10月7日上午舉辦安爐大典,迎請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池府千歲等神尊到場護持,三寮灣庄民也將準備紅圓發粿敬拜。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因應全國防疫,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今天(15日)宣布因為疫情嚴峻,取消下週的進香、遶境活動。 高雄東隆宮又稱第三東隆宮,主祀溫府三千歲,是東港東隆宮溫府大千歲的第三個兄弟。 不過高雄東隆宮最一開始是延靈自三寮灣東隆宮(第二東隆宮)的李府千歲黑令旗,後來才慢慢加入溫府三千歲、吳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延靈)、保生大帝(學甲慈濟宮延靈)、南海佛祖(赤山龍湖巖與南鯤鯓代天府延靈)等神。 在三百三十八年前,先民由大陸渡海來台時,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 三寮灣東隆宮 李府千歲金尊隨船保護渡台。

三寮灣東隆宮: 開放時間

吳崑源說明這些玻璃剪黏相較於交趾陶剪黏,保存年限較短,而且當初師傅必須直接在廟頂製作,相當費工。 他指出因為廟頂的玻璃剪黏裝飾褪色,便將其拆下以進行修復工作,進而能成為新的展品。 三寮灣東隆宮是先民隨著鄭成功渡海來台開墾,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創廟甚早,主祀李、溫、吳、池府千歲及保生大帝,並以王船醮典聞名。 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新春嘉年華」,其中大年初一、初二舉辦「擲筊PK」大賽已進入第6年頭,冠軍得主將獲得125CC機車,總共錄取10名優勝者將獲頒優厚獎金及獎杯,更設置特別獎一名(連續笑杯最多者),比賽中並穿插摸彩助興,每年均吸引2千人熱烈報名。 (圖/翻攝自慈濟仙官府臉書專頁)林姓中壇元帥的母親往生後,李府千歲賜其林媽娘娘的聖號,並建一小祠,讓林媽娘娘享有人間香火,三寮灣東隆宮早晚都派人到林媽娘娘小祠上香。 高雄前金東隆宮源自台南三寮灣慈安宮李府千歲黑令旗,迄今已有60年歷史。

三寮灣東隆宮: 廟宇簡介

在東隆宮旁有一座七層樓高的「東隆文化中心」,介紹臺灣民間信仰主流之一的王爺,展示陣仗驚人的王爺出巡木雕、水滸傳108條好漢,雕工精微生動,吸引不少人進香朝拜順道前往參訪。 東隆宮是三寮灣先民們隨著鄭成功渡海來臺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廟內同時供祀二艘永遠駐廟的王船,一木一銅,啟建於西元1976年間;銅製王船為全台唯一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雕工精細,人物造型神態活現,深具民俗藝術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15日上午宣布將取消下周的前往屏東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的千人進香及遶境保平安祭典活動;東隆宮這2大祭典已連續2年因疫情取消。 東隆文化中心的成立,與臺灣的文化政策密切相關,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於2002年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在全臺臺各地積極輔導各鄉鎮設立文化館舍。

三川殿是廟宇的門面和入口,除了要展現精美的裝飾藝術,也會置以驅除鬼祟的守護之物,如門神和石獅,而三寮灣東隆宮更多了一對「石將軍」鎮守在門口。 這對石將軍是何許人也,目前尚未在文獻上看見相關記載,只知屬於當時負責石作的大稻埕陳氏雕刻家族作品,石將軍身著文武甲、手持金鐧和金鞭,另一手都作撚鬚狀,裝備和動作皆近似於秦叔寶和尉遲恭門神。 這對近似一般人大小的石將軍,不僅展現了匠師對於人體比例的拿捏得宜,而在堅硬的石頭上,用鑿刀細細刻畫出性質柔軟的鬍鬚和彩帶,更是難得的功力。 1.高速公路轉84往北門接61線至三寮灣交流道下(蘆竹溝),即可到達。 2.高速公路北上至麻豆交流道循171縣道往學甲方向接174縣道往溪底寮至三寮灣。 3.北上至台南往17線至國聖大橋左轉61線至三寮灣交流道下(蘆竹溝)。

在導覽進入尾聲之際,張麗珠也帶我們參觀東隆宮內兩艘永駐宮內的王船,一艘則在宮外的木製王船,另一艘位於後殿,是由信徒捐獻,全國唯一的銅製王船。 最後,我們在宮外一面繪有王船遊天河的大型3D繪畫前合照,此次造訪三寮灣東隆宮也告一段落。 接著,張麗珠與總幹事吳崑源帶領我們到並未對外開放的六樓,此處放置了許多玻璃剪黏。

說到這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開始是李府千歲來,但現在主位卻是溫府三千歲呢? 這就要說到當時從北門移民至前金的曾、林、洪、朱、黃,五姓人士說起,當時李府千歲的黑令旗來此發揮時,威靈顯赫,信眾漸多,後來要雕塑李府千歲金身入靈時,前來的神靈表示其為溫府三千歲,信眾於是又在另雕金身給溫千歲,而溫千歲也幫助地方與信眾甚多,李府千歲為了感謝溫府三千歲,便把主位讓給祂。 後殿是一座設計新穎,風格別具的二層樓建築,禽前設有新型天井,頂鑲圓玻璃無數,乃採自大輪船窗材,採光極佳,為廟宇創作傑作。

中心內設有:王爺信仰文物館、宗教文物展示館、水滸英雄館、民間信仰研究館、禮俗文物館等,館藏非常豐富。 3樓的王爺信仰文物館,是台灣唯一的王爺信仰主題館,以王爺信仰及刈香醮典為特色,以照片圖像、祭典的實物與精緻的木雕呈現,將王爺信仰文化介紹的巨細靡遺;如事先預約參觀導覽,能更深入了解鹽分地帶王爺信仰的習俗。 此外,禮俗文物館及水滸英雄館,也都很有可看性,尤其水滸英雄館內的作品是禮聘舉世聞名之廣東石灣陶藝廠,耗時三年始製作完成梁山泊108條好漢塑像,為全台唯一全套梁山人馬的石灣陶塑像,非常難得一見。 逛完後,不彷到鄰近的蘆竹溝欣賞北門潟湖的美麗的夕陽,為旅程畫下美麗的句點。 東隆宮當初是三寮灣先民們隨著延平郡王鄭成功渡海來臺開墾,為保佑平安渡海,特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後眾生為感念千歲神威大顯,初乃創草寮、建公厝奉祀。 東隆宮原名「慈安宮」;民國34年與屏東東港東隆宮的溫府王爺前來駐鎮而結緣,並維持與屏東東港每3年一科王船祭及刈香醮典儀式,同時祀船文化及迎王儀式漸成為西南沿海地方獨特有的宗教節慶活動。

三寮灣東隆宮: 台南旅遊網

經過多次重修,即今日所見之【高雄東隆宮】,主祀【溫府三千歲】,又號【高雄 第三東隆宮】。 所以現在參拜高雄東隆宮時,在鎮殿的溫府千歲正下方有一口井,只是在建築物下所以無法窺得,另一口井在廟旁左邊住家的騎樓,現安全考量井口有網罩保護,但仍可探得井水,並引此井水入廟內之後龍壁,從龍口流出。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三寮灣東隆宮: 台南三寮灣東隆宮連2年停辦進香遶境 信眾:支持防疫

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因建築有部分毀損,因此將廟宇整修,完工後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啟建三朝清醮。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廟宇重建,經八年後,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竣工,成為現時廟宇樣貌。 不讓屏東東港東隆宮專美,臺南北門的三寮灣也有一座東隆宮,同樣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