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孤兒院2024詳細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簡稱「V54」的駐留計劃,借用了保良局前主席梁安琪女士位於跑馬地的一所三級歷史建築,內有11個房間,以同區市值六成的租金,為18 – 45歲年青藝術家提供低廉短期住宿,V54定期舉辦社區導賞及藝術創意活動,鼓勵駐留的藝術家向公眾推廣藝術價值,回饋社會。 學校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以下列出扣減政府資助後不同班別的全年學費和期數。 這裡資料每年十月更新,有關學校的最新學費詳情,請參看教育局提供的 收費證明書。 秉承「保赤安良」之宗旨,提供住宿服務予缺乏家庭妥善照顧之兒童/青少年,如孤兒、被遺棄、被虐待、父母離異或患病等。

  • 學習著重親身探索和創意,安排幼兒走出課堂學習,參與社區活動,如參觀、探訪等。
  • 保良局初期的創辦者多爲東華醫院的總理,保良局亦曾借用東華醫院作爲辦公場所。
  • 她希望,下一代年青的駐校社工無論在處事態度或工作質素上都要對自己有要求,抱持初心與學生同行,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問題、有勇氣面對人生,即使只是為他們帶來微小的改變,也不計較付出,這便是作為社工的責任。
  • 透過全港超過200個社會服務單位,由幼至老皆照顧到,為有需要人士建立貼心到位的社區安全網。
  • 另一方面,我們亦緊貼社會需求,長期自資為超過50,000名長者、兒童、青少年、康復人士及病友提供服務。
  • 「我從1995年開始參加兒童助養計劃,當時是透過《星光熠熠耀保良》得知有此計劃,至今已助養近15個小朋友。記得第一次來保良局探訪時,當時小朋友仍然是嬰兒階段比較怕陌生人,經過多次探訪,後來他每次都會主動跑過來抱抱我。」——參加助養計劃26年的Fanny。
  • 「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

早前重返娛樂圈的陳松伶在探訪殘障孤兒後計劃領養小孩,名人愛心領養感動社會,但在現實世界中,有些被遺棄的孩子一直等不到一個家,因為他們都來自較複雜的家庭,或是身體殘障,而領養者往往都想領養一個健全又清白的孩子。 嬰兒組「寶寶樂園」及幼童組「童心樂聚」分別為初生至6歲以下兒童的一項暫托服務,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暫托嬰幼兒服務。 保良局提供住宿服務予缺乏家庭妥善照顧之兒童或青少年,除了總局,還開辦了16間兒童之家及其他寄養服務。 註冊社工提供個案及小組服務,以促進兒童之成長;並會按個別福利計劃處理兒童的離局安排,例如與家人團聚或獨立生活等。 # 保良局孤兒院 院舍券服務範圍以外,因應院舍券持有人的照顧需要而使用的消耗物品,院舍券持有人(除了合資格申領照顧補助金的長者)需自費購買項目。

保良局孤兒院: 服务质素

助養兒童——與受助孩子建立關係贊助家舍——參加活動與住宿兒童同樂每年捐款$1,500, 可參與助養一名兒童。 配合本年度「正氣善盈 創建共融」主題,透過多元化的演出項目分享本局安老服務的最新發展及受惠者故事,既為市民大眾提供新春精彩節目,同時呼籲行善積德,捐出愛心利是錢予長者,於佳節一同分享愛與關懷。 學生人數:以下顯示每所幼稚園的學生人數以供參考,方便家長概括了解學校的辦學規模。 上午、下午、及全日分別代表上午班、下午班、及全日班的總共學生人數(2021 年 9 月資料)。

保良局總局目前照顧着約300名無家兒童,局方於5月29日首次向傳媒開放參觀總局內的家舍,一睹這個照顧過無數無家小孩的愛心之家。 請按下紅色的檔案瀏覽服務單位的宣傳刊物,收費表或附加資料;更新中、未被提交或不適用的檔案則以灰色顯示。 由局方配定家舍,成为「阳光家庭大使」/「阳光企业大使」,大使将获发感谢状一份,及可参加由局方安排的活动,与住宿儿童共聚。 助养儿童——与受助孩子建立关係贊助家舍——参加活动与住宿儿童同乐每年捐款$1,500, 可参与助养一名儿童。

保良局孤兒院: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院舍券計劃)

原本認知能力較弱的婆婆看到曾孫們,馬上精神百倍,準確說出每位曾孫的名字,更是感動落淚,「見到你哋真係好開心呀」,又立即戴起兒孫們送來的冷帽,婆婆則將親手編織的冷頸巾送予兒孫們。 陳七婆婆的孫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節日時不能一家人與婆婆一起過節,感謝院舍職員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體貼長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門探訪機會,保護院舍內體弱長者的同時,也一解家人和長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營運經理梁德業表示,疫情持續多時,對長者及家人造成困擾,家人會擔心長者生活及身體,有長者變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 所以院舍不斷想方設法增加長者在院舍的生活樂趣,例如安排興趣班,亦會以不同方法增加長者與家人的溝通,例如增加視像通話時段、以長者近照或院舍內的活動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給家人。 探訪方面亦會在疫情許可下盡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較緩和時,讓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於院舍指定區域跟長者見面;如疫情較嚴竣,則會盡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門外,與長者相隔玻璃門見面及閒聊。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這幾秒,能夠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夠遺憾忘掉」,縱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夠與摯愛家人盡情相擁,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愛意永不會被阻隔。

  • 保良局教育事務部轄下有 49 所幼稚園,全屬私立非牟利性質,分設上、下午及全日班。
  •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
  • 隨著香港社會的轉變,現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主要服務包括安老、綜合家庭、教育等。
  • 「经朋友介绍下在2021年开始参加助养计划,第一次来探访孩子时心情有少许陌生和紧张,因为大家互不认识,幸好我们很快便打成一片。希望大家都可以支持儿童助养计划,帮助小朋友开心健康地成长!」——屈臣氏集团(亚洲及欧洲)行政总裁倪文玲。

「我们认为童年比较珍贵,小朋友的成长会影响日后的性格、待人处事的态度及价值观。只要小小的付出,就能成就和带给小朋友在成长中微不足道但深远的帮助。」分别参加儿童助养计划10年及8年的Kenneth与Fiona分享。 「我从1995年开始参加儿童助养计划,当时是透过《星光熠熠耀保良》得知有此计划,至今已助养近15个小朋友。记得第一次来保良局探访时,当时小朋友仍然是婴儿阶段比较怕陌生人,经过多次探访,后来他每次都会主动跑过来抱抱我。」——参加助养计划26年的Fanny。 「经朋友介绍下在2021年开始参加助养计划,第一次来探访孩子时心情有少许陌生和紧张,因为大家互不认识,幸好我们很快便打成一片。希望大家都可以支持儿童助养计划,帮助小朋友开心健康地成长!」——屈臣氏集团(亚洲及欧洲)行政总裁倪文玲。 註︰助养儿童与合法领养儿童完全不同,助养捐款人与儿童之间不构成任何法律上的关係。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範疇

保良局為籌募各項服務經費每年舉行全港性賣旗籌款,屬下學校學生及家長、老人中心長者及其他企業機構義工於全港各區進行賣旗募捐。 程序上,一對夫婦或是單身人士有興趣做領養家庭,可接觸相關機構與家庭作評估,適合的領養家庭,可與待領養的小孩配對。 錢指,背境有異不代表這類小朋友發展會差,可能只是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協助,例如若生父母曾吸毒,小朋友可能要經過戒毒治療,建議申請領養家長可檢視自己的能力、精神、時間,及自己的接受程度。 保良局孤兒院 今次總局首次公開讓傳媒參觀的是屬幼童組及兒童組的兒童家舍,家舍除了設有床位、儲物櫃等基本設備外,為了培養小孩自我能力,亦會在家舍加入不少個人化元素,例如特意為每名小孩提供個人書枱,藉此教導他們自理技能。

保良局孤兒院: 社會服務單位一覽

孤儿,是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的儿童或青少年,例如父母双亡、失踪、被父母给遗弃等原因。 这些孤儿有些会由亲戚、监护人来照顾,有些会被送到孤儿院,亦有些被他人收养。 得到适当照顾的孤儿仍有可能过正常生活,健康成长,但有些无人照顾的孤儿常会流落街头成为街童或是当童工为生,有些则会被人给拐带与贩卖,作职业扒手、乞丐集团的道具,有些则沦为雏妓等。 2014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共107萬,佔全港726萬人的14%。

保良局孤兒院: 學校收費

自此,保良局秉承着「保赤安良」宗旨,初期主要是遏止誘拐婦孺,為受害者提供庇護及教養。 隨著香港社會的轉變,現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主要服務包括安老、綜合家庭、教育等。 保良局社會服務總幹事(家庭、幼兒及兒青)余陳慧萍表示,銅鑼灣總局設有12個家舍,分別照顧3至6歲的幼童及6歲至18歲的兒童,亦設有照顧初生至3歲的嬰兒組,更設有全港唯一一間由非政府機構營運的刊憲兒童收容所「新生家」。

保良局孤兒院: 學校類別

保良局提供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及福利,福利包括有薪假期、14星期產假、醫療津貼、強積金、員工培訓、長期服務獎、員工貸款、員工活動及購物折扣優惠等。 保良局視員工為重要人力資產,若你希望服務社群,造福社會及擁有穩定的事業發展和保障,歡迎你加入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這些兒童的父母因不同的問題,如患精神病、智障、有吸毒經驗或未婚等而未能撫養孩子,希望透過領養安排讓孩子得到屬於自己的家庭。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迄今已開設共60個安老服務單位,以「五全照顧」為理念,積極推動「長者優質生活」,讓長者「活著就是精彩」。 本局一直謹慎及有計劃地使用社會福利署整筆撥款及資源,並持續檢視服務的需要,以應付多變及不斷增加的社會服務需求,並一直把行政管理的支出嚴控於合理水平內。

保良局孤兒院: 兒童之家各服務單位

譚婆婆也算是保良局的「老朋友」,她2014年開始接受本局食物援助。 譚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長者生活津貼,女兒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婆婆現在獨力照顧13歲的孫女,屬跨代照顧個案。 譚婆婆早年於地盤工作時弄傷了兩腿膝蓋,關節亦開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紙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緣故,婆婆怕感染病毒傳染孫女,因此已放棄了拾紙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慳。 她數日才捨得換一次口罩;每天早午餐加起來當一餐;每次到食物銀行拿食物,為了慳2元搭車錢,寧願步行超過30分鐘去領取物資;她常掛在嘴邊的是「希望留多一點給孫女」。 因此,當譚婆婆知道保良局扶弱計劃讓她可以得到額外的食物包時,她萬分感激保良局。 但因疫情緣故,食物銀行需要支援更多基層家庭,個別關顧時間也相應減少了。

保良局孤兒院: S.E.N. 2.0 綜合支援計劃

此外,大樓亦設有不同用途的活動室,包括遊戲室、圖書館、多用途活動室、室外操場等。 保良局儿童助养计划为定期定额的捐款计划,每日只需约港币4元,可拓展及优化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福利服务,营造更美好的成长环境,点亮他们的生命,见证他们的改变。 當本局成功為申請人配對兒童,並在領養後提供支援至法庭頒發正式領養令,而申請人再沒有其他服務需求的情況下。 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培訓、輔導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訂立良好生涯規劃、發揮潛能和多元才能,跨越挑戰,建立正面的人生價值。

保良局孤兒院: – 本區服務概覽: (灣仔區) 社會福利署管理或撥款的福利服務單位

但也有些兒童因不同原因而受阻,例如生父母生完就失蹤、坐監、或有精神疾病 。 錢解釋,現時社會對單親媽媽的接受程度高了,女性亦有工作能力,單親照顧小孩沒有像幾十年前困難,故開放准許單親領養,健康又背境清白的孩子被領養的機會更高,數字比以前少。 保良局領養服務組主任錢倩君指,待領養的兒童中,沒有身心健康者,原因是這類孩子一般都很快被領養,毋須等待。 出生後被拋棄的孩子,由社署和3間本地組織提供領養服務,保良局是其中之一;去年本港就有182名小孩被領養。 為3至6歲以下之正常和健康的幼童提供即時暫托幼童服務,讓受托的照顧者可處理私人事務或辦理急事,免幼童獨留家中乏人照顧。 保良局家舍常被誤解是孤兒院,但其實不少入住家舍的孩子只是因某些家庭問題而暫時無家,並不一定是孤兒;而銅鑼灣禮頓道保良局總局,亦非如電影或劇集中遺棄孩子在門外的地方。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目標

透過全港超過200個社會服務單位,由幼至老皆照顧到,為有需要人士建立貼心到位的社區安全網。 本局一直秉承「保赤安良」的 宗旨,聯繫及善用社會資源,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社會服務,包括家庭服務、幼兒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康復服務、安老服務、醫療及綜合健康服務,每年服務人數超過300,000。 「當年我社工學系畢業後,並非立即入行做社工,我曾做過中環OL幾個月卻不太習慣,於是決定返回社工界,一做便廿多年。」 實用學校當年主要為對正規課程不感興趣或面臨輟學的學生,提供中一至中三實用科目的課程。 Iris坦言,當時的工作很有挑戰性,每天要處理有情緒、行為或家庭問題的學生、籌備學校開放日、策劃學生發展活動等,工作至晚上八、九時都是平常事,但Iris從不覺累。

保良局孤兒院: – 本區服務概覽: 社會福利署管理或撥款的福利服務單位

「我將軒源帶到這世界,卻不能給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關愛,作為母親,這是一輩子的愧疚。」 保良局孤兒院 林太曾經如此感受,如此寫下。 洪姑娘與斌Sir都記得,經歷三年醫院精神病房生活,初轉至鄭翼之中心的軒源也有著推人扯髮等攻擊行為,情緒陰晴不定。 但當軒源初見寬敞的課室設施、花園環境,職員與年紀相仿的同儕……這些前所未見的事物令他心生好奇,在中心同事的教育照顧下,軒源的表現亦開始漸見穩定。 今日的軒源,偶爾也會有脾氣與突發行為,但只要中心同事介入導引,不久就能平復冷靜。 手握感謝信,林太與斌Sir、洪姑娘再次感謝彼此的耐心、努力與信任。

2009年,Iris獲上司推薦升任為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學生輔導督導主任,負責為駐校社工提供督導、危機處理和服務發展等等。 「我常跟同事說,1+1不是等於2,只有同事之間互相支持,互補不足,彼此便會有更多得著。」就好像這兩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Iris沒有停步,聯同服務單位的一眾主管同工及前線社工構思「疫」境同行計劃,希望可以在停課期間,繼續在線上關注學生和家長的精神健康及學習需要。 她希望,下一代年青的駐校社工無論在處事態度或工作質素上都要對自己有要求,抱持初心與學生同行,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問題、有勇氣面對人生,即使只是為他們帶來微小的改變,也不計較付出,這便是作為社工的責任。 為了實踐『老有所為』和『持續照顧』,本機構為體弱長者提供綜合模式服務,讓他們可以繼續留在熟悉的家居及社區環境接受護理及照顧服務,並維持最高的活動能力;亦為護老者提供支援,以達致家庭融和。

由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提供醫護及照顧服務,為每位長者設計個人化的護理計劃,讓長者在院舍內安享晚年。 你可按連結至本署一站式安老服務資訊平台社會福利署長者資訊網 ,查閱根據《安老院條例》(香港法例第459章)在本署領取牌照的安老院 保良局孤兒院 (包括津助安老院、合約院舍、非牟利自負盈虧安老院及私營安老院)提供的 服務和設施。 為缺乏家庭妥善照顧之兒童/青少年,提供住宿服務,包括經法庭判令、學習遲緩、具輕度行為或情緒問題、或患輕度健康問題而經醫生診斷適合接受有關住宿照顧者。 請到就近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長者服務中心申請,並經社會福利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辦事處評估入住資格。 依據中心編定程序,按照幼兒不同年齡安排活動,0 – 1½ 歲提供基本護理,照顧及感官活動。 1½– 3 歲安排主題學習,音樂活動、大小肌肉活動、集體遊戲、故事時間、認知及各式玩具等。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收費

保良局創立於1878年,一直秉承「保赤安良」的宗旨,致力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隨著社會發展,保良局與時並進,發展至今,保良局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 我們提供的聘用條件具市場競爭力,員工福利包括有薪假期、醫療津貼、公積金/強積金、員工培訓、頒發長期服務獎及員工貸款等。

或者軒源未必能夠將「愛」與「多謝」宣之於口,他的步伐,他的笑顏,未必需要事事說白,看見軒源的生命改變,他們已經心有答案。 閒時與三五知己、摯愛親朋相聚閒談,共晉晚餐,看似輕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離一再收緊,大家又有多久沒有與親友相聚? 而為保障身體較弱的長者,安老院舍在疫情嚴重時更謝絕家屬探訪,與摯愛家人見面,從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記得佢呀,呢幾個都係我湊大架!」93歲的陳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疫情反覆,中心不時需要實施隔離措施,無奈暫停家屬進入院舍探訪長者的安排。 其實,中心職員十分了解長者與家人的掛念之情,除了日常協助安排更多長者與家人視像通話,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陳七婆婆一家,分時段到院舍門外探訪婆婆,與婆婆相隔玻璃門一見。

1880年5月获港督批准,1882年8月英国理藩院通过「保良局条例」,并刊於宪报。 初期的工作为防止诱拐,保护无依妇孺,并协助华民政务司调解家庭与婚姻纠纷。 随著香港社会的转变,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优质多元的服务。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積極發展安老服務,推動「長者優質生活」概念,讓長者體驗「活著就是精彩」。 保良局為籌募服務經費,每年推出慈善獎券,保良局慈善獎券每張十元,在全港公開發售,為期八星期,慈善獎券獎品豐富,包括有足金金飾、百貨公司禮券、酒席、機票、鑽石首飾及餐飲禮券等。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名額

保良局兒童助養計劃為定期定額的捐款計劃,每日只需約港幣4元,可拓展及優化兒童、青少年與家庭福利服務,營造更美好的成長環境,點亮他們的生命,見證他們的改變。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自1995年畢業起投身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康樂營,2016年再轉職至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作為助理營經理(活動)陳淑媚(Rosita)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奉獻在保良局的康樂服務中。 山環水抱、綠意盎然、樂而忘返、笑聲處處……這些大抵也是人們對營地的印象;「應接不暇」、「與時並進」,就是Rosita對營地工作的形容。

全日收費共$180(包括午、晚餐、水果、茶點及晚點),每次最少暫托2小時,於首2小時每小時收費為$20,由第3時起則每小時收費$15,另每餐午、晚餐為$7.8。 全日收費共$200(包括午、晚餐、茶點及水果),每次最少暫托2小時,於首2小時每小時收費為$20,由第3小時起則每小時收費$18,另每餐午、晚餐為$5。 大樓建於1932年,已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建成至今仍兼負兒童住宿的工作。 首間葵盛兒童之家於1975年投入服務,於1986年遷往大坑東邨。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 憶起這三年來俊俊在幼稚園的點點滴滴,俊俊媽媽心中泛起無數感動。 「我們是雙職家長,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時還要OT,好在幼稚園有提供延展服務,我們可以放心將俊俊交託給學校。」俊俊從K1開始,每天課後都會留在學校至六、七時,無奈 疫情突襲,全港學校曾一度停課數月。 保良局孤兒院 「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 「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

全港大約有 1,055 間幼稚園,80% 由非牟利團體辦學,20% 是私立獨立團體。 香港有 73% 幼稚園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入讀這些學校可獲得政府的學費資助。 我曾在Mother choice 那裡做過義工, 如果要join 打電話比佢地, 跟住會安排個orientation 比你地聽, 之後, 就可mark 時間去照顧d小朋友, 我10年前去,唔知情形有無變. 錢倩君強調,一個穩定的家庭對兒童成長影響甚大,待領養兒童常住在院舍或寄養家庭,不會有人日日教他生字和說話,話說能力比同齡小朋友差,有些甚至會被確診為語言發展遲緩,但有些被領養的兒童,2個月後已突飛猛進。 不過本港去年底仍有68名兒童待領養,當中沒有身心健康者,大部分是殘障,佔了40人;亦有6人來自較複雜家庭,例如親生父母曾吸毒;其餘則包括健康有問題,又或已經3歲或以上。

保良局孤兒院: 服務質素

現有12間安老院舍,合共提供1451個宿位,為長者提供舒適的環境,仿如置身家裡一樣。 最新保良局灣仔護老院暨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提供93個護理及護養宿位。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迄今已開設共67個安老服務單位,積極推動「長者優質生活」概念,讓長者體驗「活著就是精彩」。

從疫情中,生活與旅遊都被重新定義,「很多人也重新發現原來香港的活動是如此多彩、如此的美。」至於未來營地的發展,Rosita就參考國際渡假村品牌,囊括旅遊套票、甚至興趣課程的「精緻全包」形式,期望未來的營地服務,朝向一家大小同得其樂,一次滿足住食交通、遊樂體驗多元需要。 這片願景,正因疫情衍生的變化開始,對熱愛戶外活動的「康樂職人」而言,眼下是限制與挑戰的千山萬水,腦裡浮現出的卻是無限機遇的新天新地。 學校收費:我們根據教育局提供的幼稚園收費證明書(2022 年 9 月資料),整理了學校的全年大約學費,方便家長參考和比較。 學費有分半日班和全日班學費,但有些幼稚園只有半日班,而有些則只有全日班,因此不是每所學校都有兩個學費。 請注意:以下列出的學費只是大約數字以供參考,有些學校不同年級、不同課程、甚至不同時間(上午班或下午班)會有不同的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