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8大優點2024!內含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絕密資料

柴灣新廈街連接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的行人通道工程發生致命工業意外。 在上午近10時,一名71歲姓鄭的工人在高處工作期間,懷疑從10米高位墮下,送往東區醫院搶救後不治。 2月6日的芮氏規模7.8強震與連續不斷地餘震,為土耳其和敘利當地帶來毀滅性災難,許多建築物應聲倒塌,透過地震前後的對比街景照,更能感受到強震驚人威力,以及人類面臨天災時的脆弱與渺小。 在土耳其南部哈泰省(Hatay)的一個九層樓社區,地震後有的樓全棟倒塌,有的則是低樓層被壓垮,或是傾斜成了危樓,整個社區滿目瘡痍。 另外一排5層樓的住宅,雖然看起來新穎簡約,但歷經地震後卻也成了一片廢墟,幾乎沒有一棟建築是完整的。

  • 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住宿、自理、生活技能訓練、健康護理及輔助醫療服務。
  •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
  • 疫情席捲至今,康樂服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到抗疫最緊張之時更須全面停運,到稍微逐步放鬆限制,Rosita與同事就時刻留意,靈活應變,不斷注入各種巧思見招拆招。
  • 柴灣新廈街連接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的行人通道工程發生致命工業意外。
  • 「當年我社工學系畢業後,並非立即入行做社工,我曾做過中環OL幾個月卻不太習慣,於是決定返回社工界,一做便廿多年。」 實用學校當年主要為對正規課程不感興趣或面臨輟學的學生,提供中一至中三實用科目的課程。
  • 清晨約6時半,一輛輕型貨車由天瑞邨停車場駛出天瑞路,向濕地方向行駛期間懷疑撞倒一名女子。
  • 原本認知能力較弱的婆婆看到曾孫們,馬上精神百倍,準確說出每位曾孫的名字,更是感動落淚,「見到你哋真係好開心呀」,又立即戴起兒孫們送來的冷帽,婆婆則將親手編織的冷頸巾送予兒孫們。

伊斯坦堡(Istanbul)警方表示,一名涉案的土地開發商卡拉庫斯(Yavuz Karakus),12日在伊斯坦堡機場被逮捕,當時他正偕同妻子企圖搭機前往喬治亞。 而另一名建商寇斯昆(Mehmet Yasar Coskun)則是在上周五企圖搭機前往蒙特內哥羅時,在在伊斯坦堡機場被捕,目前警方至少已拘留12名涉案相關人士,後續將由司法單位進一步偵辦。 土耳其副總統歐克台(Fuat Oktay)表示,到目前為止,在土耳其受震災影響的10省中,有數以千計房屋倒塌,對此已列出131名嫌疑人,要求他們對建築物倒塌負責,「我們將緊密追查,直到完成所有必要的司法程序。」司法部也已在災區各省,設立地震犯罪調查組,查辦地震造成的傷亡。 一般行政主任工作; 負責行政, 人事及財務等支援工作; 協助協調中心事務如文書, 車務膳食, 保安等工作; 工作與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有關,準僱員需進行《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 與東華醫院及廣華醫院不同,東華東院採用西式建築設計及醫療設備,初建時為兩翼四層的建築物,每層設有寬闊的迴廊,而房間亦有木製百頁窗與走廊相通,增加天然光線及使空氣流通;醫院設有割症房、X光鏡房等先進西醫院設施,亦更加重視衛生環境,總共耗資高達近40萬元,於1929年底落成啟用。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天水圍復康訓練員招募

位在土耳其南部的港市伊斯肯德倫(Iskenderun),當地醫院的加護病房則在地震後濃煙直竄,人們急著把病患撒離。 赫拉曼馬拉什市(Kahramanmaras)的6層樓建築,地震後瞬間倒塌,硬生生變成2層樓。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其他地區也如同被砲彈轟擊,半邊完全倒塌,外牆也全部掉落,成了一片瓦礫。 土耳其副總統歐克台(Fuat Oktay)表示,地震後有105萬人無家可歸,暫時住在收留所,政府會在未來幾周啟動災後重建計畫,幫助災民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因此,當譚婆婆知道保良局扶弱計劃讓她可以得到額外的食物包時,她萬分感激保良局。 但因疫情緣故,食物銀行需要支援更多基層家庭,個別關顧時間也相應減少了。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吳姑娘知道我們上門訪問譚婆婆,她也特意調時間來見見婆婆,除為了來探探老朋友,也想親手將這食物包送給她,免卻她來回步行之苦。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康復護理員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積極發展安老服務,推動「長者優質生活」概念,讓長者體驗「活著就是精彩」。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天水圍第101區),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建基於整全的健康概念,病人資源中心致力促進病人及其照顧者在身心社靈各方面的健康。

今日清晨6時許,該名女子於天水圍天瑞路,遭一輛從天瑞邨駛出,左轉往天瑞路的貨Van撞倒,她隨即陷入昏迷。 警方和救護員接報後趕至現場,由救護車送往天水圍醫院搶救,可惜最終不治。 不要輕易相信「無需經驗、學歷」,「人工高、福利好」的招聘廣告,應留意空缺工資與所需條件是否合乎現實和市場水平。 2014年,65歲或以上的人口共107萬,佔全港726萬人的14%。 參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預計2064 年65 歲或以上長者的人口增至36%,即258萬, 即每三個人之中便有一位是長者,可見人口老化的情況持續嚴重。 在2003年爆發沙士期間,天恩邨第一期的四座樓宇被政府徵用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服務使用者若未能符合入住條件或退出服務,局方或服務使用者均可提出終止服務,並必須預早通知對方終止/轉介服務,並辦妥有關手續。

譚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長者生活津貼,女兒多年前已失去聯絡,婆婆現在獨力照顧13歲的孫女,屬跨代照顧個案。 譚婆婆早年於地盤工作時弄傷了兩腿膝蓋,關節亦開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紙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緣故,婆婆怕感染病毒傳染孫女,因此已放棄了拾紙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慳。 她數日才捨得換一次口罩;每天早午餐加起來當一餐;每次到食物銀行拿食物,為了慳2元搭車錢,寧願步行超過30分鐘去領取物資;她常掛在嘴邊的是「希望留多一點給孫女」。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地區中心同事有見劉伯伯夫婦的需要,便貼心送上防疫物資、寄上餐飲劵,又不時致電慰問婆婆,提供情緒和生活上支援。 當婆婆得悉保良局推出「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可以與丈夫一起享用營養熱餐,她十分感激,「感謝保良局一直以來的關顧,在疫情初期送上防疫用品,又提供食物援助,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深深感受到人間溫暖。」 原來簡單的一句窩心問候、一份看似微不足道的熱餐,對於劉伯伯夫婦來說,意義重大。 保良局邀請您在這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支持「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捐款HK$350即可為一名低收入、失業或其他有需要家庭提供為期一周的食物券/熱餐,你的捐款亦可讓本局推行其他多方位支援項目,靈活變通與他們同行。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服務質素

食物援助紀錄表上是一個名字,背後卻是一個為照顧孫女努力生活的長者故事。 天水圍醫院病人資源中心的宗旨是促進病人健康及鼓勵社區參與病人復康過程,服務包括基層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及病人支援服務。 作為社區與病人之間的橋樑,病人資源中心為病人、照顧者及社區人士提供相關資訊,提倡自助互助精神,建立健康社區。 自1995年畢業起投身保良局賽馬會北潭涌康樂營,2016年再轉職至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作為助理營經理(活動)陳淑媚(Rosita)至今的整個職業生涯,就奉獻在保良局的康樂服務中。 山環水抱、綠意盎然、樂而忘返、笑聲處處……這些大抵也是人們對營地的印象;「應接不暇」、「與時並進」,就是Rosita對營地工作的形容。

學校、團體、企業機構固然是至今不變的常客「基本盤」,營地的定義,有時也超越職員的想像。 Rosita回憶,早年本地樂壇興盛時,歌手的粉絲俱樂部不時組團入營,舉辦活動共聚,甚至劉德華、張學友等歌星都會親身入營與歌迷見面,儼如巨星表演現場,當年場面的興奮狂熱,至今她仍歷歷在目。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之時,北營固然曾一度徵用作隔離觀察設施,早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當年亦讓醫護人員暫居營地。 疫情席捲至今,康樂服務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到抗疫最緊張之時更須全面停運,到稍微逐步放鬆限制,Rosita與同事就時刻留意,靈活應變,不斷注入各種巧思見招拆招。 面對人數設限,她與同事當時想出「二人野餐」;室內設施需要停運,就再將遊樂重點重置到戶外,因而首創汽車露營;學校機構暫停組織宿營,營地同事就施展逆向思維,踏出營地山野入校推廣,帶團率領同學一同行山「小出走」。 從疫情中,生活與旅遊都被重新定義,「很多人也重新發現原來香港的活動是如此多彩、如此的美。」至於未來營地的發展,Rosita就參考國際渡假村品牌,囊括旅遊套票、甚至興趣課程的「精緻全包」形式,期望未來的營地服務,朝向一家大小同得其樂,一次滿足住食交通、遊樂體驗多元需要。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訓練導師

此外,亦提供多元化的閒暇活動,促進服務使用者與社會相互聯繫,以達至優質生活及實踐社會共融。 主要職責 負責服務使用者之個人護理及照顧服務,並協助處理中心清潔、廚務及外勤等工作。 每月加強照顧津貼$500-$1,000,完成一年服務合約及表現良好者可獲發放服務獎勵金$4,000。 其次,長者中心的社工沒有精神科的相應訓練,亦難以輕易處理:「他們不至於歧視,但一旦長者康復者精神病復發時,他們不懂應對;加上若有長者康復者加入,又要同步處理其他長者的顧慮。」所以長者康復者更多傾向留在精神健康中心,令到中心需要增撥更多資源時間處理他們的需求。 請到就近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長者服務中心申請,並經社會福利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辦事處評估入住資格。 保良局提供具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及福利,福利包括有薪假期、14星期產假、醫療津貼、強積金、員工培訓、長期服務獎、員工貸款、員工活動及購物折扣優惠等。

83歲的劉伯伯與71歲的太太同住觀塘區,主要靠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生活。 二人皆患有長期病患,劉伯伯患有嚴重糖尿病,每天都需要自行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惜胰島素並不屬於醫療豁免藥物內,故每月僅有的津貼大部分都用來買藥,經濟壓力沉重,已無力再負擔糧食和日用品,平日清菜加粉麵就當一餐,談不上什麼營養。 劉婆婆則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雙眼又因為黃斑點病變和青光眼,現時只餘下2、3成視力,不久前更發現身體出現如雞蛋大小的腫瘤。 婆婆受盡病魔煎熬,情緒低落,又擔心受到病毒感染,令抑鬱症加劇了許多。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日間中心照顧服務

其實,中心職員十分了解長者與家人的掛念之情,除了日常協助安排更多長者與家人視像通話,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陳七婆婆一家,分時段到院舍門外探訪婆婆,與婆婆相隔玻璃門一見。 原本認知能力較弱的婆婆看到曾孫們,馬上精神百倍,準確說出每位曾孫的名字,更是感動落淚,「見到你哋真係好開心呀」,又立即戴起兒孫們送來的冷帽,婆婆則將親手編織的冷頸巾送予兒孫們。 陳七婆婆的孫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節日時不能一家人與婆婆一起過節,感謝院舍職員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體貼長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門探訪機會,保護院舍內體弱長者的同時,也一解家人和長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營運經理梁德業表示,疫情持續多時,對長者及家人造成困擾,家人會擔心長者生活及身體,有長者變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 所以院舍不斷想方設法增加長者在院舍的生活樂趣,例如安排興趣班,亦會以不同方法增加長者與家人的溝通,例如增加視像通話時段、以長者近照或院舍內的活動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給家人。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今日看來,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單車前行時,家人的驚訝,中心同事何其驚喜。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 Fion透過視像指導悅悅參與往常最令她笑逐顏開、得心應手的訓練項目,由熟悉的人與物開始,持續給予鼓勵,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裡,悅悅從中就獲得一點一滴的溫暖鼓勵,逐漸形成推動她每日進步的點點動力。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 「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日間護理中心、護理安老院及復康院舍

吳柱剛說:「他們相對被動、隱蔽的特點,不能單靠帶來中心或一兩次家訪便當大功告成。」他從服務經驗中觀察到,這群老齡化康復者不時要顛覆以往「中心開小組」和「單對單支援」的二元概念,才能確保他們與社區的復康服務緊密扣連。 閒時與三五知己、摯愛親朋相聚閒談,共晉晚餐,看似輕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離一再收緊,大家又有多久沒有與親友相聚? 而為保障身體較弱的長者,安老院舍在疫情嚴重時更謝絕家屬探訪,與摯愛家人見面,從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記得佢呀,呢幾個都係我湊大架!」93歲的陳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疫情反覆,中心不時需要實施隔離措施,無奈暫停家屬進入院舍探訪長者的安排。

  • 「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 我們有着對社會服務的長遠承擔,期望得到更多各界捐款及支持,繼續將服務帶到核心處,惠及 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 「看見新入職的社工,我會覺得他們是一面鏡,讓我看見自己過往及當下的不足,令我鞭策自己做得更好。同時,我也會毫無保留地信任和支持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看見他們願意聽取自己的意見且有進步,會為他們感到驕傲。」見證著同事的成長,為Iris帶來莫大的滿足感,自此決心引導更多駐校社工的後浪。
  • 「我記得佢呀,呢幾個都係我湊大架!」93歲的陳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疫情反覆,中心不時需要實施隔離措施,無奈暫停家屬進入院舍探訪長者的安排。

手握感謝信,林太與斌Sir、洪姑娘再次感謝彼此的耐心、努力與信任。 或者軒源未必能夠將「愛」與「多謝」宣之於口,他的步伐,他的笑顏,未必需要事事說白,看見軒源的生命改變,他們已經心有答案。 帶著食物援助包來到受助者譚婆婆的家門前,隱約看到鐵閘布簾後的譚婆婆出來迎接。 「係咪吳姑娘呀?好耐無見,好掛住你啊!」隨行的吳姑娘熟練的叫我們踏入家門,然後與譚婆婆一起整理桌椅。 一坐下,譚婆婆又說,「婆婆唔叻,唔識字,好彩你叫吳姑娘,12345我仲識,我識叫你5姑娘。」兩人相視而笑,彷如老朋友相聚。 譚婆婆也算是保良局的「老朋友」,她2014年開始接受本局食物援助。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服務範圍

本局一直秉承「保赤安良」的 宗旨,聯繫及善用社會資源,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社會服務,包括家庭服務、幼兒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康復服務、安老服務、醫療及綜合健康服務,每年服務人數超過300,000。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 「我們是雙職家長,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時還要OT,好在幼稚園有提供延展服務,我們可以放心將俊俊交託給學校。」俊俊從K1開始,每天課後都會留在學校至六、七時,無奈 疫情突襲,全港學校曾一度停課數月。 「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我們的 FACEBOOK

「當年我社工學系畢業後,並非立即入行做社工,我曾做過中環OL幾個月卻不太習慣,於是決定返回社工界,一做便廿多年。」 實用學校當年主要為對正規課程不感興趣或面臨輟學的學生,提供中一至中三實用科目的課程。 Iris坦言,當時的工作很有挑戰性,每天要處理有情緒、行為或家庭問題的學生、籌備學校開放日、策劃學生發展活動等,工作至晚上八、九時都是平常事,但Iris從不覺累。 首次處理如此嚴重的個案,需要安撫個案及家人的情緒、調查和評估事件、協調不同單位跟進事件……對初出茅廬的Iris是越級挑戰,壓力爆煲,更一度在上司面前落淚。 「多得時任丁永興校長(現為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校長),同事吳婉玲和黃紹發支援,感恩大家互相補位,毫不吝嗇分享工作知識和交流經驗,讓我在互相扶持中成長,工作並不孤單。」憶起當年的工作點滴,Iris一度眼泛淚光。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 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

隨著社會發展,保良局已成為全港歷史悠久及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現時聘用員工近一萬人。 配合本年度「正氣善盈 創建共融」主題,透過多元化的演出項目分享本局安老服務的最新發展及受惠者故事,既為市民大眾提供新春精彩節目,同時呼籲行善積德,捐出愛心利是錢予長者,於佳節一同分享愛與關懷。 清晨約6時半,一輛輕型貨車由天瑞邨停車場駛出天瑞路,向濕地方向行駛期間懷疑撞倒一名女子。

廁所面積不足一平方米,過於狹窄,有住客表示每次進入廁所均非常不便。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但基於以下原因,本網站暫時未能提供所有符合AA級別標準的無障礙網頁功能。

本人明白,任何虛報或隱瞞重要事實之行為,會導致本人之申請不獲考慮,或於受僱後被即時解僱。 劉麗珊(Iris)自1998年在保良局實用學校任職駐校社工,不經不覺已服務保良局廿三年,現職保良局學生輔導服務督導主任。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新界線(路線資料更新︰09/2022)

保良局於八十年代開始制訂長者服務發展計劃,迄今已開設共60個安老服務單位,以「五全照顧」為理念,積極推動「長者優質生活」,讓長者「活著就是精彩」。 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培訓、輔導及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訂立良好生涯規劃、發揮潛能和多元才能,跨越挑戰,建立正面的人生價值。 本局一直謹慎及有計劃地使用社會福利署整筆撥款及資源,並持續檢視服務的需要,以應付多變及不斷增加的社會服務需求,並一直把行政管理的支出嚴控於合理水平內。 現時醫院主要設有眼科(東華三院盧家騶眼科醫療紀念中心)、內科、老人科、復康科、糖尿科和矯形及創傷科的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 ,簡稱東院)是香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是東華三院的重要成員之一,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醫院位於香港灣仔區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為香港島東區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住院及門診服務。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我們的工作

「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一年以來悅悅長高不少,踏起單車也駕輕就熟,近來更與家人一同踏車出遊。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院舍券計劃)

保良局視員工為重要人力資產,若你希望服務社群,造福社會及擁有穩定的事業發展和保障,歡迎你加入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涉事的輕型貨車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被捕,現正被扣留調查。 事發在清晨約6時23分,65歲涉事司機駕駛輕型貨車由近天瑞邨一個停車場,左轉入天瑞路時,據報撞倒一名過路女子。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近年房屋署推出特快公屋計劃,讓申請公屋的輪候者能縮短輪候時間,因申請公屋的輪候者一般需要等候多年,若輪候者參加特快公屋計劃,只需等候一至三年便可入住公屋,而特快公屋計劃的輪候者可選擇屯門寶田邨及天恩邨(多層中轉房屋)的單位或各區一些曾經發生過事件的問題公屋單位。 但這些單位層數、座向、以至單位的設計等較為遜色,不過對於很需要上樓的輪候者而言,他們一般都會選擇參加特快公屋計劃。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教育及福利設施

保良局現擴展「康復一站通」的服務範圍至安排日間中心服務、到戶照顧服務、專業諮詢服務等。 保良局天水圍復康中心 以「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宗旨,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協助失衡的家庭及人士重回正軌。 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住宿、自理、生活技能訓練、健康護理及輔助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