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樓利息扣稅5大分析2024!內含供樓利息扣稅絕密資料

假設你「加按」前尚餘300萬元本金未還,而「加按」的貸款額達600萬元。 在計算利息開支扣稅時,只以新按揭利息支出的50%(300萬元/600萬元)來計算。 另外,如果你已供完物業,然後重新做按揭套現來作其他用途,則不會獲得任何扣稅,因為你重新做的按揭,並不是用於購買現有的物業。 如果所購買的物業仍屬樓花期,就一定要在物業正式入伙後,才可以扣稅。 舉列,如果你在今年向發展商買入一個2023年6月才落成入伙的樓花單位,並已開始供樓,但你亦只可以在入伙後才合條件開始計算利息支出,換言之,最快只能於23/24的課稅年度獲得扣稅。 但除了「基本免稅額」外,政府還會提供不同「免稅額」及「扣除額度」,最常見就是「供養父母免稅額」,即使你的年薪高於289,140元,你都未必需要用到「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與自願醫保計劃不同,保單持有人、繳款人及年金領取人,須為納稅人或配偶,最高扣除額與強積金自願供款扣除額合併計,上限為6萬元。 供樓利息扣稅 值得留意的是,若你曾經被稅務局評定為「毋須繳稅」,則有可能不會每年都收到報稅表。 不過,當你的收入重新達到需要課稅水平,就要主動在課稅年度結束後4個月內,即7月底前,以書面通知稅局。 如果你在過去幾年都需要報稅,但今年過了收稅表時間,例如6、7月仍未收到該課稅年度報稅表,就應該主動以電話或親身聯絡稅局查詢當局是否已經向你發出報稅表,以索取報稅表複本。 而稅務局電子服務平台「稅務易」(eTAX)用戶就可以隨時登入該平台查詢是否存在未提交的報稅表。 利用稅務局的稅款計數機可計算你在課稅年度(在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要繳交的稅款。

供樓利息扣稅: 居所貸款利息

對於上車人士,由於享有長達20年扣稅期,基本上可不妨先享用有關優惠,說不定扣稅優惠亦會在屆滿期後再獲延長。 由於按揭以息隨本減方式計算利息,開首數年的利息比例較高,足額使用10萬元扣稅額的機會亦較大。 答:要享有居所貸款利息扣稅額必須符合幾項條件:第一,申請人必須為物業擁有人;第二,住宅必須位於香港;第三,住宅必須作為納稅人主要居所;第四,貸款必須用作購買物業及用作住宅按揭貸款。 作為業主,辛苦購得上車盤,又如何善用每年最高10萬元的居所貸款利息免稅額?

其實,在入息扣除免稅額後,原本你有157,140元入息,需按累進稅方式繳稅,交稅10,000元;但因今個課稅年度,財爺繼續推出百分百稅務寬免、上限10,000元的措拖,所以扣減後,你需繳稅款項為「零」。 在這個情況下,你也無謂白白浪費「居所貸款利息」的配額。 【個案分析】供樓扣稅懶人包 置業人士供樓開支不輕,政府為了減輕負擔,只要屬於自住物業,業主供樓貸款利息開支每年可享有高達10萬扣稅額,究竟要符合甚麼要求才享有扣稅優惠?

供樓利息扣稅: 計算器

因此﹐在本個案中﹐甲先生可獲容許扣除 $60,000。 所付的另一半利息$60,000則可在個人入息課税項下申索扣除 —- 第 26E 條。 假如你是單身人士,沒有子女免稅額及供養父母免稅額,但仍可享基本免稅額(亦可稱為個人或單人免稅額),2021/22年度的薪俸税或個人入息課税的額度為HK$132,000。 意味全年收入只要不過HK$132,000就不用交稅。

供樓利息扣稅

畢竟買樓做按揭,供樓每每都二三十年,所以扣稅都要「啱timing」。 有些人會認為,現時香港仍處於低息環境,應該等到出現加息周期,利息支出相應增加,才是扣稅的時機。 【置業良機】捕捉疫市買樓四大攻略 疫情影響下不少員工不得不放無薪假,亦會影響銀行審批按揭結果。 如果員工每月放四日無薪假,對其按揭影響一般較微,最多只在入息打折扣,但如果要放整… 供樓的利息扣稅每年最高為10萬元,但僅限15年。

供樓利息扣稅: 22 及其#後課稅年度「免稅額」列表

不如看看ACCA香港分會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何家輝的回答。 假如讀者持有的物業是出租用途收取租金,以個人入息課稅方法計稅,可從應評稅淨值中扣減利息(上限:物業應評稅淨值),而且沒有年期限制,與「居所貸款利息扣除」的20年上限不同。 應評稅淨值是按租金收入減去差餉及20%的免稅額。

  • 稅局有一份慈善機構的名單,只要捐贈者向名單上的機構捐款就可申請扣稅。
  • 合資格租約包括車位,但不可分租如納税人有多於一個居所,有關處所必須是其主要居所。
  • 至於轉按的按揭供樓利息,也是可以扣稅,不過只計算轉按後的按揭供樓利息。

不過這只限於你是通常居於香港,即每年在港居住不少於180日,或連續兩年居住不少於300日,若然你長時間居於外地,而持有香港物業收租,則不能享有個人入息課稅的累進稅階,只能依照15%的物業稅階繳稅。 舉例,如果你第一年供樓,銀行借貸息率為現時H按1.5厘,攤長30年還款期,每100萬元貸款額的利息則為14,416元。 如果你後悔使用,或後悔沒有使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可於六個課稅年度內向稅局提出更改。 當然,如要取消之前所用的免稅額,則要補繳相關稅項;如要追回申索扣稅,則要向稅局提交證明文件。 納稅人只可以就一個主要居住地方申索供樓利息扣稅。

供樓利息扣稅: 個人入息課稅VS物業稅 評稅方式稅額差天共地?

若你和你配偶共同擁有該物業,你們可在報税表內申索各自的居所貸款利息扣除。 如果你所取得的按揭貸款部分用於購買住宅、其餘用作其他用途,或你的住宅部分用作其他用途,則在計算其扣除額時,你所繳付的居所貸款利息須按比例減少。 購買的車位須為擁有人自用,並與有關住宅位於相同的發展物業內,以及符合扣除居所貸款利息的其他準則。 供樓利息扣稅 納税人在申索購買車位的貸款利息時,亦須同時就該物業的居所貸款利息在同一課税年度作出申索。

你可扣除捐贈給認可慈善團體,或捐贈給政府作慈善用途的現金捐款。 若你配偶有捐贈但未申請扣除的認可捐款,你亦可申請扣除。 另外要留意的是,購買獎券、慈善首映戲飛、慈善晚會入場券及於教會崇拜時放進奉獻袋的現金捐款均不符合資格,切勿亂報。 如不肯定有關捐款是否合乎資格,記緊要在報稅前向相機構詢問清楚並索取有關收據以作證明。 如何分配20年扣除年期,何時動用扣稅「配額」,亦是大家要留意的地方。

供樓利息扣稅: 出租單位可以申請供樓利息扣除嗎?

因此,申索人必須是一名個人,有關物業必須以其個人名義購買及用作其居住地方。 供樓利息扣稅,即政府所指的「居所貸款利息扣稅」,納稅人只要在報稅表中,填妥物業資料,即可申請。 按現時規定,最多可免稅20個課稅年度,金額上限為每年10萬元。 然而,對於一些已幾近用畢15個年度扣稅額的業主來說,現時或餘下5個年度可供扣稅,業主可按實際情況及置業計劃決定是否使用扣稅額。 以現時平均按揭額約360萬元、25年還款期及市場H按息1.75厘計算,一年按揭利息約$62,000,並未可用盡10萬元扣稅額;若短期內將換樓,所需之按揭額較大,足額使用扣稅額的機會便較高。 以目前按息計,按揭額達580萬元方可用盡一年10萬元利息扣稅額。

應評稅淨值是全年租金的八折(40,000x12x80%),即384,000元。 如以物業稅稅款計算,標準稅率15%,應繳稅款57,600元。 若以個人入息課稅計,扣除42,000元按揭利息、132,000元基本免稅額,應課稅入息實額為210,000元。 再以累進稅率和今年的退稅安排計算,應繳稅款為5,500元。 步驟 2)在填報報稅表時,請選擇「扣除居所貸付利息」。

供樓利息扣稅: 按揭利息扣稅(居所貸款利息扣稅)懶人包Q&A(不斷更新)

【利息開支】拆招Mortgage-link存款上限調整… 近日市傳有銀行發信通知客戶,收緊Mortgage-link的存款上限,由現有的貸款餘額50%,變成現有的貸款餘額50%或200萬,以較低者為… 由於利息在每月供款中所佔比例,會隨供款年期增加而遞減,所以愈早開始申報居所利息開支,理論上扣稅額便愈高,加上現時平均供款年期為約26年左右,20年已覆蓋了大部分時間。 例外情況為買樓的第一年,如果在該財政年度中後期才入住及開始供款,首年利息開支便相對少,就可考慮延至下一年度才申報居所利息開支。 有關物業的稅項有很多種,買賣物業時要支付印花稅,包括從價印花稅及可能適用的買家印花稅或額外印花稅等。 出租物業的合約也須打釐印及繳付相應印花稅,以上皆屬一次性稅項,各方須就有關適用條款繳付相應印花稅。

供樓利息扣稅

然後自行根據銀行發出的供款單計算由搬入日起計的利息開支並填報。 業主要在搬入後第二年起,物業全年用作自住,方可剔「本人全年以上述物業作居所用途」「是」的方格。 根據稅務局資料顯示,居所貸款利息扣稅項目自 年度引入,除了2001/02及2002/03課稅年度,每年扣除上限為10萬元(2001/02及2002/03課稅年度之上限為15萬元)。 若以居所貸款利息扣減總額計,則以2001/02課稅年度為最高,錄得高達138億元。 對於現時首置業主年輕化,父母購買單位,由子女名義持有物業,按揭供款由父母支付,由於扣稅額只供按揭物業之業主申報,故上述父母不可使用有關扣稅優惠。 你在年內為購買物業以賺取租金而支付的利息,可在計算個人入息課税時扣除,但可扣除的利息款額不得超過每一出租物業的應評税淨值。

供樓利息扣稅: 報稅2022必知事項

業主若選擇加按提高貸款額,利息亦會隨之增加,但是多出的利息並不能用作扣稅之用。 例如加按前的貸款額為 HK$300 萬,加按後為 HK$400 萬。 由於「居所貸款扣稅」無需連續使用,大部分業主為求將扣稅額用到最盡,都會計算清楚,等到加息周期重臨才使用扣稅額。 但未必於加息周期使用「居所貸款扣稅」就是較為「化算」,業主就必須留意究竟息口上升較急、抑或本金遞減速度較快(因為按揭供款是「息除本減」的)。 該住宅於 2018 年購買﹐由 2 人聯名向銀行借取按揭貸款以支付購樓的款項,分 10 年,按月分期償還。

另外,父母別以為子女仍然在學,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若然他們就讀展翅、短期/兼讀課程、學徒訓練計劃等,均不屬全日制學生的定義,父母就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 只要受養的父母符合上述三個資格,即使父母仍然在職,並已申索其個人免稅額,納稅人仍可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子女」,古人亦深明身為三文治階層的壓力,因此下文除個人免稅額外,更會集中討論供養父母/祖父母、子女與倏生意人仕如何報稅最慳稅。

供樓利息扣稅: 採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考慮因素:

稅局建議,夫妻中入息較高或由非按標準稅率評稅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父母」的定義不限於血緣關係,除了個人或配偶的親生父母,亦可以是領養父母/繼父母,或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定義亦是如此。 至於按中國習俗上契的「契爺」、「契媽」,以及未有正式註冊結婚的繼父母,則不符合條件了。 如你對自己的稅務責任有任何問題或需要任何税務建議,請諮詢你的稅務顧問。

供樓利息扣稅: 業主繳交的管理費,能不能扣稅?

1.1 如果你是唯一擁有人:當你擁有自住物業100%業權(以個人名義購入物業), 並將該住宅用作你的居所。 在申請扣稅的課稅年度,免稅額可根據實際繳交的「居所貸款利息」計算,最高限額為100,000港元。 置業人士供樓開支不輕,政府為了減輕負擔,只要屬於自住物業,業主供樓貸款利息開支每年可享有高達10萬扣稅額,由2017/18課稅年度開始,扣除年期更由15增加至20年。

供樓利息扣稅: 申請扣自願醫保費用

舉個例子,假如物業已經供了10年,業主轉按到另一銀行,並重做30年按揭。 由於還款期延長,每月利息支出增加,而利息可以扣稅,慳稅便會增加。 透過稅務易(eTAX)網上報稅的話,確認個人資料之後,到「選擇報稅表各部」頁面,勾選「根據自願醫保計劃保單繳付的合資格保費」即可。 由於你是以聯權或分權共有人身分擁有該住宅,可扣除的已繳付利息要按照聯權共有人的人數/擁有的業權比例扣減。

假設買入一個700萬物業,以六成按揭、貸款額420萬、還款期30年及實際按息2.5%計算,首年利息開支為103,914元,可用盡每年10萬元的扣稅額。 在息除本減效應下,尚欠本金逐年下降,在第3年開始還款利息已經跌穿10萬,在第7年開始更跌穿9萬,已經未能達至10萬的扣稅上限。 因此為了達到慳息效果,供樓人士應愈早使用扣稅額愈好。 供樓利息扣稅 然而,居所貸款利息扣稅的每年扣減上限為10萬港元。

一般來說,在填寫報稅表時,你只要在出租物業報表上,第一份中「選擇個人入息評稅」一項加上剔號,以及需要在「個人入息課稅報表」內的第8項,填上所付利息,稅局會自動計算兩者方法,何者對繳稅者更有利。 因為在入息扣除免稅額後,原本你有157,140元需按累進稅方式繳稅,交稅10,000元;但因今個課稅年度,財爺繼續推出百分百稅務寬免、上限10,000元的措拖,所以扣減後,你需繳稅款項為0。 在這個情況下,你也無謂白白浪費「居所貸款利息」的配額了。 假設你是一名打工仔,單身不需要供養父母,只有個人「基本免稅額」HK$132,000。 因2021/22課稅年度,政府繼續推出百分百稅務寬免,每宗個案上限為HK $10,000。 根據稅務局的簡單税款計算機計算,只要你個人年薪達HK$289,140,計除稅款寬免後,無須繳稅。

去到第六年,剩餘本金供剩87.8萬,所以利息支出也有所遞減。 若第六至十年繼續申索,「扣稅額」開始跌穿每年少於二萬。 要留意的是,今次的寬減並不適用於物業稅,但賺取租金收入的個別人士,如符合資格,或可通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而獲得寬減。 如為單人名義購入物業,是單位的唯一擁有人,業權比例便為100%,之後填上「居所貸款利息支出總額」和「報稅人所佔已付的居所貸款利息數額」即可。 唯一持有人的這兩項利息支出總額相同,否則後者便按持有業權比例填寫。 由1998年的財政年度開始實施,起初供樓扣稅年期只得5個課稅年度,其後一直延長。

如有關貸款是用於購買其住宅,並以該住宅或任何其他香港財產作按揭/押記(例如以財政司立案法團為受惠人就該物業所作的第二押記)取得,所繳付的貸款利息可在計算税項時獲得扣除。 居所貸款利息是一項「特惠扣除」,意指所繳付的貸款利息,連同任何其他可享有的扣除,會從有關人士在薪俸税項下的應予評税的入息或在個人入息課税項下的入息總額(如他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中扣除。 餘款則以累進税率(在扣除個人免税額後)或標準税率徵税,亦即是說,如某人以標準税率繳税,他亦符合資格申索居所貸款利息扣除。 非居民只要符合《税務條例》有關居所貸款利息扣除所訂明的所有條件,便可在薪俸税項下申索扣除。 不過,如欲在個人入息課税項下提出申索,申索人必須為合資格選擇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的人士,即他必須是通常居住在香港或屬香港臨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