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樓免稅額2024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每名納稅人的扣稅上限是每年 HK$60,000。 稅務局指出,納稅人或者其配偶在 2019 年 4 月 1 日起以保單持有人身分為自己或者指明親屬繳付自願醫保保單的合資格保費,就可申請扣稅。 舉一例,你和哥哥想申報父母免稅額,必須要一人填寫一個(父親/母親)。 如果你將父母二人同時填寫至報稅表內,你哥哥就不可以使用此「免稅額」。 留意,如有其他人士同一課稅年度都有就同一兄弟姊妹向稅務局申索這項兄弟姊妹免稅額的資格,便應先互相協議由誰提出申索,因若不能達成協議話是,是沒有人可獲得這項免稅額的。 同時,要成功申請租金開支扣稅,租約必須已打厘印。

話雖如此,當你的收入已回到需要交稅的水平,你仍有責任在課稅年度結束後4個月內,主動以書面通知稅務局。 供樓免稅額 有些時候,成交後也不一定會即時入住,例如本身有另一自住物業(可能是同一業主,亦可能屬於配偶),新購物業成交後並完成裝修才入住,便應自行計算新舊物業搬走及搬入日子期間所支付的利息。 稅局是不接受一個人同時申報兩所物業居所貸款利息扣稅的。 夫妻其中一方入息少於其個人免稅額和居所貸款利息扣除額的總和,以及兩方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便可透過合併報稅,將剩餘的免稅額和扣除額轉撥入息較高的一方,從而同樣獲得已婚人士免稅額。

供樓免稅額: 免稅額V.S.扣稅項目

當然,每個家庭/人士月入和所負擔的租金都不會完全一樣,但我們可以概括而言,月入較高人士,基本上每月月入高於70,000元,就可以採用原有報稅方式申請扣減,無需理會新推出的住宅租金開支扣稅。 至於對一些已擁有物業,但同時租用他人物業的人士,不適用於這項住宅租金開支扣稅,即是如果本身屬於「雙租族」,即以租養租的一類,由於已持有物業,即使現在在外面租樓住,也不符合資格。 市場普遍認為措施能減輕租樓人士的負擔,亦利好租務市場更活躍,住宅租金開支扣除措施能幫助受疫情影響的打工仔,並預料能夠帶動一般住宅租賃市場活動。 另一個影響的因素是息口的水平,有很多業主都希望等到加息周期才申請扣稅。 但是按揭供款金額是基於「息隨本減」的原則,假設息率不變,當每年本金遞減,供款利息支出亦隨之減少,最終或未能用盡扣稅額。 所以,除非加息追得上本金的遞減,否則之後每年可申索的利息只會越來越少。

由於甲先生的入息低於個人免税額﹐即使沒有扣除居所貸款利息﹐他亦毋須繳税。 因此﹐甲先生不會被視為在有關年度已獲扣除居所貸款利息 —- 第 26E 條。 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中建議寬減2020/21課稅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百分之百的稅款,每宗個案以1萬元為上限。 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2019/20課稅年度報稅表,待有關法例通過後,稅務局便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自2019年4月起,「自願醫保扣稅計劃 」開始實施。 報稅表已新增自願醫保項目(個別人士報稅表第8部),納稅人可填寫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自己及指明親屬繳付的合資格保費,每名受保人的保費扣除額最高8,000元,受保人的人數不限。

供樓免稅額: 免稅額有哪幾種?

如果你在過去幾年都需要報稅,但今年過了收稅表時間,例如6、7月仍未收到該課稅年度報稅表,就應該主動以電話或親身聯絡稅局查詢當局是否已經向你發出報稅表,以索取報稅表複本。 供樓免稅額 而稅務局電子服務平台「稅務易」(eTAX)用戶就可以隨時登入該平台查詢是否存在未提交的報稅表。 供樓免稅額 供樓免稅額 若納稅人現時仍未遞交個人報稅表,可使用網上報稅平台「稅務易」(eTax)報稅,可獲自動延期1個月時間。

供樓免稅額

納稅人只可以就一個主要居住地方申索供樓利息扣稅。 同一道理,若夫婦各自擁有一處居所,亦只可選擇其中一個物業申索供樓利息扣稅。 假如打工仔為幫家人或男/女朋友供樓,但卻沒有業權的話,即使同全住在申報居所,都不符合申請居所貸款利息扣稅的資格。

供樓免稅額: 報稅2022必知事項

現時,個人進修開支最高的免稅額,已達10萬元;想獲此優惠,報讀課程前,請搞清楚,這些課程已獲稅局認可。 與納稅人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或你或你配偶在該課稅年度提供不少於 12,000 元以供養該名受養人。 你也想享有這一舉兩得的「自願性供款」扣稅優惠,具體運作是:供款人需開設一個「可扣稅自願性供款」的新基金投資戶口,然後按照個人需要與取向,自行選擇投資基金組別。 至於供款形式及供款額,可由供款人自訂,例如,一年一筆過供又得,每月供款亦可,靈活性高。 此外,港客可透過澳洲銀行貸款,本港更有個別澳洲銀行的駐港分行,可為投資者提供港元按揭計劃,一般按揭貸款額可達七成。

相信不少人在填寫報稅表時都會遇到困難,香港稅務學會及ACCA會計師公會宣布提供免費的稅務諮詢服務。 如果對報稅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2間機構查詢,避免錯報漏報,保障權益。 【供樓開支】3大方法抵銷利息支出 近日有網民反映銀行的按揭計劃保守,擔心供樓壓力增加,事實上現時按息上升導致的每月供款增加幅度相當輕微,大家亦可考慮循以下3大方法抵銷利息支出…

供樓免稅額: 子女免税額

換句話說,海外物業(不在香港)、買樓花(計入伙起,即供按揭不適用)、工廈(不是住宅按揭)都不可申請扣稅。 不過,車位按揭利息卻可以申請扣稅,但車位須位於自住物業內及屬自用。 如果你在寄出報稅表後才驚覺忘記填報免稅和扣稅項目,例如供養父母免稅額、居所利息扣稅、個人進修開支、應酬費等,可以按報稅表所要求的格式補充所遺漏的資料,或使用稅局提供的專用表格作出修改。 置業人士供樓開支不輕,政府為了減輕負擔,只要屬於自住物業,業主供樓貸款利息開支每年可享有高達10萬扣稅額,由2017/18課稅年度開始,扣除年期更由15增加至20年。 不過置業涉不不同情況,究竟要符合甚麼要求才享有扣稅優惠?

  • 由於利息在每月供款中所佔比例,會隨供款年期增加而遞減,所以愈早開始申報居所利息開支,理論上扣稅額便愈高,加上現時平均供款年期為約26年左右,20年已覆蓋了大部分時間。
  • 舉一例,你和哥哥想申報父母免稅額,必須要一人填寫一個(父親/母親)。
  • 引入能者多付的概念,的確有利於社會匯聚財富,政府預計引入累進制後,受影響住宅物業約42,000個,佔整體私人住宅物業總數約2%;而政府每年可增加約7.6億元收入,差餉佔政府收入總額約3%至4%。
  • 但當然按揭年期愈短的業主,只要尚餘貸款額愈多也可將「扣稅額」發揮到盡。
  • 該業主(而非實際獲給予扣除的配偶)將被視為已獲一個課税年度的利息扣除。
  • 如果你收到報稅表便需在限期內填好報稅表,並郵寄遞交。

由於無需連續使用,大部分業主為求將扣稅額用到最盡,都會計算清楚,什麼情況下才能扣盡$100,000。 有關物業的稅項有很多種,買賣物業時要支付印花稅,包括從價印花稅及可能適用的買家印花稅或額外印花稅等。 出租物業的合約也須打釐印及繳付相應印花稅,以上皆屬一次性稅項,各方須就有關適用條款繳付相應印花稅。

供樓免稅額: 沒有收到報稅表是否代表不用報稅?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雖然自願醫保為個人保險,但其實為指明親屬投保,均可以申請您為每名受保人支付的自願醫保保費作稅務扣減,而可申請扣稅的保單數量及受保人不設上限。 由於「居所貸款扣稅」無需連續使用,大部分業主為求將扣稅額用到最盡,都會計算清楚,等到加息周期重臨才使用扣稅額。 但未必於加息周期使用「居所貸款扣稅」就是較為「化算」,業主就必須留意究竟息口上升較急、抑或本金遞減速度較快(因為按揭供款是「息除本減」的)。 陳先生於 2021 年 4 月 1 日購買一所住宅自住,並向銀行借取為 HK$100 萬的按揭貸款﹐其中 HK$50 萬用作支付樓價﹐餘下的 HK$50 萬則用作其他用途。

供樓免稅額

如果已婚人士與配偶是合併評税,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 至於個人入息課税,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 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税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税,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10,000元。

供樓免稅額: 報稅2022|審議住宅租金扣稅

一般而言,假若兩夫妻某一方的入息少於另一半的免稅額,合併評稅理應較能「慳稅」。 又或,另一半沒有入息的話,分開報稅可享已婚人士免稅額。 其實,大家亦不必過於擔心,稅務局會再為納稅人計算應繳交的稅項。 假如合併報稅未能為慳稅,評稅主任會向你們分別發出評稅通知書,再分開報稅。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