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2024詳細介紹!內含使徒行傳絕密資料

他們出來,走過一條街,天使便離開他去了。 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裡,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 我在約帕城裡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異象,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從天縋下,直來到我跟前。 彼得叫他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 使徒行傳 他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開始説起不同的語言來,談論「上帝的大作為」。 (2:11)旁觀者都大感困惑。 於是彼得站起來説話,解釋聖靈被傾澆下來乃是應驗了先知約珥的預言(2:28-32)。 他也解釋耶穌基督現已復活,並已升到上帝右邊,「把[他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第廿三章1-11節

彼得在耶路撒冷對猶太宗教領袖宣言:是耶穌的大能使殘廢人痊愈;耶穌雖被祭司長和官府排斥與迫害,祂卻在神的救贖史上成為最重大的因素(四10、11)。 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所見的異象也肯定了這一點。 使徒行傳 他問:「主啊!你是誰?」主回答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九5)神傳給以色列人的天國福音,藉耶穌基督顯明出來;如彼得所說,耶穌基督已成了「萬有的主」了(十36)。

化身為人形下凡,到路司得探訪民間,但眾人因不認識而未加理會,惟有一對老年夫婦接待他們,後蒙天神獎賞,其餘眾人則受到嚴懲。 「見他有信心」『信心』原不是人的肉眼所能看見的,但當一個人真正有了信心,他的臉上可能會流露出一種羨幕、嚮往和喜樂的表情,使人能據而推知其存心。 「倚靠主放膽講道」『倚靠主』原文是『在主裏』;信徒的心靈從環境事物中轉而進到主的裏面,就能激發膽量、自由自在地講道。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8:27

羅馬帝國給屬土地區人民有限的自主權,特別是在宗教事務上。 所以,巴勒斯坦的宗教裁治權是掌握在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手中的。 他們雖然無處人死刑之權柄,但像司提反這類案件既已發生,羅馬當局如彼拉多巡撫就盡量保持超然態度而不聞不問,以保持相對的穩定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宗教犯」即使逃亡外省,猶太公議會也可將犯人緝捕歸案,因此,掃羅跑到大馬色拘捕信徒是可被允准的(九1、2)。 這早期成書的說法完全符合如下論點,即:保羅繫獄期間,路加也在羅馬,一邊著書、一邊等候開庭審訊。

使徒行傳

例如:保羅最後被捆鎖,解往羅馬,這似乎在作者意料之外。 然而即使在這事上,也可說特別是在這件事上,路加看到了有神大能的手在工作。 保羅在羅馬帝國的京城,「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二十八31)。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第三章1-10節

有的教會建立了十年,還未必有120個信徒呢! 但一百二十個門徒能做什么? 使徒行傳 ”(徒一:6)如果你是耶穌的話,我想你大概會吐血。 保羅在哥林多結識百基拉與亞居拉(十八1、2),也是一個有意義的歷史細節。 當時他們剛離開羅馬,是由於革老丟下令驅逐猶太人,把一切猶太人一律逐出了羅馬城。

  • 它也提到很多那些拒絕接受使徒宣講的關於主耶穌基督的真理的人。
  • 司提反不能同意只討論眼前的事,除非先將這些事與導致它們發生的前因聯結起來。
  • 其一涉及基督教與猶太教的關係。
  • 該書記載,是時基督教傳入羅馬的猶太會堂,因此引起衝突騷亂,革老丟可能以此為由下了這道命令。
  • 第二,彼得提到神潔淨那些外邦人(9),神看為潔淨的,人豈可認為不潔呢?
  • 我們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他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
  • 神利用逼迫讓一個「新信仰」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在世上傳播。

從此,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大受逼迫,除了使徒以外,各人都分散各地。 腓利逃往撒馬利亞,當地有很多人接受上帝的話語。 彼得和約翰從耶路撒冷奉差到那裏,使當地的信徒也可藉著『使徒按手』而獲得聖靈。 (8:18)其後,天使指引腓利向南走,往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去,他在那裏見到衣索比亞宮廷的一位宦官坐在馬車上誦讀以賽亞書。 腓利不但指導他明白其中預言的含意,也給他施了浸。 保羅原是一個極端反對基督教、致力迫害基督徒的人,後來卻成為在初代教會,神所重用的宣教士,在使徒行傳中關於保羅的記載,再加上他所寫的書信,約佔了新約聖經一半的篇幅。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Shǐtú Xíngzhuàn 12:3

第二天, 彼得和約翰被帶到猶太長官面前受審。 彼得直言不諱地指出惟獨通過耶穌基督,人才可以得救。 由於環境所需,他們把物資集合起來公用,按著需要分給各人。 可是, 有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男子和妻子撒非喇將産業變賣了,私自留下一部分款項,但卻假裝已把全數捐出。 彼得揭發他們之後,他們便立時倒斃,因為他們妄圖欺哄上帝和聖靈。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 後來,有些人心裡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 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原文作血)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原文是我卻乾淨)。 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 使徒行傳 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 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 18:18

安提阿教會為耶路撒冷教會賑災募捐一事(十一27-29),可作為確定早期教會年代的第二個依據。 據路加記載,羅馬皇帝革老丟在位期間(主後41-54)有大饑荒發生(十一28);約瑟夫的《猶太古史》(成書於一世紀末)記載44至48年間巴勒斯坦的大饑荒。 使徒行傳 據使徒行傳十二章25節,巴拿巴與保羅,是在亞基帕一世死後完成其賑災使命,因此可以推斷那次賑災之行是在主後45年左右。 使徒行傳一至十二章記錄基督教運動開始於羅馬帝國的敘利亞省,其中包括猶大和撒瑪利亞這兩個地區。 主後一世紀統治那些地區的最高行政官為羅馬的「巡撫」或「總督」或猶太人的傀儡王。

細讀使徒行傳可知,路加寫此書的目的之一,似是為基督教申辯,解脫與羅馬政府為敵的罪名。 路加歷陳原委,說明羅馬官員雖多方究詰查證,卻益見基督徒的清白無辜;保羅則更是完全清白(十六39,十八14-17,十九37,二十三29,二十五25,二十六32)。 路加也清楚記述,甚至保羅在帝國的中心羅馬城傳道也是羅馬官員允准的(二十八16-31)。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18 - 保羅受審

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 散會以後,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 二人對他們講道,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 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 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過了第一層第二層監牢,就來到臨街的鐵門,那門自己開了。

那鐵鍊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 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乃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 這摩西就是百姓棄絕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的;神卻藉那在荊棘中顯現之使者的手差派他作首領、作救贖的。 在這地方,神並沒有給他產業,連立足之地也沒有給他;但應許要將這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為業;那時他還沒有兒子。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3:6

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義大利來。 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裡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 (有古卷在此有:你們必須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 就是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作伴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 此外, 路加錄下了彼得、 司提反、 哥尼流、 帖土羅、 保羅和其他人所作的談話, 他們説話的風格和結構各有不同。

新約學者蒙克指出,路加急寫其書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意圖影響審訊的結果。 路加將基督教和保羅的實情描述出來,顯然是希望保羅在外邦人中的工作可以繼續。 3.早期成書的第三個證據是:路加寫使徒行傳並未徵引保羅書信。 使徒行傳 須知保羅書信是關於保羅個人和初期教會情況的第一手重要資料,路加卻沒有採用。 這顯然是他手頭沒有這些書信,同時也可以說明路加與保羅的記載在若干歷史細節上的某些出入。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第十六章25-40節

司提反是受聖靈任命負責分配膳食的七個人之一。 除此之外, 他也以有力的方式為真理作見證。 他十分熱心, 以致反對者把他帶到公會面前,控告他犯了褻瀆的罪。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Shǐtú Xíngzhuàn 12:1

眾使徒召喚七個人協助他們進行事工,其中一位是司提反;他在猶太公會前作見證,公會成員將他處死。 腓利在撒馬利亞全地傳道。 很多人對聖靈的能力趨之若鶩,並醉心追求〈使徒行傳〉中聖靈降臨而得著能力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