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辭典2024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沙彌戒經 沙彌十戒儀則經之略名。 二離 離煩惱障離所知障也,義楚六帖一曰:「佛地論云:佛者具一切智一切種智,離煩惱所知二障。」 婆吒羅 樹名。 六行 有佛之六行與外道之六行。 佛之六行,六度之行也。 見涅槃經十六,智度論五,三藏法數二十七。 又,外道之六行觀也。

  • 後來才想到:最後一句八十八句為千手觀音。
  • 織田得能(1860~1911)。
  • 三攝大乘論,無著論本,有世親無性各釋,真諦達磨笈多玄奘各譯之。
  • 俱舍論所謂不染污無知,唯識論所謂所知障,與之同。

本軟體是目前唯一可以離線使用的佛學辭典,收入了《三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新解》四部辭典,約三萬個佛學詞彙。 當閱讀佛典,徜徉在佛法的汪洋中時,遇見了艱澀難懂的名相詞彙,就像是在愉快的航程中觸礁擱淺一般,妨礙了我們要到達的目的地,也成為我們閱讀佛典的障礙。 為適應時代的需求,我們採用新的編輯理念與方法來重編該辭典,設計出較易使用的排列與排版方式,以方便查詢與使用,同時校正明顯的訛誤之處,並訂正所有悉曇字。

佛學辭典: 菩提彼岸

後來才想到:最後一句八十八句為千手觀音。 是菩薩現十方世界總是一大身相。 方悟我千手觀音之前就畫好了,所以菩薩只叫我畫到八十七。

後漢書曰:「撣國王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 十個量等身 佛之法身,其量等於一切有為無為之諸法,今統收之為十三個而示之。 此云十個者,探玄記三云:但此經所明皆應十種,以顯無盡故。 有七八十二等數,皆增減云十。 又慧影智論疏云:少過少減皆存大數,今十三量等身言十者,依於此意也。 (一)一切眾生量等身。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集成

教行信證序曰:「強誓弘緣,多生叵值。」 五侍者 一侍香侍者,二侍狀侍者,三侍客侍者,四侍藥侍者,五侍衣侍者,是謂之五侍者。 日本織田得能編著。 大正六年(1917)刊行。 作者畢其一生從事本辭典之編纂,自明治三十二年(1899),迄其病歿(1911),歷時十餘年猶未脱稿,後經高楠順次郎、和田徹城、上田萬年、芳賀矢一等監修補訂,乃告出刊。 該書搜輯相關語彙,總類別為名教、術語、地名、人名等二十八種,分別註解,明示引文出處;書後並附有五十音索引、筆劃索引、梵文索引等,查檢甚便,堪稱為現代佛教辭典之嚆矢。

八七滅諍,亦自篇門之突吉罪別出。 放下屠刀 山堂肆考。 言改過為善之速也。 佛學辭典 梅怛麗藥 見梅呾利耶條。

佛學辭典: 佛學大辭典

緣緣又名所緣緣,即所緣之緣,為四緣之一。 緣生眾緣和合而生。 眾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各種條件和合而生的意思,一切有為法都是由眾緣和合而生起的。

此外,我們再加入《翻譯名義集》的內容,相信對於查閱者而言,等於是查一次辭典,同時可以讀到兩本書的相關資料。 因此,《新編佛學大辭典》的編成,無疑是佛學類辭典的又一新歷程。 佛學辭典 編成迄今,由於原始版本字體不大,經過一再翻印之後,已經有些模糊不清,對年長的人而言,不太容易閱讀。

佛學辭典: 中國引申

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個否? 翁曰:尋常得甚麼喫茶? 師問童子前三三後三三是幾許。 童子呼大德,師應諾。 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

在《佛學大辭典》“自序一”中,他説自己為編纂這部辭典“摒棄一切,痛自淬厲”,“沉面濡首,至忘寢食”。 在編纂的過程中,他參考了日本織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編的多種佛教辭典。 至1919年,丁福保終於完成了《佛學大辭典》的編纂工作。 1922年,《佛學大辭典》由上海醫學書局正式出版。

佛學辭典: 佛法正能量文章分享,恭敬轉載流通!

觀法 於心觀念真理之法也。 止觀曰:「觀法雖正,著心同邪。」止觀大意曰:「慧文但列內觀視聽而已,洎乎南嶽天台。復因法華三昧,發陀羅尼,開拓義門,觀法周備。」 摩訶衍那 譯曰大乘。 六大賊 見六賊條。 凡夫以為此六塵在於心外,故曰外塵。

佛學辭典

二,知一切眾生業報智。 三,知一切佛法智。 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 五,知一切陀羅尼門智。 六,知一切文字辯才智。

佛學辭典: 佛教辭典

全書分為兩部分:1. “基本佛學術語”部分,共收 300 條法數,近 2,000 個術語,以顯教基本術語為主,但也兼及密宗部分常用術語,按法數數序編排;2. 又稱 《 大藏音義 》,習稱 《 慧琳音義 》,體例本於唐‧玄應 《 一切經音義 》。 該書係依 《 開元釋教錄 》 入藏經目,從漢唐 1,300 部 5,700 餘卷佛教著述中選錄梵文漢譯及生僻詞語,加以注解。 釋文博引古代字書、韻書,以及儒家經傳等書為證,並引錄玄應、慧苑各家音義。 遼‧希麟有 《 續一切經音義 》 十卷,可補本書之未備。

淨印法門經曰:「於是海意菩薩,承佛教勅,即時於其足十指間,放十千光。」 野狐禪 禪家以外道為野狐禪。 佛學辭典 權謀 方便之異名。 應於便宜而假施設事物也。 佛學辭典 文句記二下曰:「應物施設,故名為權。順宜制立,故名為謀。有權之謀,故云權謀。」輔行三之四曰:「謀謂謀度,此是不謀而謀,故曰權謀。」 本願力迴向 見迴向條。 棱嚴經 即楞嚴經也。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集成:在線版

火𤙖 瑜祇經護摩品諸尊之真言各曰阿擬你Agni,譯為火。 𤙖為光菩薩之種子。 天使 閻魔王之使。 天者自然之義,發自自然之業道而警告世者,譬之曰天使。

佛學辭典

第一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一卷,名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又一卷,名相續解脫如來所隨順處了義經。 二者對於唐譯為地波羅蜜品第七與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之二品。 二元魏菩提留支譯,五卷,名深密解脫經。 與唐譯對分勝義諦相品第二之一品,而作四品。 一卷,名佛說解節經。

佛學辭典: 八十八句大悲咒因緣

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為人,般若為法也。 如妙法蓮華經,妙法為法,蓮華為譬也。 如如來師子吼經,如來為人,師子吼為譬也。

佛學辭典: 佛學辭典

佛說那羅延力之量,比較佛力。 因說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龍王壇城中的,ནཱག代表龍族的意思,ནཱ這個字是龍的意思,也能代表龍族的意思。 這是以前的咒語裡面才有這個字,現在的通用藏文裡,都不用這個字了的,Na也是以前的發音了。 這個上上下下連起來的一個字,就是上面一下面一個這樣連起來,這個代表五大(地、 水、 火、 風、 空),五大(五種本原物質)形成的世界。 然後智慧也好,五大形成的世界也好,而zhen就是它的核心字。

佛學辭典: 中文佛教工具書簡介(一)

又吹於大悲之風,現種種之境,化種種之身,布種種之教者,佛菩薩為他隨緣真如之波也。 惡趣 眾生以惡業之因而趣之所。 俱舍論世間品曰:「趣謂所往。」即地獄畜生等。 方便波羅蜜 十波羅蜜之第七,第七地菩薩以善巧之方便隨機利物也。 頞杜迦曼折利 見阿梨條。

三銀輪王,十行位也。 佛學辭典 四金輪王,十迴向位也。 五琉璃輪王,十地位也。 六摩尼輪王,等覺位也。 此中經無琉璃輪之名。

論佛自己議論問答以辨別道理,或是佛弟子議論佛的說話或法相,只要與佛法相應的,都叫做論,為三藏之一。 論部三藏中的論藏。 賢證悟真理的人叫做聖,比聖略遜一籌的人就叫做賢。 賢人指證得各種果位,但還沒有證得法身的人,如聲聞乘預流果以前及菩薩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賢人。 賢聖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賢,已經斷惑證真的人即叫做聖。

獻華座印言 立印軌曰:「復次獻華座,名金剛蓮華。定慧芙蓉合,水(無名)火中俱散開,猶如蓮華葉。二風頭屈附火初節之側住,奉諸佛菩薩。」 宗祖 一宗之開祖也。 永平元和尚頌古 一卷。 佛學辭典 日本道元著,侍者詮慧等編。

若就自宗言,亦有遮情表德之二門。 胎藏界為表德門,以性具之十界為體,即多法界之法門也。 金剛界為遮情門,以無相之一智為體,即一法界之法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