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翹醫生好唔好7大著數2024!專家建議咁做…

所以密宗是無中把它生有,生有了以後,把它打空,又回到清淨光明,把建立起來的空掉,那就叫圓滿次第。 最後的一個,連最根本的三摩地都退失了。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所以修大乘菩薩道,到了第八不動地菩薩時,才不會退轉。 換句話說,四禪八定,你都修成功了,還是有退轉的時候,可以退到六道輪迴,如何才到第八不動地呢?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在修證的過程中,大家必須要注意四加行的道理。 第二個動機是通知單上面講的,幾個外國回來的學生,朱文光、李文、陶蕾等,也提出這些問題要我講。 我說我有一個條件,中英文的記錄同時出來,我就講。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九龍:黃大仙區(31)

有時候性能叫性,明心見性也是性,性質也是性,人性叫性,男女性慾也叫性,發了脾氣叫急性,究竟此「心」此「性」是哪個心?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所以連玄奘法師算在內,用肉心這兩個字,用得太武斷了,是有問題的。 但古今字彙不同,他也沒法。 大家做功夫時,有沒有把五遍行與五陰配合研究?

  • 拿禪宗來講,才是破初參,破初關。
  • 佛這次講經不同了,又是放光,又是動地,高明的弟子知道,佛這次要說大法了。
  • 陰神是自己的境界裡頭有,外人看不見。
  • 算了,請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擔擔面。
  • 佛曾比喻由色界天到我們人間世,若丟一顆石頭下來,經十二萬億年才達到,距離就有這麼遠。
  • 不是光修空,要能夠全知才行。

佛雖走了,他的四個大弟子倒留形住世了。 現在要請賓頭盧尊者,他還是會來的,不過他走後你才會知道。 說不定我們這裡他也來了呢! 他們都是受佛的遺囑吩咐而住世的,他們在這個娑婆世界,以各種不同的身份、形態來教化。 上次提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這值得注意,話頭來了——廣義地說,話頭就是問題,你不要把話頭就當作:狗子有佛性也無?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新薄血藥突破限制 專科醫生逐一講解

愛清淨、愛乾淨等等也都是,多得很。 我們做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檢查,才會發現深生染著不是普通的染著,那是很不容易查出來的。 一個人如隨時隨地把自己的毛病檢查得出來,就是第一等人。

卻忘了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後,苦修了十二年,各種經驗都經過了,然後認為那些都不是,最後才找出一個東西來。 猶如同圓悟勤一樣,生大病,死都死過了,才曉得不是,再找出一個東西來。 明心見性這個說法的流行,是六祖以後,一代一代演變下來的,越到後來就越沒有真禪了。 像現在這個情形,不需要搞佛法,任何人可以做到,只要把一念空了就好了。 我們守住一念,久了以後就落在枯禪,沒有生趣。 事實上它一定會變的,中國道家稱為「九轉還丹」,一層層的變化,真到後來得了果位,「果熟兼猿重」,猿代表心意。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電視劇(加拿大)Omni Television

所以息從心出,並不是息從心臟出來,那是你的心念動了。 換句話說,一般人練氣功都從心——心念故意造作,學密宗也是,那是你心念構成一個氣息出來的道理。 世尊告日:如是羅雲,若有比丘,樂於閑靜無人之處,便正身、正意。 你們打坐坐不住,兩腿不爭氣,那不是「兩足尊」。 如果兩腿的氣通了,你們的壽命可增加幾十年。 這一品結束後,法華經的重點來了,是有名的「見寶塔品」。

那才算是開悟、證道,不是一點小因緣、小境界、小清淨、或一點小空,就認為自己是悟了。 所以能治所治次第斷過,這個法門當中,是大乘的修道,由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性故。 大乘的修道境界,妄念空了,清淨本性出來了,是自性「能」清淨,只得「能」,而去妄念亡「所」不行。 「能所雙亡」又還不行,要「能所雙融」。 所以能量之智與所量實空,平等平等無分,這才叫大無分別心。 這樣才能夠盡清淨三界一切障礙。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新界:元朗區(39)

所以做到法身不癡,就是般若,是大智慧。 上次大略講到臨濟禪師的四料簡,現在再加以說明。 臨濟禪師的四料簡,是教育方法,也是我們用功、瞭解自己的方法,同時是告訴我們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道的修持方法。 有許多人修到很清淨,但身體一身是病,說他沒有功夫嘛,很定,心裡空空洞洞,但幾十年連病都轉不了。 真到臨死時,那一念空不了,就跟著昏沉下去,那麼他所得的一念清淨,老實說是唯物的,是隨著身體健康來的。 指月錄卷七記載,有位樓子和尚,有一天從歌樓下走過,聽到樓上有人唱歌聲道:「你既無心,我也休」。

所以有許多人都講功夫,講了半天,身口意三業一點都轉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 剛才有一個同學問:為什麼一到空的境界,或空靈境界一來,就起恐怖?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分幾點來談。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電視劇(無綫電視)

通達了色與空無分別,才算到達聲聞果的暖位。 這句話是說,聲聞乘證了聖果的人,他的道相智,就是見道以後的智慧境界,有四個條件可以測驗出來。 自然的滅掉一切惡業所感應而生的惡趣。 這句話嚴格地講起來,問題大得很。

禪宗、大手印,乃至這位大師所教的都對,先見本來,慢慢再談清理。 但是這樣的人,會產生一種毛病,就是往往落於自然外道,只求自然,不做功夫了。 我們開始所講的,是關於學佛見地方面;後來偏重於修證做功夫的事相。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健康節食 講求均衡

我們對於打坐無所成的人,有個結論,就是他們第六意識作意的所緣境界,始終沒有達到專一,所以初步都不能成功,初禪都達不到。 你必須堅定於所緣,不被氣脈的感覺牽走,身上有一點感覺反應,要統統不理,這個地方就要靠智慧解脫了。 真達到不受感受的牽制,真能不理這個感受時,真氣脈就來了。 現在再回頭來講,我們修止,必須要修所緣,意識假造一個東西。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比如緣呼吸,為什麼要心息相依呢?

念戒也不容易,大陸上以前每個陰曆的初一、十五,必須誦戒,非常隆重。 每個出家人自己犯了戒,逐一作懺悔,希望不要再犯。 至於念戒,和誦戒不同,一條一條都要熟記於心,連開步走,或做任何事,都要念著成。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燒傷燙傷敷冰屬大忌 專科醫生話你知正確急救方法

智積菩薩一到這娑婆世界,看到這裡慘兮兮的,正是未開化地區,非常落後,就告訴他的佛:我們回去吧! 你還沒有看到清淨面,沒有看到他們的淨土。 失戀了,是愛情的無常,所以有茶花女、紅樓夢等名著。 寒山大師的詩,在悲歎無常方面特別多,走的是小乘路線。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不過打坐入定許多劫,也不一定有用。 這是法華經上有名的一首偈。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你們如果想知道他們的構成的因素和範圍的話,現在我告訴你。 我引一個佛經的典故作比喻:釋迦牟尼佛過世後,一、二十年間,阿難尊者還活著,阿難老了,他的相貌就跟他的哥哥釋迦牟尼佛一樣。 過去大陸上比丘尼,一定是供阿難尊者,因為佛不答應女性出家,還是阿難硬要求下來的,佛就罵他一頓:你搞的好事,我的佛教要早滅五百年。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醫院診所分類

要把賓主兩個合攏來,「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並不是說已見道了,是近於道了,可以入道了。 嚴格地講,天王悟禪師只轉了第六識與第七識,前五識和第八識沒有轉。 充其量得了法身,而報、化二身並沒有轉,所以學唯識要知道,六祖也講過: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 六七識容易轉,念頭一空,三際托空,第六識轉成現量的清明境界;功夫再進步,第七識也可以空掉,這容易,是在因位上轉的。 很多修持的人,充其量到了因位菩薩,果上就難了。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九龍:九龍城區(49)

那時你一定以為你悟了,心裡覺得很踏實,有悟了的感覺。 靈雲禪師參禪參了三十年,「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同迦葉尊者一樣,釋迦拈花,他就微笑了,他究竟悟了什麼? 為什麼種桃花的人,一輩子也沒有悟道呢? 時代愈向後發展,簡單的方法也越形繁複,同現在科學一樣,分工越來越精細。

何思翹醫生好唔好: 小朋友發燒 不要以為一定是感冒 小心同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混淆!

真正要學佛證道是專修的事,是絕對的出世法,行願可以入世與出世,這是屬於心行上的事。 如果要專求修證,非有一段絕對放下外緣,而去專修的時間不可。 一個普通人,只談變化氣質一事,在生理方面,也非要十幾年專修不可,而且在十幾年中,還不能碰到一點障礙。 唐宋以後道家云: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 對付色身氣質的變化,起碼三年的專修是絕對需要的,而且中間還不要碰到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