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灣區10大著數2024!(小編推薦)

而2021年將是周期匯聚,如筆者提出逢牛必轉,美股逢七必跌的一樣。 而2023年至2024年對於很多人是危,但是對於年青人是機。 現在港人最熱衷的話題是透過BNO申請移民英國,而著名音樂人雷頌德一家五口早就於2018年移居當地,並購入大宅過着優哉悠哉的生活。 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土木工程的雷頌德更親自設計大宅裝潢,簡約優雅的家居設計更顯品味。 雖然蔣雅文接受訪問時,說過不少香港朋友均羨慕她移民台灣的決定,但她的生活卻非一帆風順。

住在大灣區

產業以外,政府亦大力增加生活配套,包括輕軌站、整治15條河涌建設生化環保區;將新建7所幼兒園和3所中小學等。 在《中山市城市規劃》中,中山市政府表明未來西區以北會建設成高層中密度住宅區域。 中央政府計劃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下,實施便利生物材料入境通關的措施,簡化審批程序,壓縮審批時間等,便利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進行動物實驗。 新政策可鼓勵和促進香港的研究人員在內地進行臨床醫學研究和實驗,支持研發合作項目,有助推動香港醫療科技的發展。 林鄭月娥表示,過去數月香港雖受社會動盪困擾,但政府一直積極跟進大灣區建設工作,指是次會議通過落實16項措施惠港措施,分三大類,包括惠及港澳居民措施、協助專業界別進入內地城市措施,以及配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措施。

住在大灣區: 【大灣區】林鄭公布16項新措施 港人買樓、教育享內地居民待遇

新政策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更加高效,利於合作共贏;未來更要持續大膽創新,進一步為大灣區資源要素流動拆牆鬆綁,加快大灣區融合,把大灣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上述提到60年代不少人從內地遷移香港尋找機遇,因此不少港人喜歡選擇回鄉養老。 有見及此,早於十多廿年前已有兩間香港非政府機構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分別在深圳和肇慶營辦了兩間安老院舍,即由香港復康會在深圳營辦的「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以及由伸手助人協會在肇慶營辦的「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 香港特區政府在2014年推出「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資助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選擇入住這兩間院舍,現時共有145名參與計劃的香港長者入住。

至於港人子女在內地升學可享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可便利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家庭,其子女的教育需要;而完善電子支付措施,則有助促進大灣區內人流互通,配合港人在大灣區內對移動支付服務的需要。 【放寬限購】大灣區16條新措施逐個睇 11月6日,香港特首在參加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公佈了16項惠及港澳居民到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豁免港人在大灣區9個城市買樓… 住在大灣區 澳門在大灣區中主要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多元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眾所周知,澳門以博彩、娛樂和旅遊業聞名,地區面積小人口稀少,但其人均GDP卻高居全國第一,在全球亦是名列前茅。 自港珠澳跨海大橋通車後,澳門更有效的加強了和大陸、香港的溝通,為澳門帶來更大的商機。 「天寰」位處於特區政府重點發展的啟德區,彙集住宅、商業、娛樂及基礎建設等配套,發展前景備受市場看好。

住在大灣區: 退休在香港 – 移居大灣區

2019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提出「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 特區政府希望可以有更多香港模式的優質安老院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落戶,既服務有需要的當地長者,也為在這些城市養老的香港長者提供更多的院舍照顧選擇。 在內地居住並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申請領取居住證,持證人可在內地的居住地依法享有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的基本公共服務及權利。 另一方面,深圳宣布擴大敬老優惠待遇範圍,年滿60歲在深圳居住並持有居住證的港澳人士均可享用,深圳是繼東莞、惠州、珠海、佛山、江門後第六個給予香港長者免費乘車等優惠的大灣區内地城市。 此外亦通 對在內地工作、經商、居住、就讀的港澳台居民,加入社會保險作出具體規定。 值得一提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不同省市多個港人購票、取票流量較大的火車站,設置可識別回鄉證的自動售票設備,省卻在櫃台排隊的時間。

  • 救護員到場將男嬰送往瑪麗醫院搶救,其後被證實死亡,其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 他又計劃買部國產私家車,日後買生活用品、家俬電器也不用慳住用。
  • 購房和教育方面,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豁免在本地居住、學習或工作年限證明,以及繳納個人所得稅及社保。
  • 在人力範疇,我們鼓勵香港年輕人應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切勿固步自封。
  • 《香港經濟日報》引用交銀國際聯席董事(房地產研究)謝騏聰稱,一直以來香港居民都可以到內地購置物業。
  • 《廣東海洋經濟地圖》公佈(2011年-2012年)2011年8月,國務院批復《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是廣東省繼《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之後的一個國家戰略。
  • 其中有七項惠及港澳居民措施,當中的豁免港人在大灣區九個城市購買物業的限購安排,為一項新的政策方針。

其中,東區供應稀缺,屬於價值投資區域,2017年火炬開發區上漲幅度不小,但整體區域體量較大,供大於求,應該謹慎選擇。 ◎ 樓市前景 :珠海的調控政策繼續收緊,不僅住宅限購,個別土拍地塊也有了“十年限售”的模式。 香洲區土地資源稀缺,有較高的吸引力,斗門區處於價值窪地,可以選擇中長期持有。 ◎ 產業經濟 :受益於“廣佛一體化”帶動,製造業持續向中高端轉型,先進製造業驅動下,未來城市潛力較大。 ◎ 城市配套 :惠州本身就是個頗有文化底蘊的宜居城市,各項配套完善。 休閒娛樂有西湖、傳統美食街、多個大型商場;出行有惠州機場、高鐵,地鐵也在密鑼緊鼓規劃中。

住在大灣區: 城市協作計劃

未來的石歧區好比香港政府「起動九龍東」計劃,如同觀塘被改頭換面,打造成「九龍區中環」。 今年以來,一系列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紅利的湧現,讓投資大灣區的話題再次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不言而喻,大灣區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戰場,聚集… 縱觀整個大灣區“9+2”城市,接壤深圳,既共用深圳發展紅利,又暫時不受限購影響的唯有惠州。 深圳規劃的第二機場毗鄰惠州,“深汕合作區”也在惠州背後開花。 未來惠州將有數條地鐵通往深圳,如果要去惠州買房,沿著地鐵規劃周邊買,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惠州大亞灣板塊,有山有海,高鐵28分鐘到深圳,50分鐘到香港,是潛力最大的價值窪地之一。

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設立的分校、醫院或分支機構如能符合特定條件,可列為試點單位,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港。 新政策配合在香港科學園建設中的「醫療科技創新平台」,進一步推動香港醫療科技的發展。 其中有七項惠及港澳居民措施,當中的豁免港人在大灣區九個城市購買物業的限購安排,為一項新的政策方針。 目前,港人於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房屋,需買社保、居住內地等條件才附合內地置業的要求,新措施推出後,港人可享與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以及退休後在內地生活。 深圳是一座創新魅力之都,改革開放的紅利讓其有了一次華麗轉身。 以科技創新產業為主導,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科創之都”、“創新之城”。

住在大灣區: 香港

此外,國家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 強化產業鏈︰完善的交通網絡及政策安排為香港打通大灣區「九市二區」的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 這些將加強區內各城市的合作交流,協調互補,完善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產業鏈,為香港提供強大的後盾,有助本港提升全球競爭力。 香港可於區內繼續發揮金融、專業服務和國際聯繫等方面的優勢,扮演平台角色,成為大灣區面向海外發展的推手,推動整個灣區更開放,更市場化,與國際市場接軌。

2018年11月,香港城市大學發表《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該項研究報告分析過去五年,大灣區11個城市的科研創新表現,指香港科技人才約50萬人,排行第三,香港創新科研發展落後於廣州和深圳的分別240萬和130萬人。 而在基礎科研的論文產出方面,香港在高倍引論文排名第一 (3319篇),論文引用方面上亦是第一位(84萬次);在科技人才上,香港屈居於廣州及深圳之後排第3,當中廣州科技人才數目更是香港的5倍。 城大資訊系統學系教授馬建表示,香港在基礎科研上流於學術層面,如要保持領先,技術創新方面變得不可或缺;相反鄰近地區無論在科技人才、資金投入,發明專利上已遠勝香港。 2019年2月,嶺南大學將於3月正式與華南理工大學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住在大灣區: 香港示威以來習近平首見林鄭月娥:「高度信任」並「充分肯定」

除了在內地引起關注之餘,更有外媒形容為「以生產iPhone的方式養豬」,震驚中外。 綜合媒體報道,首幢「養豬大樓」已於去年10月投產,採用自動化管理,料每年可飼養120萬頭活豬,生產豬肉10萬噸以上;但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豬隻染上疾病,擴散風險會相當高。 薛凱琪(Fiona)近年將工作重心放於內地,日前拍攝內地綜藝節目《無限超越班》休息期間以古裝造型自拍食杯麵作宵夜嘅短片並上傳至小紅書,不過就被網民質疑造假,覺得佢喺到扮食杯麵。 於內地購買住宅,買家需繳付契稅等樓價以外支出,而物業轉手需繳付增值稅及其附加稅、個人所得稅等,稅項比率因應各城巿略有不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時不要把費用存入個人名義的帳戶,必須存入發展商的專用帳戶或買賣雙方共同設立的銀行資金監管帳戶。 延續在「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C-ROSS,簡稱「償二代」)下給予香港的優惠措施,有效期為一年至二○二○年六月三十日。

18歲時,他偷渡來港,在搪膠行業打滾,1980年代已有過萬元月薪。 住在大灣區 1997年回歸,宋叔的父親過世,「買地方,葬好,燒咗」之後,次年宋叔在55歲之齡退休,和半路妻子回到初相識的惠州西湖邊生活。 看到這麼多港人來參觀,黃伯有些興奮,主動招呼人們到自己房間坐,笑說「你們之後都來住就好啦!」他又悄悄告訴記者,雖然在惠州住得不錯,但還沒放棄尋找更滿意的院舍,因為慣了在香港生活,覺得這裏始終不夠方便、繁華。 黃伯定義這裏為酒店式服務的護理公寓,生活起居不用擔心,除每早按時量血壓外,時間都由自己安排。 十里銀灘一帶港人業主多,他喜歡周圍找人聊天,「講白話的都是朋友」,他曾抱怨護理人員多講普通話,後來院方便安排懂得講白話的人員來服務。

住在大灣區: 中國遊客的「回歸」能否為全球商家帶來新生機?

2019年6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廣電聯盟在廣州成立,由廣東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擔任理事長,整個聯盟旨在加強粵港澳21間傳媒機構的協同合作,迎合官方宣傳需要。 住在大灣區 2021年9月,繼2011年香港大學在深圳設立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後,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於南山區石壁龍片區合作共建綜合研究型大學——香港大學(深圳)。 2019年5月18日,香港特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訪問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或稱「香港城」,香港理工大學、香港都會大學、新世界費蒙利國際學校分別於該區計劃興建分校。 2018年7月,香港大學與廣東藥科大學宣佈,在中山市成立廣藥大 – 港大創新平台,以及設立香港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

  • 未來有多少香港人會在退休時,選擇在其它灣區城巿生活,現在雖然仍是未知之數,但現時已有不少香港居民在灣區經常生活,他們如何可以選擇「在粵」退休生活,及到「高高齡」時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而無須回港接受服務,便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工作。
  • 而惠州大亞灣板塊,有山有海,高鐵28分鐘到深圳,50分鐘到香港,是潛力最大的價值窪地之一。
  • 雖然蔣雅文接受訪問時,說過不少香港朋友均羨慕她移民台灣的決定,但她的生活卻非一帆風順。
  • 2018年7月,粵港澳超算子聯盟成立, 超算子聯盟將匯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和人才,推動三地超算應用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昨日公布,為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自本月20日起,在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6類人才可申請多次往來港澳,每次逗留期限提升至30天,有效期最長5年。
  • 現時聯盟成員共28所院校,包括廣東省12所、香港地區9所,以及澳門7所。

不過,要留意是大灣區中這種高端醫療機構主要在廣州及深圳,兩者都是屬於內地的一線城市,生活物價高,因此如退休港人打算在中山、惠州及東莞等二、三線城市過退休生活,當地城市就沒有如此高端港資醫院。 除已全面取消港澳人士在內地就業需辦理許可要求,在內地就業的港澳人士也可繳存住房公積金,讓他們在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等方面,可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如港澳人士離開內地回香港/澳門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餘額,有助他們作長遠計劃,實現自身發展。 至於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可參與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來認定資格,符合條件的港澳導遊和領隊可申請在橫琴執業,另推出了各類人才獎勵或青年培養計劃,便利港人在大灣區發展。 之前的文章曾提過幾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性是未來大灣區運行成功之後,假設兩地樓價差異很大,即內地租金或樓價比香港平很多,但交通能控制在一小時之內,或者會令很多港人出現選擇在內地居住但在香港工作。 這個好比當初元朗屯門交通不便,後因交通配套改善而吸引大家搬入元朗屯門;澳門人亦因樓價太貴而搬往橫琴。

住在大灣區: 廣東省將提供更多交流及實習崗位予香港青年

而重中之重是區域發展核心引擎,欲求訂立廣州深圳合作,以服務於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需要。 住在大灣區 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不僅要加快城市的物理空間融合,更要圍繞灣區產業布局,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以人才科學分布加快大灣區融合。 團結香港基金去年8月發布的研究指出,在大灣區發展過程中,人才的雙向流通是推動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 此次大灣區內地人才赴港澳簽註新政策,涵蓋科研、文教、衞健、法律等6類人才,正是本港建設「八大中心」所需。

住在大灣區

直至去年11月左右,富力有關銷售人員告知盧氏可收樓,惟受託人前往當地收樓時,發現單位未有按照合同裝修,亦發現原來該單位屬寫字樓。 2021年8月21日,國務院同意廣東、香港和澳門聯合主辦在2025年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經費主要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自籌,中央財政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 2019年3月23日,香港賽馬會首次在廣州從化馬場舉辦五場示範賽事,是該馬場建立而來首次有賽事舉行。

住在大灣區: 網民指500萬應可在大灣區生活無休 生活應非常美滿

最近,內地公佈的大灣區措施中亦包括加強香港醫療服務在大灣區的應用,讓大灣區內地城市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當中香港大學深圳會被考慮作試點,可見該醫院受到較大重視。 上述6類內地人才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單獨或者同時申請辦理赴香港人才簽注和赴澳門人才簽注。 經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依法審批,傑出人才可以獲發有效期5年的人才簽注,科研、文教、衞健人才可以獲發有效期3年的人才簽注,法律、其他類人才可以獲發有效期1年的人才簽注。 人才簽注持有人可以在簽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地區,每次在港澳停留不超過30天。

住在大灣區: 香港人移居大灣區住1年後悔了!叫救護車都要錢 網民:唔認同!你生活應非常美滿|網絡熱話

內地人變得愈來愈富有,不少家長安排子女轉投私營學校或國際學校,除了避開競爭甚大的高考外,同時也為未來到外國升學鋪路。 香港大學聯招(JUPAS)結果將於周四(12日)揭盅,為一眾文憑試考生學業路的重要一頁。 香港每年平均約35%學生能入讀本地認可的學士課程,在內地卻是另一個世界,每年約有1,000萬名內地生參與高考,但只有約16%的人獲本科取錄,入到重點大學的比率更只有約2%,難怪高考被稱為是一場改變命運的考試。 現有個別銀行與灣區母行接軌,港人可於香港分行辦理按揭申請及批核,或將現契套現、購買一手樓,貸款金額可介乎港幣50萬元至1,000萬元,最高可貸款30年,但不設現金回贈。

住在大灣區: 人民幣

現時有多間香港銀行可承做大灣區住宅的按揭,更可直接在港提交文件,節省買家往返兩地的時間,並享利息優勢。 有按揭轉介專家建議,除考慮息率優惠外,可從樓盤所屬地區、按揭種類兩方面揀選合適的銀行按揭計劃。 作為廣東省省會的廣州,亦將努力打造現代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與港澳體制機制「軟聯通」,此外也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 至於其他城市亦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如屬於外向型經濟及區內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的澳門,會以博彩及博彩中介業為主要支柱產業,亦會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讓經濟保持快速增長。

住在大灣區: 香港居民在廣東省養老

,樂意負擔更高的企業稅款,好助三藩市市政府籌足三億元,幫助區內流浪漢(因為上車難、租金上漲,三藩市的露宿者問題幾為全國之冠),甚至不惜為此與持相反意見的行家(如Twitter的創辦人Jack Dorsey)公開罵戰。 )的社會,很難擺脫居民收入差距加劇、貧富更加懸殊、本土與仇外情緒等等一系列問題。 原因包括「文化差異(例如禮貌、排隊秩序、工作態度等)」(48.0%)、「政治體制差異」(41.3%)及「法律制度差異」(32.5%)。

住在大灣區: 經濟

而由於涉及海洋生態的破壞,2018年起中國政府嚴格管控大灣區內的大型填海計劃,如惠州環大亞灣新區、珠海橫琴南部、中山市翠亨新區、東莞長安新區、深圳小鏟島碼頭及倉儲配套工程,以減少海洋生態所造成的破壞。 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有機會演變為新冷戰的情勢下,香港政治學者方志恆認為,香港對北京非常重要,譬如港府引以為傲的「AI創科優勢」,中國當局希望將香港轉型為「紅色中國前哨」,在掏空香港自治同時,讓香港繼續為北京「充分利用」,比如輸入西方科技。 香港的科學園、數碼港等就有不少的科技公司為中國維穩的科技需要,有協助發展中國大陸的天眼、識別、AI系統,乃至構建信用評級。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及肇慶九市,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2019年底總人口逾7,200萬,地區生產總值16,795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23,371美元。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現時較知名在大灣區的港資醫院,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由深圳市政府投資、並引進香港大學管理模式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公立醫院,全科診室採取「打包」收費模式,每次收取人民幣200元。 同時在內地生活的香港長者,可使用醫療券在該醫院睇醫生,而且部份保險公司推出的大灣區醫療保險,亦將醫院納入納網內醫療機構。 【明報專訊】有報道指內地與香港在農曆新年前有望通關,不用再每日抽籤受名額限制。

住在大灣區: 中國氣球:美國能從碎片殘骸中找到什麼秘密?

「大信‧活力城」(沙溪店)位處中山市沙溪鎮翠景南路1號,設有1座樓高26層的住宅,共提供489伙,單位建築面積約31至112平方米,公寓提供開放式至2房戶型,並設有特色花園戶型,選擇多元化。 但一位香港90後劉先生洞悉先機,早在前幾年就投資大灣區,至今手上持有2個物業,並且全部升值,未來更… 江門處於珠西幾何中心,東聯廣佛都市圈、深港澳經濟圈兩大龍頭,西接粵西;具有軌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等良好的產業基礎;江門正在構建與珠三角核心區便捷聯繫的軌道交通網和高快路網,打造珠西交通樞紐,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 城市配套 :肇慶先後邁入高鐵時代、城軌時代,積極構建大灣區一小時、廣佛肇半小時、市內一小時三大交通圈,主動融入到大灣區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