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公屋買私樓2024介紹!(持續更新)

同埋如果我除左名,間屋得返3個人住,會唔會 … 唔除名去買,你估要查到有幾難,即時唔查你,秋後算帳亦可,更何況買樓有合約,有律師証明,你要知道政府要查,可以數返幾年嘅野。 可是,她的丈夫在公屋成長,如同樓主所指的「沒有力爭上游的心」。 她有感公屋不是一個壞政策,有很多人住公屋發奮向上流換了私樓,但不能否認公屋亦令一部分人習慣舒適圈,一直停留原點。 樓主認為下一代是否富有擁有物業,「贏在起跑線」父母住私樓是重要因素,財富才會愈滾愈多。

假使買家具有綠表資格,最低只須付 5% 首期,即 $6.5 萬。 不論白表綠表,買居屋這筆首期,相信不少在學的學生也負擔得起。 亦因如此,每年居屋申請總會超額,吸引港人接踵報名。 不少港人每年都嘗試以白表資格抽居屋,希望抽得成,就不用捱買貴私樓。 居屋除了售價比私樓平近一半,按揭安排方面亦較寬鬆,要儲夠首期上車就簡單得多。 本人三十多歲, 每日努力工作, 目標置業, 希望買樓收租, 成為有樓的一群; 積蓄亦已夠俾首期, 人工亦應該可以通過銀行壓力測試,希望樓市調整時入市 .

住公屋買私樓: 買居屋好還是買上車盤私樓好? 按揭大師話你知買物業的3大比較

據了解,房委會已回收441伙租置單位,最快在今年底連同「綠置居2020」一拼推售,料以市值15折至18折定價,只要是綠表人士就可申請認購,如此安排可謂「賣大包」。 祥益地產區域董事林偉光表示,屯門錦暉花園日前錄得一宗區內首置客的買賣成交個案,原業主於2009年以約131萬購入單位,是次轉手帳面獲利約高達377萬,單位升值逾2倍易手。 上述所錄成交單位為3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573呎,三房兩廳,日前獲區內首置客垂青。 林金葆表示,買家為九龍公屋租戶,將屆退休年齡,因希望退休生活可以接近大自然,故決定搬到天水圍,心儀該區綠化度高,環境舒適,交通亦算方便。 原業主則於2010年10月以107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單位,自住逾12年沽出,帳面獲利331萬元,單位升值3.1倍。

住公屋買私樓

更指:「啲人覺得公屋平,就唔發憤,一世做個廢人」。 事主指出公屋的廁所難以做到「乾濕分離」,而且連抽氣扇都有機會沒有,令到廁所濕氣難以揮發,最終導致天花板「甩皮甩骨」。 住公屋買私樓 另外舊式公屋會有氣窗,其位置令到走廊上的光會照射入屋,影響睡眠。 住公屋買私樓 有網友認為,如果樓主有公屋名,肯定房署可以查到,不過就算查得到,也不會連累到她的媽媽沒有公屋住。

住公屋買私樓: 私人屋苑

但實情就真係幫住戶儲錢,一定年期 / 金額達標 … 小弟現時同屋企人住緊個4人單位公屋,我唔係戶主. 如果我第時自己去買私樓,我使唔使去除左個名先? 因為我怕如果唔除名會影響個資產淨值限額,搞到要收返間公屋。

如合資格的綠表申請者欲進一步了解居屋及「綠置居」銷售計劃,請瀏覽本網站有關「出售居屋單位」及「綠表置居計劃」部份。 居屋一般被視為巿民上車嘅較便宜選擇,而係依個私樓樓價高企嘅時代,居屋就更加搶手。 白表買家即一般非公屋住戶嘅巿場人士,當政府推出新居屋時,中籤嘅白表人士就有機會以免地價價格購買一手居屋,但當白表人士購買二手居屋時,則需要補地價。 具綠表資格(如公屋住戶,及已申請「公務員公共房屋配額計劃」的公務員)的市民,可選擇以綠表配額購買一手居屋、以未補地價的價錢承接二手居屋,或購買新興建的公屋,亦即「綠置居」。

住公屋買私樓: 網民紛紛持反對意見

實際操作方法是以綠表資格,在居屋第二市場物色未補價的居屋盤,可選擇房委會或房協發展的居屋。 但事前要申請一份綠表資格的「購買資格證明書」。 想買樓收租但同時租住公屋,這是不可能的,即使買入的是另一類資助房屋,或某個物業的部分業權,一旦持有物業,房署將會收回公屋單位。 私樓的管理費,動輒每呎要4至5元,單幢樓甚至要7至8元,以普通一個大型屋苑400呎單位計算,管理費大約每月 2,000元,差不多是一個新界公屋單位的整月租金。

再加上新居屋有政府做擔保,所以不用正常的壓力測試,不用他們做擔保人,借貸力也釋放出來,可謂一舉幾得,就當你住一世唔賣,單就釋放出來的人名及借貸力,已經可以讓你一家資產倍增了。 你說的對,上星期「我要做業主」的真人實證主角Andy是筆者較早期的學員。 住公屋買私樓 跟很多人一樣,他是公屋出身,不同的是,他沒有攬住間公屋唔放,而是運用物業投資的智慧,放棄公屋,變出幾層樓!

住公屋買私樓: 【租者置其屋】買公屋10個常見問題 申請/按揭/維修/轉售 一文了解

于2018年第三季,香港近3成人口居住於公屋單位。 住公屋買私樓 公屋租金低廉,據香港房屋委員會資料,截至18年3月底,公屋單位的平均月租約為1,880港元。 查詢賣方在簽署買賣合約前,是否須要獲得政府或其他機關的核准,以及是否須要繳付補價(如居者有其屋計劃下的單位,業主須向香港房屋委員會繳付補價,以解除單位的轉讓限制,才可把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

與此同時,綠表人士#亦可透過「第二市場計畫」購入二手居屋。 值得留意,二手居屋除了可讓合資格人士(白表人士及綠表人士)購入未補地價的第二市場外,另一類為已補地價的二手居屋。 由於業主已先行將單位繳付補價,因此該批單位可於公開巿場流轉。 近期「新居屋2019」開賣成為香港樓市其中熱話之一,新一期居屋於5月30日開始接受申請,包括何文田冠德苑、長沙灣凱德苑、葵湧尚文苑、將軍澳雍明苑、馬鞍山錦暉苑及沙田旭禾苑6個居屋屋苑,共提供4,871個單位。 預料於8月攪珠(抽籤),而成功申請者將於11月開始獲邀揀選居屋單位。

住公屋買私樓: 內容標籤

不過,她怕媽媽知道自己持有物業後,如賭錢到要借「大耳窿」,要她賣樓還錢,因此請教網民自己買樓後,會否被房屋署查出而被收公屋,也希望網民幫她分析一下。 另一個方法就是阿聰單名買樓,在申請按揭時把父親(需要有入息)填報為借款人。 在居所用途一欄,阿聰仍可申報「繼續住在宿舍」,而父親則以借款人身份搬入新居,獲批按揭保險機會也會較大。

住公屋買私樓

私樓以外,其實他們亦有抽居屋,只不過「年年都抽唔中」,不過他們未敢言棄,下月將繼續嘗試申請綠置居和租置計劃。 領展計劃以5供1形式,供股集資約188億元,每個供股基金單位價格44.2元,較停牌前價格折讓近30%。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表示,今次是首次建議以供股方式集資,供股有3個原因,包括預示在加息周期及利率正常化時代,未來一、兩年房地產資產重新定價時,會帶來不少投資機會,有更強資本就有更大能力捕捉機會。 其次是期望透過多元化發展,提升投資組合,更多的資本基礎,就有更充足彈藥及優勢探索與更多資本夥伴的合作。 最後要維持財務融資競爭優勢,強調建議供股完成後,淨負債比率料降至20%以下穩健水平。 王國龍說,供股有利建立更多元化資本,部份集資所得用作還債,減低利息資出及融資成本,有助提高未來派息能力,又指供股可容許所有股東公平參與。

住公屋買私樓: 網民無奈:有邊個唔想住私樓!

相反,現時居住在私人樓要繳交管理費卻不覺管理得好,「窗口對窗口唔使講,又大窗台又發水」。 住公屋買私樓 樓主發文問道:「你地身邊有冇私樓/豪宅窮人?」引來大批意見留言。 樓主表示,香港有一班人居住私樓或豪宅,但「真係好窮」,具體例好包括:仔女讀普通學校、食平民餐,一家甚少花錢去旅行,有部份更加「連補習都唔捨得洗錢」。 早年電視節目中一句「有樓有高潮」,令一眾港人重新審視買樓上車的定義。 然而,經歷完樓市近幾年高跌起跌,買樓做業主似乎不再興奮,在跌市時,供樓的打工仔更增添一份無形壓力,人人向「捱貴樓」說不。 大把人將自己層樓賣左,D錢轉晒去大陸申請公屋。

  • 近期筆者遇到不少公務員來問:「如本身住宿舍,能不能買私樓申請9成按揭?」。
  • 如樓價超過HK$750,000,就要繳交HK$450。
  • 申請人的家庭成員同樣需符合上述入境權和不受附帶逗留條件的要求。
  • 年輕人有感樓價貴到不合理,不少人索性「排公屋」,據房屋委員會最新數字,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突破5年大關,當中非長者的一人申請高達11.9萬宗。
  • 晚上時分又會有不少「MK」和「道友」出沒在村落,他更指巴士站更會周不時有「傻人」問你借錢搭車。
  • 不少人更認為,在通脹的大前提下,買資產是最好的選擇,力撐樓主10年前上車的決定,認為「買樓當儲錢」。

最後利申,文章內容只屬筆者從業多年經驗和個案觀察所得,並不代表銀行或按揭保險公司立場,最終決定須以當局為準。 當然,如果公務員買私樓想申請高成數按揭,而不想透過按揭保險進行,還可以選擇向庫房申請首期貸款;不過大部份公務員都不會採用,原因是會失去退休房屋福利,包括公屋及居屋,阿聰亦不曾考慮這個方案。 既然家人打算遷進新居,阿聰還有兩個較可行的辦法,最簡單的就是與家人聯名買樓。

住公屋買私樓: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有資格住簡約公屋既,你覺得佢哋可以點儲個首期? 而家發展商唔投地,政府就將啲地起短期公屋,點解簡約公屋得5年? 而家政府係阻止發展商玩圍錶短價買地高價賣屋。

他表示,雖然供股對派息有影響,但節省支出,亦有投資或利息收人,若盡快做到投資項目,而有可觀回報的話,希望令單位持有人回報有長線增長。 他又說,今次供股集資可讓所有基金單位持有人都有機會參與領展3.0策略,與尋找投資物業夥伴無衝突,兩者同時進行,若有相關合作就會即時公布。 領展去年12月底公布以約125億港元,收購兩個新加坡零售資產。

住公屋買私樓: 樓市成交個案(4)青衣青泰苑554實呎3房618萬沽

居屋按揭由政府擔保,即使借足 9 成,亦不用購買按揭保險,為買家節省不少開支。 同樣因為有政府做擔保,居屋按揭可免壓力測試,審批寬鬆得多,申請人借不足成數的機會較細,付首期自然不是大問題。 按揭保險計劃只接受「現樓按揭」申請,即不接受「即供付款」下,物業尚處樓花期的按揭申請,如果買家想享受「即供付款」的樓價折扣,就不可申請 9 成按揭;想用 9 成按揭,就要痛別即供優惠,但即供折扣優惠卻較建期多。 因為作為香港的居屋業主,最大優勢是以大約30%至50%的折扣率購入這種資助房屋,以將軍澳站旁邊的居屋寶盈花園為例,其折扣率是39%,因此持有綠表或白表的買家,等同以61折購入屋苑單位。 買家為區内分支家庭,心儀單位樓層及朝向,觀望多時,見近日市場成交加快,故決定入市,以618萬元於自由市場成交單位,折合實用呎價約11,115元,建築呎價約8,668元。

住公屋買私樓: 網民:成世做樓奴 vs 財務自由+享盡福利

他強調領展不會為融資而融資、為收購而收購、為出售而出售,強調有強勁財政紀律,會審慎衡量每個財務決定。 金融工具方面,私人樓業主這幾年一過2年鎖期就透過轉按去賺銀行1.8%以上的回贈。 另外,居屋要加按十分困難,即使符合房委會的特定加按條件,也要接近6個月的申請程序才能批出現金應付生活所需。 首期最低1成,等於有leverage 超高槓桿功能。

住公屋買私樓: 樓市成交個案(6)首置客508萬Full Pay買屯門錦暉花園3房

租置計劃單位的印花稅按稅務局根據有關物業印花稅估值而定。 如樓價不超過HK$2,000,000,需要繳交樓價1.5%印花稅。 不過都有網民反駁指其實現時新式公屋或居屋比以往已經好很多,只要裝修的話都有機會有屬於自己的居住空間。 而且無論住公屋或是私樓,都可以在公共空間中遇見不少教育水平較低之人士。

住公屋買私樓: 死慳死抵為上車做「樓奴」vs 租樓排公屋再年年去旅行 網民:10年後會有咩分別?

第一步,2014年剛剛上完課,他就將自己從公屋中除名,買了一個300多萬的細價私樓投資,幾年後賺了200多萬。 第二步,拿着這筆錢,自己買一間新樓自住,然後勸老爸老媽放棄公屋換居屋。 第三步,再將餘下的資金,買了一間大陸樓,又準備為弟弟買一間私樓,一變四! 他的故事蘊藏着很多智慧,非常值得學習,尤其是公屋出身的年青朋友。 全港有39條公共屋邨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稱「租置計劃」),以供租戶回購所住單位,當中約4萬多個單位因未能賣出,故正租予公屋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