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否適用肺癌篩檢,國內一直未有定論,主要是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且LDCT存有偽陽性,可能使良性結節遭誤判,讓受檢者挨不必要的刀。 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 他進一步說明,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在實際工作上,一個沒有鈣化的小結節約需大於 9mm 才會被檢出,曾有研究指出,被漏掉的癌症大小中數為 1.9cm,有的甚至大到 3cm 也被遺漏,但電腦斷層檢查不易有這問題。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於2010年11月公布的研究指出,55歲~74歲重度吸菸者每年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可較傳統的胸部X光檢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國際實證指出,對「重度吸菸族群」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其20%肺癌死亡率;但民眾若不是前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篩檢有效。 參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及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聯合訂定之「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指出適合做肺癌篩檢之族群及其建議。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管理中心
突破過去X光只能看到1公分以上肺癌的限制,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找出更小的病灶,且不須顯影劑。 ,是目前唯一具有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經由專業醫療人員的判斷,在避免過度診斷的情況下,可使早期肺癌患者,迅速且正確地被辨識出來、而進行相關之治療。 鼓勵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如發現病灶,配合醫囑進行追蹤治療,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最佳選擇。 肺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一位,但早期無症狀、不抽菸比例高, 超過 6 成病患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民眾如要降低自身罹患肺癌的風險,應該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譬如,對於抽菸者而言,戒菸才是降低肺癌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總之,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非完全沒有風險,除了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並不能提供每一個人這種篩檢外,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經由這種篩檢得到好處,低風險的族群甚至可能因接受該篩檢而受害,因此應該是有高風險罹患肺癌的特定族群,才需要考慮接受篩檢。 Brenner以日本原子彈下的倖存者所接受的輻射劑量的相關研究結果為對照,舉例說明一個50歲抽菸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直到她75歲時,推估因為輻射造成肺癌的風險約是0.85%。 我國女性肺癌患者僅5.9%有吸菸,衛生福利部自103年起補助台灣肺癌學會對吸菸以外危險因子執行「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之研究(TALENT)」,由楊泮池領導17家醫院共同參與研究計劃。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篩檢-認識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游永惠醫師表示,吸菸、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三等親內有肺癌病史,或本身有肺病史的族群、經常煮菜的家庭主婦、廚師、居住環境常屬空污的5種族群,會建議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相較於乳房攝影篩檢約每 500 人可早期發現一名罹癌患者,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則約每 300 人就能夠及早發現一名肺癌病患,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肺癌的效益顯著,因此受到各先進國家重視。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研究人員針對數百篇醫學文獻進行深度審閱,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綜合分析當中的20多篇論文後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是「有利也有弊」的癌症篩檢方式。 該研究已刊登於今年 3 月之《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陳文茜罹癌後,曾在臉書貼文,「術後康復,將與醫師攜手推動肺癌篩檢普及化,讓更多醫院配置電腦斷層掃描儀器」。
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馬拉松跑者心肌梗塞裝3次葉克膜,醫護不放棄奇蹟重生!提醒「健康檢查」很重要
南投縣立委第2選區補選,被視為2024總統大選前哨站,藍綠陣營勢必傾全力動員對決,形成割喉戰,國民黨徵召前南投縣長林明溱參選,民進黨候選人則是蔡培慧。 而最近有一份最新的民調指出,對於南投縣立委第2選區補選,有90%的民眾認為「林明溱」會勝出,僅有10%民眾認為「蔡培慧」會贏,引發討論。 [NOWnews今日新聞]陶晶瑩(陶子)嫁給李李仁超過17年,夫妻倆育有一雙兒女,婚姻相當幸福,不過昨(14日)陶子在臉書寫下「我的情人最近愛上別人,但那兩個小三…」、「那就睜一隻眼,閉兩隻眼」等… 和「印度神童」阿南德同門派的台灣吠陀占星權威李靜唯,日前發布2月份吠陀占星運勢時,曾預告2月全球恐爆發超級地震,沒想到土耳其東南部靠近敘利亞地區6日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造成慘重傷亡,之後印尼和義大利也接連發生地震。
劉鴻霖指出,雖然多發性骨髓瘤傳統上並非真菌感染高危風險群,但考量當下病人沒有發燒等任何臨床狀況,仍認為真菌感染可能性極高。 結果在血液以及肺泡沖洗液中,驗出隱球菌抗原都很高,確認隱球菌肺炎。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鴻霖指出,該名患者居住在市區,經詢問沒有旅遊史,也沒有相關動植物的可能接觸史。 因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先接受八個療程的VTD三合一治療,本次住院主要為後續自體幹細胞移植做準備,蒐集完幹細胞後、預計進行高劑量化療。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對於LDCT用於肺癌篩檢,目前衛福部國健署依循美國建議,以老菸槍為主。 醫界雖質疑國內多數肺癌患者沒抽菸,應纳入檢查對象,但缺乏實證研究。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網》7旬婦打針吃藥仍血糖飆 「清淡」早餐竟是元凶
雖然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有許多好處,但也有風險性存在。 透過這項篩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例也很高,且多數為良性結節,建議檢查結果異常的民眾,應配合醫師建議持續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情形。 結果顯示,檢測出罹患肺癌的比率是2.4%,其中是第一期的比例是94.8%。
民眾可先評估自己否是罹患的肺癌高危險群,並諮詢醫生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優缺,再決定是否進行肺部低劑量斷層。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會對嬰兒造成傷害。 但美國懷孕協會(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還是建議不要對孕婦進行電腦斷層掃描,除非明顯利大於弊。 他認為,有些腫瘤生長緩慢,可能長期在體內相安無事,也不影響壽命,卻因篩檢出結節,讓病人可能接受後續手術及麻醉風險,除耗費時間,費用也可觀,病人也會承受不安焦慮的心理壓力,及增加輻射暴露的風險。 不過,蔡昇翰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也可能帶來後續風險,例如過度診斷,有臨床研究認為,3成至5成的一般受檢者,會被檢查出有肺結節,但結節者中真正肺癌比例不到5%。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醫療網
北部某家醫院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民眾健檢LDCT檢查的數據,31,000多位案例中,肺癌第一期佔81.6%,第二期佔4.5%,其中96.6%為肺腺癌,3%為鱗狀細胞癌,證實透過LDCT篩檢是有早期發現肺腺癌的效果。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由於電腦斷層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民眾接受檢查而發現了肺部病灶,而這些病灶需要由專業醫師來判斷解讀,才不至於造成受檢者的恐慌。 惡性肺結節有一定的影像特徵,同時也要考量患者的年紀與家族史等因素,仰賴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做全面判讀,提供完整且專業的醫療資訊。
照X光原理是利用X光透視胸腔部份,投在底片上形成影像,有助檢查肺結核、肺腫瘤、肺紋路增加、水胸、氣胸(爆肺)、支氣管擴張及氣管擴張等肺病。 如果正面胸部X光檢查正常,但痰中經常帶有血絲的人士,建議進行側面胸部X光檢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般認為HIV感染者是這類伺機性真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不過,近幾年隨著高效能抗病毒藥物廣泛使用,感染者的CD4數量都不低,所以近年發現,隱球菌感染在此族群已經下降。 反而是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以及肝硬化等患者,隱球菌感染反而增加! 這個時候,「早期有效的診斷」、「選擇正確藥物」就變得非常重要。 不過,該名患者只接受了第一線治療、就出現嚴重隱球菌感染,是否與藥物相關?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專家解惑:電腦斷層 何時需要做
余忠仁總結,所以,胸部X光檢查能對肺部的問題可以有初步及概括性的臆斷;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則是早期肺癌篩檢的重要工具;電腦斷層掃描(CT)除大幅提高肺癌診斷的準確性外,更能做為肺癌標靶治療、化療或放射治療等後續追蹤治療反應的評估依據,是肺癌診斷和追蹤重要的利器。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最小能夠發現0.3公分的病灶,並針對結節或是毛玻璃病變做定期監控。 2010年起,美國和歐洲二地針對LDCT的研究各自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讓前者的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0%,後者則更降低了26%。
- 臨床上,有許多原因會造成肺部「毛玻璃樣結節」,例如:發炎、局灶性肺纖維化、非典型腺瘤樣增生、肺泡出血等,或原位肺腺癌、微浸潤肺腺癌或早期肺腺癌,都有機會在電腦斷層上出現為毛玻璃樣病灶。
- 隱球菌常存在於土壤、鳥類排泄物、尤加利樹及腐爛有機物等環境中。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空氣汙染,賴基銘強調,世界衛生組織(WHO)2013年宣布,空汙是主要環境致癌物,在西太平洋地區如台灣等地,空汙對肺癌疾病負擔占15%,提醒民眾應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狀況,空汙來襲務必戴口罩自保。
- 加州政府的醫療保險和大多數商業保險,對於高風險人群在我們醫院的Los Gatos 和Mountain View院區做低劑量CT掃描,都給予給付。
- 雖然每篩檢320 人可以預防一個人死於肺癌,但同時也造成 1.38 個人的過度診斷,因此過度診斷似乎是目前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不可避免的課題,寄望未來若能結合更好的生物指標,以便在腫瘤篩檢出來時,就能及時預測它是否具侵襲性的或是進展緩慢,以便做為進一步處理的參考。
- 許多學者質疑,低劑量電腦斷層非常靈敏,不只找出早期肺癌也會檢查出許多良性的病灶(如良性肺鈣化結節),使很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切片與開刀手術。
- 目前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二期接近6成以上,第三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四期才就醫,五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因此期別之間的五年存活率差距很大。
醫師建議隔年要再用電腦斷層追蹤,但該男性隔年卻僅用X光檢查,結果仍是無異常。 直至去年底,懷著試試看心理做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原本局部纖維化的右上肺葉竟已長出一顆1.5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肺癌,隨即到澄清醫院胸腔外科進行手術切除。 一位62歲的上班族男子,連續4年做胸部X光檢查,都未發現異常,他聽說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發現早期肺癌,因有長年抽菸習慣而「試試看」,沒想到竟在右上肺葉找到一顆1.5公分腫瘤,確診罹患肺癌;經轉到澄清醫院胸腔外科進行手術切除,術後狀況良好。 蔡昇翰認為,低劑量電腦斷層雖可降低高風險群的肺癌死亡率,但對非高風險或其他風險者,如有家族史或空氣汙染接觸,仍未有足夠證據的支持,目前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民眾進行篩檢。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主任李文正解釋,電腦斷層是目前最迅速、最方便的檢查,加上是「非侵入性」,且價格為數千元,相對便宜。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診斷期別 攸關5年存活率
就像把一塊麵包一片片切開來,你可以看到每一片麵包長什麼樣,也能看到整塊麵包是什麼模樣。 LDCT篩檢之所以不適用於其他人,是因為它的假陽性率高達96.4%,從而導致非常大量不必要的後續測試和手術。 另外,它的輻射劑量是有致癌的風險,估計會導致每2500人中一人死亡。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劍虹分析,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佔88~90%,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之分,其中罹患肺腺癌比例佔45%,辭世比例也最高。 傳統定位是「扎針」,病人等待期間不只焦慮,還要擔心翻身可能被針扎到。 北榮於 2018 年 4 月推出精緻化微創胸腔鏡手術,用導航技術定位病灶,在手術房中就能利用電磁導航探針定位,1小時內就能一次完成病灶定位及開刀,縮減等待時間。 隨著時代在進步,儘管機器越來越新穎,專家仍提醒,沒有萬能的檢查,只有最適合與最需要的檢查,而且機器適合檢查的項目也可能會有改變,民眾務必聽從醫囑,視病情需要,該做就做,不該做也不要堅持一定要做。 李文正進一步舉例,腦部受傷或中風是否出血,電腦斷層可以確定;但如果是出血以外的軟組織問題,核磁共振就優於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胸部X光無異狀〉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揪出1.5公分腫瘤
電腦斷層對腫瘤類、血管類和骨骼類等疾病,都是最好的幫手。 李文正舉例,肺癌患者後續治療,須靠定期的電腦斷層追蹤;另外也可研判車禍腦部受傷,是否有出血;或是了解腦中風、心臟血管狀況。 李文正說,十年前盲腸炎,醫師靠經驗決定是否開刀,現在則藉由電腦斷層確診後才動手術。 其實,早在2013年,美國癌症學會及美國胸腔學會就正式推薦「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為肺癌高危險群的篩檢首選工具。 除了單次輻射暴露較低之外,此檢查可在一次的憋氣完成全肺臟的掃描,大約只要10到15秒。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網》木耳超強血管清道夫 醫列4大好處:降膽固醇兼減肥
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11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2年1次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 許多健康醫療文章都會告訴民眾,罹患癌症時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佳、體重減輕、不明疼痛、倦怠無力、咳嗽呼吸困難等表現,但是肺癌初期患者常常幾乎沒有任何以上的症狀,頂多只有輕微的咳嗽,但因為咳嗽很常見,也不被認為是嚴重的症狀,難以引起患者注意而求診。 依照過去的臨床經驗,我們發現,約六七成的肺癌患者,當出現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症狀到醫院求診時,常常就已經是肺癌末期無法開刀。 但幾乎所有的肺部病變都有可能出現陰影的表現,例如:肺癌、肺炎、肺結核,甚至一些肺部的良性病變。 他說,早期肺腺癌在電腦斷層上表現出毛玻璃的陰影,雖然因為解像力高,被偵測到,但在專業上能夠準確判定毛玻璃陰影是否具有肺癌風險的專業醫師仍舊十分缺乏,有可能看到9成以上是雜訊。 此次補助只針對抽菸與家族史的民眾,但也有醫師建議,只要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就可以考慮安排做一次 LDCT。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疾病百科
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解釋,因女性肺癌個案大多數不吸菸,為強化女性非吸菸者肺癌篩檢政策,經過多次的專家會議討論,特別將女性具肺癌家族史的篩檢年齡提前到 45 歲,讓更多具肺癌風險因子的女性,能接受肺癌篩檢服務。 「目前只有年齡介於55~74歲,且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的人,證據顯示可接受LDCT以篩檢肺癌,」邱昭華指出。 換言之,只有相當「資深」的老菸槍,被證實接受LDCT是利大於弊的。 若肺結節為純毛玻璃狀且大於0.8公分,或是為部分/完全實質性,則會建議手術切除;若小於0.8公分的純毛玻璃狀病灶,則建議3個月後再追蹤電腦斷層,2次追蹤後病灶若無縮小情況,則考慮手術。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檢查當天:
「電腦斷層年燒健保九十二億」、「檢查多燒健保,有人年做二十四次電腦斷層」,成為新聞熱議的話題;但另一方面,近日也有最高法院醫療疏失的案件,關鍵在於原告認為醫師未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MRI對於偵測 5mm 以下的小結節的敏感性僅及45%,而PET-CT目前被建議使用於大於 10mm (亦有建議小結節實心部分 8mm ) 以上小結節的確認, 10mm 以下的效果不夠理想,故目前的肺癌篩檢仍以多排式CT為主。 :醫學對微小肺結節有所謂「毛玻璃狀病灶」,因在斷層掃瞄影像下,這類肺結節的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霧的、像棉花狀,猶如一片毛玻璃擋在肺組織前面,其密度也會輕微增加。
由於肺癌倍數成長時間變化很大(可從32天至1000天),醫學上也有所謂Interval Tumor亦即兩次檢查中產生的腫瘤。 基於癌症倍數成長理論,每年篩檢可檢出T1腫瘤(指腫瘤小於 3cm )檢出率為94%,如每兩年才檢查一次,則T1腫瘤檢出率降為78%。 「低劑量電腦斷層術」是胸部電腦斷層術檢查的一種,檢查時,我們將X光球管輸出的劑量降低,自然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就會降低。 一般而言,它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劑量(約5~7 mSv)的1/6 ~ 1/10,然而它在偵測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於傳統的電腦斷層術檢查。
目前美國的聯邦醫療照顧保險(Medicare)及貧困者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有針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每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另外,南韓國家癌症篩檢計劃也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近年來可以看到,有不少沒有吸菸、卻罹患肺癌的患者,追究原因多半可以發現他們平時暴露在各種空氣汙染中。 陳育民指出,平時經常暴露在肺癌危險因子中的人,包括長時間接觸廚房油煙;經常吸二手菸、三手菸;經常接觸汽車廢氣的機車騎士或行人,都應該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雖LDCT篩檢肺癌在國內是否適用仍待研究,但許多國人對LDCT印象深刻。
蔡昇翰表示,過去肺癌篩檢主要是胸部X光,但因解析度低,腫瘤需要0.9公分至1公分,才容易檢出,也有許多腫瘤躲在X光的死角,不易被看到;另有研究指出,8成至9成的肺癌,無法在第一次X光檢查被檢出。 病友56歲葉女士也現身說法,她在4年前接受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發現有一毛玻璃結節後便持續追蹤,今年的電腦斷層發現該結節有稍微變大,於是接受台北榮總一站式電磁導航精準定位切除手術,手術後恢復良好,於術後隔天出院,病理報告為原位肺腺癌,手術切除後即治療完成。 胸腔外科醫師徐博奎說,過去被診斷為毛玻璃狀肺結節多需切除,因病灶小且結構鬆散,事前需先請放射科醫師在檢查室進行電腦斷層,找出病灶後染色,再用螢光劑等方法標記定位,才會再把病人推進手術室。
歐洲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的降低達24%,女性肺癌死亡率則降更多。 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NLST)以結節大於○・四公分為是否要進一步處理的標準,美國胸心外科學會(AATS),則以○・五公分為標準。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許多學者質疑,低劑量電腦斷層非常靈敏,不只找出早期肺癌也會檢查出許多良性的病灶(如良性肺鈣化結節),使很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切片與開刀手術。 5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頭暈、雙腳無力來就醫,檢測發現已經是肺癌末期。 (蘇一峰提供)台灣癌症連續37年盤據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肺癌更是目前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名。 過去有一名不抽菸的23歲年輕男性,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得到肺癌末期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