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2024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養和眼科專科醫生鄭智安醫生強調,患視神經動脈堵塞的不乏年輕患者,除因三高因素外,部分人因先天視神經中間的凹位較窄,或神經線內有退化物質積聚,結構上是較易被堵塞,引起眼中風。 「這類患者大多於55歲前發病,屬於年輕的視神經動脈堵塞。」可惜,近20年針對視神經動脈堵塞仍未見有效治療。 雖然有研究顯示,注射藥物到眼球,或可減少神經線壞死的情况,但暫時臨床上仍未廣泛應用。 莊志強醫生 Dr JON CHI KEUNG,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評價,到第二日覆診我爸好開心,到今年已經有800度左右, 話最好改日期. 另外,伍亦透露,疫情期間父母帶子女做眼科檢查亦見增加,主要是了解孩子的近視,會否因在家增加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看電視而惡化,但暫時未見患上近視的小朋友數字「爆升」的情況,相信最快要一兩年後才知道。

檢查及手術前均需停止佩戴隱形眼鏡,軟性隱形眼鏡需停戴1至2星期,硬性隱形眼鏡需停戴3至4星期,矯視隱形眼鏡更需停戴3個月。 今日同浩浩去嘉賓大廈度驗眼, 上到去, 有印象係幾年前黎過, 諗諗下, 應該係浩浩第一次驗眼時的地方, 嗰時浩浩都未夠一歲. 我都唔記得係咩原因令到我唔再黎呢度, 但今日睇完後, 我知道個原因是什麼了. 嗰度d醫生完全無耐性, 睇症時好求其, 又無醫德, 完全唔知係度做咩, 就收我$650, 簡直不知所謂, 垃圾過垃圾, 我以後都唔會再去嗰度睇.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鄧啟達 醫生

不過收費普遍較高,由HK$60,000 – HK$80,000不等。 由於三位醫生擁有共同的抱負及理想,在1993年合併成為胡志鵬、唐柏泉、梁健英醫務所,致力提供專業及全面的眼科保健服務,並將灣仔診所遷往中環中建大廈。 伍鎮坤指出,眼壓正常或偏低都有機會患上青光眼,提醒高風險人士主動接受檢查。 (袁志豪攝) 眼科專科醫生伍鎮坤解釋,青光眼是指一百萬條連接視網膜和大腦的視神經受到永久性破壞,令視野逐漸收窄,嚴重者可導致失明,風險因素包括四十歲以上、家族有人患青光眼及血管有問題等。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另外亦有病人的甲狀腺有問題致眼球突出,嚴重的話或壓住視神經,影響視力。 在公立醫院服務了逾10年後,曾雁加入養和醫院的眼科團隊,成為團隊中第4人,22年轉瞬過去,今年是養和眼科40周年,團隊現已增至16名醫生。 曾雁見證了眼科技術的發展,處理過不同種類的病人,當中不乏外來創傷如遭遇工業意外傷眼、被斬傷眼球的病者,亦親歷不少人的人生起迭。 胡志鵬是茂昌眼鏡創辦人胡賡佩兒子,他在今年捲入另外兩宗索償事故,兩病人今年一月及六月入稟高院,向胡醫生及其眼科中心索償,指他為病人治療時疏忽令病人受傷。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羅偉基 醫生

「唔會講晒所有手術後嘅徵狀,但重點已經講晒。」他接獲李女士投訴後,已免費替她再檢查眼球,證實健康。 至於老花問題,他說事前已聲明必須雙眼均植入人工晶體方可解決問題,但李女士只肯接受左眼手術,未能完全消除老花。 另外,激光矯視只是透過改變角膜弧度而矯正近視,眼球的形狀及結構並沒有改變,深近視人士患上上述眼疾的風險依然較高,因此,50至60歲人士應定期檢查眼睛。 另外,激光矯視只是改變角膜弧度,但近視所引起的眼疾風險和眼底問題(如視網膜脫落、白內障、青光眼等)仍然存在。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李女士今年二月底切除左眼白內障後發現「出街見到啲蚊好大粒」,又常感頭暈。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母女質疑胡醫生無一早交代這些風險,她們其後向其他專科醫生及視光師求診,發現李女士仍有老花,有醫生指她根本不宜裝配多焦距晶體。 李女士無奈說,日常生活受影響,若醫生一早說明風險,或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七十多歲病人李秀珍○七及○八年由女兒吳小姐陪伴到胡的診所驗眼,驗出兩眼均有白內障。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鄭路 醫生

我朋友丈夫(大約五十歲)急性青光眼,由於拖延一個月唔肯去睇醫生,肯去時已 … 你試下明天打去中大眼科醫院,佢地位置係眼科醫院樓上(3樓),睇下可吾可以約見到醫生,第一次睇應該要$12 … 你試下明天打去中大眼科醫院,佢地位置係眼科醫院樓上(3樓),睇下可吾可以約見到醫生,第一次睇應該要$1200-$2000。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土耳其東南部靠近敍利亞邊境地區發生地震逾一周,死亡人數增至逾3.7萬人。

伍鎮坤,好出名的眼科醫生,好有醫德兼不會收費過高,但要起碼早一天打去預約,不做walk in 的 謝謝你啊 同佢講, 要面對, 對証下藥, 唔好擔心, 我已經過左十幾年, 只要乖乖覆診, 如發現有問題, 即去睇醫生, 否則真可能會盲. 疫情下無論打工仔或學生,大多都留家工作或學習,惟長時間看電腦熒幕,多少對眼部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有眼科醫生表示,疫情高峰時求診人數上升約3至4成,不少人從事的職業並非患「眼乾症」高危,籲市民用電腦時可保持眨眼及定時熱敷,以作紓緩。 致命如癌症亦可從眼睛中被看見,曾雁表示,若發現病人的視網膜上有「一撻撻」似熊掌印的話,病人有可能患遺傳性腸癌,應盡早照腸鏡以檢查有無瘜肉。 若病人看東西時發現重影,亦有可能患鼻咽癌,因鼻咽癌會影響視覺相關神經。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手術當日

醫療服務總不能永遠停頓,要想辦法令服務繼續進行,同時要盡可能減低病人和醫護受到感染的風險,對於醫療營運者來說是一項大挑戰,亦是對病人和職員負責任的行為。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途徑是飛沫,由於內視鏡檢查過程中有機會產生飛沫,因此自從今年2月初農曆新年完結後,很多非緊急外科醫療服務,包括內視鏡檢查已經暫停,服務停頓固然能減低感染風險,但再度延遲服務,將會令病人因延誤治療而產生永久性的傷害。 他回憶,曾有一名病人中學時因打籃球時有碰撞致一隻眼視網膜脫落,至大學時另一隻眼視網網亦脫落,完成視網膜手術後10至12年間,兩隻眼分別需做白內障手術,其中一隻眼更出現黃斑病。 曾雁形容病人屬不幸,因病人是早產兒,本身有深近視的風險,中學時近視已深至一千度,而深近視又會較易引發視網膜脫落,病人術後亦可能提早患上白內障。 胡志鵬說,手術前已清楚解釋可能帶來的併發症風險,如傷口發炎、視網膜脫落等,但飛蚊症不屬併發症,亦未必與手術有關。

不少人以為做完激光矯視手術後,就可以達到0度近視,其實這個是錯誤的觀念。 手術不能確保術後度數絕對準確,只要達到矯視前訂立的目標度數的+/-75度之內,手術已屬成功,而低於+/-75度屬正常視力,無須佩戴眼鏡。 如果度數改變過高或過低,可能需進行增進手術,或者手術後仍然需要戴眼鏡。 陳醫生表示,過去角膜移植是要把角膜全層換掉,再將捐贈者整個角膜縫在患者眼睛上,對角膜結構有較大影響,排斥機會較高,傷口復原及回復視力的時間較長,可長達一年。 但隨着白內障手術日趨成熟普及,眼科部也於2003年成立了白內障手術中心,其後於2012年易名為眼科手術中心。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秦學瑩 醫生

由於朋友推介嘅嗰位醫生太出名,已經Full booking,所以嘉兒就喺姑娘嘅介紹下,試吓同一診所嘅另一位醫生。 要護好眼睛,曾雁提醒需由年幼起驗眼,青年時應盡量避免眼睛受傷,飲食要均衡,並應戴太陽眼鏡以免提早患白內障,步入40歲則應每隔一至兩年定期驗眼,抱持預防勝於治療的心態,即使有眼疾亦可及早醫治。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LASIK又分為有刀和無刀 ,IntraLASIK是以電腦控制紅外線激光,代替傳統的層狀切割器,適用於角膜較薄且深近視的人士,切割出現偏差的機會極低。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設立養和眼科手術中心(金鐘),連同其他眼科設施佔地逾3萬平方呎,提供一站式眼科服務。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養和眼科團隊集合了眼科專科醫生、視光師、護士、工程師及其他支援人員的專長,配合醫療技術的不斷推動下,為角膜、晶體、玻璃體、黃斑點與視網膜、眼瞼、視神經等眼疾患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治療選擇,甚至重拾視力。 在平衡各方面利害關係後,一些非緊急外科醫療服務包括內視鏡檢查,應該開始重新出發,但必須明白受感染風險仍然存在,並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去年消委會調查本港15間醫療機構,並訪問了香港眼科醫學院及香港大學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伍立祺醫生。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譚秀雯 醫生

接受過視光手術(如激光矯視/微笑激光矯視或近視雷射手術)的人應每 1 至 2 年檢查 1 次。 慢性青光眼比較難發現,一旦發現有機會發展成後期,導致視力受損,只有定期檢查眼睛,才能及早發現青光眼和接受適切的治療及早診斷,避免視力進一步受損。 眼科醫生是專門從事眼科手術的醫生,香港現時有300多名眼科專科醫生,如要取得相關資格,在完成醫學學位,獲取執業醫生資格後,還要接受眼科專科培訓至少6年(6年:2年初級及4年高級)。 眼科專科醫生余泓翰早前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指出,倘若近視患者到達有老花的年紀,醫生為他們進行激光矯視時,可會在一隻眼留一定度數近視,從而達到「一眼看遠,一眼看近」的目標,把佩戴老花眼鏡的急切需求延後。 通常度數愈深(例如800度近視或300度以上散光)或RSB愈少,度數回彈的機會愈大,部分眼科醫生不會為有深度數人士(例如散光超過400度或近視超過1000至1500度)進行激光矯視。

  • 不過收費普遍較高,由HK$60,000 – HK$80,000不等。
  • 激光矯視是一項眼角膜手術,不會影響其他眼部組織,日後仍然可以接受其他眼部手術,如白內障手術等。
  • 何志平貴為本港首位眼外科教授,吸引了不少醫生慕名而來,曾雁憶述何志平為人無架子,當年往外地交流的機會較少,何很願意帶後輩到海外參與醫學會議,令眾人眼界大開。
  • 不少人以為做完激光矯視手術後,就可以達到0度近視,其實這個是錯誤的觀念。

不過若病人本身有深度近視,則比較容易患上白內障、青光眼或視網膜脫落等。 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後,仍然可以佩戴隱形眼鏡或彩妝隱形眼鏡(大眼仔),不過因為角膜弧度已經改變,普通鏡片可能會較難貼合,要選擇合適弧度的隱形眼鏡,也應先諮詢眼科醫生意見。 但矯視手術只可以矯正現有視力問題,日後度數會否再加深,視乎個人用眼習慣而定,若不好好保護眼睛,如長期間近距離工作和使用電子產品,度數可能再加深。 除上述條件外,在進行手術前,醫療機構會為患者進行詳細的眼部檢查,以確定是否適合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各醫療機構也會舉辦免費講座,有興趣人士可以出席講座了解更多詳情。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旺角區眼科醫生一覧

【本報訊】眼科醫生許德榮在刊於五份報章及雜誌的文章內公開認可一種眼藥水產品,講解其作用及好處,被投訴變相為眼藥水「賣廣告」。 伍偉聰眼科醫生好唔好 醫務委員會召開紀律聆訊,裁定許醫生專業失德,將向他發警告信及刊憲。 在機緣巧合下,曾雁轉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為眼科名醫何志平的第三個本地「門生」,開展其眼科生涯。 何志平貴為本港首位眼外科教授,吸引了不少醫生慕名而來,曾雁憶述何志平為人無架子,當年往外地交流的機會較少,何很願意帶後輩到海外參與醫學會議,令眾人眼界大開。

  • 我曾經試過急性青光眼, 當時睇既眼科醫生, 一個星期要覆診2次, 感覺似拖証, 我轉睇另一位, 在旺中, 許德榮 …
  • 控方指許作為註冊醫生,准許、默許或沒有採取足夠步驟防止上述報道刊登,屬專業失德。
  • 李女士今年二月底切除左眼白內障後發現「出街見到啲蚊好大粒」,又常感頭暈。
  • LASIK全稱為「角膜切割激光矯視手術」,是較傳統的激光矯視方法。
  • 此手術也適用於角膜很薄或不規則、眼睛乾澀或嚴重近視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