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2024詳細懶人包!內含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絕密資料

在合適情況下如胎兒貧血、胸腔積液、下尿路梗阻、羊水過多胎兒,提供宮內治療,如宮內輸血、胎兒胸腔或膀胱吸液或導管引流或羊水減量。 產房已于九四年開始設有中央胎兒監察系統之設備,在護士工作站設有監察器監察胎兒情況,婦產科醫生在院內可通過網上胎兒監察系統取得待產婦女胎兒心跳的資料。 遇有胎兒活動不正常或胎兒缺氣等情形出現時,可即時探測到及作出迅速的處理。 在2016年5月伊利沙伯醫院已認證及定名為「愛嬰醫院」,為全港第一間被「愛嬰醫院香港協會」定名的「愛嬰醫院」。 本部門有一系列的產前講座以協助夫婦渡過懷孕及適應初為人父母的日子。

院方會繼續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又向病人致歉,並深入調查,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院方已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通知醫管局總辦事處,院方將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事件,在8星期內向醫管局總辦事處提交報告。 伊院神經外科醫生根據當時初步所得的造影檢查影像,不為意地替病人進行緊急左頭顱開腦手術,打開病人一部分的左頭顱骨,但其實病人是右腦顱內動脈血管瘤出血。 手術途中,一名麻醉科醫生檢視放射診斷部撰寫的電腦斷層血管造影詳細報告,報告指病人血管瘤位於右頭顱內。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名單 (全港)

對癌症康復者而言,癌症會否復發是長年伴隨的隱憂,不過在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或能提早找出復發的原因。 以伊利沙伯醫院賽馬會癌症研究實驗室主管曹志成為首的研究團隊,透過比對42個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樣本,找到四組與癌症復發有關的基因突變,不過團隊指仍需更大規模的研究確定臨床影響。 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當時由醫務衛生署(後改稱衛生署)管理,以時任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藉以紀念。 1992年由醫院管理局接管,屬於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目前由醫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進行管理。

我們同時負責醫管局相關臨床指引的標準化工作,確保所有病人均獲得同等高質素的治療。 本院腫瘤科由原設於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的五間兒童癌症中心合併而成,為所有於本港公營醫療系統中的癌症及複雜血液疾病兒童提供診斷及治療。 伊院臨床腫瘤科的科研人員和醫生會在實驗室進行多方面的科學及轉化醫學研究。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心臟科

聯合醫院料於2023年完成擴建工程,屆時新設癌症中心,讓病人盡量原區就診。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臨床管理系統是一套綜合的電腦資訊管理程式,它可記錄病人所屬及曾入住過的病房,各種臨床診斷和醫療工序,它的功能並包括:查詢和列印化驗室和放射診斷的報告,覆診預約,列印手術記錄,出院記要,轉介信,病假證明及藥單等等。 有了這個電腦系統的幫助,日常的病人處理和數據搜集已經變得很輕易了。 聯網亦預計在明年第一季,會就腫瘤科增加750個專科門診就診人次,增加5500個普通科門診診症名額,及藉「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為約4640名病人提供服務。 他補充,伊利沙伯醫院的腫瘤科服務屬全港最大,佔醫管局同類服務逾兩成半,而化療病人近年有所增加,故增加更多就診人次,以減低新症等候時間,他指上年度已分派10名護士協助有關服務,今年度再增加1名醫生。

  • 07年4月開始出現咳嗽:「夜晚瞓覺咳醒,咳出血。」於是入院治理,留醫數日後出院。
  • 發言人指,院方初步了解事件,認為醫護人員已為病人作出即時的臨床治療。
  • 為了促進病人的護理及多科綜合治療,我們在2012年引入了護士主導癌症個案管理計劃,部份婦科癌症病人將增設婦科癌症個案經理跟進。
  • 由於伊利沙伯醫院目前病牀擠迫,設施亦開始陳舊,大量市民都傾向選擇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治療也使醫院的手術室使用率近乎飽和,香港政府正積極考慮落實伊利沙伯醫院重建計劃,及納入2014年1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
  • 與此同時本院亦實行社區長者服務計劃,除了定期派遣外展醫護人員到區內各個護老院舍,也在老人科日間醫院為一萬名長者診療。
  • 目前,科研人員正致力探討鼻咽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常見癌症的病變,尋找本地人種的癌基因和癌症生物標誌物,希望可改善癌症診斷和治療方法,幫助更多病人。

目前,科研人員正致力探討鼻咽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常見癌症的病變,尋找本地人種的癌基因和癌症生物標誌物,希望可改善癌症診斷和治療方法,幫助更多病人。 在產後初期,一些產婦在身體護理或嬰兒照顧上可能需要醫護人員專科的見意。 出院後之產婦可致電所屬之護理房查詢有關母嬰的健康資訊或向助產士要求協助。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如有必要,個別產婦將被安排回院接受檢查或轉介其他專業護理。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政府批准有線電視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牌照 料6月1日起終止收費電視訊號

潘若芙是腫瘤科專科醫生,退休前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部部門主管,亦是本會其中一位最資深的執行委員會委員,由1984年直至2017年11月,歷時33年之久,並曾分別於 年度和 年度擔任本會的主席及副主席。 為表揚她對醫療界及對香港社會作出的貢獻,獲英國政府頒授OBE勳銜。 伊利沙伯醫院(伊院)於1963年啟用,是急症全科醫院,病床逾1,800張,職員約4,800名,提供24小時急症室服務,共設16個專科、3間專科診所、及5間普通科門診診所。 為確保符合資格人士產婦優先使用公共醫療服務,及減低非符合資格人士產婦不接受產前檢查的誘因,醫院管理局實施非符合資格人士產科服務最低收費。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子宮腔鏡檢查需錄影機輔助,檢查時連接至錄影機的子宮腔鏡會經子宮頸,放進子宮內。

護理診所主要由資深助產護士處理一些由低至中風險之懷孕個案,並附有具體的指引和程序以助幫助實踐。 助產護士與醫生將緊密地合作為孕婦的身心健康作出評估,並對個別轉為高風險者安排產科醫生繼續跟進。 此診所採取的臨床管理程序亦與其他已在產科部門登記之孕婦相同。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本院於九二年十月開始與衛生署的家庭健康中心合作照顧產前的婦女。 所有選擇到伊利沙伯醫院分娩的孕婦,先往本院產科門診部完成新症登記,並由本院產科醫生評估情況後,可到屬區的母嬰健康院作定期產前檢查直至分娩為止。 全港醫護人手不足,九龍中醫院聯網將於2018/19年增加逾350名人手,聯網亦會增加750個腫瘤科專科門診服務名額,並會增加5500個普通科門診診症名額。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提供服務:為合資格及有經濟困難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短期的緊急援助基金,解決燃眉之急,同時會為想向政府申請社會福利的病人提供資訊和建議。 癌魔來勢洶洶,癌症病人確診後,腦海中滿是疑慮和擔憂,排山倒海的壓力更隨時會令病人和家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置於崩潰邊緣。 了解癌症病人和家屬在抗癌路上面對的挑戰,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切合實際需要的幫助。 而去年翻新竣工的賽馬會癌症研究實驗室,內設全港最大的癌症生物樣本庫,提供一個途徑收集癌症病人捐贈的腫瘤組織及血液樣本。 曹志成指,樣本庫有助了解本地人口中遺傳與癌症的關係,望日後為每位病人研發度身訂造的治療。

該名神經外科醫生放回已打開的病人左頭顱骨,另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則即時為病人進行右頭顱開腦手術。 手術最終在同日晚上11時完成,為病人排出腦水、清除腦部血塊、並進行腦動脈瘤夾閉手術。 「明明係醫院唔想出錯,點解要病人畀多啲錢?唔通醫院想整靚啲間院又要病人畀錢?」全民監察醫管局召集人馮宜亮批評醫管局巧立名目加收病人費用,更將改善服務質素成本轉嫁至病人身上,對病人不公平。 馮指醫管局過往常發生如打錯針等醫療事故,優化醫院腫瘤科服務無疑可提高治療安全性,但不應由病人承擔。 發言人解釋,新措施實施之後,病人須先接受護士評估,以確保當時身體狀況適合進行化療,並由專職化療的護士為病人置入靜脈注輸導管。 藥房會在中午前將已調配好的藥物送抵日間病房,再由護士開始整個化療程序,過程中病人需在病房內等候。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 我們的專科醫生

在面對癌症的路上,我們的癌症適應支援經理會陪伴患者和家屬走過確診、治療、康復階段,協助他們消化複雜的資訊,並連繫社區資源,在不同層面協助他們與癌共存。 提供服務:透過電話與「同路人」分享和交流抗癌經歷,從而令癌症病人得到聆聽、支持和關懷,同時安排有共同需要的患者電話聯繫,以及由乳癌康復者及義工分享抗癌經歷,費用全免。 提供服務:計劃由註冊護士、社工及癌症康復者透過電話諮詢、癌症資訊、外展探訪、情緒疏導及轉介慈善計劃等,主動幫助癌症患者及家人減輕壓力,服務費用全免。 提供服務:提供不同形式的資助方案,為有需要的癌症病人提供資助,購買自費處方藥物,病人可持認可單據到惠澤社區藥房領取藥物。

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