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造成惡露不止的原因還有子宮收縮不良、子宮內膜發炎,胎盤、胎膜等組織殘留在子宮,不當的食補,如服用過量的生化湯。 如果產婦的出血狀況仍無法藉由藥物、子宮搔刮術而得以處理,也有可能要懷疑因生產造成身體上的壓力,而導致內分泌失調(女性賀爾蒙不平衡),需要給予女性賀爾蒙治劑來治療。 依惡露的顏色及特性分為「紅色惡露、漿液性惡露、白色惡露」,藉由觀察惡露的變化,可以清楚的了解孕婦身體恢復的狀況是否良好,這裡的身體狀況特別指的是子宮復原的狀況以及子宮復原狀況不良時所可能導致的併發症 。 也要特別注意,產後醫生通常會開立子宮收縮劑給產婦,生化湯要避免與子宮收縮劑同時使用,否則會過度刺激,引起大出血。 個小時就要換一次棉墊,代表子宮內血管沒有癒合,例如: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導致血管沒有收縮,不易止血。
- 產後保持安定雖然是好事,可是,太少活動也會造成該排出體內的惡露無法有效排盡,仍殘留於體內的現象。
- 所以通常在懷孕前期(1-6 週內), 醫師都會建議選擇藥物流產。
- 如果發現惡露有惡臭味,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發炎、細菌感染造成,這時常會伴隨子宮疼痛、發燒的現象,也需要趕快就醫治療。
- 分娩後留下的創傷,加上遺留的惡露,是細菌繁殖的最佳“土壤”,這段時間一定要使用產後專用衛生巾,保持下體乾爽並定時清潔。
惡露指的是產後 / 流產後 陰道所排出的分泌物,裡頭混合著子宮出血、胎盤碎片、胎膜、蛻膜、子宮及子宮頸的分泌物等。 當生產結束,子宮內部便會啟動復原機制,重新調整回原本大小的同時,也開始修復因胎盤剝落而產生的傷口,並且將內部剩餘的殘存組織排出,讓身體盡快回到原先的運作軌道上。 如果你的惡露持續時間只有短短數十天,首先要先判斷你是否為剖腹產呢? 剖腹產惡露持續時間短是很正常的,相反的如果自然產的媽咪惡露持續時間較短,建議和你的婦產科醫師諮詢是否為子宮收縮不良,可能需要口服藥物加上按摩子宮來刺激子宮,讓惡露排出。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媽咪,不只是復原時間不同,就連惡露排出的量也會有所差異。 陳恒如醫師指出,由於剖腹產媽咪是直接開刀生產,在開刀的過程中,有些醫師會一併清理產婦的子宮腔,將一些子宮腔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清除乾淨,因此有些剖腹產媽咪的惡露只會維持2週左右。
什麼是惡露: 產後月經症狀與注意事項
另外如果媽咪有親餵母乳,因為泌乳激素可刺激子宮收縮,有助於惡露排出,另一方面哺餵母乳則可能讓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大約持續30~40天都有可能。 子宮內殘留的胎盤碎片、胎膜、黏膜組織等等混合在一起和血液一起透過陰道排出體外,就稱為產後惡露(Lochia)。 至於惡露何時才會完全排出體外,每位產後媽媽的狀況皆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平均約需時4~6週,並受產下的胎兒體型大小影響,胎兒體型愈大者惡露持續時間愈長,但也有產婦在產後2~3週就將惡露排清。
所以無論惡露不下,還是惡露不止都不能一方走天涯,必須根據個別體質作調理。 所以說,產後調養的功課,除了好好地做好月子、讓傷口不要受到感染且好好瘉合外,子宮機能的回復也是重要的關鍵。 產後惡露一般三週左右清除,如果未清不外是氣虛,血熱或血瘀三種原因,你試用北茋1兩,當歸3錢,生薑3片,圓肉10粒煲羊腿肉湯服,煲個半小時服,連服3劑.
什麼是惡露: 產後各階段惡露變化
產婦如果對惡露的特性有所了解,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子宮恢復的情形,並且及早發現異常的狀況。 另外,如果是剖腹產的產婦,基本上,子宮內部的血液在生產時,醫師已經清理乾淨了,幾乎不會有什麼惡露的情形,如果有出現異常出血的情況也應儘速就醫。 餵母乳的媽媽,可能在惡露轉為褐色、黃色之後,偶爾又有少量出血,這是因為餵母乳時會暫時抑制排卵,月經暫停,女性賀爾蒙減少,使得子宮內膜變薄,導致子宮少量出血,如果只是滴滴答答的,是正常現象,並非惡露。 造成產後大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為子宮收縮不良、胎盤滯留子宮內,就醫後醫師會照超音波來找出可能原因。
許多媽咪會誤以為「子宮硬硬的要按摩到變軟」,其實是完全相反,子宮變軟表示沒有收縮、變硬才表示正在收縮,應該是子宮變軟時要按摩到變硬才對。 經過產褥期後,惡露乾淨,子宮大小復原,子宮內膜逐漸修復,子宮頸口閉合,陰道粘膜回復正常,腹部傷口或會陰傷口癒合。 餵哺母乳可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賀爾蒙,促進子宮收縮,使惡露排出時間縮短。 但若僅短暫餵哺母乳的話,停止餵哺母乳後,惡露可能會由淺紅色或白色再轉為鮮紅色,然後逐漸減少變為乾淨。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會陰的護理跟惡露的處理一樣重要。
什麼是惡露: 產後月經甚麼時候來
我們希望媽媽完成療程後,學懂用正確方法及重新認識自己身體。 小產後約一個月就會恢復月經,但因為人工流產是屬於人為介入的方式影響賀爾蒙,可能打壞原本的月經規律週期,因此在前三個月的月經狀況會較混亂,屬於正常範圍,不必太過擔心。 自然流產是很普遍的情形,根據送子鳥11生殖中心賴興華醫師表示,20-29歲流產機率約10%;30-39歲流產機率約15%;40-44歲流產機率約33%;而45歲以上流產機率約53%。 原因包羅萬象,可能是懷孕初期未注意到,或是母體、胚胎本身出了些問題。
陳恒如醫師表示,若有經歷鮮紅惡露、漿性惡露與白色惡露三階段,且肚子沒有感到疼痛,就算惡露只分泌1、2週,也算是正常的現象,不太可能是因為子宮頸阻塞而使惡露無法排出。 理論上,這就像女性月經一樣,有人每次月經來潮就必須換7天衛生棉,有人則是歷經3天就可以輕鬆解脫,惡露也是端看不同人的體質,而有不同的反應現象。 不過,有些媽咪為了讓子宮儘快恢復收縮,在生產後會飲用生化湯,一般建議產後一週再飲用,但飲用生化湯之後,惡露呈現鮮紅色的時間會持續較多天,此屬正常現象,待一週之後,惡露顏色還是會漸漸變成棕色。 有些產後媽咪會因為子宮內膜發炎而引起發燒現象,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
什麼是惡露: 產後三周惡露
事實上,惡露是女性產後因胎盤剝離而產生,摻雜血液的子宮內分泌物。 韓國知名韓醫李東燁醫師在其著作一書《100天大月子》中提到,通常產後4~6週內會持續地排出惡露。 如果在產後 42 天以後出現較多血性的分泌物,有三種可能:惡露異常(沒有及時排盡)、異常出血,或者是月經恢復了。
大部分產婦經過數次性交後會逐漸適應,性交不適的現象亦會自然消失。 5預防惡露不盡應該主要從產前和產後的護理著手。 懷孕28周內應該禁止性生活,避免胎膜早破;產後堅持母乳餵養,有助於子宮恢復,促進惡露排出;做好產褥期衛生,產後每天用碘酒棉球消毒會陰2次,保持外陰清潔、乾燥,避免盆浴,防止陰道炎和上行感染。 什麼是惡露 剛生完寶寶,還來不及享受喜悦,可是惡露都持續了很多天為什麼還沒有結束呢?
什麼是惡露: 產後月經都沒來,為什麼還會懷孕?
子宮頸瘜肉會影響經血多或不穩定,如出血過多可能要做手術切除,如近收經期可看中醫調理,可能無需做手術.你可以用茅根1扎,鮮蓮藕節3個,黑木耳2朵,5碗水煮成2碗服,可以吃些黑木耳,有助止血.連服3劑. 什麼是惡露 請問在經期的後幾天,煲什麼茶/食療能幫助排出經血,避免瘀血現象。 生化湯產婦出院後可以連服2劑,但如果怕藥味重,未慣服中藥的,就用益母草山楂紅糖水以清惡露,加快子宮康復,可連服3劑.出院後可以飲.順產,剖腹產都可以飲.
有些媽咪會因為產後哺乳時子宮痛而不敢餵奶,其實如果真的很痛,可以服用醫師開的止痛藥,不能因為怕子宮痛而不餵奶。 建議優先親餵,萬一無法親餵,將母乳擠出來瓶餵也可幫助子宮收縮。 什麼是惡露 什麼是惡露 台灣多數的產婦都會在坐月子當中進補,其中燒酒雞可說相當地普遍。 產後媽咪的陰道會流出類似經期的血,但量稍微多一點,這就是所謂的「惡露」。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憲銘表示,寶寶出生後,胎盤也會立即娩出子宮外,但子宮內膜的碎片、上皮細胞、紅血球、白血球、部分的胎盤組織等,會在產後數天內慢慢脫落,並且經由陰道流出體外,因而產生惡露。
什麼是惡露: 注意
麻油、酒精類產後二個禮拜內不要吃,因為會影響子宮收縮及傷口癒合;人參產後一個月內不要吃,因為會抑制子宮收縮及活血,會引起大出血。 若單純是子宮收縮不良的問題,張君堯醫師說,除了給予口服藥物以促進子宮收縮,也會教導產婦按摩子宮,並鼓勵持續哺餵母乳,「因泌乳激素可刺激子宮收縮」。 判斷是月經或是惡露,還有另一可參考的時間點,在產後4周以內的,大部分都是惡露。 惡露排乾淨,不一定月經馬上就會來,端看身體恢復狀況。 若是有下腹部劇烈疼痛又搭配發燒,要小心是否有感染的風險,因為產後的媽咪們抵抗力都較低下,又有傷口要癒合,有時候不小心會抵抗不住細菌或是病毒的侵害,如有不適,也請諮詢你的醫護團隊,確認身體情形。 在剖腹開刀時,醫師會順道清理一些子宮內的胎盤、血水以及組織,那剩餘的則是由陰道排出,大約會排2週左右。
有些媽咪在生完孩子後,會產生身體疾病,例如子宮肌瘤、子宮息肉等婦科疾病,都會引發月經出血量增多的症狀,這時就要盡快就醫,接受專業的治療了。 什麼是惡露 在應付小寶寶的各種需求,總是讓媽咪們勞心又費力,繁重勞累的家務忙不完,還要擔心寶寶的狀況,很容易就在高度緊張的時候,出現月經量變多的情況。 另外,若是產婦有貧血、肝病、缺少維生素,或是內分泌失調,都會導致產後月經量少的狀況,若是持續都沒有好轉的話,就應該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媽咪們在剛生完寶寶之後,總是感到元氣大傷,身體不但虛又累,最初的幾次月經又來得比較不規律,或是有些許的不舒服。
什麼是惡露: 小產後仍有惡露
透過服用大家常聽到的「RU486」、前列腺素和子宮收縮劑等藥物,便能夠完成流產。 所以通常在懷孕前期(1-6 週內), 醫師都會建議選擇藥物流產。 一般來說,產後的3~4天所流出的惡露量最多、色澤偏紅;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惡露的顏色會逐漸變淺,產後4~9天之間的惡露會變成褐色。 但要提醒的是,若是紅色的惡露持續2週以上,或是發出難聞的味道,就可能有感染或合併症狀的疑慮,建議婦女朋友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較有保障。
在生產過後,持續無排卵會造成卵巢雌激素分泌旺盛,進而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導致在產後的第一次月經時,就會讓出血量增多。 通過超聲波看到在子宮頸内有1小顆肌瘤,子宮内膜有增厚的現象 14mm。 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尿道口、陰道周圍腫脹和傷害,使得膀胱對壓力敏感度降低,造成尿液滯留,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同時膀胱脹也會影響子宮收縮。 剖腹生產後最初3天,因腹部傷口會痛,所以建議可使用束腹帶輔助子宮按摩,而且當產婦翻身或早期下床活動時,其可以固定傷口,才不會因牽扯到傷口而感到疼痛。
什麼是惡露: 【育兒日常】新手爸媽必學!如何正確幫寶寶拍嗝和排氣|新禾產後護理之家| 媽咪學苑 |
小產後的漢方調理主要是針對孕期結束後不同的狀態,循序漸進使用不一樣功效的中藥材溫補,過程中會分成 3 個階段調理,總共長達 30 天。 引產手術,適用於 14 週以上的情況,是必要時候的最終手段。 原因在於引產的風險比前三者來得高,大多是因為在懷孕後期,母體狀況不佳或是胚胎生長情形不如預期時會做出的決定。
什麼是惡露: 媽媽寶典
產後惡露不盡是產後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不但不利於產婦身心健康,對嬰兒哺乳也十分不利。 “惡露”一詞對於沒有過婚育史的人來説相對陌生,但對於該生完寶寶的新媽媽們來説卻再熟悉不過,接下來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惡露是什麼。 對了,切記在處理傷口時要時常保持乾淨,且傷口上不需要額外擦上藥膏,若傷口真的非常不舒服,一定要告知醫生或護士請他們提供協助。 還能刺激子宮收縮,餵嬰兒母乳除了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外,還有助於加速惡露排出,也能讓子宮更快速地恢復產前大小。
什麼是惡露: 產後惡露是什麼顏色
「惡露」存在意涵是有它的重要性,主要透過觀察產後子宮排出的胎盤及相關物質,包括時間、顏色、量、味道…等不同訊號,來判斷媽咪的子宮內復原情形。 陳恒如醫師表示,使用子宮收縮劑的方式有點滴注射、肌肉注射,口服或含在舌下,但子宮收縮劑與生化湯應擇其一服用,以免造成子宮收縮過於激烈,導致腹部疼痛。 A:當產婦第一次下床或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後,起身時陰道可能會突然湧出較多的血液,這是正常的現象,產婦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什麼是惡露 產後的第四天到第七天,胎盤著床部位的子宮內膜逐漸修復,出血量和分泌物都逐漸減少,量也逐漸變少、變稀,變成有點粉紅色,或是帶有血絲的分泌物;這時期的惡露稱之為「漿性惡露」。 產後的紅色惡露持續不斷且惡露量很多、有大血塊或產生惡臭,持續時間過長或有發生腹痛時,必須儘快找醫師治療,否則容易導致產後貧血症,甚至發生休克。
A:台灣多數的產婦都會在坐月子當中進補,其中燒酒雞可說相當地普遍。 尤其老一輩的婆婆媽媽在料理燒酒雞時,常常習慣加入許多米酒,但產後是否可以馬上吃這類食物呢? 什麼是惡露 因為酒會使子宮肌肉鬆弛,造成子宮收縮不良,建議在製作酒類食物時可以烹煮久一點,讓酒精揮發掉,且產婦本身也要密切觀察自己的惡露狀況。 陳恒如醫師表示,血塊其實是培養細菌的溫床,如果生產之後,血塊及胎膜組織沒有儘速排出體內,反而繼續堆積在子宮內,就會引起細菌感染,使惡露產生惡臭味。 就醫後醫師們會給予產婦照超音波、內診,看看是否有殘餘的胎盤組織仍留存於子宮內,如果檢查出來發現子宮內仍殘留胎盤碎片,則可能會進行子宮搔刮術,然後再開些口服子宮收縮劑讓產婦帶回家服用。 當哺餵母乳、子宮變硬時,就先不用按摩子宮,等到子宮變軟時再按摩。
這段時間會讓傷口、心靈都好好恢復,讓身體好好的恢復到原本的狀態。 惡露階段一般會使用衛生巾,請注意觀察衛生巾上惡露的量、顏色和氣味,正常情況下可以聞到血腥味,沒有臭味。 哺乳:哺乳會使得泌乳激素上升,造成身體抑制排卵,所以哺乳媽媽的月經平均在產後4~6個月復潮,甚至有少部分的媽咪會延遲至產後1年多才來。 一般來說,惡露通常在4~6週之內會排乾淨,所以產後一個月的出血為惡露,不是月經。 但要提醒的是,若是紅色的惡露持續2週以上,或是發出難聞的味道,就可能有感染或合併症狀的疑慮,建議媽咪應立即尋求醫生協助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