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耀華醫生5大伏位2024!專家建議咁做…

三個月前,A先生到國外工幹時突然發現右耳耳鳴,且有時會聽不到聲音。 當時醫生診斷他的情況為普通的突發性聽力喪失,所以給他處方了一些類固醇。 同時,醫生亦為他安排了電腦掃瞄檢查,以檢查腦部是否有不正常的損害。 期後,報告顯示一切正常,所以醫生便認為主要是病毒引起的內耳迷路炎所致。

范耀華醫生

近年放射手術不但做到不流一滴血的真正無創,更可同時對付多個病灶,成為病人抗病的一大助力。 現時醫學界雖有各種可供參考的國際指引及臨床制定,惟腦腫瘤種類繁多,能夠為病人度身訂造針對性方案,乃治療成敗的關鍵。 范耀華醫生 9粒腫瘤,即使日後病情復發,病人仍可重複多次接受放射手術消滅腦內的腫瘤,不似舊式的全腦電療只有一次機會。

范耀華醫生: 范耀華醫生

結果,磁力共振報告證實A先生有1厘米的聽神經瘤,就是電腦掃瞄忽略了的位置。 之後,他接受了伽馬刀放射手術治療,並由腦神經科醫生每年為他作磁力共振檢查,希望腫瘤能得到控制,不用做開腦手術。 聽著A先生的經歷,我還是覺得他的情況不是這般簡單,於是細看他的聽力測試報告,看看會否有一點頭緒。

范耀華醫生

惡性腦腫瘤則可分為原發性或轉移性,前者以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為最常見和「最惡」。 轉移性惡性腦腫瘤則可轉移自肺癌、乳癌、腸癌或其他器官,有時只出現一個,或同時出現數個至數十個不等,原有器官的原發性腫瘤或毫無徵狀,必須透過檢查方能發現。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近年大家可能都不時聽到「放射手術」,與俗稱電療的放射治療不能混為一談。 范耀華醫生 電療是以低劑量輻射進行多次治療,病灶和正常組織都接受同一劑量,採取的是敵我傷亡策略;而放射手術則利用高劑量但高度集中的輻射能量對付病灶,達到猶如手術的精準效果。

范耀華醫生: 放射手術的發展 由微創到真正無創

而且,當我再跟他進行另一次的聽力測試時,便發現他對高頻聲音的聽力喪失並沒有真正改善,只是腦部習慣了這些徵狀,使他感覺好像有點兒好轉而已。 為了排除隱性病源,我建議A先生進行磁力共振檢查,以排除聽神經瘤的可能。 可是,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相信之前做了電腦掃瞄及顯影注射已經足夠,不想再作檢查。

范耀華醫生

突發性聽力喪失的個案中,有百分之二的機會是由聽神經瘤引起。 倘若沒及早發現,腫瘤會愈長愈大,聽力也會隨之受損;嚴重的身體會失去平衡或產生其他腦部病變。 范耀華醫生 有時候電腦掃瞄的影像質素較差而照不清楚微小的地方,所以掃瞄結果也不是百分百準確。 而磁力共振檢查的準確度極高,可以偵測微細如5毫米的腫瘤,所以A先生應進行一次磁力共振。 如A先生真的出現腫瘤,而能在初期發現,便可透過放射療法或伽馬刀手術控制腫瘤,而毋須進行開腦手術。 另外,及早治療有助保護聽覺,避免聽力進一步受損或出現其他腦部併發症。

范耀華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腦腫瘤的治療與復康一般以紓緩病情、維持生命質素及延長存活期為主:部分病人的良性腫瘤不能完全切除及根治,而晚期惡性腫瘤治療則旨在減輕病人痛苦。 無論如何,只要憑着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及協助,再加上親人的鼓勵和扶持,治療之路絕不孤單。 為應付突發事件,手術現時亦可採取團隊形式,即兩位神經外科醫生同時進行手術。 手術前醫生亦會參照航空界做法,核對安檢項目,並讓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主動發表意見而非單純醫生主導手術,務求令手術更為安全。 不過對一些體積較細的腦腫瘤,如腦下垂體瘤或聽覺神經瘤,單純一般性標準造影掃描不足以確診。 這便有賴專科醫生的仔細臨床觀察,再配合適當的檢查及掃描,如特定區域的磁力共振掃描,方能準確診症。

  • 一些病人或需接受特定同位素正電子掃描作癌症分類,如病人適合接受外科切除手術,醫生可同時安排病理分析及分子與基因測試,有助未來制訂化療、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方案。
  • 電療是以低劑量輻射進行多次治療,病灶和正常組織都接受同一劑量,採取的是敵我傷亡策略;而放射手術則利用高劑量但高度集中的輻射能量對付病灶,達到猶如手術的精準效果。
  • 而且,當我再跟他進行另一次的聽力測試時,便發現他對高頻聲音的聽力喪失並沒有真正改善,只是腦部習慣了這些徵狀,使他感覺好像有點兒好轉而已。
  • 我明白他的想法,不過還是希望他再做一次檢查以策安全,所以跟他詳細解釋了一遍。
  • 為了排除隱性病源,我建議A先生進行磁力共振檢查,以排除聽神經瘤的可能。

我明白他的想法,不過還是希望他再做一次檢查以策安全,所以跟他詳細解釋了一遍。 面對病徵高度多樣化的腦腫瘤,醫生需要高度警覺,診症時會先以「望、聞、問、切」作臨床觀察,了解病人的病史及身體狀況。 如有需要,醫生亦會安排病人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或電腦斷層掃描。 根據 范耀華醫生 2021年世界衞生組織的分類,腦腫瘤種類多達逾170種,相應的病徵及治療亦各有不同。

范耀華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外科手術固然有一定風險,現時科技先進,醫生已可利用神經導航定位,精準地在腦內任何部位施行手術,並透過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手術期間全程監察神經系統的變化,大大提高手術安全度。 成人腦腫瘤大致可分為良性及惡性兩大類,前者較為常見,當中一些「良性」腦腫瘤會因其位置及呈現的病徵而帶有侵略性。 我與A先生定期有個「約會」,主要是談談他的鼻敏感情況。 上星期,他來到我的診室,一如以往地聊聊天,當時他無意地說了一個不尋常的經歷,使我有點憂心。

A先生回港後亦感覺情況真的漸漸好轉,所以對此事便不以為然。 為增加治療準確性,以及減少輻射對正常組織的影響,以往腦外科醫生需要為病人在頭部落釘,放置金屬架以固定頭部,完成治療後再拆走,故此即使過程沒使用手術刀,病人仍有一定的創傷及需要住院。 一些病人或需接受特定同位素正電子掃描作癌症分類,如病人適合接受外科切除手術,醫生可同時安排病理分析及分子與基因測試,有助未來制訂化療、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方案。 若腦腫瘤影響第一對顱底神經線,患者嗅覺會出現問題,如第二對受損則影響視力及視野。 曾有病人嗅覺減弱而懵然不知,待身體消瘦及食慾不振時才求醫,最終確診腦腫瘤。

范耀華醫生: 范耀華醫生

腦腫瘤會令神經系統受損,患者會有頭痛或嘔吐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癱瘓及腦癇。 年齡屆乎50歲或以上人士,如有突發性頭痛、四肢不靈、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異常情況,建議及早求醫,接受腦掃描造影檢查,以策安全。 手術完成後,有些病人接下來還要長時間接受化療、電療及覆診,亦要借助腦神經系統復康紓緩後遺症。

范耀華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