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名醫2024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以往膽管癌被發現時,因為嚴重膽道阻塞,黃疸嚴重,常常被判定為無法手術,但是只要積極處理,仍然有機會將黃疸降至可以手術的標準,進一步接受手術前評估,讓病患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徹底根治腫瘤,進而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 膽管癌名醫 然而,面對這個棘手的疾病,必須按照治療策略,仔細耐心地和疾病奮鬥,才有戰勝這個疾病的可能。 以往,是經由皮膚穿肝的膽道外引流管,將膽汁引流出體外,藉此降低黃疸。

近年來,逐漸改變成,經由內視鏡,從膽管於十二指腸的出口處,直接逆行性置放膽道支架,將支架穿過膽道狹窄阻塞的地方,到達上游膽管處,使得膽汁可以直接通過支架導管,引流到腸道內,降低黃疸,病患也不需要攜帶體外引流管,並且減低腫瘤藉由外引流管,擴散出肝外的風險。 膽管癌的手術前提,首先是病人的黃疸(也就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數值,必須下降到幾近正常的數值後(目標是2mg/dL以下),才能進一步接受肝功能測試,去評估肝臟是否能夠承受切除手術,通過測試之後,才能接受膽管癌切除手術。 膽管癌名醫 膽管癌名醫 依照目前的醫療發展,手術徹底切除膽管癌,仍然是這個疾病唯一可以獲得長期存活的治療方法,其他治療,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以及新興的免疫治療,目前都還無法獲得良好的療效。 膽管癌名醫 因此,追求手術切除的可能性,並且積極徹底切除腫瘤,是外科醫師一直追求的目標。

膽管癌名醫

膽管癌又稱膽道癌,是從人體膽管內長出來的癌症,最常好發於肝臟外的左右膽管交會處,因為此處有許多重要肝臟血管匯集,加上早期膽管癌並沒有明顯症狀,常常等到腫瘤已經長得很大,造成整個膽管阻塞,並且侵犯附近血管,造成阻塞性黃疸,人整個變黃,才被發現,然而這時的腫瘤,通常已經較難處理。 膽管癌名醫 本人接受網路媒體邀請,發表膽道癌的手術治療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病人,一起戰勝膽管癌! 68歲男性,因為皮膚變黃、全身疲倦而就診,血液檢驗發現黃疸指數已經高達28 mg/dL (正常值大約1.2mg/dL以下),並且肝內膽管明顯擴張,於肝外左右膽管交會處,有腫瘤阻塞,診斷為膽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