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藥敏測試以血液檢查來進行,只需簡單抽取患者的血液樣本,並送往歐洲高端化驗機構,毋須服用或注射藥物來測試。 ◆ 蛋白質激素的抑制劑:每個細胞上都有一些蛋白質酵素酶,有些比較特別,例如腎細胞癌上有促進血管新生的蛋白質激素酶。 根據特殊的蛋白質激素酶設計抑制劑,一旦抑制住,將導致這個細胞功能無法運轉,最後死亡。 面對癌症,標靶治療對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有些標靶治療仍屬比較新的治療方式,不但尚未納入健保,也不確定未來是否有副作用,必須審慎評估。 早期膀胱癌的癌細胞仍局限於膀胱內壁及周邊,未入侵膀胱肌肉層,可透過膀胱鏡移除腫瘤,再配合灌注膀胱的化療或卡介苗療法,有助減低復發風險,達到根治目標。 假如膀胱癌已到中期,病人往往需要化療及切除膀胱,以求根治。
- 可以直接在膀胱內放置抗癌化學藥物,最常用的是mitomycin-C或and epirubicin。
- 腎細胞癌早期的標準治療就是手術,且隨著冷凍治療、達文西手臂技術的出現,大部分的腫瘤也幾乎都能被處理得乾淨。
- 根據統計,患有復發性或難治性膀胱癌病人約有 10 % 帶有 FGFR 基因突變。
- 當這些化乎物質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 其中一個可能的影響因子是PD-L1,研究結果顯示PD-L1表達量高會有比較高的反應率,因此提高PD-L1的表達將會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反應率,或者當要選擇免疫藥物治療時可以先觀察是否有PD-L1表達,作為療效的一個評估。
進行放療的好處,是毋須動手術或麻醉,病人可以如常小便。 目前台灣已核准三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用於尿路上皮癌的二線治療,雖然在存活期與不良反應方面都優於傳統的化療,不過從上面的臨床試驗結果得知,免疫藥物治療的反應率大約只有兩成至三成,如何提高反應率將會是影響免疫治療在膀胱癌應用的一個重點。 其中一個可能的影響因子是PD-L1,研究結果顯示PD-L1表達量高會有比較高的反應率,因此提高PD-L1的表達將會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反應率,或者當要選擇免疫藥物治療時可以先觀察是否有PD-L1表達,作為療效的一個評估。
膀胱癌免疫治療: 膀胱癌初期治療方式?各期治療方式一次看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膀胱癌的治療除了手術之外,也開始朝向免疫療法、標靶藥物等方向發展。 經常接觸化學染料包括染料、橡膠、皮革、油漆、印刷、石油和其他有機化學工業使用的化學物品。 當這些化乎物質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由於尿液含致癌物質,會令膀胱黏膜長期接觸致癌物,導致膀胱內的細胞出現癌變。 膀胱癌在香港的個案雖不及肺癌及大腸癌等多,但仍是常見的癌症,不容忽視。
90%的膀胱癌為過渡細胞型 ,其他10%為鱗狀細胞癌 ,腺型細胞癌 ,肉瘤,小細胞癌 ,及自身上別地方轉移過來。 灌藥結束後通常會發燒1天,其他症狀會持續2~3天,但有些人會拖到2~3星期,不過多半會自己自己慢慢好起來。 等到所有療程都結束後,每3個月再追蹤一次,追蹤半年後再每半年追蹤一次,每次視情況會再進行3週的灌注,共需追蹤3年。
膀胱癌免疫治療: 膀胱癌手術3方式介紹,膀胱癌最新治療、治療費用全解析
大約17個月追蹤中,觀察到27名患者(23%)有客觀反應,其中11名完全反應。 Atezolizumab在2017年4月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有條件批准,作為不適合鉑類化療患者的初始治療。 在一項已進入第二期的臨床試驗中可看到,新型免疫治療將標準化療失敗後的晚期膀胱癌患者一年存活率從不到百分之十提高至百分之三十七。 而過去化療、標靶藥物雖短期可見到腫瘤縮小,但幾個月後通常都會再度惡化。 但在免疫治療的情況中,有百分之七十七的病患的治療效果可以長時間維持,病患的生活品質也比較好。 免疫療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病人本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其中一大好處是副作用比化療少。
最常見的膀胱癌細胞來自膀胱內面黏膜表皮,正式名稱為移行上皮細胞癌。 影像學檢查:超聲波是簡便的檢查方法,能發現直徑大於0.5cm的腫瘤,可作為病人的最初篩查。 CT、MRI則可以判斷腫瘤浸潤膀胱壁的深度、淋巴結,以及內臟轉移的情況。 由於不少標靶治療藥物仍然較新,因此副作用會持續多久,難以說實。
膀胱癌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取代化療,副作用較低
傳統化療是於第一線治療轉移性膀胱癌的最基本方法,若效果未如理想,就可轉用另一種化療藥物或創新的免疫療法作為第二線治療。 對於一些不合適接受有關化療的患者,醫生便會考慮於第一線直接採用免疫治療。 而膀胱癌主要的類型是上皮細胞癌,是一種表淺型的的癌症,腫瘤並沒有侵犯到深層組織,所以算是能治癒的癌症。 但對於患者來說,最害怕的也是「復發」的可能,根據統計,5年內大約有7成患者會復發。 生活作息方面,要完全戒煙,包括二手煙,多喝水,保持每天尿液排泄量在 2000 以上,不憋尿,以減少尿液中化學物質的刺激膀胱而增加細胞變異的可能性。 如果有懷疑膀胱癌或泌尿上皮癌的症狀,應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有最好的療效。
如索償牽涉中國內地的指定醫院名單以外的中國醫院 /高端醫院 / 膀胱癌免疫治療 住院的病房級別高於指定病房級別/投保前已有疾病,有關之賠償金額可能會作出調整。 男性有機會出現陽萎,而女性有機會不能生育(因子宮有可能要一併切除)。 但腫瘤進行到這階段,轉移到其他器官組織的機會也大大提高,還要化學治療的介入,把可能的漏網之魚,一併消滅,才算是一個完整的療程。
膀胱癌免疫治療: 國藥難在港註冊 病人有藥無得醫 團體倡政府優化藥物…
醫師除了病人癌症的類別與期別之外,未來可能還需要考量病人的基因表現、預測性生物標記、評估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來擬定多元的治療策略,提升臨床醫療決策的品質和效率。 標靶治療透過干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 EGFR標靶藥物已發展至第三代,至於治療肺癌該如何選擇?
-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表示,化療是治療轉移性膀胱癌主流方案,不過近年免疫治療發展成熟,病人可以考慮作為晚期治療方案,臨床研究亦指免疫治療令晚期患者存活率提升。
- 免疫療法除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外,其他如細胞治療、基因改造型細胞治療、以及癌症疫苗,目前也逐漸進入臨床應用的階段。
- 麥醫生現為香港醫學會副會長,亦是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多年來一直熱心於各種公共健康議題。
- 「過往未有持效治療的時候,膀胱癌病人很多時做完化療之後,經過兩至三個月,病情便會重新惡化,而加入免疫療法作為持效治療之後,病人無惡化的存活時間可大大延長,並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李醫生表示。
- 臨床研究已證實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膀胱癌、頭頸癌和肝癌等癌症。
- 晚期膀胱癌患者,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或遠程器官(例如骨、肺或肝臟等)。
若腫瘤已擴散,便無法進行手術,此類個案多安排化療和電療治理。 香港每年約有400宗膀胱癌新症,患者會出現血尿、排尿困難、單側腰痛、體重下降、疲倦等症狀,腫瘤擴散患者還會飽受骨痛及腳腫折騰。 一旦膀胱癌踏入晚期,外科手術、電療、化療或標靶治療等傳統治療方案均有局限,難以控制或根治腫瘤。 而香港近年,引入了最新的免疫治療予膀胱癌患者,有助延長其壽命,部分患者更可能獲得根治,為晚期患者帶來希望。 臨床研究已證實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腎癌、膀胱癌、頭頸癌和肝癌等癌症。 藥物的特點是副作用相對較少,而對免疫治療有效的病人,腫瘤控制的效果亦較持久;針對部分類型的癌症,免疫治療亦可結合化療使用,提高成效。
膀胱癌免疫治療: 治療
膀胱位於盤腔內恥骨後面,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負責收集和儲存尿液。 大部分膀胱腫瘤像小蘑菇,最先在膀胱內膜表層出現,稱為乳頭狀腫瘤,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擴散到膀胱的肌肉壁及身體其他部位。 陳柏華表示,「尿路上皮癌」(通稱膀胱癌)較常發生在膀胱並以「非肌肉侵入性膀胱癌」最常見(約75%),「肌肉侵入性膀胱癌」佔25%。 「尿路上皮癌」局部晚期或轉移的患者雖然比率較低,但是這群病人逃不過化學治療的命運。 反之,若低度基因突變的癌症種類,則選擇標靶藥物治療(Target Therapy)或化學治療(Chemo Therapy)較合適。 即使是現在,卡介苗(BCG)目前仍用於治療早期或表淺型的膀胱癌,還有一些臨床上所使用的單株抗體藥物,這些都是典型的免疫治療。
這類手術有可能發生包括泌尿道感染、傷口感染、腎盂腎炎、腹膜炎、小腸阻塞、腎結石、尿液外洩、造瘻狹窄、出血等併發症。 病患手術前需要與醫師做良好的溝通,由醫師判斷最適合的重建手術方式。 膀胱癌成因未明,所以亦沒有預防方案,惟或與身體長期吸入致癌物質有關,當中吸煙就成為主要風險因素。 有數據顯示,吸煙人士患膀胱癌的比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
膀胱癌免疫治療: 癌症預防
随着新辅助化疗(NAC)在 RC 治疗中的逐渐巩固,NAC与TMT联合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尝试。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联合新辅助铂类化疗(如果耐受)是非转移性 膀胱癌免疫治療 MIBC 的推荐治疗标准。 但是,RC围手术期 30%~67%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而隨著免疫機制運作被研究得更透徹,「新型的免疫治療」鬆開了免疫細胞鎖鏈的鑰匙。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使用,也為泌尿道腫瘤的免疫治療開啟了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膀胱癌免疫治療 對於化療後出現復發或轉移的患者,免疫治療同樣派上用場。
膀胱癌免疫治療: 健康雲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黃立華示,根據國健署統計,膀胱癌居男性為第9位、女性為第16位;死亡率的排行於男性為第11位、女性為第13位。 相對其他較常見的癌症:如肺癌、乳癌或大腸癌,一般較少人提及膀胱癌。 這項手術的病人腹部無傷口,手術時間短,流血較少,手術後恢復較迅速,併發症少,安全性較高,但年齡大的病患,器官老化,手術中及手術後有可能發生意外及併發症。 雖然膀胱癌的實際成因未明,但針對上述風險因素,你應拒絕吸煙或立即戒煙、減少接觸可能致癌的化學藥品、不要養成憋尿習慣。
這個方法是利用聲波合成腹部內部和肝的影像,病人接受檢驗前,需要喝許多液體,令膀胱漲滿,以便掃描時能獲得清晰的影像。 長期大量服用含非那西丁的鎮痛藥、食物中或由腸道菌作用產生的亞硝酸鹽,以及盆腔放射治療等,都可能成為膀胱癌的風險因素。 陳柏華說,林先生在經過檢測生物標記後,確認符合標準可接受免疫治療,經過一次療程(每次療程為3個月)的免疫療法治療三個月後,腫瘤縮小、腎水腫明顯改善,現在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根據107年統計,「尿路上皮癌」在男性排名第10名,女性第12名,平均診斷年紀約73歲;男性每10萬人有9人,女性每10萬人有2.2人的盛行率。
膀胱癌免疫治療: 膀胱癌治療會產生甚麼副作用?
另外,免疫藥物治療雖然阻斷癌細胞抑制免疫細胞的能力,但如何將能辨識癌組織的免疫細胞快速增幅至足夠的數量抵抗癌細胞也是免疫治療的重點之一。 如果患者可以先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具有快速活化的能力,當免疫藥物阻斷癌細胞的抑制能力讓具辨識癌細胞能力的免疫細胞存活時,這些特殊的免疫細胞將會因良好的自身免疫系統而快速增幅,進而有效的打擊癌細胞。 潘指出,一般而言,約六成患者在確診時患非肌肉侵入性膀胱癌,約三成人為肌肉侵入性,以及約一成人屬較晚期的轉移性膀胱癌;首兩者均可以卡介苗灌注或切除膀胱手術治療,惟轉移性膀胱癌只能靠化療,以及近年開始使用的免疫療法治療。 膀胱癌免疫治療 他解釋,免疫治療是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現時最常用藥物為「PD-1或PD-L1抑制劑」,其作用是阻截癌細胞向免疫系統發出誤導信號,令一直躲避免疫系統攻擊的癌細胞無法再隱藏,從而令白血球細胞「T細胞」攻擊和殺死癌細胞。 自2011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第一種免疫治療藥物治療癌症後,免疫治療往後數年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亦成為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較為人熟悉的癌症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等,均針對癌細胞作出攻擊,惟過程中有可能傷及癌細胞以外的正常組織。
膀胱癌免疫治療: 一出現「血尿」,千萬不要忽視嚴重性!
卡介苗灌注一般在手术后1~2周待受损组织恢复后进行。 膀胱癌免疫治療 给药周期为: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6次;继之每2周1次,共3次;以后每月1次,直至1年,总计19次。 Balversa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种FGFR激酶抑制剂,用于携带易感FGFR3或FGFR2基因改变、并且接受至少一种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含铂化疗12个月内)病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成人患者。 發生癌細胞轉移的細胞環境,有可能與原發癌細胞位置有很大分別,令T細胞未能發揮相同功用,殺滅轉移後的癌細胞。
膀胱癌免疫治療: 最新文章
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除了可以保護身體免受外內細菌及病毒入侵外,理應也能監察及消滅不正常的癌細胞。 不過,癌細胞異常狡滑,能激活病人體內的免疫「煞車」系統,喬裝成正常細胞而避過免疫細胞的監察,再不斷增生,破壞患者的身體機能。 Durvalumab是一種PD-L1抑製劑,於2017年5月獲得FDA批准。 在I / II期研究中,191名患者接受了Durvalumab治療。 除了一名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一線的化療,其中95%的患者接受鉑類化療。 觀察到34例患者(17.8%)有客觀反應,包括7例完全反應和27例部分反應。
內視鏡手術治療已無法完全切除,此時就必須採取較廣泛性的治療。 這些方法包括有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者合併使用的各種方法。 手術治療則以膀胱切除,然後再以一段大腸或小腸來取代膀胱。 進階型膀胱癌治療期長,加上病人術後沒有膀胱,影響生活品質,造成病人治療意願低落,相對於其他癌症,完治率低很多。
如已有局部蔓延現象,如肌肉,淋巴腺,甚至也蔓延到周圍脂肪時,其後果較不樂觀。 其他如癌細胞之分化程度,也是一個極重要之因素,表淺性或低惡性的癌症,五年存活率可達85%,如屬高惡性的則下降至30%,而高惡性的腫瘤如不治療都會有局部蔓延的情形。 「膀胱癌病友何時需要接受基因檢測?」多數膀胱癌病友或許會有這樣的疑惑。 膀胱癌免疫治療 蔡育傑醫師對此表示,一般來說,當病友接受化療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就會建議接受基因檢測,如此才能了解是否有對應標靶藥物可供使用。 此時,蔡育傑醫師除了耐心傾聽,也會透過專業建議鼓勵病友。 他指出,近年來,治療轉移性膀胱癌的武器越來越多,當化療結果不如預期,還有免疫治療可供選擇,當免疫治療也陷入瓶頸,則可考慮採用精準治療、標靶藥物,病友的存活希望也就更為增加。
根據癌症資訊網,關愛基金在 2020 膀胱癌免疫治療 年 5 月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資助計劃,需要生物標記測試屬於高表達才合資格,每年受惠患者約200名。 雖然免疫治療能夠為部分癌症病人帶來不俗的治療效果,例如肺癌、膀胱癌及皮膚癌等,不過免疫治療尚未如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治療方式般普及,有研究指出,只有約15%至20%的癌症病人對免疫治療有反應。 然而,目前已有超過70種免疫治療藥物正進行臨床試驗,相信隨着醫學的進步及發展,免疫治療將來能夠用於更廣泛的癌症治療之上。 癌症採用靶向治療的方式確實對腫瘤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都但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副作用,而嚴重程度隨個人的身體素質,人體基因的差異影響。
第四期則是癌細胞已轉移到鄰近的器官像攝護腺、子宮或骨盆腔淋巴腺,此為局部轉移。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 商品名:Keytruda)也是一种PD-1抑制剂,2017年5月,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肿瘤(含铂化疗或新辅助/辅助化疗12个月后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 同时,FDA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不能耐受含铂化疗方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
膀胱癌免疫治療: 放射治療的幕後精算師 醫學物理學家鄭致遠:反覆運算…
除了用於一線治療外,醫學界亦嘗試將免疫治療作為手術前輔助藥物,療效亦相當具發展潛力,最新臨床數據顯示,免疫治療配合手術能令病理緩解率達到42%。 尿血往往是間歇性,隨著出血量多寡的不同,尿的顏色會呈現淺褐色至深紅的變化,有時會合併有血塊的排出。 當膀胱癌晚期,可能有尿路阻塞,下肢水腫,恥骨上疼痛,腸阻塞等症狀。 如果膀胱被切除,医生还会为患者储存和排尿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