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長速度緩慢,患者本身不易早期察覺,當出現症狀時,腫瘤通常已經很大。 由於徹底清除腫瘤,原先計劃的術後數碼導航刀電療便不再需要。 病人手術後一個月及手術後兩年的的磁力共振,均顯示腫瘤已經完全切除,同時沒有復發的跡象。 關於病理學方面,依最新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腦膜瘤分為第一級良性,第二級非典型性及第三級惡性共三類。 約有百分之九十的腦膜瘤為良性,另有百分之十為非典型性及惡性腦膜瘤;簡單而言,除第一級為良性腫瘤之外,第二及三級皆為非良性腫瘤,而非良性腫瘤的復發率較良性腫瘤高出許多。 腦膜瘤是排名第二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僅次於神經膠質瘤。
我們的腦部劃分成不同區域,而各個區域負責主理人體不同功能 ,倘若有腫瘤生長並壓迫到相關區域,便會影響對應的身體功能。 因此在了解腦腫瘤對身體產生的影響之前,宜先認識腦部的結構。 Von Hippel-Lindau氏病,在病童之視網膜可能發現有血管瘤,最常見之腦瘤為小腦囊性血管母細胞瘤。 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可以呈現短暫的單側局部性顏面或肢體抽搐,也可能呈現對稱性或非對稱性的全身性肢體抽搐。 全身性抽搐患者及部分局部性發作患者,在癲癇發作時失去意識,發作後回復。 6.定期門診追蹤,一般良性腦腫瘤大約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惡性腦腫瘤則需1~3個月追蹤一次,務必聽從神經外科醫師建議按時回診。
腦瘤生長速度: 症狀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比較優勝,較常應用於腦部檢查,以診斷腦部是否出現腫瘤,並幫助醫生精確地判斷腫瘤的位置及大小。 其他類型生殖細胞瘤無論手術切除與否,還需要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 血清中α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 AFP)或β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β-HCG)含量異常的腫瘤,可先經過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 治療後的殘餘腫瘤再用手術切除或使用伽瑪射線手術刀(gamma knife radiosurgery)或其他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治療 。 所有的顱內生殖細瘤以成熟型畸胎瘤及胚芽瘤(germinoma)的治療效果最好,其他腫瘤如果經過適當的治療,仍然有不錯的治療機率。
- 頭痛、嘔吐、噁心、抽筋、性情改變、半身手腳乏力都是腦腫瘤患者常有的症狀,這要視乎腦部受影響的位置。
- 一般而言,良性腦腫瘤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不會擴散去入侵或破壞腦部其他組織,不過腫瘤在腦部有限的空間生長下,有可能壓迫到正常的腦組織,導致腦組織受損。
- 雖然腦腫瘤的存活率低,但是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手術、放射治療、標靶藥物等治療,患者甚至可以存活 2 至 3 年。
- 白醫生表示,有些腦瘤是良性,有些是惡性,當腦內的空間被腦瘤佔據,就會影響腦部各項功能,因此即使是良性也要謹慎處理。
- 原發性腦癌是指源於腦組織的惡性腫瘤;轉移性腦癌則指由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的惡性腫瘤,當中尤以乳癌、大腸癌、腎癌、肺癌轉移至腦部較為常見 。
- 如腫瘤不能完全切除,部份切除來為神經減壓力的手術,其效果亦很良好。
-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是指將劑量集中的輻射線,對腫瘤直接照射以阻止腫瘤持續生長,而在本院以X-光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來治療腦腫瘤,成效頗佳。
在手術切除上,有研究指出利用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標定癌細胞,使其顯現螢光,能夠幫助腫瘤切除率的提升,現已有產品Gliolan(medac GmbH)在歐洲取得核准上市。 而針對一些較深層的腫瘤或無法以傳統開刀手術移除的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手術(Gamma knife、Cyberknife or Novalis Tx radiosurgery)也是另一種手術的選擇。 此外,良性的腦腫瘤經移除後,仍有機會重新長出,甚至演變成惡性 腦瘤生長速度 ,因此即使腦腫瘤屬於良性,患者亦切忌掉以輕心,應與醫生盡快商討治療方案。 腦部構造精細,各種形態腦瘤皆為重大手術,尤以顱底腫瘤最為困難,本院神經外科團隊擅長處理各型困難腦瘤及顱底腫瘤,並備有腦下垂體內視鏡及腦內視鏡可以執行微創腦瘤手術。 本篇將帶你來正確認識腦瘤的治療方式,以及腦瘤術後的注意事項,幫助你正視問題,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及早接受專業的醫療協助。
腦瘤生長速度: 腦瘤治療常見副作用
雖然沒有特定的臨床症狀可以直接判定腦腫瘤的發生,但局部神經症狀例如顱內壓的產生和加重時則須相當注意,或是沒有癲癇病史的患者有突發性癲癇發作時有可能是由於腫瘤內的出血、腦水腫或腦脊液阻塞所引起,亦應提高警戒。 腦腫瘤的症狀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腫瘤的大小(體積),腫瘤的位置。 而症狀出現的時間點和病程通常和腫瘤的性質有關(良性-慢速增長/晚期症狀出現,或惡性-快速增長/早期症狀出現)。
腦部主要分成大腦、小腦及腦幹,整個腦部有如一粒完整的合桃一樣,可劃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小腦及腦幹各個區域,負責掌管人體不同機能。
腦瘤生長速度: 生長深入 難以檢驗
至於良性的腦腫瘤,情況則與身體其他良性腫瘤不同,大多需要透過治療移除,而這與腦部的結構息息相關。 為了保護脆弱的腦組織,我們的腦袋擁有堅硬的頭殼,確保腦組織免受衝擊。 不過,正正因為頭殼相當堅硬,一旦腦内長出腫瘤,便意味腦内有限的空間被腫瘤佔據,繼而壓迫正常的腦組織,有可能影響腦部功能。 例如,大腦的顳葉位置掌管視覺功能,倘若腫瘤生長在顳葉附近,壓迫到掌管視覺功能的腦組織,便有可能令患者的視覺出現問題。 我們身體不同部位都有機會長出良性腫瘤,例如常見的肝血管瘤、乳腺囊腫、子宮纖維瘤等等。
腦膜瘤的治療以腫瘤全切除手術為原則,但某些情況下,腫瘤無法全部摘除仍有部份殘留在頭顱內。 若腫瘤位於腦部深層而手術不易摘除且腫瘤小於3公分者,則可以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是指將劑量集中的輻射線,對腫瘤直接照射以阻止腫瘤持續生長,而在本院以X-光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來治療腦腫瘤,成效頗佳。
腦瘤生長速度: 治療
另一類徵狀是視乎腫瘤的位置,如腫瘤位置接近視覺神經線,腫瘤很快就會壓著視覺神經線,以致視力受到損害;腫瘤位置壓著負責聽力的位置,一邊耳聽力會變差,如壓著負責運動的區域;亦會令一邊身的手腳不靈活甚至無力等。 一種是口服藥物「Temozolomide」,另一則是於手術時直接植入的藥物晶片「Gliadel(BCNU) 」。 初發性腦瘤病人的存活率與腫瘤的類型及病人的年齡和生理機能有相當大的關聯性,這些因素將會影響病人選擇治療的模式。 腦癌病人進行並完成腦癌相關治療,已經在康復之路上邁進一大步,治療後的各種復康跟進,可以幫助腦癌患者盡快重拾正常生活。 針對腦瘤病灶給予單次高劑量的放射治療,藉由精準的定位系統,將放射劑量高度聚焦於腫瘤,達到腫瘤消融的目的。
治療惡性膠質瘤,手術、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都是常用的方法,各療法都有其利弊之處。 以化療為例,注射式化療藥難以穿透保護大腦的腦血管屏障,令藥物濃度不足,未能有效對付腫瘤,加上傳統化療藥的毒性強烈,副作用往往令患者吃不消。 幸而醫學研究帶來新希望,口服化療藥替莫唑胺的分子細小,能穿透腦血管屏障直達腦部細胞,在控制惡性膠質瘤上的效果較為理想。 陳醫生表示,研究顯示只接受手術後放射治療的患者,兩年存活率為10.4%,但加入口服化療藥的療程,數字可提高超過一倍。
腦瘤生長速度: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腦膜瘤多數(95%)皆是良性,其生長緩慢,平均每年以1至2mm 腦瘤生長速度 或體積的3.6%的速度慢慢地生長,所以往往在病人腦內潛伏了頗長時間。 他又指,因典型的腦膜瘤生長速度較慢,可能很多年腫瘤才會變大少許,但非典型腦膜瘤生長速度很快,半年至1年便需做一次腦掃描檢查。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醫師表示,臨床統計,腦腫瘤目前平均存活為 15 個月,2 年內復發率,幾乎為百分之百,其中最嚴重的症狀是屬於原發性腦腫瘤。 醫師提醒,出現頭痛到痛醒過來,用藥無效,或是手腳無力、記憶力衰退等症狀,仍然不可輕忽,有可能是腦腫瘤前徵兆。 由於腦瘤的生長速度可快可慢,因此較難區分腫瘤是原發型腦瘤或是轉移型腦瘤。 白醫生指,不是所有的腦瘤都會出現症狀,部分患者也許因為頭部外傷、健康檢查等其他因素意外發現腦瘤。 白醫生表示,有些腦瘤是良性,有些是惡性,當腦內的空間被腦瘤佔據,就會影響腦部各項功能,因此即使是良性也要謹慎處理。
腦瘤生長速度: 腦瘤治療3大方法
一旦出現上述的症狀,尤其是會出現頭暈、頭痛,如果吃止痛藥無效,或是疼痛到驚醒,最好可以到神經科找醫師診斷。 目前透過電腦斷層或更進步的 MRI 核磁共振檢查,一般都能確診。 名嘴陳立宏因腦腫瘤病逝,從病發、治療到離開人世,只有短短 2 年多的時間,令人不勝唏噓。
- 腦膜瘤的臨床表徵多以顱內壓力增高造成頭痛、頭暈、嘔吐、人格異常及視力減退等症狀,而其他神經症狀包括肢體偏癱、雙側或單側下肢乏力、步態不穩及癲癇發作等表現。
- 由於電場治療並不帶有電離輻射,因此副作用輕微,大多只是穿戴裝置引起的皮膚反應,例如頭皮痕癢、敏感等。
- 由於腦是由頭骨保護,若要移除病灶,則需打開頭骨,故稱開顱手術。
- 雖然腦以外身體大部分良性腫瘤都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不過良性腦腫瘤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有可能導致危急和嚴重的症狀,因此不論腦腫瘤屬於良性抑或惡性,兩者皆需要立即求醫,謹慎處理。
- 目前放射線治療己發展至隨形或定位方式,包括直線加速器的放射治療、伽傌射線定位放射手術、光子刀等。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類90%是良性,10%為非典型與惡性。
腦膜瘤的臨床表徵多以顱內壓力增高造成頭痛、頭暈、嘔吐、人格異常及視力減退等症狀,而其他神經症狀包括肢體偏癱、雙側或單側下肢乏力、步態不穩及癲癇發作等表現。 ● 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s),此種腦瘤可以長在腦部任何地方,容易引發癲癇和行為改變。 可依惡性程度分級,第四級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屬於惡性腫瘤,即使切除後也容易復發,新聞人陳立宏罹患的即為此種惡性腦瘤。 如果懷疑腫瘤來自其他器官轉移,那就會針對某些部位做影像檢查,像安排胸部或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有肺癌或腹內腫瘤,安排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是否有乳癌,或是做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腦下垂體是人體調控荷爾蒙的主宰,與甲狀腺刺激素、泌乳激素、濾泡刺激素、生長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各種荷爾蒙有關,長腫瘤後會影響內分泌。 金鐘影后林依晨曾於26歲時發現腦下垂體腫瘤,並在同年動刀切除,術後至今狀況穩定。
腦瘤生長速度: 我們來看幾個成人最常見的大腦原發性腫瘤:
腦膜瘤是最常見的中樞良性腫瘤,1,000個人就有1個會得。 常緩慢生長,讓腦部有時間適應,因此往往發現時已嚴重擠壓腦部(圖1)。 這種良性腫瘤,如果能在早期安全範圍下切除,是有機會開刀後不復發。 腦瘤生長速度 但如果已包覆重要腦部組織,手術後可能殘留腫瘤而需反覆手術來延長生命。 腦瘤生長速度 因此,能否早期診斷加上密切追蹤,並與神經外科醫師討論切除的時間點攸關病患的生活品質與手術安全。 5.兒童的顱咽管瘤屬齒釉質瘤類型 多數具有含膽固醇黃色液體的腫瘤性囊腫。
現時常用於治療原發性腦癌的化療藥包括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另外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的病情,而決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化療藥物。 不少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但其實現今化療藥物已取得顯著進步,副作用較以往輕微。 同時,隨著藥物推陳出新,現時已有不少方法舒緩化療的副作用。 轉移性腦癌是指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出現擴散,並轉移至腦部,當中亦可分為從腦部附近組織擴散的局部轉移,以及由乳癌、大腸癌、肺癌等出現癌細胞擴散的遠端轉移。
腦瘤生長速度: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腦瘤生長速度 腦瘤的症狀來得不會太快,因此不僅患者常常自動忽略,家人也不太容易發現異狀,除非是一些類似中風(手腳無力、言語混亂、臉歪嘴斜)的症狀會讓人較有警覺。 大型腦腫瘤或腫瘤腫脹伴隨的腦水腫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在臨床上會造成頭痛、嘔吐、意識狀態改變(嗜睡、昏迷)亦或是瞳孔病變。
腦瘤生長速度: 腦瘤診斷方式
影像檢查:除了臨床症狀的判斷,隨著科學的進步,影像檢查可快速並增加腦瘤診斷的準確性,對於術後追蹤治療也相當有幫助。 腦瘤生長速度 若果懷疑患上腦腫瘤或者腦癌,可先諮詢醫生意見,由醫生評估情況,決定是否有需要作以下詳細檢查,以了解不適的原因,以及腦腫瘤的大小、位置、影響等等 。 惡性的腦腫瘤,亦即腦癌,可細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而轉移性腦癌的個案亦較原發性腦癌多。 原發性腦癌是指源於腦組織的惡性腫瘤;轉移性腦癌則指由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轉移至腦部的惡性腫瘤,當中尤以乳癌、大腸癌、腎癌、肺癌轉移至腦部較為常見 。 第一、第二型患者之皮膚有咖啡牛奶(Café-au-lait)色斑,皮膚或皮下有大小不等之神經纖維瘤。 第二型病童常發的腦瘤為生兩側性聽神經瘤,其他顱神經腫瘤、多發性腦膜瘤等。
腦瘤生長速度: 口服化療藥 治療新希望
現時已知的腦腫瘤類型有超過150種 ,可大致分為良性及惡性。 雖然腦以外身體大部分良性腫瘤都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不過良性腦腫瘤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有可能導致危急和嚴重的症狀,因此不論腦腫瘤屬於良性抑或惡性,兩者皆需要立即求醫,謹慎處理。 星狀細胞瘤(astrocytic tumor)屬於神經膠質細胞瘤的一個大類,是最常見的兒童腦部腫瘤,可能長在大腦、視丘、下視丘、視神經徑路、腦室、小腦、腦幹的任何一個地方,也是兒童脊髓內腫瘤中最常見的。 國內統計,星細胞瘤約佔兒童腦瘤總數的40%(含無病理組織診斷之視神經徑路瘤、視丘瘤、及腦幹瘤,這些部位的腫瘤絕大多數是星細胞瘤)。
腦瘤生長速度: 良性腦腫瘤與惡性腦腫瘤(腦癌)的分別
腦幹瘤從發生部位分中腦瘤、橋腦瘤、及延髓瘤三類,多數屬於星細胞瘤(astrocytic tumor) ;一般而言中腦瘤及外長(exophytic)延髓瘤大部分是良性星細胞瘤,預後較佳;瀰漫性橋腦瘤則多屬惡性瘤,預後極差。 兒童瘤腦可能因腫瘤擠壓或破壞局部之腦組織或腦神經,造成不同部位腦瘤各有其特殊的局部性神經症狀。 對於良性腫瘤,採用手術完全切除的機率較高,病人的存活率也較高,如大腦或小腦星狀細胞瘤、蝶鞍顱咽管瘤、腦室脈絡叢瘤等,不需進行放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復發機率低,但需定期做CT或MRI復檢。 未能以手術全部切除的殘餘的良性瘤可視情況予以觀察追蹤、或隨即使用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脈絡叢瘤發生於腦室脈絡叢,多數是良性的脈絡叢乳突瘤,少數是惡性的脈絡叢癌。
腦瘤生長速度: 大腦體操
顱骨切開術(Craniotomy)是將癌腫瘤切除的外科手術,進行時需要把頭顱骨切開,切除癌腫瘤後再把頭顱骨重新縫合。 不過,腦部外科手術始終存在一定風險,而腫瘤的特性、大小等因素,亦會影響醫生能否透過外科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 部分情況下,腫瘤位處危險位置如腦幹、丘腦,又或重要神經區域,包括語言區、運動神經區等,手術切除風險甚高。
幸運的是,這位病人所有顱底的腦神經線及其功能、微小血管,以及腦幹主要的基底動脈,全部均完好保存沒有損傷。 雖然腦腫瘤的存活率低,但是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手術、放射治療、標靶藥物等治療,患者甚至可以存活 2 至 3 年。 按照腫瘤大小,腫瘤生長至一定大小時,會產生腦壓高的徵狀,最典型情況會產生頭痛。
腦瘤生長速度: 影像診斷(Imaging Tests)
雖然手術能提供立即的治療效果,以及正確的病理診斷,但針對年紀大的病人,因為手術風險較高,術後復原能力較差,則可以透過放射手術治療。 若病人的腫瘤較小,則不一定要開刀,也可選擇放射手術讓腫瘤獲得控制。 大腦,是身體的總司令,管理我們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神經線的運作,因此當大腦不幸演變出腫瘤,帶來的影響不單在腫瘤範圍,更是相應的身體部位;由於大腦受堅硬頭骨和腦血管障壁的保護,令治療的難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