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恆常運動、作息定時、適當紓緩壓力,以及保持正面開朗的心境,均有助恢復健康。 也因為如此,腦幹腫瘤無法手術,只能用放射線治療或者直子治療,減少副作用,而化學藥物因為血腦屏障緣故,藥物效果不容易進入腦部,目前也沒有很有效的藥物。 魏國珍推估,罹惡性腦瘤至過世平均約1年多,除非腫瘤基因型態比較特別,對治療反應好些,可能可存活稍久,至於李敖從發病到去世約2年半,應是有積極治療的緣故。 不過原發性腦腫瘤在本港0-19歲以下人士中卻是常見癌症,在2006年0-19歲以下人士的癌症新症中,原發性腦腫瘤便分別佔男性和女性的第五位及第四位。 腦膜瘤的手術治療,雖然理論上可以切除病灶,延長病人生存時間,但是手術必須是一項創傷性較大的治療方法,再加上術後的不恰當的護理,都有可能引起術後腦膜瘤轉移甚至擴散。 但如果我們選擇射波刀治療腦膜瘤,相信能大大降低治療的風險。
- 腦下垂體是人體調控荷爾蒙的主宰,與甲狀腺刺激素、泌乳激素、濾泡刺激素、生長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各種荷爾蒙有關,長腫瘤後會影響內分泌。
- 放射線的治療角度可隨意調整設計,利用電腦施行三度空間之劑量計算、劑量呈現,各組織之劑量體積分佈,比較各種不同治療計劃,有效地降低正常組織所接受放射劑量。
- 少數病患有腫瘤復發時,可予以再次手術切除或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則保留於前述治療方式無效時使用。
- 腦腫瘤的麻煩之處在於多且小,如果病情複雜,難保醫師不會漏掉尚不明顯的病灶。
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在保留視神經與下視丘構造的前提下進行最大安全範圍的腫瘤切除,術後若有新發生或持續內分泌功能異常或尿崩時,可給予賀爾蒙藥物治療。 手術若完全切除腫瘤,則幾乎不會再復發;若有殘餘腫瘤或復發時,可以考慮再次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 使用立體定位放線治療技術(或放射手術,如:電腦刀、加馬刀等),與傳統放射線治療相比,有相同之治療成效但較少之副作用,目前已取代後者成為主要的放射治療方式。 不過,腫瘤太大或臨近視神經等重要構造時,放射線手術的效果較差且較容易產生併發症。 雖然屬於良性瘤,但因腫瘤鄰近視神經構造、腦下垂體及下視丘,讓治療上十分困難。
腦幹腫瘤開刀: 腦幹腫瘤的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 加強支持和對症治療,控制感染,維持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 腦幹腫瘤開刀 對有延髓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難和呼吸衰竭者,應採用鼻飼,氣管切開,人工輔助呼吸等。 有顱內壓增高者,應給予脫水劑,並加用皮質類固醇藥物,以改善神經症狀。 3.浸潤型(約佔11%) 腫瘤肉眼觀似乎有一邊界,但實際上瘤細胞已侵入到周圍的腦幹神經組織內,神經組織已完全被瘤細胞破壞。 Temozolomide是一個具有抗腫瘤活性,含有咪唑四嗪(imidazotetrazine)環的烷化劑類抗腫瘤藥物。
影像檢查:除了臨床症狀的判斷,隨著科學的進步,影像檢查可快速並增加腦瘤診斷的準確性,對於術後追蹤治療也相當有幫助。 腦幹腫瘤開刀 雖然沒有特定的臨床症狀可以直接判定腦腫瘤的發生,但局部神經症狀例如顱內壓的產生和加重時則須相當注意,或是沒有癲癇病史的患者有突發性癲癇發作時有可能是由於腫瘤內的出血、腦水腫或腦脊液阻塞所引起,亦應提高警戒。 他提到,罹患惡性腦瘤的原因尚不明瞭,但有一說為家族遺傳,而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者,也可能使良性的腫瘤變成惡性,增加罹患腦癌的機率。
腦幹腫瘤開刀: 腦幹手術更困難
但是,每個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大腦像嫩豆腐,一碰就出血,一碰就碎。 所以在手術中,遇到這一類大腦,止血非常困難,要用特殊的止血材料才能把它壓住。 有時候,即使在手術臺上止住了血,回到病房後可能又會出血。
罹惡性腦瘤至過世平均約1年多,除非腫瘤基因型態比較特別,對治療反應好些,可能可存活稍久。 李敖從發病到去世歷經近3年,應是有積極治療的緣故。 開刀的難易度取決於腫瘤大小與生長位置,如果體積小,或是位置表淺,當然完全切除就可以達成。 另外要注意的是, 有時候因為腫瘤生長時間久,將一些重要的血管或神經完全包覆,勉強移除,反而會造成永久的功能缺損。 手術的目的有兩個,除了移除腫瘤可以解除腦神經的壓迫外,切下來的腫瘤送化驗以確定診斷也是非常重要,如同前述,少數的個案會是惡性腦瘤,或是其他轉移瘤或肉瘤,後續治療就會大不同。 李敖在今天上午逝世台北榮總,享壽83歲,李敖家人表示,李敖先生於104年7月因步態不穩至本院求診,經診斷為腦幹腫瘤。
腦幹腫瘤開刀: 腦幹腫瘤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對此,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醫學科主任朱大同表示,腦幹腫瘤在治療上很棘手,李敖從確診到病逝約2年8個月時間,算是存活不錯的腦幹腫瘤患者。 如手術及放射治療方法在技術上更求改善,如X光刀及伽傌刀等較為精確之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不但可以減少副作用且對腦瘤的治療率將可大為提高。 腦幹腫瘤開刀 不論是良性或惡性腦瘤,病人經手術、放射或化學治療後,皆需要定期追蹤檢查,以確定有無復發或在腦內其他處再生。
腦橋延髓腫瘤早期一般無顱內壓增高癥狀,但腫瘤內出血或囊性變、影響腦脊液循環時,則可出現顱內壓增高。 因此,對多發性腦神經損害或進行性交叉性麻痹,並伴有錐體束征者,應考慮該部位腫瘤之可能。 此外,小腦體征亦不少見,表現為步態不穩,閉目難立征陽性,眼球震顫及共濟失調。 部分患者還可因腫瘤侵及延髓及上頸髓而出現強迫頭位等。 腦瘤有的是由腦組織發生的,也有是由腦膜或其他顱內組織發生的,當然也包括從腦以外的如乳癌、肺癌、腎癌、胃腸癌等轉移來的惡性腫瘤。 到目前為止,尚未明瞭,雖然有許多因素可能與腦瘤有關如遺傳、外傷、免疫性、環境因素或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甚至病毒感染等等,但都無法確定,所以長了腦瘤的人,也無法追究其原因。
腦幹腫瘤開刀: 膠質瘤
在所有的外科科室中,腦外科應該算是最苦、最累的,挑戰性也是最強的。 因為大腦實在太複雜了,而且大腦對人而言也太重要了。 你愛一個人、恨一個人,或者忘記一個人,你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全是由大腦控制的。 腦幹腫瘤開刀 這套系統已於108年7月份在臺大醫院電腦刀中心上線,用於治療腦轉移瘤、腦膜瘤、以及聽神經瘤的病患。
外科手術是GBM的骨幹治療,目的是在不損害腦部重要功能的大前題下,對腫瘤進行最大限度的切除。 然而,若腫瘤侵入、包圍或黏附著一些重要的腦組織和神經時,手術的風險便相對提高,切除腫瘤亦會相對困難。 有時候,醫生在評估患者的病情後,可能只能切除大部分的腫瘤,而剩餘的部分就需要利用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來進一步清除。 腦瘤會有頭痛、噁心想吐等腦壓增高症狀,但腦幹腫瘤不一定。
腦幹腫瘤開刀: 影像診斷(Imaging Tests)
對於良性腫瘤,採用手術完全切除的機率較高,病人的存活率也較高,如大腦或小腦星狀細胞瘤、蝶鞍顱咽管瘤、腦室脈絡叢瘤等,不需進行放射線或化學藥物治療,復發機率低,但需定期做CT或MRI復檢。 未能以手術全部切除的殘餘的良性瘤可視情況予以觀察追蹤、或隨即使用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良性腦瘤與惡性腦瘤的發生率大約相當,而同樣屬於中樞神經的脊髓部位亦可能發生腫瘤,不過發生率較低,約為腦瘤的十分之一。
作為一名醫生,最開心的時刻就是看到你的患者經過治療重新好起來,那種職業成就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當時,我做這台手術花了7個多小時,沒下過手術臺,也沒喝一口水,肚子餓壞了。 但是看到這位語文老師重返工作崗位,我覺得還是挺值得的。 一般來說,大腦比較柔軟,可以變形,易於牽拉,有一定的韌性,不容易出血。
腦幹腫瘤開刀: 健康Q&A
射波刀是一種新型的放射治療方法,治療腦膜瘤不開刀、不流血、無創傷,治療痛苦小,而且射波刀有精准的巡航導彈式定位,治療也十分精准,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正常的組織,對腦部的損傷極小。 在手術切除腦膜瘤的過程中,往往由於腫瘤組織與腦組織的粘連或手術切除的需要而造成一些顱神經組織的受損,從而產生一些相應的臨床症狀。 生長於腦幹的腫瘤,其臨床表現與腫瘤的發生部位,類型及惡性程度等有密切關係,最常見的症狀及體征為多發性腦神經損害,錐體束征及小腦體征,病程晚期患者可表現有顱內壓增高。
- 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T1Wl及T2Wl上皆為均勻的高密度,輪廓清晰,常呈圓形,在亞急性及慢性期T1Wl及T2W1上也皆為高密度。
- 為了保護脆弱的腦組織,我們的腦袋擁有堅硬的頭殼,確保腦組織免受衝擊。
- 與CT掃描相比,由於其多視角成像及無顱底骨偽影幹擾,能更清晰地顯示病變部位及范圍。
-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
- 另一方面,腦電波檢查如有異常腦波的出現,也有助於腦瘤的診斷。
楊志新澄清,雖然名為光子「刀」,但這並不是動刀,而是透過精準定位,高劑量施打放療藥物,達到控制腫瘤的效果。 在符合適應症的情況下,放射手術能有效控制腦腫瘤並且維持神經認知功能與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志新表示,三種最常見的腦瘤分別是腦轉移瘤、腦膜瘤以及聽神經瘤。 腦轉移瘤指的是有其他器官轉移的腫瘤,放射腫瘤科醫師呂紹綸補充,腦轉移瘤大約佔了腦瘤的一半,最常見的轉移是來自肺部,目前有許多新晉療法可以延長肺癌患者的壽命,而壽命越長,透過血液轉移至腦部的風險就越大。 由於是經由血液,轉移的腫瘤有小、深、多的特性,治療時容易有遺漏,且腫瘤位置深,就更加難治療。
腦幹腫瘤開刀: 症狀
後因持續一個月的複視與嘔吐就醫,經腦部影像檢查發現有4公分的小腦腫瘤,向前壓迫腦幹,合併有水腦症情形。 鑑別診斷包括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室管膜瘤(ependymoma)、或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 經開顱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嘔吐與複視情形改善,水腦狀況緩解,病理報告證實為惡性的髓母細胞瘤。 由小兒腫瘤科醫師與放射腫瘤科醫師給予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手術後迄今一年,定期影像追蹤顯示無腫瘤復發情形。 良性腦瘤最常見者為毛狀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常見於小腦位置,臨床表現類似髓母細胞瘤。 治療方面以手術為主,在安全範圍內進行全切除或亞全切除,十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
3.浸潤型(約占11%):腫瘤肉眼觀似乎有一邊界,但實際上瘤細胞已侵入到周圍的腦幹神經組織內,神經組織已完全被瘤細胞破壞。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國內首家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提供高階影像健康檢查、美容醫學,融合假期微旅,全方位照顧您與家人的身心靈。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腦幹腫瘤開刀: 腦瘤
南投立委補選之後,二0二四大選形勢丕變,儘管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支持度最高的新北市耳侯友宜依然微幅領先,但以台灣民意流轉節奏之快,…
腦幹腫瘤開刀: 兒童腦幹腫瘤: 健康工房 佳康膠囊
其他常見的惡性腫瘤尚包括室管膜瘤(ependymoma)與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 室管膜瘤好發於小腦,另亦可見於大腦與脊髓,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與放射線治療,而化學治療效果較不顯著。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顏玉樹指出,腦膜瘤是盛行率第二高的腦瘤,發生率約13.4%,好發於40歲到60歲的女性,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是透過健檢,或是腫瘤有壓迫到部分神經,出現腦中風、抽搐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隨著腫瘤長大,恐怕會失去部分功能,例如視力受損、喪失嗅覺等。 臨床統計,台灣每年約有 600 人被診斷出罹患惡性腦瘤,包括前教育部長林清江、前陽明大學校長韓偉等,都是因惡性腦瘤不幸病逝。
腦幹腫瘤開刀: 病人故事
中腦及腦橋腹側腫瘤,可取顳下或顳下翼點入路;中腦背側腫瘤由枕下小腦幕上入路;腦橋及延髓背側腫瘤採取顱後窩正中入路;腦幹側方腫瘤由幕上幕下聯合入路。 腦部主要分成大腦、小腦及腦幹,整個腦部有如一粒完整的合桃一樣,可劃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小腦及腦幹各個區域,負責掌管人體不同機能。 免疫療法:抗腫瘤疫苗是指從患者體內取得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經過處理使腫瘤細胞失去分裂增殖的能力,消滅其致癌性,保留免疫原特性,再輸入患者體內,引發特異性主動免疫來防治腫瘤。 免疫療法與基因療法同樣是熱門且具前瞻性的研究議題。 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父親的苦心,也知道了他當初為什麼反對我當醫生。
除了用於診斷腦部疾病,如中風或膿瘡,亦可用於檢查癌細胞是否出現擴散的跡象。 此外,良性的腦腫瘤經移除後,仍有機會重新長出,甚至演變成惡性 ,因此即使腦腫瘤屬於良性,患者亦切忌掉以輕心,應與醫生盡快商討治療方案。 原發性腦癌是指源於腦組織的惡性腫瘤,大多數由於腦部細胞出現基因突變,令細胞快速生長及分裂,結果形成異常腫瘤 。
腦幹腫瘤開刀: 腦幹腫瘤不一定有症狀!少用頭痛表現
4.MRI檢查 腦幹膠質細胞瘤常呈長T1和長T2信號改變,多無囊變或出血,邊界一般不清,形態不規則,多數腫瘤有Gd-DTPA增強。 與CT掃描相比,由於其多視角成像及無顱底骨偽影幹擾,能更清晰地顯示病變部位及范圍。 腦幹腫瘤開刀 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T1Wl及T2Wl上皆為均勻的高密度,輪廓清晰,常呈圓形,在亞急性及慢性期T1Wl及T2W1上也皆為高密度。
假如良性的腦膜瘤長在運動區附近,即使腫瘤只有一、兩公分大,也有機會因為壓迫到掌管運動的腦區而造成患者肢體無力,動不了手動不了腳而就醫。 如果不是長在功能區,可能腫瘤要長到四、五公分以上後才使腦壓升高而讓患者有了症狀,也要等到這時才發現腦瘤。 過去,腦癌治療多以開顱手術切除腫瘤,但因腦部神經功能複雜,血管豐富,因此有相當風險,需仰賴成熟的手術技巧,在安全範圍內徹底切除腫瘤。 目前已有神經手術導航儀器、抗腦瘤化療藥物、放射線治療,甚至兩種標靶藥物可供選擇使用。 惡性瀰漫型腫瘤一般病程短,病情發展迅速,伴有嚴重的腦幹損害體征,包括腦神經麻痹等表現。 但早期顱內壓增高體征卻較少見,多出現於病情的晚期。
腦幹腫瘤開刀: 大腦體操
腦幹腫瘤在以往被認為是手術“禁區”,這是因為腦幹在很小的範圍內集中有許多神經核團、傳導束和網狀結構等。 Bevacizumab是一種重組的單株抗體,可以選擇性結合到人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上,讓腫瘤細胞周圍的血管萎縮,減少養分的供給,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目前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上為第一線用藥,但針對腦部惡性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仍為二線用藥,即當Temozolomide第一線藥物治療失敗,腫瘤復發時,才能進行本項藥物治療。 使用方式,為每兩週1次,依體重計算藥物劑量,經靜脈注射給藥。 Bevacizumab常見嚴重副作用有較須注意的是急性出血(包含流鼻血或腸胃道出血)、高血壓及血管栓塞。
在新型治療腦瘤的化療藥物研發方面,目前有了新的進展。 一種是口服藥物「Temozolomide」,另一則是於手術時直接植入的藥物晶片「Gliadel(BCNU) 」。 對於原發性腫瘤,予以外科手術切除,儘可能將腫瘤細胞移除乾淨,避免細胞增生仍是最普遍的治療模式。 在手術切除上,有研究指出利用5–aminolevulinic acid (5-ALA)標定癌細胞,使其顯現螢光,能夠幫助腫瘤切除率的提升,現已有產品Gliolan(medac GmbH)在歐洲取得核准上市。 作家李敖罹腦瘤過世,醫師今天說,成人腦幹腫瘤常惡性,且沒辦法開刀,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只能放射線治療或質子治療緩解副作用,但目前要治癒「束手無策」。 由於腦幹是呼吸、循環的生命中樞,因此,切除腫瘤時操作必須輕柔,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在瘤內分塊切除。
治療及存活率
李敖民國104年7月診斷為腦幹腫瘤,當時醫師曾估壽命可能剩3年。 雖經標靶藥物治療,但今年1月底起,標靶藥效漸失,病況急速惡化,電腦斷層顯現腦瘤病況惡化合併水腦加劇,並於今天上午與世長辭,享壽83歲。 A:腦部手術失敗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為腫瘤沒有切除乾淨,另外手術後的併發症,如大量出血、感染,若情況嚴重都可能需要再次手術處理。 同一個道理,我們可以用精準電療醫治不能做手術的各類癌症病人,給與病人多一個好的選擇,一個不用「開刀」的選擇! 經過分析後,喬女士同意進行螺旋刀精準電療,翌日即展開治療,把握了治療腦瘤的黃金期。
腦幹腫瘤開刀: 兒童腦幹腫瘤: 腦幹膠質瘤三、治療原則
目前放射線治療己發展至隨形或定位方式,包括直線加速器的放射治療、伽傌射線定位放射手術、光子刀等。 但部分惡性腦瘤仍需進行大範圍腦部放射線治療或全顱及脊椎放射治療。 該院醫師指出兒童腦瘤佔兒童癌症排行榜中第二名,提醒腦瘤可能出現的症狀,希望民眾多加留意。 腦瘤本身或併發的水腦症導致「顱內壓升高」,腦壓過高的症狀包括:頭痛、 嘔吐、視覺模糊; 腦瘤壓迫神經造成神經症狀,如走路步態不穩、嗜睡、癲癇發 作…等,這些都可能是腦腫瘤之早期症狀。 腦壓高的症狀(如頭痛和嘔吐)在一 開始時不會很明顯,往往會被誤認為感冒或腸胃炎,而隨著時間進展,腫瘤越 長越大,那麼臨床症狀就會越來越明顯。